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65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用在 便携式内燃发电机组中,在吸附燃油蒸汽的碳罐与燃油箱间建立可靠联系的 连通结构,属于内燃发电机组燃油挥发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传统的内燃发电机组油箱,为保持油箱内的常压状态,在加油口或油箱 盖上设置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油箱内燃油蒸发后形成的油蒸汽会通过该 通气孔扩散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 20050121004Al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通用发动机 (General-Purpose Engine),该通用发动机用碳罐(canister)来吸收油箱内 蒸发的油蒸汽,具有一个将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引向碳罐的充气管道,该管道 的一段布置在油箱之内,该管道上端的油气入口置于油箱的加油口顶面之下, 该管道的下端从油箱下部的壳体穿出向外延伸。该技术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 处所述的向碳罐引导油蒸汽的充气管道,其入口端位于油箱加油口内,在 铅垂方向上,此位置低于加油口的顶面,并且所述位于油箱内的充气管道基 本垂直于水平方向布置,这就存在着下述隐患, 一旦加油至完全的满箱状态, 致使油面超过所述充气管道入口的高度时,部分燃油必将通过该充气管道入 口流入充气管道,并在重力作用下毫无阻碍地流向碳罐,如此,碳罐内的部 分活性炭吸附剂将被液态燃油所淹没,从而丧失吸附能力。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 碳罐连通结构,结构紧凑,使用可靠,能够有效地阻止燃油流入碳罐,提高 碳罐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一个燃油箱、 一个用来吸附燃油箱中油蒸汽的碳罐, 一个将 油箱内部空间与碳罐相连通的双向导气管,以及一个将碳罐与发动机进气系 统相连通的进气导管,燃油箱布置在发电机组一端的上部,加油口设在燃油 箱的上面。所述双向导气管在特定定位结构处的高程比燃油箱加油口的顶面高出距离H, H=l 50mm。所述双向导气管的部分管段设在发电机组壳体上的提携手柄之内。 所述提携手柄内设有保持所述双向导气管位置的定位结构。 所述加油口内外分别设有一个内导气口和一个外导气口,内、外导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双向导气管的部分管段采用定形工艺进行了预定形,使其在自由状 态下具有与提携手柄内弯转部分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碳罐布置在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架构件上。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把双向导气管的一部分布置在高于加油口的位置,能够保证无论加油 到何种状态,燃油都不会流入碳罐,确保碳罐能够在正常状态下工作,提高 了碳罐的使用寿命。2、 巧妙利用便携式发电机组提携手柄高于燃油箱加油口这个特点,把双 向导气管的最高通过点布置在提携手柄之内,既实现了本发明阻止燃油流入 碳罐的初衷,又保持了发电机组的外观不受影响。3、 由于双向导气管在发电机组提携手柄到加油口段的一部分管子被定形 地制成与包围在其周围的手柄结构形状相适应的弯转形状,并且在提携手柄 内设有保持管子最高位置的定位结构,因此,发动机运转时的振动以及其它 意外的牵拉动作,都不会使套接在加油口外导气口上的双向导气管发生松脱。


图1是本发明碳罐连通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碳罐连通结构在便携式发电机组中的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碳罐连通结构的双向导气管在加油口部位及发电机组提携 手柄内布置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图3中的A向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图3中的B-B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 图4所示主要包括燃油箱l,加油口ll,内导气口12,外导气口13,碳罐2,大气通孔21,双向导气管3,发动机进气导管4,发动 机进气系统5,提携手柄6,定位结构61、 61a、 61b。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中燃油箱1布置在发电机组一端的上部,碳罐2布置在靠近发电机组另一端的发动机进气系统5下边的发电机组机架构件上,加油口 11设在燃油箱1上。一根具有一定柔性的双向导气管3,其一端气密地套装在加油口 11外侧 的外导气口 13上,另一端气密地套装在碳罐2的油气入口上,而所述外导气 口 13又与加油口 11内侧的内导气口 12相通(见图3),这样,燃油箱1的 内部空间与碳罐2连通;发动机进气导管4在碳罐2与发动机进气系统5之 间建立了连通关系;碳罐2与其外界的大气之间由大气通孔21所连通。发动 机进气导管4两端部的连通结合处同样也是气密性的,保证通过管子内部的 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部大气中。如图2所示:双向导气管3从转弯B处直到与油箱1上外导气口 13相连 接的一段被定形地制成与包围在其周围的手柄结构形状相适应的弯转形状。如图3所示 一个内导气口 12设在加油口 11内部的顶面附近, 一个与 内导气口 12相通的外导气口 13设在加油口 11的外部,双向导气管3的一端 气密地套接在外导气口 13上。发电机组的壳体系沿提携手柄6纵向剖分的两 个半壳组合而成(图中未表达),在壳体组合后形成的提携手柄6中, 一个柱 状的定位结构61由分别设于两个半壳上的结构61a和结构61b嵌套结合而成 (见图5),该定位结构61横贯于双向导气管3下方,将双向导气管3的局 部管段托住,使其保持在设定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双向导气管3的内孔比 加油口 11的顶面高出一段距离H,本实施例中的H=10mm。图4所示为图2中从加油口 11内按照箭头A所指方向观察的局部放大图, 该视图方向正对着燃油箱1的内导气口 12,显示所述内导气口 12的开口方 向在水平方向。之所以选用水平开口方向而摈弃向上的开口方向,是为了避 免加油时油流直接冲入双向导气管3而流向碳罐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一方面,当燃油箱的内部压力大于外界环境压力时,含有油蒸汽的混合 气从加油口的油气通道入口进入双向导气管,被该双向导气管引导流入碳罐, 在碳罐中,混合气中的油蒸汽被吸附剂所吸附而无法逃逸,排入大气中的是 不含油蒸汽的干净空气。这就实现了吸附油蒸汽和平衡油箱内压力的双重作 用。另一方面,当燃油箱的内部压力小于外界环境压力时,新鲜空气可以从碳罐上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进入碳罐,通过双向导气管流入燃油箱。这就实 现了平衡油箱内压力的作用。再一方面,当发动机运转时,将碳罐与发动机进气系统相连通的发动机 进气导管会将碳罐内的部分油蒸汽引入发动机气缸参加燃烧,提高了燃料利 用率。此外,当燃油箱内部压力与外界环境压力平衡时,油蒸汽仍然会以扩散 的方式通过双向导气管进入碳罐被吸附剂所吸附。尤其应当强调的是,本发明把双向导气管的一部分布置在高于加油口顶面的位置,就能够确保无论加油到何种状态,燃油箱中的燃油都不会流入碳 罐,这是本发明最为突出的特点。试验表明,即使出现加油溢入油气通道入口堵塞双向导气管的情况,这 些溢入的燃油也只能保存在双向导气管最高位置与加油口之间的管路中,一 旦发动机运转,随着油箱向发动机供油致使其内部油面下降,油箱内会逐步 产生负压,从而将这部分燃油重新吸入燃油箱,于是,双向导气管又重新开 通。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包括一个燃油箱(1)、一个用来吸附燃油箱中油蒸汽的碳罐(2),一个将油箱内部空间与碳罐相连通的双向导气管(3),一个将碳罐(2)与发动机进气系统(5)相连通的进气导管(4),燃油箱(1)布置在发电机组一端的上部,加油口(11)设在燃油箱(1)的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导气管(3)在定位结构(61)处的高程比所述加油口(11)的顶面高出距离H。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H二1 50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双向导气管(3)的部分管段设在发电机组壳体的提携手柄(6)之 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提携手柄(6)内设有保持所述双向导气管(3)位置的定位结构(6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加油口内外分别设有一个内导气口 (12)和一个外导气口 (13),内、 外导气口 (12、 13)相互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导气管(3)的部分管段,在自由状态下具有与提携手柄(6) 内弯转部分相适应的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碳罐(2)布置在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架构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碳罐连通结构,主要包括一个燃油箱、一个用来吸附燃油箱中油蒸汽的碳罐,一个将油箱内部空间与碳罐相连通的双向导气管,以及一个将碳罐与发动机进气系统相连通的进气导管,燃油箱布置在发电机组一端的上部,加油口设在燃油箱上,特征是双向导气管的局部管段设在发电机组壳体上的提携手柄之内,该双向导气管局部管段的高程比燃油箱加油口的顶面高出1~50mm,加油口内外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内、外导气口,双向导气管的一端与外导气口连通,另一端与碳罐的油气入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紧凑,使用可靠,能够防止燃油流入碳罐,提高碳罐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2M25/08GK101245748SQ20081001975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
发明者肖亨琳 申请人: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