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007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轮机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
背景技术
受油器是水轮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是一种通过固定的壳体经旋转轴进 行油源输送的一种转环装置,用于将外部的髙压油通过静止的管路系统连续 注入旋转主轴上的相应进口中,并通过该压力油操作活塞机构动作,调整水 轮机桨叶的转动,从而达到调节机组负荷和开停机的目的。传统的转浆式水 轮机受油器与操作油管为分体式结构,由于操作油管与主轴连为一体,在受 油器与操作油管之间需要一连接体(例如发电机前端轴等)连接,结构复杂、安 装困难,且不利于长度尺寸的确定。受油器的油盆座与受油器体均采用铸造
结构,制造模具成本高,加工周期长;操作油管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是由分 段管体经法兰连接构成,为加强操作油管的刚性,在操作油管内外管壁间焊 装数排起支撑作用的螺钉,其缺点是;密封性差,容易出现漏油,且螺钉不具 备导向作用。水轮机的受油器采用滑轮作为其恢复机构,并通过机械反馈系 统将水轮机浆叶的运动状态反馈给调速器,故机械反馈的灵敏度低,而且用 滑轮结构不容易确定接力器的行程中间位置,同时还会给操作和加工带来一 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 工、增强受油器强度和刚性、反馈灵敏度高且便于安装调节的转浆式水轮机 受油器。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转浆式 水轮机受油器,主要包括操作油管装配、受油器体、前油箱和恢复机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构成的操作油管装配与无缝钢管制的受 油器体连接成一整体结构,在操作油管装配外壁上套装有与受油器座紧固的 密封瓦,操作油管装配外壁上固装有转环,受油器座连接受油器体,在操作 油管装配与受油器体之间安装浮动瓦和导向头,浮动瓦与操作油管装配内管
设置导向套,受油器体一端连接有前油箱,操作油管内管一端伸入前油箱,
在操作油管装配内管端部连接有恢复机构;所述恢复机构为摆杆式结构,该
恢复机构包括安装在操作油管装配内管一端部的轴承座和深沟球轴承,操
作油管装配内管活动连接其上安装有摆杆的叉头,摆杆下端穿装转轴,摆杆
通过转轴连接前油箱和指针;所述操作油管装配内管、中管和外管的各段管 体均通过螺纹头连接构成,在各段管体的螺纹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止松动的限 位块,操作油管装配内管和中管外壁上固装有用于起导向作用、增强其刚性 和强度并保持同轴转动的导向块和限位块;所述受油器座为钢板焊接结构。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操作油管装配与导向头之间设有V型密封圈。
所述摆杆通过销子与叉头定位。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将操作油管装配与无缝钢管制 作的受油器体连接成一整体结构,操作油管装配外管无需发电机前端轴补充, 本外管自身长度即是受油器需要的外管长度,进而使其结构更为简化、便于 安装,而且有利于长度尺寸的确定,在设计时只需考虑水轮机浆叶在全开和 全关位置时,受油器也处于全开和全关位置来确定长度尺寸。受油器座采用 钢板焊接结构,受油器体为无缝钢管制作,这样可大大縮短加工周期,节省 了模具制造费用,降低成本且增加了受油器的强度。操作油管内管、中管、 外管的各段管体采用螺纹头连接,并在各连接处固装限位块,内管和中管外 壁上焊接导向块,不仅增强了操作油管的刚性和强度,避免连接处出现松动, 还可保证操作油管同轴转动。在导向块与操作油管之间采用V型密封结构, 进而可避免出现漏油。恢复机构采用摆杆式结构,通过叉头和摆杆的运动, 这样可通过摆杆的位置很容易确定浆叶行程的中间位置;此外,由于该恢复 机构采用电液反馈,比机械反馈更加准确,提高了灵敏度。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操作油管结构示意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4是图2的I部放大图5是本发明恢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K向视图。
图中1、操作油管装配;l一l、内管;l一2、中管;1—3、外管; l一4、限位块;l一5、导向块;l一6、0型密封圈1—7、挡块;1—8、 锁紧螺母;l一9、限位块;2、密封瓦;3、受油器座;4、转环;5、 O 型密封圈;6、网;7、法兰盖;8、挡环;9、测压接头;10、法兰;11、 受油器体;12、绝缘垫;13、绝缘套;14、挡套;15、浮动瓦;16、挡 盖;17、导向头;18、压盖;19、法兰;20、前油箱;21、 V型密封圈; 22、轴套;23、恢复机构;23 — 1、轴承座;23 — 2、轴承;23—3、轴承 盖;23—4、挡盖;23—5、螺钉;23—6、叉头;23—7、摆杆;23 — 8、 指针盖板;23—9、指针;23 — 10、指针盘;23 — 11、指针盘垫板;23 一12、端盖;23 — 13、轴套;23 — 14、转轴;23 — 15、螺塞;24、油箱 盖;25、前油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图6,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主要包括操作油管装配l、受 油器ll、前油箱20和恢复机构23,由内管l一l、中管l一2和外管1一3构 成的操作油管装配1与无缝钢管制的受油器体连接成一整体结构,操作油管 装配内管、中管和外管的各段管体均通过螺纹头连接构成,在各段管体的螺 纹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止松动的限位块1一9,并安装有防止漏油和窜油的O型 密封圈1一6,操作油管装配内管l一l和中管l一2外壁上焊接有用于增强其 刚性的限位块l一4和保持其同轴转动的导向块1一5,操作油管一端把合有 锁紧螺母l一8,锁紧螺母上紧固有挡块l一7。操作油管装配外壁上通过螺栓 套装有与受油器座3紧固的密封瓦2,所述受油器座为钢板焊接结构。操作 油管装配外管上通过螺钉固装转环4,受油器座3上螺钉紧固有网6,法兰盖 7通过螺栓和定位销连接受油器座3和受油器体11,在法兰盖7与受油器体 接触面上装有O型密封圈5。在操作油管装配与受油器体之间安装浮动瓦15、 挡环8和导向头17,浮动瓦15和挡环8通过螺钉连接,并通过挡盖16轴向固定,导向头17和压盖18通过螺栓把合画定,这样可通过导向头保证了浮 动瓦与操作油管做同轴转动。在受油器体上装有用于测量油管路中油压的测 压接头9,安装在受油器体上的法兰10是连通高低压油路的,法兰10上设 有防止形成轴电流的绝缘垫12和绝缘套13,位于前油箱25上的法兰19适 用于连通低压油路的。浮动瓦15与操作油管装配内管间设有轴套22和V型 密封圈21。在受油器体一侧连接有前油箱20,位于前油箱内的且与接力器缸 盖固定的操作油管装配内管连接有摆杆式恢复机构23。该恢复机构包括安 装在操作油管装配内管端部的轴承座23 — 1和深沟球轴承23-2,并通过轴 承盖23—3把合。操作油管装配内管活动连接其上安装有摆杆23 — 7的叉头 23—6,摆杆下端穿装转轴23_14,摆杆通过转轴连接前油箱20,在转轴与 前油箱20装有轴套23 — 13,并通过端盖23 — 12轴向锁紧定位。位于转轴一 端的前油箱上通过螺栓装有指针垫板23 — 11和指针盖板23 — 18,该转轴端 部紧固有指针23—9和指针23 — 10,螺塞23 — 15把合在前油箱底部,前油 箱一侧通过螺钉固装有油箱盖24。为避免形成轴电流,在受油器各导电接触 面上均设有绝缘垫和绝缘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受油器操作油管装配的中管和外管充满高低油, 内管充满润滑油时,润滑油通过内管进入轮毂中,对内部零件起润滑作用。 来自压力油罐的油进入操作油管装配的中管和外管,并进入接力器缸的开腔 和关腔,推动接力器缸运动的同时带动水轮机浆叶转动,由于操作油管装配 内管固定在接力器缸盖上,此时内管不仅随接力器缸一起运动,还带动恢复 机构开始运动,即叉头和摆杆开始运动,此时指针盘上的指针开始显示摆杆 的水平位移,即接力器缸的运动行程,也为接力器的行程。
权利要求
1.一种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主要包括操作油管装配、受油器体、前油箱和恢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构成的操作油管装配与无缝钢管制的受油器体连接成一整体结构,在操作油管装配外壁上套装有与受油器座紧固的密封瓦,操作油管装配外壁上固装有转环,受油器座连接受油器体,在操作油管装配与受油器体之间安装浮动瓦和导向头,浮动瓦与操作油管装配内管设置导向套,受油器体一端连接有前油箱,操作油管内管一端伸入前油箱,在操作油管装配内管端部连接有恢复机构;所述恢复机构为摆杆式结构,该恢复机构包括安装在操作油管装配内管一端部的轴承座和深沟球轴承,操作油管装配内管活动连接其上安装有摆杆的叉头,摆杆下端穿装转轴,摆杆通过转轴连接前油箱和指针;所述操作油管装配内管、中管和外管的各段管体均通过螺纹头连接构成,在各段管体的螺纹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止松动的限位块,操作油管装配内管和中管外壁上固装有用于起导向作用、增强其刚性和强度并保持同轴转动的导向块和限位块;所述受油器座为钢板焊接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 作油管装配与导向头之间设有V型密封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 杆通过销子与叉头定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浆式水轮机受油器,包括操作油管装配、受油器体、前油箱和恢复机构,特征是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构成的操作油管装配与无缝钢管制的受油器体连接成一整体结构,操作油管装配外壁上套装密封瓦、转环,受油器座连接受油器体,受油器体一端连接前油箱,操作油管装配内管端部连接摆杆式恢复机构;操作油管装配的各段管体均通过螺纹头连接,其连接处设有限位块,操作油管装配内管和中管外壁上固装有导向块和限位块,受油器座为钢板焊接结构。优点是操作油管装配外管无需发电机前端轴补充,其结构更为简化、便于安装,并避免漏油现象;恢复机构通过叉头和摆杆的运动准确测定浆叶行程的中间位置,反馈更加准确,提高了灵敏度。
文档编号F03B11/00GK101363393SQ20081015136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8日
发明者单庆臣, 环 靳 申请人: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