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291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调温器组件的复合
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用调温器一般采用的是调温器、调温器座、调温器盖和暖风机管零 部件单独进行装配。节气门体进水管一般安装在调温器座或者缸盖上。暖风机进水管一般 安装在调温器座或者缸盖上。机油冷却器进水管一般安装在调温器座上。分散的安装方式, 装配比较复杂,性能不好保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避免采用分 散式的安装方式,无法充分保障调温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包括调温器本体、调温器座、调温器盖和水温传感 器,所述的水温传感器装在调温器座上,调温器座和调温器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共同在内 部形成中空腔体。所述的调温器本体安装于所述中空腔体内,将调温器座和调温器盖分为 两个中空空间,通过调温器本体中阀门的开闭实现通断。所述调温器盖上一体成型有机油 冷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它们通过调温器盖内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所述的调温器座上一 体成型有冷却液进水管、暖风机进水管和节气门体进水管,它们通过调温器座内的中空空 间相互连通。 另外,所述调温器座上还一体成型有一个增压器进水管,也通调温器座内的中空 空间,使其适合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冷却液进水管、暖风机进水管、节气门体进水管和 增压器进水管合理地布置在调温器上,形成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凑,利于装配。同时根据冷 却液的温度转换冷却液的循环路线,达到同时控制暖风机、机油冷却器及增压器温度的目 的。

图1是本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的主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包括调温器本体10、调温器座4、调温器盖 3和水温传感器6。调温器座4和调温器盖3固定连接,其中间部分共同构成中空腔体。调温器本体10安装盘面被调温器座4与调温器盖3夹紧固定在该中空腔体内,将调温器座4 和调温器盖3分为两个中空空间。调温器座4及调温器盖3通过两颗长螺栓9和一颗短螺 栓5连接固定,其中长螺栓9把调温器盖3和调温器座4即整个调温器组件一起连接固定 到缸盖上,而短螺栓5把调温器盖3连接到调温器座4上。水温传感器6装在调温器座上。 调温器盖3上一体成型有油冷却器进水管8和出水管12,机油冷却器进水管8和出水管12 与调温器盖3中空部分连通。水温传感器6装在调温器座4上。调温器座4上一体成型有 冷却液进水管14、暖风机进水管1和节气门体进水管2。冷却液进水管14、暖风机进水管1 和节气门体进水管2通过调温器座4的中空部分相互连通。 如图2所示,调温器本体10位于在调温器座4内。调温器本体10为压力平衡式
调温器。调温器本体10处于闭合状态时,即其中的阀门处于闭合状态时,其将调温器座4
和调温器盖3分隔,即调温器座4中的冷却液不能流入调温器盖3中。 对于带有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为保证冷却液能够对涡轮增压系统进行冷却,
在调温器座4上一体成型有一个增压器进水管7。增压器进水管7和冷却液进水管14、暖
风机进水管1、节气门体进水管2都通过调温器座4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动机调温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发动机处于低温状态时,发动机冷却液通过对缸体和缸盖水套冷却后,按照支 路19方向,从冷却液进口 14流入调温器座4内,分三条支路流出。第一条支路22:通过第 一孔13流经暖风机进水管1,最后流到暖风机中。第二条支路21 :通过第二孔16流经增压 器进水管7,最后流到增压器中。第三条支路20 :通过第三孔15流经节气门进水管2,最后 流到节气门体中。 当发动机处于高温状态时,调温器本体10的主阀门打开,这样调温器座4和调温 器盖3连通。按照支路19方向,通过冷却液进口 14流进调温器座4中的冷却液,通过五条 支路流出。第一条支路22 :通过第一孔13流经暖风机进水管l,最后流到暖风机中。第二 条支路21 :通过第二孔16流经增压器进水管7,最后流到增压器中。第三条支路20 :通过 第三孔15流经节气门进水管2,最后流到节气门体中。第四条支路17 :冷却液流过主阀门, 通过第四孔11流经机油冷却器进水管8,最后流到机油冷却器中。第五条支路18 :冷却液 通过主阀门,流经出水管12,最后流到散热器总成中。 水温传感器6可以一直监测冷却液温度,并同时将信号传送到发动机控制单元。 调温器本体10主阀门的开闭,达到了对冷却液在调温器中的流向控制。
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包括调温器本体(10)、调温器座(4)、调温器盖(3)和水温传感器(6),所述的水温传感器(6)装在调温器座(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器座(4)和调温器盖(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共同在内部形成中空腔体,所述的调温器本体(10)安装于所述中空腔体内,将调温器座(4)和调温器盖(5)分为两个中空空间,通过调温器本体(10)中阀门的开闭实现通断;所述调温器盖(3)上一体成型有机油冷却器进水管(8)和出水管(12),它们通过调温器盖(3)内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所述的调温器座(4)上一体成型有冷却液进水管(14)、暖风机进水管(1)和节气门体进水管(2),它们通过调温器座(4)内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器座 (4)上还一体成型有一个增压器进水管(7),也通调温器座(4)内的中空空间。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本体 (10)为压力平衡式调温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整体式调温器,包括调温器本体、调温器座、调温器盖和水温传感器。调温器座和调温器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共同在内部形成中空腔体。调温器本体安装于中空腔体内,将调温器座和调温器盖分为两个中空空间,通过调温器本体中阀门的开闭实现通断。调温器盖上一体成型有机油冷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它们通过调温器盖内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调温器座上一体成型有冷却液进水管、暖风机进水管和节气门体进水管,它们通过调温器座内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液进水管、暖风机进水管、节气门体进水管和增压器进水管合理地布置在调温器上,形成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凑,利于装配。
文档编号F01P7/16GK201461065SQ20092012779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张洪嘉, 徐勇, 陈彦, 高功荣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