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291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通过从排气歧管内引入部分废气到进气歧管中, 稀释了进气并降低燃烧温度,从而使油耗降低,排放更加清洁。同时为保证发动机吸气充 分,需要对废气进行冷却。 通常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如下从排气歧管出发,经过一根气管连接到 缸盖总成上,在缸盖上开通一气道,该气道靠近冷却水道,气体通过缸盖总成时得到冷却, 在缸盖上安装废气再循环(EGR)阀座,缸盖与阀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二者采用金属密封 垫密封,废气再循环(EGR)阀用螺栓装配到阀座上,废气从阀座一侧流向废气再循环(EGR) 阀,再流回阀座另一侧,阀座与进气歧管之间通过另一根气管连通。这种结构由于在缸盖上 需要单独开一气道,造成缸盖长度变长,气道中的高温气体可能造成缸盖局部热负荷增大, 缸盖水套中局部冷却液可能汽化,增大了缸盖热变形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发动机的耐久性 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废气再循环(EGR)管的废气再循环 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排气歧管、安装在缸盖上的废气再循环阀座、废 气再循环阀、进气歧管,废气再循环阀用螺栓装配到阀座上,阀座与进气歧管之间用一根气 管连接;在所述排气歧管废气再循环阀座之间的连接通路上还连接有一废气再循环管;所 述废气再循环管包括废气管和冷却腔体,所述废气管穿过冷却腔体,废气管一端通过气管 与排气歧管连接,另一端用螺栓直接装配在废气再循环阀座,并用密封垫密封;所述冷却腔 体的两端面与废气管外表面焊接密封,在冷却腔体上设置有冷却液进管和冷却液出管。 这样,通过外设的废气再循环管,废气在经排气歧管、废气再循环(EGR)管、阀座、 废气再循环(EGR)阀,进入进气歧管的过程中,在流经废气再循环(EGR)管时,废气就可以 与冷却腔体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而不必在缸盖上设置废气通道,就可达到冷却废气的 目的。 可见,实用新型由于设计了一种带冷却腔体的独立的废气再循环(EGR)管,而不 必在缸盖上设置废气通道,縮短了发动机长度,减小了缸盖局部热负荷过大对缸盖热变形 的影响,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图1是本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框图;[0010] 图2是废气再循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排气歧管1、废气再循环管2、安装在缸盖 上的废气再循环阀座3、废气再循环阀4、进气歧管5,排气歧管1与废气再循环管2之间用 一根气管连接,废气再循环管2用螺栓直接装配在阀座上,废气再循环阀4用螺栓装配到阀 座上,阀座与进气歧管5之间通过另一根气管连接。废气再循环管2包括废气管21和冷却 腔体22,废气管21穿过冷却腔体22,冷却腔体22的两端面与废气管外表面焊接,在冷却腔 体22的右下端设置冷却液进管23,左上端设置冷却液出管24,冷却液从一个管进入冷却腔 体,从另一管流出,废气在经排气歧管1、废气再循环管2、阀座3、废气再循环阀4,进入进气 歧管的过程中,在流经废气再循环管2时,废气管21中的废气与冷却腔体内的冷却液进行 热交换,达到冷却废气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排气歧管(1)、安装在缸盖上的废气再循环阀座(3)、废气再循环阀(4)、进气歧管(5),废气再循环阀(4)用螺栓装配到阀座上,阀座与进气歧管(5)之间用一根气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歧管(1)与废气再循环阀座(3)之间的连接通路上还连接有一废气再循环管(2);所述废气再循环管(2)包括废气管(21)和冷却腔体(22),所述废气管(21)穿过冷却腔体(22),废气管(21)一端通过气管与排气歧管(1)连接,另一端用螺栓直接装配在废气再循环阀座(3),并用密封垫密封;所述冷却腔体(22)的两端面与废气管(21)外表面焊接密封,在冷却腔体(22)上设置有冷却液进管(23)和冷却液出管(2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排气歧管、废气再循环管、阀座、废气再循环阀、进气歧管。废气再循环管包括废气管和冷却腔体,所述废气管穿过冷却腔体,废气管一端通过气管与排气歧管连接,另一端用螺栓直接装配在废气再循环阀座,并用密封垫密封,冷却腔体的两端面与废气管外表面焊接密封,在冷却腔体上设置有冷却液进管和冷却液出管。本系统给EGR废气提供了一种独立的冷却结构,有效的减少了发动机EGR系统的零部件结构,缩短了缸盖长度,使发动机布置更加合理。同时有效的减小了缸盖的热负荷,增加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文档编号F02M25/07GK201461147SQ2009201277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尹强, 徐勇, 杨志勇, 胡铁刚, 袁浩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