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的叶片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3067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的叶片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雷电防护。随着风力机高度和发电功率的增加,雷击风力机的概率也会成正比增长,风力机部件中最危险的是风轮叶片,因此风轮叶片的防雷接闪装置的设计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叶片避雷装置是叶身接闪器通过叶片内部铜导线连接至叶身柱状铝块上,柱状铝块采用环氧胶粘剂粘接的方式,粘接在叶片内部蒙皮壳体,再通过叶片外蒙皮壳体相对应内部柱状铝块位置打孔,钻丝,将叶身避雷的外蒙皮壳体装置与内部柱状铝块实现连接。这种避雷装置存在的缺点是一、粘接柱状铝块的叶片壳体相应位置没有PVC泡沫,只有很薄的GFRP层,且柱状铝块相对于柔性叶片属于硬质物体,叶片在恶劣的环境中运行,特别容易遭受雷击,硬质物体降低了叶片的抗疲劳性能。二、此种避雷装置在叶片生产过程,操作相对复杂,后续打孔,钻丝,都极有可能使整个避雷系统的电阻增大,容易造成导电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的叶片避雷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叶片的叶身;在所述的叶身的吸力面和压力面分别安置第一叶身接闪器和第二叶身接闪器;所述的第一叶身接闪器通过第一铜鼻子连接口与叶片内部的第一铜导线的一端相连;第一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叶片内部的管状连接口与叶片内部的第二铜导线的一端相连;第二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铜鼻子连接口与第二叶身接闪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实现避雷的同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而且对叶片结构性能影响小。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可见本发明包括叶片的叶身1 ;在所述的叶身1的吸力面和压力面分别安置第一叶身接闪器2和第二叶身接闪器6 ;所述的第一叶身接闪器2通过第一铜鼻子连CN 102536677 A
接口 3与叶片内部的第一铜导线4的一端相连;第一铜导线4的另一端通过叶片内部的管状连接口 5与叶片内部的第二铜导线7的一端相连;第二铜导线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铜鼻子连接口 8与第二叶身接闪器6相连。采用本发明的具体操作实现过程是第一,在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壳体材料铺设时,在叶片模具相对应位置分别放置多个叶片叶身接闪器,在所有材料铺设完成后,对叶身接闪器螺纹部分,进行密封保护;第二,叶片采用VARTM技术灌注环氧树脂,叶片叶身接闪器与叶片壳体一体成型;第三,叶片成型完成后,连接一个叶身接闪器的叶片内部铜导线与连接另一个叶身接闪器的叶片内部铜导线通过管状连接口连接;叶片内部铜导线的末端分别安装铜鼻子连接口 ;第四,在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粘接合模前,将铜鼻子连接口与吸力面叶身接闪器用螺母连接;第五,在叶片粘接合模后,进入叶片内部压力面叶身接闪器处,将铜鼻子连接口与压力面叶身接闪器用螺母连接。
权利要求
1. 一种风力发电的叶片避雷装置,包括叶片的叶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叶身的吸力面和压力面分别安置第一叶身接闪器和第二叶身接闪器;所述的第一叶身接闪器通过第一铜鼻子连接口与叶片内部的第一铜导线的一端相连;第一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叶片内部的管状连接口与叶片内部的第二铜导线的一端相连;第二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铜鼻子连接口与第二叶身接闪器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的叶片避雷装置,包括叶片的叶身;在所述的叶身的吸力面和压力面分别安置第一叶身接闪器和第二叶身接闪器;所述的第一叶身接闪器通过第一铜鼻子连接口与叶片内部的第一铜导线的一端相连;第一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叶片内部的管状连接口与叶片内部的第二铜导线的一端相连;第二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铜鼻子连接口与第二叶身接闪器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实现避雷的同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对叶片结构性能影响小。
文档编号F03D11/00GK102536677SQ2010106002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
发明者徐文军 申请人:上海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