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52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以重物往复重力增值实现重力盘持续旋转的重力发 动机。
背景技术
鉴于能源和环保两大社会需求,长期以来,人们在重力能否持续做功方面进行了艰苦 的探索和研究,1997年10月29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重力不平衡装置一_永动机》(专 利申请号为96112631.0)其结构是内齿轮环把货物重力分解成两个不相等的分力并作用在 外齿轮环上,外齿轮环把这两个不相等的分力差,通过车轮子的滚动转向90度角,成为与 地球表面平行的力,推动货物向前移动;2003年8月13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重力曲 柄永动机》(专利申请号为02102260.7)其结构特征是缸体按曲柄机构偏离重力活塞的曲柄 方向增大,在曲柄机构上按圆轴上的数字编排所采用的重力偏离设置与机械偏离设计;2005 年7月20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双轴引力机》(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18138.5),其特征 是支架座上连接前转轴和后转轴,并分别对称连接若干根连杆,连杆通过平稳板连接杠 杆,杠杆顶端放有铁球,在转轴的上、下端分别连有上托槽和下托槽,通过小球的重力带 动转轴转动。2006年5月17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重力发动机》(专利申请号为 200520079995.1),其结构是在机体架上设有变向传动轴和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旋转盘和 轴套,轴套经变向传动轴、传动件始终与旋转轴同速、反向转动;2007年5月9日公开的 中国发明专利《齿轮重力发动机》(专利号为200610134103.2),其结构是在驱动齿轮和输 出齿轮之间齿接有一传动的重力齿轮,该重力齿轮设置在重力齿轮和驱动齿轮的两轴水平 位置上且设置在输出齿轮的侧上部,输出齿轮还连接有负载。
众所周知,重力持续作功的关键在于重力能否以重力增值的状态实现传递,在上述众多 设计中,忽略了包括重力在内的保守力的基本属性,缺乏可持续形成的重力矩的技术方案, 因此不可能做出如专利中描述的实用样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重物往复运动重力增值来形成持续重力旋转力矩的重力 发动机。
以下是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让相关物体运动起来,通过运动使物体在传递重力势能的同时,也传递不断增值的动能,其单向传递与多米诺骨牌的传递一样, 虽然可以不断增大被作用的物体的能量,但是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不能实现重力作 功的持续运转。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利用物体运动时动能不断增加的同时,利用动能 增值的一部份继续向后传递,而将其中另一部分抵消势能的减少,假如动能增加值为阳, 取阳补阴或阳中有阴而阴阳互补,从而实现了重力作功的持续运转。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力发动机,包括起动系统和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装有 重力轴,在重力轴上安装至少一个重力盘,在重力盘的一侧以重力轴为中心安装至少一对 旋转体和一对相应的平衡体,以及一对传动器,旋转体的驱动轮与传动器的近轴端相连, 传动器的远轴端通过棘齿轮,与外齿圈相啮合,传动器的远轴端又通过平衡齿轮与平衡体 的平衡齿条相啮合,在重力盘的另一侧装有控制旋转体的作功重锤快速启动的控制体,在 重力轴上装有惯性轮,并与装在支架上的单向驱动轮相作用,单向驱动轮通过曲轴、连杆 从往复体向重力盘传递动能。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体由固定在重锤臂上的作功重锤、弧形内 齿条、驱动轮、传动销、重锤轴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体由平衡重锤、平衡齿条、齿条导轨、平 衡齿轮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器由固定外壳、轮轴、齿轮或摩擦轮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体由卡齿轮、卡齿轮摆杆、摆杆弹簧、控 制重锤、档柱、摆杆轴、控臂轴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体由双稳单元、单稳单元、阴阳摆杆、回 弹摆杆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稳单元由双稳摆架、触发杆、阴阳摆锤、收 放架、推杆、拉杆、配重锤、被触板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稳单元由单稳摆架、触发杆、阴阳摆锤、回 弹锤、收放架、推杆、拉杆、贮能轮、收放卡杆外延杆、推片、摆綞推杆、推杆轴、摆锤 推轮、贮能弹簧、被触板、回弹轴、回弹摆杆、推轮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杆由触发杆身、触发杆头、回位弹簧、折 回杆、收放杆、触发轮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放架由收放头、收放头回位簧、收放身、收 放卡杆、收放身回位簧、收放卡杆回位簧、收放头轴、收放卡杆摆轴、收放身摆轴所组成。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阳摆杆由摆杆身、摆杆轴、摆杆头、摆杆头 回位簧、摆杆身回位簧、折回轴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弹摆杆由回弹轴、贮能弹簧、回弹锤、推轮 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阳摆锤由锤体、阴阳杆、阴阳杆摆轴、阴阳 片所组成。
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阳摆锤也可由双稳摆架、滑移车、滑移车导 轨、左限位杆、右限位杆、左摆杆、右摆杆、上摆杆、左上摆轴、右上摆轴、左下摆轴、 右下摆轴、左碰轮、右碰轮、左碰杆、右碰杆、左碰杆轴、右碰杆轴所组成。
重力发动机的目标是使重力持续作功,众所周知,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只要有质量m, 即有重力P^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因此,m物体从h高下落到M物体上再下落H高, 与m+M物体从H高静止下落将具有不同的能量。同样,在水平面上具有m质量的骨牌经 过数次传递后,最后的骨牌将具有更大的能量,其原因是在逐次传递中每次势能减少引起 的动能增加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质量小的物体可以推倒质量大的物体,这 样,从根本原理上就为骨牌反转创造了条件。如果在每次骨牌相推的过程中,只用一部分 势能+动能推倒下一个骨牌,而用一部分势能+动能反推一下本身,那么就为骨牌反转准 备了条件,同时,骨牌传递的结果,使得动能不断增加,也为最后反转准备了条件。
重力发动机是这样工作的蓄电池接通启动电磁铁拉动回弹摆杆的控制销,使中断的 单稳单元恢复正常状态,从而启动往复体,从往复体两侧的单稳单元回弹锤输出能量推动 连杆、曲轴、单向驱动轮、惯性轮。同时,蓄电池又通过直流电机启动旋转体。(发动机被 启动后,起动机与重力盘自动脱离,启动开关自动弹回断电),把安装旋转体的重力盘的一 侧定义为正面,从正面看,重力盘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重力盘旋转到控制重锤倒下时, 拉动卡齿轮摆杆脱离卡齿轮,卡齿轮与传动器均处于自由状态,致使旋转体的作功重锤失 去控制,固定在童锤臂上的作功重锤开始逆时针向下摆,并拉动固定在重锤臂近轴端的弧 形齿条下滑,并使驱动轮旋转,通过传动器把旋转传至重力盘边缘的棘齿轮,驱动外齿圈, 迫使重力盘顺时针旋转。由于此时平衡体的平衡重锤正处于重力盘上方的水平位置,而且 随着重力盘顺时针旋转,平衡重锤在齿条导轨上逐渐成下滑趋势,所以平衡重锤从重力盘 左侧向右侧移动所需动力很小,加上平衡重锤安装在重力盘的远轴端,因此完全可以补偿 作功重锤下降而引起的重力盘的失衡,从而可维持重力盘的惯性旋转。在重力盘旋转过程 中,每个旋转体的作功重锤转到重力盘左上方时都要在相应的控制体作用下进行一次快速 下落,并把作功重锤的势能通过传动器逆时针驱动外齿圈而使重力盘顺时针旋转,由于整 个过程很快,所以称为快相期,快相期过后随着重力盘的旋转,这个作功以后的旋转体开始进入慢相期,在重力盘旋转到作功重锤过垂线时,作功重锤开始反方向回落,由于作功 重锤质量大于平衡重锤质量,所以随着重力盘的旋转,作功重锤重力分量的增加,作功重 锤逐渐恢复到原来位置,平衡重锤也恢复到原来位置,在摆杆弹簧的拉动下,卡齿轮又卡 在传动器的齿轮上,所以尽管作功重锤随着重力盘旋转而移到重力盘左侧的较高位置仍不 能下落,只有控制重锤到固定角度时才又进入快相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第一、本发明从物体相互碰撞动能不断增加入手,通过阴阳摆锤的来回摆动,使增值 动能变为往复运动之力,实现了重力的持续作功,从而为开辟新能源创出了全新的思路。
第二、往复体与旋转体的联合设计,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含盖了动能增值的全过程, 为重力作功扩容准备了广泛的前景。
第三、制作不需要高精度,但性能可靠耐用,易于批量生产。


图1是重力发动机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重力发动机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往复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触发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收放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阴阳摆杆结构示意图
图7是阴阳摆锤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阴阳摆锤移动支点的结构示意图。
1、支架;2、重力轴;3、重力盘;4、旋转体;5、平衡体;6、传动器;7、驱动轮; 8、棘齿轮;9、外齿圈;10、平衡齿轮;11、平衡齿条;12、控制体;13、惯性轮;14、 单向驱动轮;15、往复体;16、重锤臂;17、作功重锤;18、弧形内齿条;19、重锤轴; 20、传动销;21、平衡重锤;22、齿条导轨;23、固定外壳;24、轮轴;25、齿轮;26、
摩擦轮;27、卡齿轮;28、卡齿轮摆杆;29、摆杆弹簧;30、控制重锤;31、挡柱;32、
摆杆轴;33、控臂轴;34、双稳单元;35、单稳单元;36、阴阳摆杆;37、回弹摆杆;38、
双稳摆架;39、触发杆;40、阴阳摆锤;41、收放架;42、推杆;43、拉杆;44、配重锤;
45、被触板;46、单稳摆架;47、回弹锤;48、贮能轮;49、收放卡杆外延杆;50、推片; 51、摆缍推杆;52、推杆轴;53、摆锤推轮;54、贮能弹簧;55、回弹轴;56、回弹摆杆; 57、推轮;58、触发杆身;59、触发杆头;60、回位弹簧;61、折回杆;62、收放杆;63、 触发轮;64、收放头;65、收放头回位簧;66、收放身;67、收放卡杆;68、收放身回位 簧;69、收放卡杆回位簧;70、收放头轴;71、收放卡杆摆轴;72、收放身摆轴;73、摆杆身;74、摆杆轴;75、摆杆头;76、摆杆头回位簧;77、摆杆身回位簧;78、折回轴; 79、锤体;80、阴阳杆;81、阴阳杆摆轴;82、阴阳片;83、滑移车;84、滑移车导轨; 85、左限位杆;86、右限位杆;87、左摆杆;88、右摆杆;89、上摆杆;90、左上摆轴; 91、右上摆轴;92、左下摆轴;93、右下摆轴;94、左碰轮;95、右碰轮;96、左碰杆; 97、右碰杆;98、左碰杆轴;99、右碰杆轴;100、控制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见图1和图2。在一个固体支架l的内表面加工成内齿轮而成为外齿圈9,在外齿圈9 的内部用3厘米厚的钢板加工成一个直径2米的圆盘为重力盘3,重力盘3的外缘与外齿 圈9间隙为3厘米,重力盘3的圆心固定在直径为6厘米长1米的重力轴2上,重力轴2 通过两个轴承把重力盘3架在支架1上,在支架1的左下方设置起动机和蓄电池,在支架 l的右下方设置发电机,起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与汽车现有的相同,只是控制往复体15开 关—的装置可由电磁开关完成。现以在一个重力盘3上对称设置一对旋转体4为例来描述重 力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发动机启动后,从正面看,重力盘3缓慢顺时针旋转,当某一个控 制体12旋转到重力盘3左上方特定位置时,控制重锤离开档柱31并沿摆轴33向卡齿轮摆 杆28倾倒,通过杠杆作用使卡齿轮摆杆28与卡齿轮27脱离。由于卡齿轮27为同轴双齿 轮,与重力盘3正面的平衡齿轮10啮合的卡齿轮27处于释放状态,此时平衡齿轮10通过 与它同轴的传动器6的齿轮也处于释放状态。在传动器6近轴端与传动器6齿轮同轴的旋 转体4的驱动轮7也处于释放状态。固定在与弧形内齿条18有联动关系的重锤臂16上作 功重锤17在重力作用下绕重锤轴19下落,拉动弧形内齿条18逆时针旋转,致使驱动轮7 也快速旋转,经传动器6 —方面传至平衡齿轮10顺时针旋转,带动平衡齿条11在齿条导 轨22上向重力盘3右侧快速移动;另一方面传至传动器6的重力盘3的远轴端,通过棘齿 轮8与外齿圈9作用向重力盘3传动动力。棘齿轮8的结构与自行车现有的飞轮结构相同, 只不过轮的外圈是与外齿圈9相啮合的齿轮结构。由于平衡重锤23此时正处于重力盘3的 正上方平衡齿条11成水平位置,而且随着重力盘3的顺时针旋转,平衡重锤23自身即有 重力分量成为向前移动的动力,所以作功重锤17的下降势能主要用于棘齿轮8驱动外齿圈 9,由于控制体12的控制重锤30是突发的,所以以上过程是快速完成的,称为快相期。随 着重力盘3的顺时针旋转,下降的作功重锤在转过重力盘3的中心垂线后开始向原来位置 返回,虽然此时棘齿轮8和卡齿轮27都不起作用,但是作功重锤17仍然要拖动平衡重锤 23向原来的位置移动。鉴于随着重力盘3顺时针旋转,作功重锤17的重力分量越来越大, 所以作功重锤17和平衡重锤23恢复到原来位置的速度是开始慢并逐渐加快的,最终作功重锤17平衡重锤23和控制重锤30又都回到原来位置上,此过程称为慢相期。然后随着重 力盘3的旋转再进入快相期,周而复始。即重力盘3每旋转一圈,作功重锤17作功一次。 下面描述往复体15的制作过程
见图3。取宽30厘米、长为200厘米、厚为1厘米的铁板与重力盘3的支架1相连并 均匀的焊上8个轴承。每两个轴承前后间距为28厘米,左右间距为40厘米,中间穿入O 12圆铁棒为轴,在其上焊一块高30厘米宽24厘米,厚1厘米的铁板为单稳摆架46,在离 轴13厘米处焊一个与水平成30°角的触发杆39。左侧的单稳摆架46在铁板的前右方焊一 个触发杆39,右侧的单稳摆架46在铁板的后左方焊一个触发杆39,前后均焊一个触发杆 39则为双稳摆架38。不管是单稳摆架46,还是双稳摆架38,在铁板上端的前后两侧均需 各安装一个收放架41。在铁板的两侧焊一个高35厘米宽24厘米的U形方铁,在铁板上面 形成一个高35厘米宽24厘米的空间,在其上悬挂一个长14厘米直径为6厘米的圆铁柱为 阴阳摆锤40。在U形上横梁的下面装推杆42,在上面装拉杆43,阴阳摆缍40的下面有一 个厚3毫米长21厘米高3厘米的铁板把悬挂阴阳摆锤40的两个臂连在一起而成为阴阳片 82,两个臂的中间部分有两个①12铁棒焊在一起,两个臂的上面有①10的铁棒为轴穿在一 起,使阴阳摆锤40可在U形空间内左右摆动,阴阳摆锤40下面的阴阳片82在阴阳摆锤 40左右摆动时可分别进入摆架左右的收放架41的V形槽中,由触发杆39的折回杆61控 制收放杆62拉动收放架41的收放卡杆67予以释放。
下面结合图4描述触发杆39的具体结构取长18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方铁固定 在摆架上,与底板相距13厘米,与水平成3(T角,在其上端用轴联接一个L形方铁,在 其顶端安装两个轴承作为触发杆头59,在触发杆头59与触发杆身58的上面用10厘米长 的弹簧牵拉为回位弹簧60,由于触发杆头59与触发杆身58的轴在二者联线的下面,所以 触发杆头59可以向下弯,而不能向上弯。在触发杆头59转动轴的上面、前面装有折回杆 61,在后面装有收放杆62,在每个触发杆39相对应的摆架的适当位置装有一个10厘米长、 10厘米宽厚5毫米的方铁作为被触板45,在每两个摆架的中间前后固定两根圆铁棒与底板 距离分别为14厘米和50厘米,距离14厘米的为折回轴78,距离50厘米的为摆杆轴74, 当摆架(不管是单稳,还是双稳)向右倾倒时,首先是触发杆头59顶端上的触发轮63接 触右侧的摆架上的被触板45,使其也向右侧倾倒,然后触发杆39上的折回杆61与折回轴 78接触而使触发杆头59向下弯,拉动收放杆62上扬而使收放架41上的收放卡杆67外展, 而使收放身66释放,使阴阳片82退出收放架41的V槽,而使阴阳摆锤40自由。
结合图5描述收放架41的具体结构收放头64为一个V形结构,通过收放头轴70固 定在收放身66上,用收放头回位簧65将收放头64与收放身66相连,并用收放卡杆67将 收放头64旋转限位,即收放头64只能顺时针转一定的角度,逆时针不能转动,当顺时针转一定角度后,用收放头回位簧65拉回,当阴阳片82进入收放头64的V形槽后,由于有 收放卡杆67将收放身66卡住,所以阴阳片82只能在V形槽内,当触发杆39中的收放杆 62拨动收放卡杆67外展时,使其绕收放卡杆摆轴71向右摆时,收放身66才能绕收放身 摆轴72逆时针摆动,使阴阳片82退出V形槽。收放架41的作用就是控制阴阳片82的进 入和退出,从而控制阴阳摆锤40有规律的左右摆动,当摆架向右倾倒时,阴阳摆锤40进 入右侧的收放架41,增加倾倒的力度,而在触发杆39完成对右侧的另一个摆架的触发任 务后,收放架41则在触发杆39中折回杆61与折回轴78的作用下退出V形槽而使阴阳摆 锤40向左侧回摆而进入左侧的收放架41的V形槽中。
结合图6描述阴阳摆杆36的具体结构取两根宽2厘米、厚1厘米、长36厘米的方 铁焊成如图的形状,在中间位置打一个①12的孔,穿入摆杆轴74中,在上端用一个5厘 米上述方铁磨成斜面,在中间打一个08的孔。在直面用一个小铁块挡住使得摆杆头75只 能向直面侧转动,然后用摆杆头回位簧76复位。在阴阳摆杆36的下端用一个摆杆身回位 簧77拉向底板。当摆架向右倾倒时,触发杆39第一步是先将右侧的一个摆架触发翻转, 第二步是通过折回杆61将收放架41的收放卡杆67外展使阴阳片82退出收放架41的V形 槽,此时左侧摆架上的推杆42作用在阴阳摆杆36的上端,其下端直接向左侧推动阴阳摆 锤40到摆架的中间位置,紧接着向右倾倒的右侧的摆架上的拉杆43又拉一下同一个阴阳 摆杆36,使左侧摆架上的阴阳摆锤40进入左侧的收放架41的V形槽中。接着右侧的摆架 上的触发杆39又触发它右侧的摆架,依此类推,直到最后。摆架积累了足够的能量,首先 由单稳摆架46的贮能轮48向回弹摆杆37倾倒,由于回弹锤47和败能弹簧54的作用,使 得回弹摆杆37缓慢倾斜。回弹摆杆37下端的推轮57接触上收放卡杆外延杆49,拉动收 放卡杆67外展,使阴阳摆锤40退出收放架41的V形槽。第二步是推轮57继续推动收放 卡杆外延杆49,使推片50推动摆锤推杆51的下端孔状物,通过推杆轴52的杠杆作用, 使得摆锤推轮53推动阴阳摆锤40向左侧进入左侧的收放架41的V形槽,待JC能轮48的 能量耗尽,在贮能弹簧54和回弹锤47的作用下推动单稳摆架46向左侧倾倒。进入双稳单 元重复上述过程。为了增加可靠性,在摆架的上端通过试验增加一个配重锤44。阴阳摆锤 40由阴阳杆80、锤体79、阴阳片82和阴阳杆摆轴81所组成。见图7。
结合图8描述阴阳摆锤移动支点的具体结构在双稳摆架38的中间焊一个移动车导轨 84,移动车83可以在中间行走,上摆杆89通过左上摆轴90和右上摆轴91分别与左摆杆 87和右摆杆88活动连接,左摆杆87与右摆杆88下面通过左下摆轴92和右下摆轴93分别 与滑移车83的左右活动连接,滑移车83的两侧装有控制阴阳摆缍40倾斜角度的限位杆85 和86,当摆架38向右倾斜时,滑移车83在滑移车导轨83内向右移动,支点右移后阴阳摆 锤40在右碰轮95和右碰杆97的作用下再向左倾倒。往复体工作过程如下
单稳单元35的单稳摆架46向右侧倾倒时,贮能轮48逐渐挤压回弹摆杆56,使回弹摆 杆56上的回弹锤55逐渐抬高增加势能,同时,在回弹摆杆56的下端经推轮57而推动收 放卡杆外延杆49,拉动收放架41的收放卡杆67,使收放头64释放阴阳摆锤40的阴阳片 82,推轮57继续推收放卡杆外延杆49,推片50将推动摆锤推杆51的下端,摆锤推杆51 的上端的摆锤推轮53将推动阴阳摆锤40的锤体79向左移动而进入左侧的收放架41的收 放头64的V形槽内并加以固定,这时,单稳单元35电于阴阳摆锤40从右侧摆向左侧,在 贮能弹簧54和回弹锤55的势能推动下,单稳单元35开始从右侧摆向左侧,首先是触发杆 39推动左侧双稳单元34上的被触板45,使右侧的双稳单元34倒向左侧,同时触发杆39 的折回杆61作用到折回轴78上后使触发杆39头向下倾斜,收放杆62拨动收放卡杆67外 展,使双稳单元34的阴阳摆锤40返回到右侧的收放架41的V形槽中,依此类推,在每一 级的双稳单元34中其工作程序是摆架被触发一摆架反向倾倒一摆锤退出V形槽一摆锤被 推一摆锤被拉一摆锤进入对侧的V形槽一下一个摆锤被触发。经过双稳单元34的能量积累, 进入单稳单元35后如前所述,形成翻转。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力发动机,包括起动系统和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固定的支架(1)上装有重力轴(2),在重力轴(2)上安装至少一个重力盘(3),在重力盘(3)的一侧以重力轴(2)为中心安装至少一对旋转体(4)和一对相应的平衡体(5),以及一对传动器(6),旋转体(4)的驱动轮(7)与传动器(6)的近轴端相连,传动器(6)的远轴端通过棘齿轮(8),与外齿圈(9)相啮合,传动器(6)的远轴端又通过平衡齿轮(10)与平衡体(5)的平衡齿条(11)相啮合,在重力盘(3)的另一侧装有控制旋转体(4)的作功重锤(17)快速启动的控制体(12),在重力轴(2)上装有惯性轮(13),并与装在支架(1)上的单向驱动轮(14)相作用,单向驱动轮(14)通过曲轴、连杆从往复体(15)向重力盘(3)传递动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体(4)由固定在重锤 臂(16)上的作功重锤(17)、弧形内齿条(18)、驱动轮(7)、传动销(20)、重锤 轴(19)所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体(5)由平衡重锤(21)、 平衡齿条(11)、齿条导轨(22)、平衡齿轮(10)所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器(6)由固定外壳(23)、 轮轴(24)、齿轮(25)或摩擦轮(26)所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体(12)由卡齿轮(27)、 卡齿轮摆杆(28)、摆杆弹簧(29)、控制重锤(30)、档柱(31)、摆杆轴(32)、控 臂轴(33)所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体(15)由双稳单元 (34)、单稳单元(35)、阴阳摆杆(36)、回弹摆杆(37)所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稳单元(34)由双 稳摆架(38)、触发杆(39)、阴阳摆锤(40)、收放架(41)、推杆(42)、拉杆(43)、 配重锤(44)、被触板(45)所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稳单元(35)由单 稳摆架(46)、触发杆(39)、阴阳摆锤(40)、回弹锤(47)、收放架(41)、推杆(42)、 拉杆(43)、贮能轮(48)、收放卡杆外延杆(49)、推片(50)、摆锤推杆(51)、推 杆轴(52)、摆锤推轮(53)、贮能弹簧(54)、被触板(45)、回弹轴(55)、回弹摆 杆(56)、推轮(57)所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杆(39)由触发杆身(58)、触发杆头(59)、回位弹簧(60)、折回杆(61)、收放杆(62)、触发轮 (63)所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放架(41)由收放 头(64)、收放头回位簧(65)、收放身(66)、收放卡杆(67)、收放身回位簧(68)、 收放卡杆回位簧(69)、收放头轴(70)、收放卡杆摆轴(71)、收放身摆轴(72)所 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阳摆杆(36)由摆 杆身(73)、摆杆轴(74)、摆杆头(75)、摆杆头回位簧(76)、摆杆身回位簧(77)、 折回轴(78)所组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弹摆杆(37)由回 弹轴(55)、贮能弹簧(54)、回弹锤(47)、推轮(57)所组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阳摆锤(40)由锤 体(79)、阴阳杆(80)、阴阳杆摆轴(81)、阴阳片(82)所组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阳摆锤(40)也可 由双稳摆架(38)、滑移车(83)、滑移车导轨(84)、左限位杆(85)、右限位杆(86)、 左摆杆(87)、右摆杆(88)、上摆杆(89)、左上摆轴(90)、右上摆轴(91)、左下 摆轴(92)、右下摆轴(93)、左碰轮(94)、右碰轮(95)、左碰杆(96)、右碰杆(97)、 左碰杆轴(98)、右碰杆轴(99)所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运动物体在相互碰撞过程中能量不断增加的机理来实现重力盘持续旋转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一根输出轴上至少安装一个重力盘,在重力盘的一侧以轴为中心至少安装一对旋转体,重力盘旋转一周,旋转体做功一次。在重力盘另一侧的支架上装有往复体,往复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单稳单元,中间安装至少一对双稳单元,各单元在依次倾倒时除各自势能输出外还有积累的动能参加,利用动能增量分量正反馈使往复体持续运转。可广泛用于发动机涉及的领域。
文档编号F03G3/00GK101614194SQ2008101264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6日
发明者武 孟 申请人:武 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