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993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车辆中使用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 接合管部件的进气管结构,该接合管部件具有回流管部分,该回流管部分用于使来自内燃 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用于将空气引入内燃机的进气管部分。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内燃机(以下简称为“发动机”)具有曲轴箱,在曲轴箱中收 集有在压缩冲程和膨胀冲程期间通过气缸和活塞之间的间隙从燃烧室泄漏的窜缸混合气。 泄漏的窜缸混合气含有未经燃烧的混合气和燃烧后的排气以及大量的具有强酸性的水分, 从而导致恶化了机油的质量并且形成对发动机中的元件或部件的腐蚀。为了防止机油质量 的恶化以及避免腐蚀各元件或部件,发动机通常配备有曲轴箱强制通风(PCV)式窜缸混合 气回流装置,以对曲轴箱强制地通风从而使窜缸混合气通过回流管和进气管回流到发动机 的每个燃烧室。具体地说,在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中,曲轴箱中收集的窜缸混合气被机油分离器 分离为气体和液体,然后通过PCV阀和PCV软管回流到进气管的内部,PCV软管即用于使窜 缸混合气回流到发动机的回流管。PCV软管的一个端部连接至部分地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进 气管结构的进气管。当配备有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的自动车辆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由于在进气管中流 动的空气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尤其是在发动机空转运行时),邻近PCV软管即回流管的所 述一个端部的进气管的内表面易于使窜缸混合气中所含的水分结冰而覆盖并积聚在其上。 当冰增长到过大的尺寸时,进气管和/或回流管频繁被冰堵塞,从而使窜缸混合气不能够 回流到发动机的燃烧室。在将大冰块从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内表面脱落的情况下,冰块 可能导致损毁增压器的叶轮。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很多种进气管结构,它们被设计以尽可 能避免如下这种情况冻结的水分变成在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内表面上覆盖并增长的冰 从而堵塞进气管和/或回流管,从而导致气体回流操作失效。公开号为No. 5-30411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 一种传统的进气管结构,其 包括PCV软管,PCV软管的一个端部延伸入进气管的内部且在进气管的内部处敞开并且 呈喇叭形状张开,以在冰堆积在进气管的内表面时防止PCV软管被冰块堵塞。公开号为 No. 3-42011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另一传统的进气管结构,其包括PCV软管,PCV软管 具有与进气管连接且由橡胶制成的一个端部。PCV软管连到进气管,PCV软管的中心轴线向 进气管的中心轴线倾斜,使得水分在软管的倾斜内表面上流动且沿着软管的倾斜内表面流 到进气管,而不会被冻结。公开号为No. 2-126012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另外一种传统的进气管结构, 其具有覆盖在PCV软管的内表面上的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具有使水分不可能冻结在PCV软 管的内表面上的高隔离性能(insulation property)。公开号为No. 4-47116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又一种传统的进气管结构,其具有设置在气体回流开口的下方的蓄水池,以 允许水分通过但防止由冻结水分生成的冰石跃出蓄水池。此外,公开号为No. 2000-145555 和No. 2005-120977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多个分割壁,设置分割壁以在连接通气通道和 回流通道的接合管部件附近形成用作将窜缸混合气分离成气体和液体的蛇形通道。此外, 从公开号为No. 2003-65171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已知了一种装置,其具有环绕传感器且形成 在从浪涌调整槽的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上的环形的突起和凹槽,以接收和止挡水分和机 油然而,上述传统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窜缸混合气回流管的 与进气管的接合部分的附近,当窜缸混合气与引入接合部分中的冷的新鲜空气混合时,易 于由窜缸混合气中所含的水分而在其中产生冰,从而导致阻塞回流管和/或进气管,以及 从而造成窜缸混合气回流动作失效。窜缸混合气回流动作失效会导致曲轴箱中的内压升 高,而从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内表面生成和脱落的冰可能引起对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 机)的叶轮的损毁。如果在进气管和/或回流管上邻近它们的接合部分形成有环形台阶和其它突起 构造,则在所述台阶和其它突起构造的周围,窜缸混合气流不会与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 内表面接触,即与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内表面分离,在环形台阶和其它突起构造的周围 处在窜缸混合气流与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流动空腔。这意味着,传统 的进气管结构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车辆在寒冷地区使用时,因为每个流动空腔具有相对低 的压力,所以流动空腔会促进在靠近环形台阶和其它形式的台阶处冰在进气管和/或回流 管的内表面上形成和增长。此外,在靠近回流管与进气管的接合部分处回流管相对于进气 管的角度、回流管的靠近其与进气管的接合部分处的内表面的形状以及回流管的弯曲内表 面部分的长度,这些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在进气管和/或回流管上冰的堆积和冰块的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被提出以解决上述缺陷。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管结构,其有 良好的可靠性,即使当车辆在寒冷地区使用以及处于其它寒冷环境下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管结构,其能够防止在进气管和/或回流管上 靠近它们的接合部分处发生冰的堆积和冰块的脱落,并且能够解决如下的问题由窜缸混 合气回流操作失效而引起的曲轴箱中压力的升高,以及冰块从进气管和/或回流管的内表 面脱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用于连通进气 通道和回流通道的接合管部件,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内燃机,所述回流通道 用于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接合管部件由进气管部分 和回流管部分构成,所述进气管部分在其中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回流管部分在其中形 成所述回流通道并且在其一端处与所述进气管部分连接,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内径和内周 面,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具有第一表面区段和第二表面区段,所述第一表面区段 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内径大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所述第二表面区段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第一长度小的第二长度的范围内延伸,所述第二表面区段具有弯曲面部分,所述弯曲面部分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 的所述一端沿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下游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连续到所述进气管部分 的内周面,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具有通向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呈非圆形形状的开口。在这样构造的进气管结构中,回流管部分具有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回流 管部分的一端起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并且在第二长度 的范围内的弯曲面部分在回流管部分的下游侧朝着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被逐渐扩大并弯曲 以连续到进气管部分的内周面,从而使窜缸混合气流与回流通道和进气通道的接合部分的 内表面、即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流动空腔,并且窜缸混合气流 不会与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分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能够避免窜缸混合气流 的分离并且能够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冰块从接合管部 件的内表面脱落以及避免进气通道被堵塞。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 轴箱的内压升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弯曲面部分可以沿所述进气管部分中的气流的方向 被弯曲,并且所述开口在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下游侧且沿与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交叉 的方向被扩大。通过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即使在进气通道和回流通道的接合部附近处 进气通道中的气流的方向偏离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接合管部件中的窜缸混合气流也不会 与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分离。这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 管部件的内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可以具有在从所述回流管 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所述第二长度的范围内且位于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上游侧的直立上游 表面区段,所述直立上游表面区段具有延伸平面,所述延伸平面以所述直立上游表面区段 的所述延伸平面与在所述延伸平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进气管部分的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被 设定为小于90度的交叉角与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交叉。通过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在回流通道的一端部的上游区域中,窜缸混 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分离,从而使得没有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所述进气管部分可以具有内凸面区段,所述内凸面区段 位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的上游侧且邻近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并且是倾斜 的,其中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倾斜的内凸面区段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回流管 部分的所述开口减小。通过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由于气流偏离内凸面区段故能够防止气流被 引入回流管部分的开口,从而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用于连通进气通 道和回流通道的接合管部件,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内燃机,所述回流通道用 于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接合管部件由进气管部分和 回流管部分构成,所述进气管部分在其中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回流管部分在其中形成 所述回流通道且在其一端处与所述进气管部分连接,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内径和内周面, 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内径大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并且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具 有通向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开口,所述进气管部分具有内凸面区段,所述内凸面区段位于所 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的上游侧且邻近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并且突进所述进气 管部分内。通过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在从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起的第一长度的范围 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回流管部分的内周面的第一表面区段使得通过回流通道的窜缸混 合气流很难与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分离。朝着回流管的开口逐渐倾斜的进气管部分的内凸 面区段还使得通过进气通道的气流由于该气流偏离内凸面区段故很难被引入回流管部分 的开口。这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所述进气管部分的所述内凸面区段可以是倾斜的,其中 所述进气管部分 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凸面区段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 口减小。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使得通过进气通道的气流很难被引入回流管部分 的开口。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所述进气管部分的所述内凸面区段可以朝着所述回流管 部分的所述开口沿周向变宽。而且,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使得通过进气通道的气流很难被引入回流管 部分的开口,因为该气流偏离内凸面区段。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可以具有在从所述回流管 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第一长度小的第二长度的范围内延伸的第二表面区段,所述第 二表面区段具有弯曲面部分,所述弯曲面部分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沿所述进气 管部分的下游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连续到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内周面。通过以上提及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在第二长度范围内的弯曲面部分在回流管部 分的下游侧朝着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被逐渐扩大并弯曲以连续到进气管部分的内周面,从而 使窜缸混合气流与回流通道和进气通道的接合部分的内表面、即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紧密 接触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流动空腔,并且窜缸混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分离。这 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回流管部分具有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起 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并且在第二长度的范围内的弯曲 面部分在回流管部分的下游侧朝着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被逐渐扩大并弯曲以连续到进气管 部分的内周面,从而使窜缸混合气流与回流通道和进气通道的接合部分的内表面、即接合 管部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流动空腔,并且窜缸混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 件的内表面分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能够避免窜缸混合气流的分离并且能够 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冰块从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脱落 以及避免进气通道被堵塞。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轴箱的内压升 高,从而确保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当在寒冷地区和环境中使用时有良好的 可靠性。而且,根据本发明,在从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起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回流管部分的内周面的第一表面区段能够防止通过回流通道的窜缸混合气的分离,而朝着回流管部分的开口逐渐倾斜的进气管部分的内凸面区段也使得通过回流通道的气 流由于该气流偏离内凸面区段故很难被引入回流管部分的开口。这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 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 也不会使曲轴箱的内压升高,从而确保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当在寒冷地区 和环境中使用时有良好的可靠性。


结合附图随着说明的进行,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其中图1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俯视图;图2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结构元件的示意图;图4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俯视图;图5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侧视图;图6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俯视图;图7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侧视图;图8是沿图6的D-D线所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9是类似图8的横截面图,但示出了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优选实施例)图1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俯视图,图2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 的示意侧视图,而图3是示出了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结构元件的示意 图。现在将在下文中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构造。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被构造为如图1和图2所示,并且与发动机 10组装在一起。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发动机10的整个构造,发动机10包括其上安装有 气缸盖罩11的气缸盖12、气缸体13以及曲轴箱14。气缸盖12和气缸体13结合而形成了 多个气缸15,图3中仅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气缸。每个气缸15将活塞16收纳在其中,活塞16通过曲轴箱14中未示出的连杆而可 驱动地与曲轴连接。气缸盖12适于在其中容纳多个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阀由曲轴驱动而与该曲轴同步或独立于该曲轴在曲轴箱14的下部设置了用于储存润滑油L的油底壳18。发动机10具有诸如齿 轮泵的油泵,油泵由曲轴驱动以将润滑油L供给至燃料喷射阀的凸轮轴的轴承、弹动杆、曲 轴以及其它各种形成发动机10的一部分的旋转及滑动部分,用于它们的润滑。每个气缸15具有在活塞16上方的气缸室17,以响应于活塞16的冲程而通过进气 管21引入空气以及通过未示出的喷射器喷入燃料。气缸室17中的混合气在活塞16的压 缩冲程中燃烧,然后产生排气,排气通过排气管22被排出。在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之间设置了涡轮增压器25。涡轮增压器25在本领域是 已知的,其被构造为在其中容纳燃气轮机和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靠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 的能量旋转,空气压缩机可驱动地与燃气轮机连接以被燃气轮机旋转用于将空气通过进气 管21吸入气缸室17。涡轮增压器25设置在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之间的通道上,当需要 时例如可用切换系统操作涡轮增压器25以将涡轮增压器25切换到运行状态或非运行状 态。除了涡轮增压器25,进气管21被构造为具有布置在其上的空气滤清器31、内部冷却器 32、节流阀33和用于检测进气管21中的气压的气压传感器34。发动机10形成有通风通道(未示出),通风通道与气缸盖12和曲轴箱14的内室 保持连通,使得发动机10由沿图3中的黑白箭头所示的方向产生的气流通风。发动机10在其侧部设置有PCV机油分离器41和用作窜缸混合气回流阀的PCV阀 42。PCV阀42和在节流阀33下游侧的进气管21通过PCV软管43连接。当进气管21的内压低于预定压力(大气压力,即,零负压)时PCV阀42被打开, 从而PCV阀42能够使从气缸室17通过活塞16和气缸15之间的间隙而泄漏到曲轴箱14 的窜缸混合气回流至节流阀33下游侧的进气管21。PCV机油分离器41的功能是移除从曲 轴箱14的上部流向PCV阀42的窜缸混合气中的机油成分。邻近空气滤清器31且在空气滤清器31的下游侧处,软管46连接至进气管21,软 管46能够将节流阀33上游侧的进气管21中的空气引入设置在发动机10中的气缸盖罩11 中。软管46具有仅允许将气流从进气管21引入气缸盖罩11的单向阀47。软管46、单向 阀47、PCV阀42、以及PCV软管43共同构成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在空气自然进气至发动 机10时运行。在气缸盖罩11和节流阀33的下游侧的进气管21之间设置有软管51和通风阀 52,通风阀52在涡轮增压器25运行的情况下是可操作的。在PCV机油分离器41和涡轮增 压器25的上游侧的进气管21之间设置了 PCV阀56、单向阀57和PCV软管58。当涡轮增 压器25运作以对发动机10进行空气增压并且节流阀33的下游侧的进气管21中的空气 的气压保持在正值时,新鲜空气通过软管51和通风阀52被引入到气缸盖罩11中,也就是 发动机10中,而窜缸混合气从曲轴箱14的上部通过PCV机油分离器41、PCV阀56、单向阀 57和PCV软管58而回流到涡轮增压器25上游侧的进气管21。软管51、通风阀52、PCV阀 56、单向阀57和PCV软管58总体上构成了空气引入器件60,用于当在涡轮增压器25的运 行下节流阀33的下游侧的进气管21中的空气的气压变成正值时,将新鲜空气引入气缸盖 罩11。以上提及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被用在发动机10中,其中接合 管部件70用来连接PCV软管58的端部58d与进气管21,例如在涡轮增压器25的上游侧的进气管21。在图1和图2中,分别用实线示出了进气管21中的进气通道21a以及PCV软管58 中的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而分别用虚线示出了包围且形成进气通道21a的进气管 21以及包围且形成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的PCV软管58的一端部58d。图示的进气 管21作为一个实例在图1和图2的右端部具有局部地呈波纹管形状的纵向部分。根据本 发明,可以使用任何其它形状和类型的进气管来代替该波纹管形状的进气管21。如图1和图2所示,接合管部件70由回流管部分71和进气管部分72构成。回流 管部分71形 成了 PCV软管58即回流管58的一端部58d的一部分,回流管58在其中形成 回流通道58a,而进气管部分72形成了在涡轮增压器25的上游侧的进气管21的一部分,进 气管21在其中形成进气通道21a。回流通道58a的功能是使从发动机10的气缸室排出的 窜缸混合气回流到发动机10。根据上述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接合管部件70形成了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 与发动机10的在涡轮增压器25上游侧的进气通道21a的接合部分。而且,应该理解的 是,如本发明中所限定的,接合管部件70用于连通进气通道和回流通道58a,进气通道用于 将空气引入发动机10,回流通道58a用于使来自发动机10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进气通道 21a。接合管部件70的回流管部分71在其一端71a处与进气管部分72连接。回流管 部分71具有内径dl,而进气管部分72具有内径d2。回流管部分71具有内周面71s,内周 面71s具有第一表面区段71s-Ll,第一表面区段71s-Ll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起 的比内径dl足够大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例如,在比进气管部分72 的内径d2足够大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此处,措词“第一表面区段 71s-Ll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意指,第一表面区段71s-Ll在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既不具有 环形台阶也不具有其它突起构造。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在第一表面区段71S-L1上既没有 环形台阶也没有其它形状的台阶,这会导致在第一表面区段71S-L1上没有流动空腔,从而 使得能够防止在进气管72和/或回流管71上发生冰的堆积和冰块的脱落。第一长度Ll 优选比回流管部分71的内径dl大几倍(例如3倍),并且可以根据从回流管部分71到进 气管部分72的导热程度来设定第一长度Li。此外,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具有第二表面区段71s-L2,第二表面区段 71s-L2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起的比第一长度Ll小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延伸。 下游侧和上游侧分别表示左侧和右侧,因为在图1和图2中空气是从进气管部分72中的右 侧到左侧而朝向发动机10的。第二表面区段71s-L2具有靠近发动机10的下游侧半部和 远离发动机10的上游侧半部。第二表面区段71s-L2在回流管部分71的下游侧半部具有 弯曲面部分71w,弯曲面部分71w在回流管部分71的下游侧处朝着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 71a即从图2的右侧到左侧被逐渐扩大并弯曲,以与进气管部分72的内周面72s连接。这 意味着,在靠近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沿与进气管部分72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平面所截 取的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的横截面面积朝着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逐渐变大。 从图2可以看出,回流管部分71的弯曲面部分71w在其下游侧的一端71a附近被弯曲或张 开,并且在一端71a处与进气管部分72连接。换句话说,弯曲面部分71w沿进气管21的进 气通道21a中的气流的方向被弯曲或张开。
这样弯曲的弯曲面部分71w在沿图1的A-A线所截取的横截面上具有曲率半径Rwl (见图2),曲率半径Rwl被设定为与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的第一表面区段71s-Ll 的半径rl几乎相等的值。根据本发明,曲率Rwl可以被设定为比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 71s的第一表面区段71S-L1的半径rl稍微小的值,或者可以被设定为在从第一表面区段 71s-Ll的半径rl到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的直径dl的范围内的值。在回流管部分 71的一端71a附近形成在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上的弯曲面部分71w的形状是基于 在回流管部分71和进气管部分72的接合部处回流管部分71相对于进气管部分72的入射 角来确定的。弯曲面部分71w在回流管部分71的下游侧处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因而弯曲面 部分71w的横截面朝着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膨胀,这引起回流管部分71中的窜缸混 合气流平滑地汇合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21a中的气流。图1和图2中所示的回流管部分71在其一端71a具有开口 73,因而在进气管部 分72的内周面72s上开口。开口 73呈图1最佳示出的非圆形的形状。开口 73沿以角度 01 (例如30度)有角度地偏离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被扩大和膨胀,角度01为 在开口 73的膨胀方向和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角度。另一方面,在回流管部分71的上游侧半部处即与弯曲面部分71w相对,回流管部 分71的内周面71s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s起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的直立 上游表面部分71u。直立上游表面部分71u具有延伸平面,该延伸平面与在直立上游表面部 分71u的下游侧的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交叉。如图2所示,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71u 的延伸平面和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交叉角Ql被设定为小于90度的角度。回 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的直立上游表面部分71u与进气管部分72的内周面72s在棱线 部分(ridge portion)处连接,该棱线部分的横截面大致呈弧形并且具有比回流管部分71 的内径rl足够小的曲率半径。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管结构的操作。在以上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管结构中,回流管部分71具有内 周面71s,内周面71s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起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 连续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71S-L1,并且在第二长度L2范围内的弯曲面部分71w在回流管 部分71的下游侧处朝着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被逐渐扩大并弯曲以连续到进气管部分 72的内周面72s,从而使窜缸混合气流与回流管部分71和进气管部分72的接合部分的内 表面、即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即紧密配合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流动空腔,并且窜 缸混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分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管 结构能够避免气流与回流管部分71和进气管部分72的接合部的内表面分离,并且能够防 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冰块从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 脱落以及避免回流通道58a和进气通道21a被堵塞。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 不会使曲轴箱14的内压升高。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的弯曲面部分71w沿进气通道 21a中的气流的方向以与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的第一表面区段71s-Ll的半径rl几 乎相等的曲率半径Rwl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在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处的开口 73沿 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21a的下游方向开口,其中中心轴线与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交 叉。因此,即使在进气通道21a和回流通道58a的接合部附近处进气通道21a中的气流的方向偏离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接合管部件70中的窜缸混合气也不会与接合管部件70 的内表面分离。这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70的 内表面上。超过回流管部分71的内径dl的曲率半径Rwl可能会导致在回流管部分71的 经扩大并弯曲的部分的周围处气流湍流从而形成流动空腔回流管部分71的内周面71s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起的第二长度 L2的范围内的直立上游表面部分71u,并且具有与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71u的下游侧的进 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交叉的延伸部,且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71u的延伸部和进气通道 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交叉角Ql被设定为小于90度的角度,使得在回流通道58的一端 部58e的上游区域中,窜缸混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分离,从而使得没有冰 堆积在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上。正如在以上说明中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被构造为包括回 流管部分71,回流管部分71具有内周面71s,其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起的比内 径dl足够长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以及具有弯曲面部分71w,弯曲面 部分71w在从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起的比第一长度Ll小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延 伸并且位于回流管部分71的下游侧半部处,弯曲面部分71w在回流管部分71的下游侧处 朝着回流管部分71的一端71a被逐渐扩大并弯曲,以与进气管部分72的内周面72s连接。 因此,进气管结构能够避免气流分离,并且能够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上, 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冰块从接合管部件70的内表面脱落以及避免进气通道21a被堵塞。结 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轴箱14的内压升高。尽管在根据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具有回流管部分71 和进气管部分72的接合管部件70,但是第一实施例可以被包括回流管和进气管彼此直接 连接而没有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提及的接合管部件70的其它实施例替代。此外,接合管 部件70可以设置在与将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10容纳在其中的发动机缸体(engine block) 整体形成的壳体部分(housing block)中。(第二优选实施例)图4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俯视图,而图5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 部的示意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描 述过的发动机10组装在一起。将结合图4和图5描述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内燃 机的进气管结构中的组成元件或部分类似的且出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内燃机 的进气管结构的说明中的组成元件或部分,其附图标记与图1至图3中的在根据本发明的 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说明中出现的附图标记相同。在图4和图5中,分别用实线示出了进气管21中的进气通道21a以及PCV软管58 中的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而分别用虚线示出了包围且形成进气通道21a的进气管 21以及包围且形成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的PCV软管58的一端部58d。如图4和图5所示,接合管部件80由回流管部分81和进气管部分82构成。回流 管部分81形成了 PCV软管58即回流管58的一端部58d的一部分,回流管58在其中形成 回流通道58a,而进气管部分82形成了在涡轮增压器25上游侧的进气管21的一部分,进气管21在其中形成进气通道21a。回流通道58a的功能是使从发动机10的气缸室排出的窜 缸混合气回流到发动机10。接合管部件80的回流管部分81在其一端81a处与进气管部分82连接。回流管 部分81具有内径dl,而进气管部分82具有内径d2。回流管部分81具有内周面81s,内周 面81s具有第一表面区段81s-Ll,第一表面区段Sls-Ll在从回流管部分81的一端81a起 的比内径dl足够大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例如,在比进气管部分82 的内径d2足够大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此处,措词“第一表面区段 Sls-Ll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意指,第一表面区段Sls-Ll在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既不具有 环形台阶也不具有其它突起构造,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在第一表面区段Sls-Ll上既没有 环形台阶也没有其它突起构造,这会导致在第一表面区段Sls-Ll上没有流动空腔,从而使 得能够防止在进气管82和/或回流管81上发生冰的堆积和冰块的脱落。此外,回流管部分81的内周面81s具有第二表面区段81s-L2,第二表面区段 81s-L2在从回 流管部分81的一端81a起的比第一长度Ll小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延伸。 第二表面区段81S-L2具有靠近发动机10的下游侧半部和远离发动机10的上游侧半部。第 二表面区段81s-L2在回流管部分81的下游侧半部处具有弯曲面部分81w,弯曲面部分Slw 在回流管部分81的下游侧处朝着回流管部分81的一端81a即从图4的右侧到左侧被逐渐 扩大并弯曲,以与进气管部分82的内周面82s连接。从图5可以看出,回流管部分81的弯 曲面部分81w在其下游侧的一端81a附近被弯曲或张开,并且在一端81a处与进气管部分 82连接。换句话说,弯曲面部分81w沿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21a中的气流的方向被弯曲或 张开。这样弯曲的弯曲面部分8Iw在沿图4的A4-A4线所截取的横截面上具有曲率半径 Rw2(见图5),曲率半径Rw2被设定为与回流管部分81的内周面81s的第一表面区段Sls-Ll 的半径rl几乎相等的值。图4和图5中所示的回流管部分81在其一端81a具有开口 83, 因而在进气管部分82的内周面82s上开口。开口 83呈图4最佳示出的非圆形的形状。开 口 83沿以角度Q2有角度地偏离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被扩大和膨胀,角度Q2 为在开口 73的膨胀方向和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角度。在回流管部分81的上游侧半部处即与弯曲面部分81w相对,回流管部分81的内 周面81s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81的一端81s起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的直立上游表面部 分81u。直立上游表面部分81u具有延伸平面,该延伸平面与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81u的下 游侧的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交叉。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81u的延伸平面和进气通道 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交叉角Q2被设定为一角度,例如90度。回流管部分81的内周面 81s的直立上游表面部分81u与进气管部分82的内周面82s在棱线部分处连接,该棱线部 分的横截面大致呈弧形并且具有比回流管部分81的内径rl足够小的曲率半径。在以上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进气管结构中,回流管部分81具有内 周面81s,内周面81s具有第一表面区段81s-Ll,第一表面区段Sls-Ll在从回流管部分81 的一端81a起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并且在第二长度L2范围内的弯 曲面部分81w在回流管部分81的下游侧处朝着回流管部分81的一端81a被逐渐扩大并弯 曲以连续到进气管部分82的内周面82s,从而使窜缸混合气流与回流通道58a和进气通道 21a的接合部分的内表面、即接合管部件8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即紧密配合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流动空腔,并且窜缸混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件80的内表面分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进气管结构能够避免气流分离,并且能够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80的内 表面上,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冰块从接合管部件80的内表面脱落以及避免进气通道21a被堵 塞。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轴箱14的内压升高。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回流管部分81的内周面81s的弯曲面部分Slw沿进气通道 21a中的气流的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形成在回流管部分81的一端81a处的开口 83 沿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21a的下游方向开口,其中中心轴线与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 交叉。因此,即使在进气通道21a和回流通道58a的接合部附近处进气通道21a中的气流 的方向偏离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接合管部件80中的气流也不会与接合管部件80的 内表面分离。这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80的内 表面上。正如在以上说明中描述的,进气管结构能够避免气流分离,并且能够防止冰堆积 在接合管部件80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冰块从接合管部件80的内表面脱落以及 避免进气通道21a被堵塞。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轴箱14的内压升 高,从而确保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当在寒冷地区和环境中使用时有良好的
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当与进气管部分82连接时回流管部分81被垂直布置,并且在直立 上游表面部分81u的延伸部和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交叉角Q2被设定为90度, 这一事实导致水分从回流管部分和进气管部分的内表面的良好分离。(第三优选实施例)图6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的 示意俯视图,图7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要部 的示意侧视图,图8是沿图6的D-D线所截取的横截面图,而图9是类似图8的横截面图, 但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在图6和图7中,分别用实线示出了进气管21中的进气通道21a以及PCV软管58 中的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而分别用虚线示出了包围且形成进气通道21a的进气管 21以及包围且形成回流通道58a的一端部58e的PCV软管58的一端部58d。如图6和图7所示,接合管部件90由回流管部分91和进气管部分92构成。回流 管部分91形成了 PCV软管58即回流管58的一端部58d,回流管58在其中形成回流通道 58a,而进气管部分92形成了在涡轮增压器25的上游侧的进气管21的一部分,进气管21 在其中形成进气通道21a。接合管部件90的回流管部分91在其一端91a处与进气管部分92连接。回流管 部分91具有内径dl,而进气管部分92具有内径d2。回流管部分91具有内周面91s,内周 面91s具有第一表面区段91s-Ll,第一表面区段91s-Ll在从回流管部分91的一端91a起 的比内径dl足够大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例如,在比进气管部分92 的内径d2足够大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此处,措词“第一表面区段 91s-Ll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意指,第一表面区段91s-Ll在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既不具有 环形台阶也不具有其它突起构造,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在第一表面区段91s-Ll上既没有 环形台阶也没有其它突起构造,这会导致在第一表面区段91S-L1上没有流动空腔,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在进气管92和/或回流管91上发生冰的堆积和冰块的脱落。此外,回流管部分91的内周面91s具有第二表面区段91s-L2,第二表面区段 91s-L2在从回流管部分91的一端91a起的比第一长度Ll小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延伸。 第二表面区段91S-L2具有靠近发动机10的下游侧半部和远离发动机10的上游侧半部。第 二表面区段91s-L2在回流管部分91的下游侧半部处具有弯曲面部分91w,弯曲面部分91w 在回流管部分91的下游侧处朝着回流管部分91的一端91a即从图6的右侧到左侧被逐渐 扩大并弯曲,以与进气管部分92的内周面92s连接。换句话说,弯曲面部分91w沿进气管 21的进气通道21a中的气流的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弯曲面部分91w在沿图6的A6-A6 线所截取的横截面上具有曲率半径R 3 (见图7),曲率半径Rw3被设定为与回流管部分91 的内周面91s的第一表面区段91s-Ll的半径rl几乎相等的值。图6和图7中所示的回流 管部分91在其一端91a具有开口 93,因而在进气管部分92的内周面92s上开口。开口 93 呈图6最佳示出的非圆形的形状。开口 93沿以角度Q3(例如,15度)有角度地偏离进气 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被扩大和膨胀,角度Q3为在开口 93的膨胀方向和进气通道 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角度。
在回流管部分91的上游侧半部处即与弯曲面部分91w相对,回流管部分91的内 周面91s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91的一端91s起的第二长度L2的范围内的直立上游表面部 分91u。直立上游表面部分91u具有延伸平面,该延伸平面与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91u的下 游侧的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交叉。在直立上游表面部分91u的延伸平面和进气通道 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交叉角Q3被设定为一角度,例如接近90度。回流管部分91的内 周面91s的直立上游表面部分91u与进气管部分92的内周面92s在棱线部分处连接,该棱 线部分的横截面大致呈弧形并且具有比回流管部分91的内径rl足够小的曲率半径。在以上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进气管结构中,进气管部分92具有内 凸面区段92p,内凸面区段92p倾斜以朝向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逐渐变高,其中进气管 部分92的中心轴线C与内凸面区段92p之间的距离被减小。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 92p朝着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沿周向变宽。内凸面区段92p相对于进气通道21a的中 心轴线C的倾斜角被设定为在5度以内的范围内的值,以抑制由内凸面区段92p引起的压 力损失。具体地说,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朝着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突出, 其中其高度朝着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逐渐变大,即朝着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进气 管部分92的中心轴线C与内凸面区段92p之间的距离减小。如图8所示的进气管部分92 的内凸面区段92p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上的凹槽21v。在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的上游侧的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朝着回 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沿周向变宽。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呈三角形形状,其中 凹槽21v具有两边21va和21vb,它们直立地延伸且从开口 93沿上游方向宽度逐渐变窄; 以及底边21vc,其紧靠开口 93。凹槽21v具有在离开口 93最远的点处倒角而成的上游端, 如图6最佳所示。如图8所示,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的周边部分、即凹槽21v的边2Iva 和21vb在它们的径向向内和向外的角处以比深度“dp”稍微小的曲率半径“ri”倒角,以与 进气管部分92的内周面92s连接,从而确保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与进气管部分92的内周面92s之间的平滑且无台阶 的连接。虽然已经描述了图6中的凹槽21v的边21va和21vb笔直地延伸且从开口 93沿 上游方向宽度逐渐变窄,但是根据本发明,凹槽21v的边21va和21vb可以是向内或向外弯 曲的。进气通道21a的横截面在连接区Zl至Z3的范围内是呈非圆形形状的,如图7所 示。进气通道21a在连接区Zl的横截面面积沿朝着开口 93的方向逐渐减小。进气通道 21a在连接区Z2的横截面面积沿其轴向是近似恒定的。进气通道21a在连接区3的横截面 面积沿远离开口 93的方向逐渐增大。此处,进气通道21a在连接区Zl的接近上游侧处的 横截面面积Sdl等于进气通道21a在连接区Z3的接近下游侧处的横截面面积Sd2。进气通 道21a在连接区Zl至Z3的横截面面积的波动在3%范围内。正如在以上说明中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被构造为包括回 流管部分91,回流管部分91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91的一端91a起的第一长度Ll的范围内 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内周面91s,从而使窜缸混合气流与回流通道58a和进气通道21a的接 合部分的内表面、即接合管部件9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即紧密配合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流动 空腔,并且窜缸混合气流不会与接合管部件90的内表面分离。由于进气管部分92具有在 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的上游处并且朝着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突出和倾斜的内凸面 区段92p,而凹槽21v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所以内凸面区段92p能够防止内凸面区段92p 上的气流被引入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在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的上游侧的进气管 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朝着开口 93沿周向变宽”的事实导致如下事实由于内凸面区段 92p上的气流偏离内凸面区段92p而能够防止该气流被引入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因 此,根据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能够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90的内表面上,并且能够防止 冰块脱离接合管部件90的内表面。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轴箱14 的内压升高。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回流管部分91的内周面91s的弯曲面部分91w沿进气通道 21a中的气流的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形成在回流管部分91的一端91a处的开口 93 沿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21a的下游方向开口,其中中心轴线与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 交叉。因此,即使在进气通道21a和回流通道59a的接合部附近处进气通道21a中的气流 的方向偏离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接合管部件90中的气流也不会与接合管部件90的 内表面分离。这使得能够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90的内 表面上。根据上述关于本实施例的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进气管结构能够 以与以上提及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方式避免由窜缸混合气的分离所导致的冰堆积 在接合管部件90的内表面上。结果,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会使曲轴箱14的内 压升高,从而确保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当在寒冷地区和环境中使用时有良好的可靠 性。尽管已描述了第三实施例,其中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92p呈三角形形状而 且凹槽21v具有两边21va、21vb和底边21vc,内凸面区段92p形成了邻近回流管部分91的 开口 93的倾斜部分,但该倾斜部分可以由倾斜部分92h代替,相对于图8示出的所形成的 倾斜部分,倾斜部分92h具有在进气管部分92的内周面上的平面,如图9所示。倾斜部分92h的平面的面积可以大于凹槽21v、即图6至图8所示的由进气管部分92的内凸面区段 92p所形成的倾斜部分的面积进气管部分92的倾斜部分92h是倾斜的,其中倾斜部分92h的平面与进气通道 21a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距离朝着回流管部分91的开口 93减小。替代这种情形,在回流通 道58a和进气通道21a的接合点的上游侧、即在开口 93的上游侧的进气管部分92可以相 对于回流管部分91布置为其中心轴线相对于回流管部分91的中心轴线沿使进气管部分92 的中心轴线与回流管部分9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Q3减小的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 在进气通道21a和回流通道58a的中心轴线的交叉点附近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的笔 直部分Cz (见图7)与回流通道58a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是90度,而在开口 93上游的进 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与回流通道58a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基于此原因, 开口 93附近的气流偏离进气通道21a的中心轴线C。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设置有回流管部分,回流管部分具 有内周面,内周面具有第一表面区段,其在从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起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 滑且连续地延伸;第二表面区段,其在从回流管部分的该一端起的比第一长度小的第二长 度的范围内延伸;以及弯曲面部分,其在回流管部分的下游侧半部,弯曲面部分在回流管部 分的下游侧被逐渐扩大并弯曲。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设置有回流管部分和进气管部分,回流 管部分具有内面周,内周面具有在从回流管部分的一端起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 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进气管部分具有内凸面区段,内凸面区段倾斜以朝着回流管部分 的开口逐渐变高。这样构造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使得能够避免接合管部件中的气流与接 合管部件的内表面分离,以及由于气流偏离内凸面区段故能够防止气流被引入回流管部分 的开口,以及防止冰堆积在接合管部件的内表面上。此外,既不会使窜缸混合气流失效也不 会使曲轴箱的内压升高,从而确保了根据本发明的进气管结构当在寒冷地区和环境中使用 时有良好的可靠性。本发明的工业应用性对于使窜缸混合气通过其中引入的各种类型的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前面提到的 优势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用于连通进气通道和回流通道的接合管部件,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内燃机,所述回流通道用于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接合管部件由进气管部分和回流管部分构成,所述进气管部分在其中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回流管部分在其中形成所述回流通道并且在其一端处与所述进气管部分连接,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内径和内周面,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具有第一表面区段和第二表面区段,所述第一表面区段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内径大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所述第二表面区段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第一长度小的第二长度的范围内延伸,所述第二表面区段具有弯曲面部分,所述弯曲面部分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沿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下游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连续到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内周面,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具有通向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呈非圆形形状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结构,其中,所述弯曲面部分沿所述进气管部分中的气 流的方向被弯曲,并且所述开口在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下游侧且沿与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 轴线交叉的方向被扩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管结构,其中,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 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所述第二长度的范围内且位于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上游侧 的直立上游表面区段,所述直立上游表面区段具有延伸平面,所述延伸平面以所述直立上 游表面区段的所述延伸平面与在所述延伸平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进气管部分的所述中心轴 线之间的被设定为小于90度的交叉角与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交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部分具有内凸面区段,所述内凸 面区段位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的上游侧且邻近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并且 是倾斜的,其中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倾斜的内凸面区段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 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减小。
5.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用于连通进气通道和回流通道的接合管部件,所 述进气通道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内燃机,所述回流通道用于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 气回流到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接合管部件由进气管部分和回流管部分构成,所述进气管部分在其中形成所述进 气通道,所述回流管部分在其中形成所述回流通道且在其一端处与所述进气管部分连接, 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内径和内周面,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内径 大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并且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 端具有通向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开口,所述进气管部分具有内凸面区段,所述内凸面区段位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的 上游侧且邻近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并且突进所述进气管部分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部分的所述内凸面区段是倾斜 的,其中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凸面区段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的 所述开口减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部分的所述内凸面区段朝着所2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开口沿周向变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管结构,其中,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所 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第一长度小的第二长度的范围内延伸的第二表面区 段,所述第二表面区段具有弯曲面部分,所述弯曲面部分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 沿所述进气管部分的下游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连续到所述进气管部分的内周面。
9.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其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内燃机;以及回流 管,所述回流管在其一端处与所述进气管连接以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所 述进气管,所述回流管具有内径和内周面,所述回流管的所述内周面具有第一表面区段和第二表面区段,所述第一表面区段在从 所述回流管的所述一端起并且比所述内径大的第一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所述 第二表面区段在从所述回流管的所述一端起并且比所述第一长度小的第二长度的范围内 延伸,所述第二表面区段具有弯曲面部分,所述弯曲面部分朝着所述回流管的所述一端沿 所述进气管的下游方向被逐渐扩大并弯曲并且连续到所述进气管的内周面,所述回流管的 所述一端具有通向所述进气管的呈非圆形形状的开口。
10.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其用于将空气引入所述内燃机;以及回 流管,所述回流管在其一端处与所述进气管连接以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 所述进气管,所述回流管具有内径和内周面,所述回流管的所述内周面具有在从所述回流管的所述一端起的比所述内径大的第一 长度的范围内平滑且连续地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并且所述回流管的所述一端具有通向所 述进气管部分的开口,所述进气管具有内凸面区段,所述内凸面区段位于所述回流管的所述开口的上游侧且 邻近所述回流管的所述开口,并且突进所述进气管内。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包括由回流管部分和用于将空气引入内燃机的进气管部分构成的接合管部件。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与所述进气管部分连接的一端以使来自所述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到所述进气管部分。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分别在从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起的第一和第二长度的范围内延伸的第一表面区段和第二表面区段,所述第一表面区段平滑且连续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区段短于所述第一表面区段。所述回流管部分具有弯曲面部分,其在所述回流管部分的下游侧朝着所述回流管部分的所述一端被扩大并弯曲;开口,其在一端通向所述进气管部分并呈非圆形形状。
文档编号F02M35/10GK101960105SQ20088012760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宫地义博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