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07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 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发动机的性能、油耗以及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 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改变了传统发动机中配气相位固定不变的 状态,在发动机运转工况范围内提供最佳的配气正时,较好地解决了高转速与低转速、大负荷 与小负荷下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废气排放。现有带VVT技术的 发动机忽略了发动机启动性能,特别是低温启动性能。启动时,由于缸盖上的油路需要重新充 油,油压建立缓慢,常常会产生VVT首次工作响应时间较长,液压梃杆异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縮短VVT工作响应时间,进一 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与油耗,改善废气排放,同时降低发动机启动时液压挺杆异响发生的 概率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包括缸体主油道,缸盖主油道,工 艺孔油路,VVT油路入口,液压挺杆供油油道,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回油孔,进油孔, 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中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安装在VVT油路入口和 0CV(0il Control Valve,机油控制阀)之间。 所述的单向阀安装在VVT油路入口的油道上,所述的单向阀的个数与相位器的数 量相同。 所述的单向阀与VVT油路入口的油道采用过盈方式装配固定。 所述的工艺孔油路采用丝堵或钢球进行密封。 所述的进气凸轮轴轴颈及液压挺杆供油油道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较近处。 所述的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较远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单向阀安装在VVT油路入口和 OCV之间,当发动机停机或怠速时,单向阀关闭,使得单向阀以后的油路中的机油能够保留 在油道中。从而縮短下次工作时单向阀后油路中的机油填充时间以及机油填充量。这样便 縮短了 VVT停机或怠速后首次工作的响应时间,也降低了发动机启动时液压挺杆异响发生 的概率。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缸体主油道;2、缸盖主油道;3、工艺孔油路;4、 VVT油路入口 ;5、 液压挺杆供油油道;6、单向阀;7、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8、回油孔;9、进油孔;10、泄油 孔;11、0CV。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包括缸体主油道1, 缸盖主油道2,工艺孔油路3, VVT油路入口 4,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 道7,回油孔8,进油孔9,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中安装有单向阀6,所述的单向 阀6安装在VVT油路入口 4和0CV11之间。 所述的单向阀6安装在VVT油路入口 4的油道上,所述的单向阀6的个数与相位 器的数量相同。 所述的单向阀6与VVT油路入口 4的油道采用过盈方式装配固定。 所述的工艺孔油路3采用丝堵或钢球进行密封。 所述的进气凸轮轴轴颈及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1较近处。 所述的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7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1较远处。 如图1所示,机油经由缸体主油道1流至缸盖主油道2处,继而分别流入进气凸轮
轴轴颈及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VVT油路入口 4、进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7。所述的VVT油
路入口 4处的机油,经由单向阀6流入0CV11的环形入油孔,通过由进油孔或回油孔8和回
油孔或进油孔9组成的回路,驱动相位器工作,最终流入泄油孔10,回到油底壳中。 综上所述,当发动机停机或怠速时,单向阀6关闭,使得单向阀6以后的油路中的
机油能够保留在油道中。从而縮短下次工作时单向阀6后油路中的机油填充时间以及机油
填充量。这样便縮短了 VVT停机或怠速后首次工作的响应时间,也降低了发动机启动时液
压挺杆异响发生的概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单向阀6采用过盈装配装入缸盖上的VVT油路入 口 4的油道中。 过盈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且连接可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工艺孔油路3采用丝堵进行密封,这样便于维修 时进行拆卸。 所述的进气凸轮轴轴颈及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1较近处,排 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7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1较远处。这样能够满足进气凸轮轴轴颈及 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机油消耗量比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7大的要求。 综上所述,发动机启动特别是低温启动时,能够縮短液压挺杆的充油时间,提高液 压挺杆油路中的供油压力。从而能够降低液压挺杆异响发生的概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 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包括缸体主油道(1),缸盖主油道(2),工艺孔油路(3),VVT油路入口(4),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7),回油孔(8),进油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中安装有单向阀(6),所述的单向阀(6)安装在VVT油路入口(4)和OCV(11)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6) 安装在VVT油路入口 (4)的油道上,所述的单向阀(6)的个数与相位器的数量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 阀(6)与VVT油路入口 (4)的油道采用过盈方式装配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孔油 路(3)采用丝堵或钢球进行密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单向阀的发动机VVT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凸轮 轴轴颈及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1)较近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单向阀的发动机VVT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凸轮 轴轴颈供油油道(7)布置在离缸体主油道(1)较远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领域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包括缸体主油道(1),缸盖主油道(2),工艺孔油路(3),VVT油路入口(4),液压挺杆供油油道(5),排气凸轮轴轴颈供油油道(7),回油孔(8),进油孔(9),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VVT油路结构中安装有单向阀(6),所述的单向阀(6)安装在VVT油路入口(4)和OCV(11)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缩短VVT停机或怠速后首次工作的响应时间,也降低了发动机启动时液压挺杆异响发生的概率。
文档编号F01M9/10GK201546777SQ20092018825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4日
发明者夏德刚, 曹健, 苏晓寒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