风、水冷卧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10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水冷卧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风、水冷卧式发动机。(二) 、背景技术现有的农用机械、发电机中使用的通用发动机或摩托车发动机 中,都有水冷结构,以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为例,它一般由气缸头盖、 气缸头、气缸体和曲轴箱等构成。所述汽缸头一般包括有缸头壳体, 它是在缸头壳体内开设一个水腔,在腔壁上设置的几个与汽缸体相通 的缺口,该结构形式的水腔在做模时,需要用木材嵌在汽缸体内,待 成形后,在将木材烧尽,以形成一个水腔,其加工困难和繁杂,而且 加工成本高,该结构的采用空间大的水腔,主要通过水冷却, 一旦断 水,发动机工作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水腔空间太大,使气门杆与缸 头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小,使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低,而水腔内的空 气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面积小,容易造成气门变形、气门杆断裂, 甚至会造成气门座圈脱落,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气缸体一 般包括有缸体壳体和气缸套,气缸套与缸体壳体内壁之间围成一个环 形水槽,通过水泵将冷却水从环形水槽泵入气缸头内,靠环形水槽内 的水进行散热降温。该结构的发动机存在着以下不足该环形水槽比 较深,且气缸套与缸体壳体内壁之间固接的接触面积较小,它们之间 的连接强度低,散热能力差。在使用过程中, 一旦环形水槽内的缺水, 环形水槽内只有空气,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仅靠气缸套与缸体壳 体的很小的接触面来向外传热,是远远不够的,在短时间内,因气缸 套与缸体壳体的连接强度低而必然导致活塞"拉缸"、"脱缸",烧熔 活塞,甚至气缸套破裂、变形,气门杆也容易断裂,冲穿活塞,使曲 轴和连杆变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制造者在气缸套外套住一个 气缸散热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连接强度,但在环形水槽缺水的 情况下,散热能力仍然差,由于厚度有限,其连接强度仍然不够,因 此,仍然容易造成上述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和加工成本低的风、水 冷卧式发动机,它不仅可以使气门杆与缸头壳体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 度,而且能够及时的通过水冷和风冷散热,显著增强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防止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气缸头 盖、气缸头、气缸体和曲轴箱,气缸头包括有缸头壳体,气缸体包括有缸 体壳体和气缸套,其特征在于(1) 、在缸头壳体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且缸头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 个与冷却水通道相通的过水通道;(2) 、缸体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与工艺开口相对应地位置 处设置有密封盖,缸体壳体的内壁与密封盖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腔,缸体 壳体或密封盖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冷却水腔相通的过水通道;(3) 、由过水通道彼此相连通的冷却水通道与冷却水腔在气缸头与气 缸体之间形成一个水冷却循环通道。对于气缸头来说,其上的冷却水通道与气缸体上的冷却水腔彼此连通, 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通道,冷却水循环通道与水箱或车架上的蓄水容器、 水泵一起构成一个水循环装置,即实现冷却水在气缸头内的循环流动,达 到对发动机冷却的目的。该冷却水腔及冷却水通道由普通的加工手段就可 以实现,其加工非常方便,明显降低加工成本。同理,对于气缸体来说,其上的水冷却腔与气缸头上的冷却水通道、 水泵及水箱或车架上的蓄水容器彼此连通后, 一起构成水冷却循环装置。 在水泵的作用下,冷却水在水冷却循环装置内进行循环流动。在发动机工 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高热通过气缸套与冷却水循环装置内的水 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和散热的目的。 一旦冷却水循环装置内缺水,由于 气缸套与缸体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仍然能通过缸体壳体向外散热,同 时,冷却水腔设置在螺孔所在的整体面积外侧,气缸套与缸体壳体之间的 连接强度足够高,所以能够防止了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却水腔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所述的冷却水循环腔可以呈U形,也可以呈L形或环形,还可 以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所设定的任意形状的异形槽。由于釆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便和加工成本低的 优点,它不仅使气门杆与缸头壳体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防止了气门 变形、气门杆断裂和气门座圈脱落,而且能够及时的通过水冷和风冷散热, 显著增强发动机冷却效果,防止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 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四)、附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气缸体去掉密封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图5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B-B的剖视图;图7为图4的C-C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气缸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气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仰视图;图中l.气缸头盖;2.气缸头;3.气缸体;4.曲轴箱;5.缸头壳体; 6.缸体壳体;7.气缸套;8.冷却水通道;9.过水通道;IO.工艺开口; 11.密 封盖;12.冷却水腔;13.水嘴;14.散热片;15.加强筋;16.水泵;17.过 水通道;18.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气缸头盖l、气缸头2、气缸体3和曲轴箱4,气缸头2包括有缸头壳体5,气缸体3包括有缸体壳体6和气缸套7。
如图11或12所示,在缸头壳体5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8,且缸头壳体 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冷却水通道8相通的过水通道17;如图2、 3、 4、 5、 6或7所示缸体壳体6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 10, 与工艺开口 10相对应地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盖11,缸体壳体6的内壁与密封 盖11 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腔12,缸体壳体6或密封盖11上设置有至少两 个与冷却水腔12相通的过水通道9;上述冷却水通道8与冷却水腔12由过水通道9及过水通道17彼此相 连通后,在气缸头与气缸体之间形成一个水冷却循环通道。对于气缸头2来说,其上的冷却水通道8与气缸体3上的冷却水腔12 彼此连通,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通道,冷却水循环通道与水箱或车架上的 蓄水容器、水泵16—起构成一个水循环装置,即实现冷却水在气缸头2内 的循环流动,达到对发动机冷却的目的。该冷却水通道8及冷却水腔12由 普通的加工手段就可以实现,其加工非常方便,明显降低加工成本。同理,对于气缸体3来说,其上的水冷却腔12与气缸头2上的冷却水 通道8、水泵16及水箱或车架上的蓄水容器彼此连通后, 一起构成水冷却 循环装置。在水泵16的作用下,冷却水在水冷却循环装置内进行循环流动。 在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3内所产生的高热通过气缸套7与冷却水 循环装置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和散热的目的。 一旦冷却水循环装 置内缺水,由于气缸套7与缸体壳体6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仍然能通过缸 体壳体6向外散热,同时,冷却水腔12设置在螺孔18所在的整体面积外 侧,气缸套7与缸体壳体6之间的连接强度足够高,所以能够防止了气缸 套7的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却水腔1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 可以是多个。所述的冷却水循环腔可以如图5、 8或10所示,呈U形;也 可以如图9所示,呈环形;当然还可以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所设定的如L形等其它任意形状的异形槽。如图8所示,缸体壳体6上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9, 一个过水通道9的 端口位于缸体壳体6的侧面上,该端口处设置有水嘴13,另一个过水通道 9的端口对应气缸头2上的过水通道9设置在缸体壳体6的上端面上。
如图5所示,缸体壳体6上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9,两个过水通道9的 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6上的、与气缸头2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缸头壳体5上可以设置有一个过水通道17,其端口设置在气缸头2与 气缸体3相配合的端面上,此时,水冷却通道8的个数为一 个,该水冷却通道8的一端与上述过水通道17连通,另一端的端口设置于 缸头壳体5的外壁,且对应设置有水嘴13。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如图ll 所示,设置两个过水通道17,此时,水冷却通道8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其 中一个水冷却通道8为盲孔,开口端与设置有气缸头2底部端面上的过水 通道17连通,另一个水冷却通通8的一端与上述过水通道17连通,另一 端的端口设置于缸头壳体5的外壁,且对应设置有水嘴13。如图l、 2、 3、 4、 5、 8、 9、 10、 11或12所示,气缸头盖1、气缸头 2和/或气缸体3上设置有散热片14,当冷却水被烧干或缺少时,发动机可 以通过散热片14散热,延长行驶时间,等在有水源的地方再加入水进行冷 却,从而保护了发动机。所述的散热片14可以呈横向设置,也可以呈纵向 设置。如图12所示,为增加强度和散热效果,多个散热片14之间还可以设 置加强筋15。所述气缸头2上冷却水通道8的个数、水嘴13的个数及位置、过水通 道17的个数及位置,气缸体3上的冷却水腔12的个数、水嘴13的个数及 位置、过水通道9的个数及位置,均不受以上实施例的限制,而是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来进行设置的。如气缸头2上的冷却水通道8、过水通 道17及水嘴13的个数均为一个,气缸体3上的冷却水腔12、水嘴13及过 水通道9的个数也均为一个,冷却水通道2与冷却水腔8通过过水通道9、 17彼此连通后,由水嘴13与外部的水箱或其它蓄水容器连通,以实现冷却 发动机的目的;或,气缸头2上的冷却水通道8、过水通道17为两个,气 缸体3上的冷却水腔12、过水通道9的个数也均为两个,冷却水通道2与 冷却水腔8通过两组过水通道9、 17彼此连通,水嘴13可以为两个,所述 的两个水嘴13可以均安装在气缸头2上,或均安装在气缸体3上,或气缸 头2与气缸体3上各安装一个上,彼此连通的冷却水通道8与冷却水腔12 通过水嘴13与外部的水箱或其它蓄水容器连通,以实现冷却发动机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包括气缸头盖(1)、气缸头(2)、气缸体(3)和曲轴箱(4),气缸头(2)包括有缸头壳体(5),气缸体(3)包括有缸体壳体(6)和气缸套(7),其特征在于(1)、在缸头壳体(5)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8),且缸头壳体(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冷却水通道(8)相通的过水通道(17);(2)、缸体壳体(6)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10),与工艺开口(10)相对应地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盖(11),缸体壳体(6)的内壁与密封盖(11)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腔(12),缸体壳体(6)或密封盖(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冷却水腔(12)相通的过水通道(9);(3)、由过水通道(9、17)彼此相连通的冷却水通道(8)与冷却水腔(12)在气缸头与气缸体之间形成一个水冷却循环通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6) 上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9), 一个过水通道(9)的端口位于缸体壳体(6) 的侧面上,该端口处设置有水嘴(13),另一个过水通道(9)的端口对应 气缸头(2)上的过水通道(9)设置在缸体壳体(6)的上端面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 (6)上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9),两个过水通道(9)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6)上的、与气缸头(2)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缸头壳体 (5)上设置有一个过水通道(17),其端口设置在气缸头(2)与气缸体(3)相配合的端面上,且与冷却水通道(9)的下端连通。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缸头壳体 (5)上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17),分别接于冷却水通道(8)的两端,且其中一个过水通道(17)的端口位于缸头壳体(5)的侧壁上,该端口处设 置有水嘴(13),另一个过水通道(17)的端口设置在气缸头(2)与气缸 体(3)相配合的端面上。
6. 如权利要求1、 2、 3、 4、或5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 在于气缸头盖(1)、气缸头(2)和/或气缸体(3)上设置有散热片(14)。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4)有多个,呈横向设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4)有多个,呈纵向设置。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4) 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5)。
专利摘要一种风、水冷卧式发动机,包括气缸头盖、气缸头、气缸体和曲轴箱,气缸头包括有缸头壳体,气缸体包括有缸体壳体和气缸套,其特征在于在缸头壳体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在缸体壳体上设置有与气缸体上的冷却水通道相配合的冷却水腔。彼此相配合的冷却水通道、冷却水腔在气缸头与气缸体之间形成一个水冷却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便和加工成本低的优点,它不仅使气门杆与缸头壳体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防止了气门变形、气门杆断裂和气门座圈脱落,而且能够及时的通过水冷和风冷散热,显著增强发动机冷却效果,防止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2F1/26GK201027571SQ200720123970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5日
发明者胡大杰 申请人:胡大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