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系统的起动注油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440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系统的起动注油回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 一般地涉及内燃机的燃料系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包括起 动注油回路的燃*+系统。
背景技术
小型内燃机通常具有从化油器净化燃料蒸气和失效液体燃料的净 化泵,或者利用注入液体燃^牛对化油器起动注油以便于起动发动才几的起 动注油泵。这些泵具有手动致动的球头,并且通常直接附装到化油器或 者位于远离化油器。当球头被按压时,球头内的液体燃料和燃料蒸气流 过下游燃料管路到燃料箱。当球头被松开时,它返回到其非按压状态, 由此通过上游燃料管路将液体燃料和燃料蒸气抽回球头中。净化通常按 需要重复以确保燃料蒸气从上游燃料管路净化。起动注油泵球头被类似 地致动至按压状态,然而与引导流进入燃料箱不同,该流通常被引导进 入化油器的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以对化油器起动注油。不幸的是,已知用户将净化泵误作起动注油泵,并且限制该泵的致 动次数以避免"溢流"内燃机的担心。结果,在开始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之前化油器不能完全净化燃料蒸气,因此使得起动发动机困难。类似地, 有时用户将起动注油泵误作净化泵并且过度致动起动注油泵,由此使得 发动机"溢流"。结果,使得起动发动机更困难,而不是更容易。发明内容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对发动机的膜片式化 油器净化失效液体燃料以及蓄积燃料蒸气和空气,同时利用液体燃料对 发动才几起动注油以进4亍起动。燃并+系统的起动泵至少供应液体燃4牛到起 动注油回路并且优选地至少供应燃料蒸气和空气至燃料系统的净化回 路。起动注油回路经由管路将起动注油燃料传送到发动机,该管道与位 于入口喷口和优选出口喷口之间的》文大隔离腔连通。喷口的 f黄截面流动 面积,皮确定尺寸以允许所需液体燃津+量流动到发动才几以进4亍起动而不 会使发动才几溢流。放大隔离腔和喷口的结合可以防止在发动机正常操作期间燃剩-,人起动注油回路滴落并进入发动才几。优选地,起动泵被手动操作并且为球头型,其使得燃料从化油器的 燃料计量设备流动。当致动时,起动泵增大起动注油回路的管路和净化 回路的分支回路中的燃料压力。净化回路的管路中的偏置关闭单向阀被 校准以保持关闭直到在单向阀上实现足够的压差,同时单向阀打开并且 流过一部分液体燃料和蒸气返回燃料箱。由起动泵产生并且打开净化回 路单向阀所需的正燃料压力也暴露到起动注油回路,并因此被喷口和隔 离腔观察到,使得一注起动注油燃料进入化油器。


参照当前优选实施例和最佳冲莫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中图1是起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的示意图,详细示出在内燃机的化油器、进气歧管和曲轴箱之间的燃料系统的起动注油回路的替代布置; 图2是包括起动泵与起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的起动注油回路的化油器的横截面图;图3是具有起动泵与起动注油回路的化油器的示意图,并示出了起 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的其他部件的示意性布置,以及起动注油回路与 内燃机的化油器、进气歧管和曲轴箱的详细替代布置; 图4是修改的起动注油和净化系统的示意图;和 图5是修改的化油器净化和起动注油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参照附图,图1和3示出了用于内燃机22的起动注油和净化 燃料系统20,该内燃机具有化油器24,化油器优选为膜片式。当发动 机22运行时,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流过化油器24的混合通道,并且流 到发动机22的进气歧管26,进气歧管可以将混合物分配到发动机的至 少一个燃烧室或者到曲轴箱28。优选地由化油器24承载的燃料泵66从 第一回路30吸入或者接收液体燃料,该第一回路与远处的燃料箱32连 通。化油器24的燃料计量设备68按需从燃料泵66接收燃料,并且使 得燃料以受控的体积和压力流过初级燃料供应通道33,并进入混合通道 58以与进入空气混合。燃料系统20通常可以分为起动注油回路和净化回路,在图1中分别由箭头34、 36表示。起动注油回路34利用液体燃料对发动机22起 动注油以进行改进的或者更可靠的起动,并且净化回路36从化油器去 除失效的液体燃料、气态蒸气和/或空气,也用于可靠的发动机起动。回 路34和36两者通常共享手动起动泵38,该起动泵优选地通过进入通道 40从化油器24的计量设备68和未操作燃料泵66吸入燃料和蒸气。燃 料和蒸气于是通过出口通道42排出,该出口通道42在接头或者连接44 处丁字形连接到起动注油回路34的第二管3各46和净化回路36的第三 管路48。净化回路36通常不仅包括起动泵38 (与起动注油回路34共 享)和第三管路48,而且包括管路48中的偏置关闭单向阀56、燃料箱 32和第一管路30。如图3最佳示出,化油器24此处表示为膜片式化油器,其具有主 体60中的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58以提供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到发动机 22的进气歧管26中。化油器24的节气门62 (优选为旋转挡板式)被 接纳在混合通道58中以在怠速和全开位置之间旋转。优选地,阻风门 64位于节气门62上游,阻风门在便于冷起动的关闭位置和发动机22正 常运行期间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或者移动。对于特定发动机应用,使用 起动注油回路34及其燃料混合物加浓能力可以避免需要完全关闭阻风 门64,或者对于包括但不限于小排量发动机的应用而言完全避免对阻风 门的需要。优选地,化油器24支撑燃料泵66和计量设备68并且与它们成为 一体,其中燃料泵66使得燃料通过优选形成在化油器主体60中的燃料 通道70流动到计量设备68。当运4亍时在发动沖几22的曲轴箱28中优选 地产生燃3+泵66压力脉冲。可以至少部分形成在主体60中的压力通道 78将曲轴箱28中产生的压力脉冲传递到燃料泵66的致动腔74。致动 腔74 ^t限定在主体60和弹性地柔性的泵膜片72的干侧之间。泵膜片 72的相反湿侧和主体60限定燃料泵66的泵腔76。来自曲轴箱28的压力脉冲使得泵膜片72在腔74、 76之间挠曲。 对于负的脉沖压力,膜片72挠曲以减小致动腔74的体积从而在泵腔76 中产生更大负压力。这使得定位在泵腔76的入口处的偏置关闭单向阀 或者针阀80打开并且在泵腔76的出口处的偏置单向阀或者针阀82保 持关闭。当阀80、 82在这些位置中时,燃料从管路30和远处的燃料箱32流入泵腔76。在更大正脉沖压力时,泵膜片72移动以减小泵腔76 的体积由此在泵腔76中产生更大正压力。这使得入口单向阀80关闭并 且出口单向阀82打开。当阀80、 82处于这些位置时,如果需要,燃料 流入燃|+计量设备68。通常,燃料泵66将仅仅在计量设备68的入口或者隔离阀84(位于 出口单向阀82的下游)打开时才泵送燃料到计量设备68。计量设备68 也具有由主体60支撑的弹性地柔性计量膜片86、限定在主体60和膜片 86的湿侧之间的计量腔88、和限定在膜片86的相反干侧和底盖92之 间的大气压腔或者参考腔90。如图3最佳示出,多个螺紋紧固件93优 选地将盖92附装到主体60,同时密封地按压其间的膜片86的连续外周 边缘95。优选地,盖92中的孔94使参考腔90与优选地处于基本大气 压的周围环境连通。如图3最佳示出,燃料通道70在主体60中的泵腔76和到计量腔 88的入口端口之间延伸,燃料泵66的出口单向阀82布置在其间。计量 i殳备68的入口阀84优选地位于计量腔88中,并且由主体60枢转支撑, 并利用由膜片两侧的压差引起的计量膜片86的运动致动,这是本领域 公知的。在需要燃料流通过供应通道33并进入混合通道58时,计量膜 片86挠曲以减小计量腔88的体积以维持基本恒定的燃料压力。此挠曲 引起入口阀84优选地克服阀压缩弹簧91而枢转打开,因此提升入口阀 84的阀头部95从环形阀座离开,该环形阀座由主体60 7fc载并且环绕入 口端口 。燃料因此从燃料通道70流入计量腔88直到计量腔中的燃料压 力使得膜片86在相反方向上挠曲并且减小参考腔卯的体积,使得入口 阀84枢转关闭。通过举例而非限制,起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20的手动起动泵38 可以为膜片式泵、容积式活塞型泵、或者如图2和3所示的球头式泵, 其具有柔性圆顶形球头96,该球头围绕其周边优选地密封到化油器主体 60以限定泵腔98。泵阀IOO具有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允许单向流动, 但该阀整体上允许双向流动(离开和进入腔98)。阀100的伞形部分 102被弹性地偏置关闭以覆盖位于入口通道40的出口端处的腔98的环 形入口端口 104。阀100的鸭嘴部分106优选地被按压装配到出口通道 42的沉孔108中,并且一皮弹性;也偏置关闭以将出口通道42/人泵腔98密 封开。在起动泵98的操作期间,伞形部分和鸭嘴部分102、 106被构造为使得燃料和蒸气仅仅在从入口通道40到出口通道的一个方向上流动。除了第二管路46,起动注油回路34还包括优选位于第二管路46的 出口端处并且优选由化油器24承载的谐振腔或者隔离腔50(参见图3 )。 隔离腔50优选地位于第 一或入口流动控制器52和第二或出口流动控制 器54之间,每个控制器可以限制或者以其他方式影响流过其的燃料流, 并因此限制或者以其他方式影响进入或者离开隔离腔50的燃料流。流 动控制器52、 54可以包括限制燃料流的小孔或者喷口。当发动机不运 行并且起动泵38,皮致动时,喷口可以产生第二和第三管路46、 48中的 背压,由此通过产生足够的压差打开净化回路36的偏置关闭单向阀56 以允许净化回路36的操作。隔离腔50与入口和出口喷口 52、 54结合 还用作抑制或者谐振腔以防止在发动机操作期间燃料滴落到化油器24 的混合通道58中。为了不暴露到怠速发动机的更高真空压力,出口喷口优选地在节气 门62上游并且优选地在任何阻风门64下游与混合通道58连通。为了 简化组件并且降低成本,第二管路46、喷口 52、 54、隔离腔50可以限 定在化油器主体60中和/或由化油器主体60承载。如图3最佳示出,主 体60具有在各自表面116、 118之间的垫圏114 (图2)处密封在一起 的下和上板IIO、 112。起动泵38通常由上^反112支撑,并且混合通道 58优选地在下板110中。连接44 (图1 )优选地限定在上板112和垫圏 114之间,其中起动注油回路34的第二管路46连通通过垫圏并且延伸 进入由下板110支撑并且在下板110中的基本圓柱形插入件120中。第 三管^各的上游部分122优选地限定在上板112和垫圈114之间,其中由 上板112支撑并且恰好在喷嘴124上游的单向阀56密封附装到上板112 以便于组装。喷嘴124连接到位于化油器主体60外部的第三管路48的 下游部分或管道126。在制造期间,隔离腔50优选地为通过表面116进入下板110中的 沉孔。出口喷口 54优选地为与沉孔或者隔离月空50同心布置的通孔,并 且与混合通道58直接连通。入口喷口 52可以机加工到圆柱形插入件中, 该插入件4姿压装配到沉孔50中,并且可以具有比出口喷口 54小的流动 面积。例如,在入口流动控制器或者喷口 52中的开口尺寸可以相对较 小,优选地具有约0.2至0.4mm的直径,并且在一种实现中为0.32mm。 出口喷嘴54可以被钻孔到主体60的下段110中,并且可以具有约0.4至0.6mm直径的开口并且在一种实现中具有约0.5毫米的直径。为了操作起动加油和净化燃料系统20,并且在起动发动机之前,起 动泵38通过按压球头96纟皮手动致动以净化化油器24的失效燃料和蒸 气以及对发动机22起动注油。当球头96 一皮手动+〉开,球头96的弹性 使得其恢复到其正常非按压状态,因此在泵腔98中产生使得鸭嘴部分 106关闭的负压,并且还产生伞形部分102上的压差以将其打开。 一旦 伞形部分102打开,燃料和蒸气以及空气从入口通道40、计量腔88、 燃料通道70、燃料泵66的泵腔76额第一管路30纟皮抽入泵腔98。当球头96恢复其正常状态,泵阀100的伞形部分102关闭并且流 体被捕获到泵腔98中。通过按压球头96再次致动起动泵38,使得泵腔 98中的压力增大,迫使阀100的鸭嘴部分106打开而伞形部分102保持 关闭。在鸭嘴部分106打开的情况下,泵腔98内捕获的流体量被泵送 通过出口通道42、通过连接44并且通过起动注油回路34的第二管路 46和净化回路36的第三管路48。起动注油回路34的入口和出口喷嘴 52、 54的流动面积和净化回^各36的单向阀56的打开阻力的经-验大小和 校准将确定排出到各个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58和流回燃料箱32的液体 燃料的分布。为了净化化油器24并且提供足够量的液体燃料以对化油 器24起动注油,大部分液体燃*+和蒸气将流回燃*+箱32,并且当起动 泵38被致动时仅仅小部分燃料将排出到混合通道58。当然,对起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20的改进是可能的。例如,某 些化油器应用可能需要起动泵38的远处定位,对此可以使用软管来形 成所需管路。此外并且如图l和3最佳示出,对于某些二冲程发动机应 用,喷口 52、 54和隔离腔50的位置可以由歧管或者曲轴箱壳体60'承载 而非由化油器主体60,其中起动注油燃料直接喷射到歧管26或曲轴箱 28中,而非在节气门上游的混合通道58中。然而在这些应用中,喷口 52、 54应当被正确确定尺寸以在发动机怠速期间处理真空压力的增大, 以防止来自隔离腔50的不期望燃料滴落,其否则可能过度加浓燃料混 合物。此外,可以-使用除了喷口 52、 54的流动控制器。例如,网孔或 者滤网材料,其例如当被浸湿并且遭受低于阔值的压力时通过毛细作用 阻止燃料流,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布置。图5图示了具有净化和起动注油系统202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化油器 200。化油器200可以大致如图2所示地构造,包括具有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204的主体203、接收燃料供应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或喷口 208 传送到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204的计量腔206、和可以由主体203承载 或者与其隔开的净化起动注油泵210。泵210包括入口 212,该入口与燃诗+计量力空206连通以当泵210一皮 致动时从计量腔206吸取流体进入泵210的腔214中,如上所述。泵210 还包4舌流体可以通过其排出到燃料箱218的出口 216。泵210可以大致 如上所述地构造,具有柔性球头220,该球头祐j安压和;^开以使得流体 流出化油器200并且到燃料箱218以净化化油器200,并且离开燃料箱 218到化油器210中以对化油器起动注油。入口单向阀222防止燃津十通 过入口 212从泵210流到计量腔206,并且出口单向阀224防止燃料通 过泵出口 216/人燃^牛箱218流入泵210。入口和出口单向阀222、 224可 以如图2所示结合在一个阀结构中。第一流动控制器230布置在泵210和燃料箱218之间。第二流动控 制器232布置在泵210与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204之间。在所示的实现 中,第一流动控制器230由泵210的出口 216限定,并且第二流动控制 器232布置在泵210和燃料计量腔206之间。第二流动控制器232可以 包括使计量腔206与泵210的腔214连通的通道或者开口 234。在泵210 的输出行程或者操作期间(例如当球头220被按压时)第二流动控制器 232优选地从泵210提供受限的流体流到计量腔216中。第二流动控制器232可以具有比第一流动控制器230小的流动面 积,使得腔214中的大部分流体通过第一流动控制器230排出到燃料箱 218。少量流体流可以传送到计量腔206,并且在至少某些情况下,将使 得燃料从计量腔206排出并且进入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204。在所示的 实现中,燃料从计量腔206通过化油器200的已有(多个)燃料回路236 传送到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204。例如,某些化油器包括怠速或者低速 燃^j"回路和高速燃料回^各,每个回路与通向燃津牛和空气混合通道204的 开口、喷口或者喷嘴208连通。第二流动控制器232可以由泵210、化油器200、泵210和化油器 200之间的管路、或者在其他任何位置所承载。在所示的实现中,第二 流动控制器232包括泵210的第二出口 ,并且可以是在泵210的主体240 中形成期望尺寸的流动面积的开口、孔或者通道。第二流动控制器232 也可以由具有期望限制流动面积并且由泵、化油器或者以其他方式承载的喷口或者喷嘴所限定。为了防止燃料从计量腔206回流到泵中,单向 阀242可以布置在燃料计量腔206和泵210之间的第二流动控制器232 的流动^各径中。在使用化油器200的发动枳4喿作中,在发动才几起动前泵210可以^皮 致动一次或者两次。泵210的致动使得燃料从燃料箱218进入化油器燃 #+泵和计量腔206中,将失效流体/人化油器200移动到泵210,并且将 该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泵排出到燃料箱218。在此实现中,从泵210排 出的流体的一部分返回到计量腔206,以使得燃料从计量腔206进入计 量腔206下游的(多个)燃料回^各236,以及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204。 与第二流动控制器232相比通过第 一流动控制器230排出的燃料量取决 于特定流动条件,例如包括流动控制器230、 232的相对尺寸和每个流 动控制器处以及两侧的压力。因此,该系统可以一皮4吏准以对化油器200 净化和起动注油而不会使化油器200溢流。并且泵210可以在使用化油 器的发动机操作期间从化油器200有效隔离,例如通过单向阀。虽然此处已经公开的本发明形式当前构成优选实施例,但许多其他 形式也是可能的。此处并非意在提及本发明的所有可能等效形式或者分 支。应当理解此处所用的术语仅仅是描述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可 以进行各种变化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化油器,具有主体、在主体中以提供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到发动机并构造为与燃料箱连通的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以及燃料起动注油回路,包括泵,具有与化油器连通以从化油器接收流体的入口和与燃料箱连通以排出流体到燃料箱的出口;布置在泵和燃料箱之间的第一流动控制器,燃料通过该第一流动控制器从泵流动到燃料箱;布置在泵与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之间的第二流动控制器,使得当泵致动时燃料可以流入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中以提供起动注油燃料供应到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还包括化油器的燃料计量腔,此 燃料计量腔在使用化油器的发动机操作期间与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连 通并且接收燃料供应以传送到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并且其中泵的入口 与计量腔连通以在泵致动时从计量腔吸入流体和通过第一与第二流动 控制器排出流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其中第二流动控制器布置在泵和 计量腔之间,使得泵的致动将燃料排出到计量腔中,以使得在泵致动时 起动注油燃料供应从计量腔排出到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其中第二流动控制器布置在泵和 隔离腔之间,该隔离腔与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还包括在第一流动控制器和燃料 箱之间的单向阀,以防止来自燃料箱的燃料流通过第一流动控制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中第一流动控制器的流动面积 大于笫二流动控制器的流动面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泵的出口限定该第一流动控制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油器,其中该泵包括限定出该第二流动 控制器的第二出口。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油器,其中该第二流动控制器具有比第 一流动控制器小的流动面积。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中该第一流动控制器与第二流动控制器连通,使得在第一流动控制器处的流体流动状况影响通过第 二流动控制器的流体的流率。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油器,其中在第一流动控制器处的流 动状况包括第 一 流动控制器上游的压力。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还包括 由该主体承载的隔离腔;入口流动控制器,由该主体承载并且与燃料泵的出口连通用于起动 注油燃料流进入隔离腔;该第二流动控制由主体承载并且使隔离腔与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 连通,使得起动注油燃料可以流入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和其中该入口和第二流动控制器一起在发动机运行时阻止燃料流从 隔离腔进入燃料和空气混合通道。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油器,还包括构造和布置为在燃料和 空气混合通道中在怠速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移动的节气门,并且其中第 二流动控制器在节气门上游与混合通道连通。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油器,还包括与化油器的燃料计量设 备连通的净化回路,通过该净化回路液体和气体可以从化油器排出,并且其中泵#皮构造和布置为当液体燃津牛流过起动注油回^各时同时4吏至少 液体燃料流过净化回3各。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油器,其中第一流动控制器包括偏置 关闭单向阀,该偏置关闭单向阀至少与入口流动控制器的流动面积联合 校准,并且布置为保持关闭直到经由泵的致动在单向阀上达到预定压差。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泵的出口与起动注油回路 的管路和净化回路的管路连通,并且其中入口和第二流动控制器以及隔 离腔在起动注油回路管路中并且单向阀在净化回^各管路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化油器,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主体第 一板,和具有第二表面的主体第二板,第二表面密封到第一表面,并且 其中隔离腔限定在第 一板中,并且第 一流动控制器由第 一板承载的插入 件所限定。
18.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油器,其中入口流动控制器由入口喷 口限定,并且第二流动控制器由出口喷口所限定,并且入口和第二喷口限定出隔离腔的入口和出口 。
19.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油器,其中入口流动控制器具有比第 二流动控制器小的流动面积。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化油器,其中该入口流动控制器具有比出口流动控制器小的流动面积。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注油和净化燃料系统对内燃机的膜片式化油器净化失效液体燃料和蓄积的燃料蒸气与空气,同时利用液体燃料对化油器和/或发动机起动注油以进行起动。燃料系统的燃料泵至少供应液体燃料到起动注油回路,并且优选地至少供应燃料蒸气和空气到燃料系统的净化回路。起动注油回路经由通向隔离腔的管路传送起动注油燃料到发动机,该隔离腔位于入口喷口和优选地出口喷口之间。喷口的横截面流动面积被适当地确定尺寸以使所需量的起动注油燃料流动到化油器和/或发动机以进行起动而不会使发动机溢流。放大的隔离腔和喷口的结合至少基本上防止在运行时燃料从起动注油回路滴落并进入发动机。
文档编号F02M17/04GK101216002SQ20081000240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5日
发明者G·U·格利尼基, M·S·斯万森 申请人:沃尔布罗发动机使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