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157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泵的结构。
技术背景
自动两轮车等车辆的燃料箱安装有内置型的燃料泵。这种燃料泵由泵主体、传感 装置(sender)以及一次过滤器构成,且为将这些泵主体、传感装置以及一次过滤器组装成 一体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32572号公报。
以往,对一次过滤器进行维护时,需要将燃料泵从燃料箱拆下进行保养。
然而,以往的燃料泵的所述部件以一体化的方式组装,在对各部件进行维护时,由 于只能在它们已经组装到燃料泵上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清扫等,所以存在难以充分地对其进 行维护的问题。
若更换一次过滤器,因为只能通过更换燃料泵本身或者组装有一次过滤器的部件 以进行处理,从而花费维护成本。所以,特别期望得到能够容易地对不可避免因长期使用导 致网眼堵塞的一次过滤器进行维护的燃料泵结构。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装一次过滤器的燃料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燃料泵结构包括燃料泵主体(例如实 施方式中的燃料泵主体8A),其可拆装地安装在燃料箱(例如实施方式中燃料箱1)上且在 端部具备沿轴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轴线PJ)方向延伸的燃料吸入口(例如实施方式中的 燃料吸入口 67);传感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传感装置17),其在从所述燃料泵主体沿径 向延伸的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臂部68)具备检测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检测部69); 一次过滤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一次过滤器16),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燃料泵主体的燃料吸 入口的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74)和从该连接部沿径向延伸的过滤部(例如实 施方式中的过滤部75),所述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器通过所述连接部可拆 装地安装于所述燃料泵主体的所述燃料吸入口,并且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的延伸 方向和所述传感装置的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设定为相同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器包括卡合到所述燃 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置上的卡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爪部80),通过将所述一次过滤器的 所述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燃料泵主体的所述燃料吸入口,而将所述一次过滤器卡合并固定到 所述燃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置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连接部具备 沿所述燃料泵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93),在该凸缘部设有 螺栓穿入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穿入孔94),另外覆盖所述燃料泵主体的底面(例如实施方 式中的底壁8 的传感装置主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传感装置主体64)具备设在所述燃料吸入口外周的连结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结孔96),利用螺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螺栓97)通过所述螺栓穿入孔和所述连结孔将所述一次过滤器安装到所述燃料泵主体上。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的所述臂部的延伸长 度和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的延伸长度设定为大致相同长度。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吸入口从所述燃料泵主体 的中心向所述传感装置一侧偏心设置,在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连接部设有向所述燃料泵 主体的中心延伸而固定在燃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置主体上的凸缘部。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吸入口向所述传感装置的 相反侧偏心设置,所述一次过滤器以连结所述燃料泵主体的中心和所述燃料吸入口的线 (例如实施方式中线L)为界配置在一侧,在另一侧在所述连接部设有固定到所述燃料泵主 体上的凸缘部。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向沿所述连接部的轴 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轴线J)方向的插入方向向下的方向倾斜的爪部(例如实施方式中 的爪部80A),该爪部具备沿所述连接部周面的一个方向的锥面(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锥面98)。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的所述臂部设有限制 所述一次过滤器的一个方向的旋转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限制臂(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限制 臂 99)。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吸入口(例如实施方式 中的燃料吸入口 67A)设有环状凸缘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环状凸缘部100),所述一次过滤 器的所述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74A)具备安装所述一次过滤器时卡止在所述 环状凸缘部上的多个卡止爪(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延伸爪部103)。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的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缘部的外周面设有上表 面向所述环状凸缘部的周向的一个方向逐渐增高的锥状的突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 出部10 ,该突出部位于所述多个卡止爪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通过将一次过滤器可拆装地安装到燃料箱主体上,可进 行一次过滤器的更换,通过将一次过滤器的过滤部的延伸方向设定为与传感装置的臂部的 延伸方向相同,可使燃料泵容易插入到燃料箱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能够将一次过滤器固定到燃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利用螺栓能够将一次过滤器可拆装地安装到燃料泵主体 或者传感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由于能够从一个方向进行向燃料箱内插入的插入作业, 从而容易进行插入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通过使燃料吸入口偏心,能够容易确保凸缘部的安装空 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通过使燃料吸入口偏心且使一次过滤器靠一侧,能够减 少一次过滤器向燃料泵主体外周的伸出量并使安装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能够将一次过滤器容易地固定到燃料泵主体,并且在将5一次性过滤从燃料泵主体取下时,通过旋转一次过滤器能够沿锥面将爪部容易地从燃料泵 主体拆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利用限制臂将一次过滤器相对于燃料泵主体定位而使其 不旋转,并且在拆下一次过滤器时使限制臂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一次过滤器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能够通过卡止爪将一次过滤器卡止在所述燃料吸入口, 从而能够使安装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能够在周向上将一次过滤器相对于燃料泵主体定位,并 且若在拆下一次过滤器时使一次过滤器旋转,由于各卡止爪逐渐越上突出部,卡止爪相对 于环状凸缘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从而能够将一次过滤器容易地从燃料泵主体拆下。


图1是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沿图2的脚部的剖面图。
图5是图4的要部放大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俯视图。
图7是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要部侧面说明图。
图8是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要部侧面说明图。
图9是燃料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要部的示意性剖面说明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吸入口周边的要部立体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周边的要部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安装作业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7是将一次过滤器透视的图16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安装作业状态的说明图。
图1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20是将一次过滤器透视的图19的俯视图。
图21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要部,其中(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2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23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M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以及燃料吸入口的剖面说明图。
图25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以及燃料吸入口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料箱
8A燃料泵主体
17传感装置
64传感装置主体(传感:
67、67A燃料吸入口
68臂部
69检测部
74、74A连接部
75过滤部
80爪部(卡合部)
82底壁(底面)
93凸缘部
94螺栓穿入孔
96连结孔
97螺栓
98锥面
99限制臂
100环状凸缘部
103延伸爪部(卡止爪)
105突出部
J轴线
PJ轴线
L线4/11 页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所示的自动两轮车的燃料箱1,燃料箱1用上凸缘部4和下凸缘部5 焊接接合钢板制的上半部2和下半部3。在上半部2形成有凹部6,在该凹部6形成有平坦 的上壁7。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壁7形成有用于插入燃料泵8的圆形的插入口 9。插入 口 9形成在通过台阶部10从上壁7向下一阶的位置。在插入口 9的周围焊接固定有卡止 后述的挡板30的卡合支架11。具体而言,卡合支架11由接受支架30的插入座12和卡止 挡板30的固定座13构成,这些插入座12和固定座13以插入口 9为中心分为两部分。
燃料箱1的上壁7的台阶部10具备从上壁7沿纵向向下的纵壁14和从纵壁14 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构成插入口 9的周围的燃料泵8的泵保持面15。
燃料泵8,将浸入在燃料箱1内的所谓内置型的燃料泵8的燃料箱1内的燃料供给 到未图示的喷射器。燃料泵8在下部具备对燃料箱1内燃料的杂质进行过滤的一次过滤器 16和计测燃料液面的传感装置17。燃料泵8的上部的直径形成得比下部大,并具备在燃料 箱1内插入有设在下部的一次过滤器16、传感装置17的状态下、以可拆装的形式由燃料箱 1的插入口 9的周缘的泵保持面15所支承的上部安装部18。
在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的上壁19设有沿构成卡合支架11的插入座12和固定座13的配置方向在一侧连接有燃料送料管20而在另一侧设有连接未图示的连接器的联 接器21。燃料送料管20延长到在外侧超过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的上壁19的外周部 的位置并指向后述的挡板30的脚部32、33的前端侧,联接器21在卡合支架11的内侧即插 入座12和固定座13之间指向后述的挡板30的主体31。
在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的上壁19,以沿着燃料送料管20和联接器21的配置 位置的方式,在远离燃料送料管20和联接器21的侧部安装有一对从上部安装部18的上壁 19竖起且与挡板30的外侧的缘部抵接的引导部22、22。
挡板30是可弹性变形的板状的部件,其在将从燃料箱1的插入口 9插入的燃料泵 8的上部安装部18压抵在燃料箱1的泵保持面15的状态下固定在卡合支架11处,并在燃 料箱1支承燃料泵8。
具体而言,挡板30是具备对应于卡合支架11的固定座13侧的主体31、从该主体 31的两端部空开间隔地向相同方向延伸且其前端部与插入座12相对应的一对脚部32、33 的“ 二 ”字形的部件。脚部32、33从主体31侧的基部朝向前端部以大致相同长度的宽度延 伸。脚部32、33的前端部双方均向上侧弯折,一侧的脚部32具有弯曲部34,另一侧的脚部 33具备弯曲部34从弯曲部34进一步向上延伸的定位弯曲部35。
定位弯曲部35上形成有定位螺栓47的穿入孔四。各脚部32、33的基部的内缘向 内侧倾斜地沿宽度变大的方向增大其宽度且与主体31连接,在主体31的各脚部32、33的 基部侧分别突出设有向脚部32、33的前端部的相反侧突出并且向靠外侧偏移的卡止片36。
在此,以满足如下要求的方式设定卡止片36的突出长度,即,将脚部32、33的弯曲 部;34以及定位弯曲部35插入到插入座12的第一开口部42、43时卡止片36虽未卡止到固 定座13的第二开口部53、54,但是从脚部32、33的弯曲部34及定位弯曲部35将要抵接到 插入座12的支承片44、45之前开始在该抵接位置处卡止片36卡止到固定座13的第二开 口部 53,540
挡板30的主体31的后缘通过两个切口 37分割为两端侧和中央侧三个部分,在两 端侧形成有侧部弯曲部38、38,在中央侧形成有边缘部均竖起的剖面为L字形的中央弯曲 部39。在中央弯曲部39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卡合支架11的固定座13的爪片55对应的卡止 孔40。
卡合支架11的插入座12具有从固定在燃料箱1上的基体41和该基体41的两端 的插入口 9侧竖起的支承片44、45。
支承片44、45具备从弯曲部34和定位弯曲部35分别插入挡板30的脚部32、33 并在可摆动的状态下将它们卡止的第一开口部42、43。支承片45进一步具有向上方延伸的 与挡板30的脚部33的定位弯曲部35重合的定位片46。在定位片46形成有定位螺栓47 的穿入孔48,在定位片46的里面焊接固定有定位螺栓47拧入的焊接螺母49 (参照图3)。
卡合支架11的固定座13具备固定在燃料箱1上的基体50和从该基体50的两端 的插入口 9侧向上方竖起的固定片51、52。在固定片51、52上形成有挡板30的脚部32、33 的各个卡止片36插入并被卡止的第二开口部53、54。具体而言,第二开口部53、54以如下 方式卡止脚部32、33的卡止片36、36,S卩,以将卡止于卡合支架11的插入座12的第一开口 部42、43的挡板30向上凸起的方式使其弹性变形,并且在将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向 燃料箱1的插入口 9的周缘的泵保持面15施力的状态下滑动并固定挡板30的脚部32、33的卡止片36、36。
在此,如图4所示,在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被压抵在燃料箱1的泵保持面15 的状态下,卡合支架11的插入座12的第一开口部42、43以及固定座13的第二开口部53、 54位于比燃料泵8和挡板30所接触的上壁19更靠下方处,从而允许以向上侧凸起挡板30 的方式而使挡板30变形并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说明了在第一开口部42、43和第二开 口部53、54的双方位于比燃料泵8和挡板30所接触的上壁19更靠下方的情况,但是只要 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位于下方即可。
固定座13的基体50的中央部形成有在插入口 9的相反侧的缘部竖起的爪片55, 该爪片阳在将挡板30固定到卡合支架11的燃料泵8的适当的固定位置卡止在挡板30的 卡止孔40内。
另外,在燃料泵8的适当的固定位置,挡板30的脚部33的定位弯曲部35与卡合 支架U的插入座12的支承片45的定位片46重合,定位弯曲部35的穿入孔四与定位片 46的穿入孔48 —致,由于能够在该重合部分的各个穿入孔四、48插入定位螺栓47,所以若 将定位螺栓47紧固地固定于焊接螺母49,则能够确保对燃料泵8进行无错位地固定。
如图5所示,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具备与燃料箱1的泵保持面15抵接的环 状部23、作为该环状部23的上部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4。燃料泵8的环状部23的外周 面25和燃料箱1的上壁7的泵保持面15和台阶部10的纵壁14之间夹装有剖面为圆形的 环状密封件60。另外,燃料泵8的凸缘部M的外周面沈和燃料箱1的上壁7之间设有剖 面形状为在下侧分叉的环状的密封部件61。
密封部件61具备进入燃料泵8的凸缘部M的外周面沈和燃料箱1的上壁7的 外表面之间的外侧凸缘部62、进入燃料泵8的凸缘部M的外周面沈和台阶部10的纵壁 14之间的内侧凸缘部63。
因此,在将燃料泵8安装到燃料箱1的情况下,从燃料箱1的插入口 9的上方插入 燃料泵8的一次过滤器16、浮体65以及传感装置17,并使燃料泵8的上部安装部18的环 状部23的下表面抵接燃料箱1的上壁7的泵保持面15。
然后,把持住挡板30的主体31的侧部弯曲部38、中央弯曲部39,并在将挡板30 的脚部32、33的弯曲部34、定位弯曲部35分别插入并卡止到插入座12的第一开口部42、 43之后,将挡板30的主体31从图4的虚线位置压入实线位置,并使挡板30以向上凸起的 方式弯曲,将设在挡板30的脚部32、33的基部的卡止片36、36稍向脚部32、33的插入方向 的相对侧滑动并卡止于固定座13的第二开口部53、54。
然后,将定位螺栓47紧固地固定在焊接螺母49处,从而能够确保燃料泵8无错位 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以下,根据图6至图8,说明替换第一实施方式的挡板30而使用挡板30’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是使用了对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卡合支架11以及挡板30进行变更后的 卡合支架11’和挡板30’的结构。由于与这些卡合支架11’和挡板30’相关的部件以外的 结构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说 明。
卡合支架11’由分割的插入座12’和固定座13’构成。虽然插入座12’具备基体 41和支承片44、45,但是并未形成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定位片46。在支承片44、45形成有第一开口部42、43。固定座13’在基体50’具备一对安装座70,在安装座70的里侧安装有紧 固有螺母71的双头螺栓73。
挡板30’是使脚部32’、33,从主体31,延伸出的部件,在脚部32’、33,的前端部 虽设有弯曲部34、34,但是在脚部33’未形成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定位弯曲部35。脚部32’、 33’从主体31’直接以原有的宽度延伸,而不存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卡止片36。脚部32’、33’ 和主体31’的角部形成有双头螺栓73的穿入孔72。螺母71从固定座13’的安装座70上 方与双头螺栓73连结。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燃料泵8安装到燃料箱1的情况下,从燃料箱1的插 入口 9的上方插入燃料泵8的一次过滤器16、浮体65以及传感装置17,并将燃料泵8的上 部安装部18的环状部23的下表面抵接到燃料箱1的上壁7的泵保持面15。
然后,在将挡板30,的脚部32,、33,的弯曲部34、34分别插入并卡止到插入座12, 的第一开口部42、43之后,将挡板30’的主体31’压下,使挡板30’以向上凸起的方式弯曲 后,将挡板30’的脚部32’、33’和主体31’的角部的从安装座70的穿入孔72、72突出的双 头螺栓73、73与螺母71、71连结即可。
燃料泵8虽通过所述的挡板30、30’以从上方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燃料箱1,但是 如图9至图12所示,燃料泵8在下端部具备具有沿燃料泵8的轴线PJ方向延伸的筒状的 燃料吸入口 67的燃料泵主体SA0
燃料泵8具备上部安装部18,并且具有由覆盖燃料泵8A的底面且可拆装地安装于 燃料泵主体8A的周围的筒状的传感装置主体64、由从该传感装置主体64向燃料泵8的径 向延伸的臂部68和臂部68的前端的检测部69构成的传感装置17。燃料泵8具备由安装 在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的连接部74和从该连接部74向燃料泵主体8A的径向 延伸的过滤部75构成的一次过滤器16。
一次过滤器16通过连接部74可拆装地安装在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 一次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延伸方向和传感装置17的臂部68的延伸方向设定为同一方 向。另外,传感装置17的臂部68的延伸长度和一次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延伸长度设 定为大致相同长度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在传感装置17,浮体65在可摆动的状 态下通过臂66支承。
具体而言,如图10、图12所示,一次过滤器16在过滤部75的上表面76具备筒状 的连接部74。在连接部74具有台阶部77,台阶部77与连通孔78相连。在连接部74的外 周面79,在沿着一次过滤器16以及传感装置17的臂部68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设有一对卡 合在与燃料泵主体8A成为一体的筒状的传感装置主体64的爪部80。爪部80、80具备在连 接部74的轴线J方向上向相对于向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的插入方向向下的方 向倾斜的倾斜面81,该倾斜面81在侧视下为直角三角形。
如图10、图11所示,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是贯通传感装置17的传感装 置主体64的底壁82并突出的筒状的部件,其在将0形圈83安装在外周面84的状态下嵌 合在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内部,并抵接台阶部77的底面85。0形圈83密合在一 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内周面86和燃料吸入口 67的外周面84之间并将二者间密封。 在此,燃料吸入口 67从燃料泵主体8A的中心向传感装置17侧偏心。
在挡板17的挡板主体64的底壁82沿着一次过滤器16以及传感装置17的臂部68的延伸方向直行的方向设有一对卡止壁87、87,以在一侧过滤器16处与连接部74的外 周面79相接。在各卡止壁87设有收容并卡止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爪部80的卡 合孔88。由此,若从外侧将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插入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一次过滤器16将固定到燃料泵主体8A上。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为了一次过滤器16的更换和维护,若拆下挡板30、30’并从燃 料箱1去除燃料泵8,由于一次过滤器16相对于燃料泵主体8A是可拆装的,所以可进行一 次过滤器16的更换。另外,由于将一次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延伸方向设定为与传感装 置17的臂部68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将二者的长度设定为基本相同,所以在维护、 更换一次过滤器16之后,能够从一个方向侧进行燃料泵8向燃料箱1内的插入操作,从而 容易操作。
另外,由于能够一边将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各爪部80卡止到燃料泵主体 8A的燃料吸入口 67的卡止壁87的各卡合孔88,一边将连接部74固定到燃料吸入口 67,所 以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将一次过滤器16固定到燃料泵主体8A。
以下,援用图1至图9并根据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第 一实施方式的卡止壁87、87中的传感装置17侧的卡止壁87设置为从传感装置主体64的 周壁91以长跨度延伸到另一卡止壁87的突出端形成为L型的卡止壁90。在卡止壁90的 纵壁的与卡止壁8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卡合孔88。在此,通过将卡止壁90设在更靠外侧,相 应地使燃料吸入口 67偏心地配置在传感装置17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一样,通过使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爪部80、80卡合到 卡止壁87和卡止壁90的卡合孔88、88,能够以一次操作简单地将一次过滤器16固定到燃 料泵主体8A,而且将一次过滤器16拆下时,由于通过将卡止壁90的延伸长度加长能够相应 地确保增加挠度,所以容易地将一次过滤器16拆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以下,援用图1至图9并根据图14、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 式替换第一实施方式的卡止壁87、87而在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外周面79具备向 燃料泵主体8A的径向具体而言是向燃料泵主体8A的径向的中心延伸的具有螺栓穿入孔94 的凸缘部93,对应于凸缘部93,在燃料泵主体8A的底面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传感装置主 体64的底壁82的燃料吸入口 67的外周设有具备连结孔96的安装座95。在此,凸缘部93 延伸至螺栓穿入孔94从过滤部75的侧缘突出的位置。
将螺栓97穿入连结孔96和螺栓穿入孔94并将凸缘部93连结到安装座95,从而 将一次过滤器16安装到燃料泵主体8A。
在此,燃料吸入口 67设置成从燃料泵主体8A的中心向传感装置17侧偏心。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能够使用螺栓97将一次过滤器16简单地相对于燃料泵8A 拆装,并且由于螺栓97的位置在燃料泵主体8A的中央部附近所以容易进行螺栓97的拆装 操作。当然,如图15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由于将一次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延 伸方向设定为与传感装置17的臂部68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并将二者的长度设定为基本 相同,所以能够从一个方向侧进行燃料泵8从燃料箱1的插入口的插入操作,从而容易操 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 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以下,援用图1至图10并根据图16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 方式将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燃料泵8A的燃料吸入口 67以及卡止壁87、87的位置从燃 料泵8A的中心向传感装置17的相反侧偏心设置。
因此,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各爪部 80卡止到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的各卡止壁87的卡合孔88,并且在将连接部74 固定在燃料吸入口 67的状态下使一次过滤器16从燃料泵主体8A向外侧的伸出为最小限度。
因此,如图18所示,通过减少一次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伸出量,在进行燃料泵 8从燃料箱1的插入口 9的插入操作时,可在一次过滤器16不构成妨碍的状态下使插入操 作变得容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他的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 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以下,援用图1至图9并根据图19、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 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将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的位置从燃料泵主体8A的中心 向与传感装置17的相反侧偏心设置。而且,一次过滤器16以连结燃料泵主体8A的中心和 燃料吸入口 67的线L为界向一侧偏置配置,而在另一侧使螺栓穿入孔94位于在一次过滤 器16的连接部74处固定到燃料泵主体8A的凸缘部93沿线L直行的方向上且从一次过滤 器16的外缘向外侧延伸的位置。与凸缘部93对应地在传感装置主体64的底壁82上设有 安装座95。
然后,通过0形圈83将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安装到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 吸入口 67,并使传感装置主体64的安装座95的连结孔96与设在凸缘部93的螺栓穿入孔 94对齐,然后穿入螺栓97将凸缘部93连结到安装座95,从而将一次过滤器16固定到燃料 泵主体8A上。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由于将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 口 67的位置从燃料泵主体8A的中心向传感装置17的相反侧偏心设置,所以通过减少一次 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伸出量,在进行燃料泵8从燃料箱1的插入口 9的插入操作时,可 在一次过滤器16不构成妨碍的状态下使插入操作变得容易。
而且,一次过滤器16以连结燃料泵主体8A的中心和燃料吸入口 67的线L为界向 一侧偏置配置,在另一侧在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处固定到燃料泵主体8A的凸缘部93 沿线L直行的方向从一次过滤器16的外缘向外侧延伸,并在该部分设有穿入孔94,从而可 在一次过滤器16不再构成妨碍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螺栓97的连结操作。
因此,即使是控制一次过滤器16的伸出的结构,也能够在不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 图16的那种卡止壁87的状态下采用基于凸缘部93的安装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他 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 说明。
以下,援用图1至图10并根据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如第 一实施方式所代表的那样,是对设在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爪部80改良后的结构。 图21 (a)是具备改良后的爪部80A的连接部74的主视图,图21(b)是图21 (a)的俯视图, 图21(c)是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不仅可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还可以适用于具备所述爪部 80的所有的实施方式。
如图21 (a)所示,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爪部80同样,从侧面观察在爪部 80A形成有倾斜面81A,但是,如图21(b)所示,在俯视下该倾斜面81A成为沿连接部74周面 的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旋方向)从连接部74的外周面79逐渐增高的锥面9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爪部80A设有倾斜面8IA,所以由倾斜面8IA引导能够以 向上方向的小的力顺畅地卡合到卡止壁87的卡合孔88,从而能够将一次过滤器16容易地 固定到燃料泵主体8A,而且在将一次过滤器16从燃料泵主体8A取下时,通过使一次过滤器 16沿图21 (b)的右旋方向旋转能够沿锥面98将爪部80A从卡止壁87的卡合孔88在水平 方向上取下,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一次过滤器16从燃料泵主体8A拆下。
以下,援用图1至图10、图21(a)、(b)并根据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在具备图22的爪部的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装置17的 臂部68设有限制臂99的结构,该限制臂99由延伸到与安装一次过滤器16时的回旋轨迹 发生干涉的位置的弹性材料(橡胶等)构成。
在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的爪部80A收容并卡合在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 入口 67的两侧配置的一对卡止壁87的卡合孔88的状态下,限制臂99抵接一次过滤器16 的过滤部75的侧缘并限制一次过滤器16的一个方向(图21(b)中为右向)的旋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一次过滤器16插入到燃料吸入口 67之后通过使其右旋到 与限制臂99抵接为止,能够将一次过滤器16安装到爪部80A收容到卡合孔88的适当位置, 从而容易操作。
另外,将一次过滤器16从燃料泵主体8A拆下时,若使一次过滤器16更向右旋转, 则限制臂99发生弹性变形并允许一次过滤器16的转动,在转动时刻开始通过爪部80A的 锥面98将爪部80A压抵卡合孔88的边缘而压开卡止壁87,因此爪部80A容易地从卡合孔 88脱开,从而能够简单地将一次过滤器16从燃料泵主体8A拆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他 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说 明。
以下,援用图1至图10并根据图23至图25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如第一 实施方式所代表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是对基于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和燃料泵主体8A 的燃料吸入口 67的爪部80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良后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可适用于具 备上述的安装结构的多个实施方式。
如图23J4所示,在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 67A的外周面84设有环状凸缘 部100。另外,一次过滤器16的连接部74A在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74的上 端缘101沿外周面79设有环状的周壁部102,在该周壁部102等间隔地设有四个延伸爪部 103、……。延伸爪部103卡止在燃料吸入口 67A的环状凸缘部100,在环状凸缘部100的 下侧在连接部74A的上端缘101和周壁部102的内表面和燃料吸入口 67A的外周面84之 间形成有0形圈83的安装部。
如图25所示,在环状凸缘部100的外周面104设有上表面朝向环状凸缘部100的 周向的一个方向(左向)逐渐升高的锥状的突出部105,该突出部105位于多个延伸爪部 103之间。该突出部105的高度设定为最高部分到达延伸爪部103时,延伸爪部103从环状 凸缘部100脱开的高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一次过滤器16相对于燃料泵主体8A在周向定位,并且在拆下一次过滤器16时,若在从上方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将一次过滤器16向右旋方向 旋转,各延伸爪部103、……的里面将越上突出部105而逐渐打开,从而解除延伸爪部103 对环状凸缘部100的卡止状态,因此能够将一次过滤器16简单地从燃料泵主体8A拆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能够应用于自动两轮车的燃 料箱以外的各种车辆的燃料箱。
另外,虽然以将一次过滤器16的卡合部固定到传感装置主体64的卡止壁87、安 装座9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燃料泵主体8A设置一次过滤器16的卡止壁 87、安装座95,从而将一次过滤器16固定到燃料泵主体8A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泵结构,其包括燃料泵主体,其可拆装地安装在燃料箱上且在端部具备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燃料吸入Π ;传感装置,其在从所述燃料泵主体沿径向延伸的臂部具备检测部;一次过滤器,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燃料泵主体的燃料吸入口的连接部和从该连接部沿径 向延伸的过滤部,所述燃料泵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器通过所述连接部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燃料泵主体的所述燃料吸入口, 并且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传感装置的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设 定为相同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器包括卡合到所述燃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置上的卡合部,通过将所述一 次过滤器的所述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燃料泵主体的所述燃料吸入口,而将所述一次过滤器卡 合并固定到所述燃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连接部具备沿所述燃料泵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在该凸缘 部设有螺栓穿入孔,另外覆盖所述燃料泵主体的底面的传感装置主体具备设在所述燃料吸 入口外周的连结孔,利用螺栓通过所述螺栓穿入孔和所述连结孔将所述一次过滤器安装到 所述燃料泵主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的所述臂部的延伸长度和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的延伸长度设 定为大致相同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吸入口从所述燃料泵主体的中心向所述传感装置一侧偏心设置,在所述一次 过滤器的所述连接部设有向所述燃料泵主体的中心延伸而固定在燃料泵主体或者传感装 置主体上的凸缘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吸入口向所述传感装置的相反侧偏心设置,所述一次过滤器以连结所述燃料 泵主体的中心和所述燃料吸入口的线为界配置在一侧,在另一侧在所述连接部设有固定到 所述燃料泵主体上的凸缘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向沿所述连接部的轴线方向的插入方向向下的方向倾斜的爪部,该爪部 具备沿所述连接部周面的一个方向的锥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的所述臂部设有限制所述一次过滤器的一个方向的旋转的由弹性材料 构成的限制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吸入口设有环状凸缘部,所述一次过滤器的所述连接部具备安装所述一次 过滤器时卡止在所述环状凸缘部上的多个卡止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缘部的外周面设有上表面向所述环状凸缘部的周向的一个方向逐渐增高 的锥状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位于所述多个卡止爪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装一次过滤器的燃料泵结构。本发明的燃料泵结构包括燃料泵主体(8A),其可拆装地安装在燃料箱上且在端部具备沿轴线(PJ)方向延伸的燃料吸入口(67);传感装置(17),其在从燃料泵主体(8A)沿径向延伸的臂部(68)具备检测部(69);连接部(74),其安装在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67);一次过滤器(16),其具有从该连接部(74)沿径向延伸的过滤部(75),一次过滤器(16)通过连接部(74)可拆装地安装在燃料泵主体(8A)的燃料吸入口(67),并且一次过滤器(16)的过滤部(75)的延伸方向和传感装置(17)的延伸方向设定为相同方向。
文档编号F02M37/04GK102032080SQ20101029716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上野正树, 平松明人, 铃木祥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