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431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船用柴油机喷油泵的附属部件,具 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时代的到来,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已成为船用柴油机制造 商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燃油喷射的超高压化已经成为燃油供给系 统的必然发展方向,燃油喷射超高压化需要大幅度提高喷油泵的泵端压力。但随着泵端压 力的不断增加,喷油泵中的滚轮与凸轮的接触应力也相应增大,使得滚轮与滚轮销的接触 应力也随之增加。应力的增加加剧了滚轮与滚轮销这对运动副之间的机械磨损,严重影响 了喷油泵的寿命。而现有挺杆部件中的滚轮与衬套之间、衬套与滚轮销之间没有充分的润 滑正是导致其磨损加快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滚轮与衬套之间、衬套与滚轮销之间润滑不足 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该挺杆部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有效润滑 滚轮与衬套、衬套与滚轮销两对运动副,减少其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承载能力极 大。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包括挺杆、滚轮、 滚轮销和定位螺钉,在挺杆的一端设有滚轮安装槽,在形成滚轮安装槽的左右侧壁上开设 有同心的垂直于挺杆轴线的滚轮销安装孔,滚轮利用滚轮销安装在滚轮安装槽内;所述挺 杆另一端设置有润滑油存储槽,润滑油存储槽通过挺杆上设有的油孔与滚轮安装槽相连 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销与滚轮之间装有衬套,衬套与滚轮均定位于滚轮安装槽内,滚 轮销的两端安装在滚轮销安装孔内并利用定位螺钉固定,所述滚轮销与衬套之间、衬套与 滚轮之间、滚轮销与滚轮销安装孔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滚轮销中部表面上开设有储油 槽,滚轮销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和第二润滑油道,第一润滑油道外端与挺杆上设有的进 油孔对正相通,第一润滑油道内端与第二润滑油道内端相通,第二润滑油道外端连通至储 油槽;所述衬套内壁表面上对应于滚轮销储油槽的部分开设有环形内沟槽,环形内沟槽上 开设有径向贯穿衬套壁的通孔,该通孔连通至衬套与滚轮的接触面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挺杆上开设有滚轮销安装孔的左右侧壁的端 部延伸形成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凸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共有四个,四个通孔在环形内沟槽的圆 周方向上均勻分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的外周面为鼓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的两侧端面开设有沟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挺杆上形成滚轮安装槽的前后侧面之间通过一个圆弧形面过渡,所述圆弧形面的形状与滚轮的外周面形状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适用于体积较 大,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喷油泵上,可满足船用柴油机对大功率的要求;(2)润滑结构新颖 巧妙,润滑油能够进入滚轮销与衬套之间、衬套与滚轮之间,形成润滑油膜,增强两对运动 副的润滑效果,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增大承载能力;(3)挺杆与滚轮销利用定位 螺钉固定,能有效阻止滚轮销的转动及轴向窜动,提高了滚轮销的可靠性,保证了润滑油路 的通顺,同时可以降低滚轮销两端的加工精度,降低制造成本;(4)挺杆的润滑油存储槽与 滚轮安装槽间设置相通的油孔,使得油能顺利流向滚轮及凸轮,起到润滑作用,并避免零件 间的卡死现象;(5)滚轮与凸轮接触的外周面呈鼓形,可显著减少边缘应力,有效降低滚轮 与凸轮之间的接触应力,延长使用寿命;(6)滚轮两侧端面上设有的不规则状的沟槽可以 消除硬化区域的残余应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挺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滚轮销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1中的衬套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_挺杆、2-滚轮销、3-衬套、4-滚轮、5-定位螺钉、6_滚轮安装 槽、7-凸耳、8-滚轮销安装孔、9-进油孔、10-油孔、11-润滑油存储槽、12-第一润滑油道、 13-第二润滑油道、14-储油槽、15-环形内沟槽、16-通孔、17-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主要由挺杆1、滚轮销2、衬套3、 滚轮4和定位螺钉5组成。如图广图3所示,在挺杆1的一端设有滚轮安装槽6,所述形成滚轮安装槽6的左 右侧壁的端部延伸形成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凸耳7,在两个凸耳7上开设有同心的垂直于挺 杆1轴线的滚轮销安装孔8 ;所述挺杆1上设有通向滚轮销安装孔8的进油孔9 ;所述挺杆 1另一端设置有润滑油存储槽11,润滑油存储槽11通过挺杆1上设有的两个油孔10与滚 轮安装槽6相连通;两个油孔10 —方面使得润滑油能顺利流向滚轮4以及与滚轮4相接触 的凸轮,起到润滑的作用;另一方面能防止润滑油存储槽11内的润滑油过量,增加与挺杆1 相接触的柱塞的压力,从而避免零件间的卡死现象。所述挺杆1上形成滚轮安装槽6的前 后侧面之间通过一个圆弧形面过渡,所述圆弧形面的形状与滚轮4的外周面形状相适应;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挺杆1的整体强度。如图1所示,滚轮4利用滚轮销2安装在滚轮安装槽6内,所述滚轮销2与滚轮4 之间装有衬套3,衬套3与滚轮4均定位于滚轮安装槽6内,滚轮销2的两端安装在滚轮销 安装孔8内并利用定位螺钉5固定,定位螺钉5可以阻止滚轮销2的转动及轴向窜动,提高 滚轮销2的可靠性,保证了润滑油路的通顺,同时还可以降低滚轮销2两端的加工精度,降低制造成本;所述滚轮销2与衬套3之间、衬套3与滚轮4之间、滚轮销2与滚轮销安装孔 8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如图1、图4所示,所述滚轮销2中部表面上开设有储油槽14,滚轮销2上开设有 第一润滑油道12和第二润滑油道13,第一润滑油道12外端与挺杆1上设有的进油孔9对 正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2内端与第二润滑油道13内端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外端连通至 储油槽14。如图1、图5所示,所述衬套3内壁表面上对应于滚轮销2储油槽14的部分开设有 环形内沟槽15,环形内沟槽15上开设有径向贯穿衬套3壁的通孔16,该通孔16连通至衬 套3与滚轮4的接触面之间。所述通孔16共有四个,四个通孔16在环形内沟槽15的圆周 方向上均勻分布,可以使润滑油分散更加均勻,润滑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中的滚轮4的外周面设计成鼓形,可显著减少边缘应力,有效降低滚 轮4以及与滚轮4相接触的凸轮之间的接触应力,延长使用寿命。滚轮4的两侧端面开设 有不规则状的沟槽17,可以消除硬化区域的残余应力。工作时,润滑油被压入挺杆1上的进油孔9,经滚轮销2上的第一润滑油道12和第 二润滑油道13进入储油槽14,使得滚轮销2与衬套3之间形成润滑油膜,同时,润滑油经过 衬套3内壁表面上的环形内沟槽15,从四个通孔16流入衬套3与滚轮4的接触面之间,使 得衬套3与滚轮4之间形成润滑油膜,从而提高了滚轮销2与衬套3、衬套3与滚轮4两对 运动副在运动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减少了机械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大了承载能力。
权利要求1.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包括挺杆(1)、滚轮(4)、滚轮销(2)和定位螺钉(5),在挺 杆(1)的一端设有滚轮安装槽(6 ),在形成滚轮安装槽(6 )的左右侧壁上开设有同心的垂直 于挺杆(1)轴线的滚轮销安装孔(8),滚轮(4)利用滚轮销(2)安装在滚轮安装槽(6)内;所 述挺杆(1)另一端设置有润滑油存储槽(11 ),润滑油存储槽(11)通过挺杆(1)上设有的油 孔(10)与滚轮安装槽(6)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销(2)与滚轮(4)之间装有衬套 (3),衬套(3)与滚轮(4)均定位于滚轮安装槽(6)内,滚轮销(2)的两端安装在滚轮销安装 孔(8)内并利用定位螺钉(5)固定,所述滚轮销(2)与衬套(3)之间、衬套(3)与滚轮(4)之 间、滚轮销(2 )与滚轮销安装孔(8 )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滚轮销(2 )中部表面上开设有 储油槽(14),滚轮销(2)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油道(12)和第二润滑油道(13),第一润滑油道 (12)外端与挺杆(1)上设有的进油孔(9)对正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2)内端与第二润滑油 道(13)内端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外端连通至储油槽(14);所述衬套(3)内壁表面上对 应于滚轮销(2)储油槽(14)的部分开设有环形内沟槽(15),环形内沟槽(15)上开设有径向 贯穿衬套(3)壁的通孔(16),该通孔(16)连通至衬套(3)与滚轮(4)的接触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1)上开设有 滚轮销安装孔(8)的左右侧壁的端部延伸形成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凸耳(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6)共有四 个,四个通孔(16)在环形内沟槽(15)的圆周方向上均勻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4)的外周面 为鼓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4)的两侧端 面开设有沟槽(1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1)上形成滚 轮安装槽(6)的前后侧面之间通过一个圆弧形面过渡,所述圆弧形面的形状与滚轮(4)的 外周面形状相适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润滑结构的挺杆部件。滚轮利用滚轮销安装在挺杆一端设有的滚轮安装槽内;挺杆另一端设置有润滑油存储槽并通过油孔与滚轮安装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滚轮销与滚轮之间装有衬套,滚轮销的两端安装在滚轮销安装孔内并利用定位螺钉固定;所述滚轮销中部表面上开设有储油槽,储油槽通过滚轮销上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和第二润滑油道与挺杆上设有的进油孔相通;衬套内壁表面上开设有环形内沟槽,环形内沟槽上开设有径向贯穿衬套壁的通孔,该通孔连通至衬套与滚轮的接触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有效润滑滚轮与衬套、衬套与滚轮销两对运动副,减少其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承载能力极大。
文档编号F01M9/10GK201786404SQ2010205457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包建忠 申请人: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