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197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的制作方法
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尤指可使引擎气门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及提升引擎使用功效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引擎I的汽门可变扬程机构构造,请参阅图I所示,是于汽门阀2上方设置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其中该第二推动件22为一多连杆式构件,藉由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分别可各自推动汽门阀2,来令汽门阀2的扬程产生变化,亦即当第一推动件21在推动汽门阀2时,该汽门阀2为小开度扬程;惟、第二推动件22在推动汽门阀2时,该汽门阀2为最大开度的扬程,藉此、以因应引擎I的高低速运转时不同汽门阀2扬程的进、排气·阀门切换。现有上述引擎I的汽门可变扬程机构构造,藉由于汽门阀2上方设置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来分别可各自推动汽门阀2,虽然可以达到配合引擎I高低速运转时不同汽门阀2扬程的进、排气阀门切换。然而,无论是第一或第二推动件21、22于推动汽门阀2时,该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皆同时被凸轮轴进气凸轮(图式中未绘出)推动,因此造成该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的转动惯量增加,当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的转动惯量增加时,意谓着摩擦马力跟着增加,进而会降低引擎I所输出的马力;另当该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的转动惯量增加时,为让该汽门阀2能正常的运作,且让汽门阀2自行归位的弹性元件23就必须要适当的增加其弹性系数,即弹性的K值要适当的增加,以便可将被第一或第二推动件21、22推压向下的汽门阀2能正常复位来关闭进气道2a,然而当该弹性元件23的K值增加后,一方面更会让摩擦马力增加而更令引擎I所输出的马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元件23的K值增加,会造成该汽门阀2复位的速度过快,而会造成汽门阀2本身损坏或使进气道2的进气口损伤,进而使进气道2闭锁不全使引擎I无法正常运作。是以、如何降低第一及第二推动件21、22的转动惯量,实为目前机车制造业者所亟待克服之课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该引擎具有一曲轴箱、一组设于曲轴箱上的汽缸本体、一组设于汽缸本体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头上设有进气埠、进气阀、排气埠、排气阀,于该进气阀与排气阀之间设有一凸轮轴座,该凸轮轴座设有一可被正时链条带动的凸轮轴,以及设于汽缸头上的进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与排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该凸轮轴设有可推顶进气汽门推动件与排气汽门推动件的二进气凸轮与一排气凸轮,其主要在于该凸轮轴上的凸轮依序为第一进气凸轮、排气凸轮及二进气凸轮,该进气汽门推动件具有一与第一进气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一推动件,一与第二进气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二推动件,以及一可与第一推动件或第二堆动件连动,进而可使进气阀作开闭动作的连动件;其中该第一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第一顶推滚轮,第二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第二顶推滚轮,该连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与进气阀相接触的抵压部;该第一推动件的定位孔、第二推动件的定位孔及连动件的定位孔穿设于进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上,该第一推动件的通孔、第二推动件的通孔及连动件的通孔相连通形成油压缸,该油压缸内至少设有一活塞,藉此可有效降低进气汽门推动件转动惯量,进而可减少摩擦马力而来增加引擎的输出马力,并且藉此可减缓进汽门归位的速度,进而可减少进汽门及进气埠之损伤,俾能增进引擎的使用功效。

图I是现有汽缸头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引擎汽缸头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汽缸头部份剖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凸轮轴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汽缸头俯视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排气汽门推动件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进气汽门推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8、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0是本发明活塞的另一实施例。图11是本发明的油压缸的实施例。I引擎I a汽缸头
2汽门阀 2 I第一推动件
22第二推动件
3引擎3 I曲轴箱3 I I机油泵
3I 2主供油道 3 2汽缸本体 3 3汽缸头3 3 I进气埠
3 3 2进气阀3 3 2 1弹性元件
333排气埠 334排气阀335凸轮轴座
3 3 6凸轮轴 3 3 6 1第一进气凸轮 3 3 62第二进气凸轮 3 3 63排气凸轮 3 3 7限位机构3 3 7 1限位柱
3 3 7 2弹簧3 3 7 3泄压孔
4油控阀4 I油路通道
5正时链条 5 I正时链条张紧器6进气汽门推动件
6 I第一推动件 6 I I定位孔 6 I 2定位柱6 I 3通孔 6 I 4第一推顶滚轮
62第二推动件 6 2 I定位孔
62 2定位柱6 2 3通孔
62 4第二推顶滚轮 6 3连动件6 3 I定位孔
632抵压部6 3 2 1间隙调整件
6 3 3通孔

6 4轴杆6 5油压缸
65 I第一流道6 5 2第二流道6 5 3活塞
653a、653b限位活塞
65 4封盖
7排气汽门推动件
7I抵压部7 I I间隙调整件
72排气推顶滚轮 7 3管套
74轴杆
A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中心点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2、8所示,本发明的引擎3具有一曲轴箱31、一组设于曲轴箱31上的汽缸本体32、一组设于汽缸本体32上的汽缸头33。
曲轴箱31,内部设有一曲轴(图不中未汇出),且该曲轴箱31内设有一机油泵311,该机油泵311是将机油送至一主供油道312,该主供油道312由曲轴箱31通过汽缸本体32后连通至设置于汽缸头33的油控阀4,该油控阀4藉由流道将机油送到位于汽缸头32的油压缸65内。汽缸本体32,该汽缸本体32是设置于曲轴箱31的上方,并可供正时链条5通过,其中,该汽缸本体32于汽缸头33的进气埠331侧设有一正时链条张紧器51。汽缸头33,设有一位于进气侧的进气埠331及进气阀332,该进气阀332上套设有弹性元件3321,以及一位于排气侧的排气埠333及排气阀334,请配合图2、3、4、5参阅,该汽缸头33于该进气阀332与排气阀334之间一体成形设有一凸轮轴座335,该凸轮轴座335设有一可被正时链条5带动的凸轮轴336,该凸轮轴336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3361 (高扬程凸轮)、排气凸轮3363及第二进气凸轮3362(低扬程凸轮),藉由该第一进气凸轮3361、第二进气凸轮3362及排气凸轮3363,可令凸轮轴336于转动时可推顶进气阀332及排气阀334的进气汽门推动件6及排气汽门推动件7,该进气汽门推动件6及排气汽门推动件7是由如铝镁合金等轻金属材质一体制造所成,以减少进气汽门推动件6及排气汽门推动件7的重量;请配合图3、5、6参阅,该排气汽门推动件7之一端为抵压部71,该抵压部71是与排气阀334相接触,该抵压部71端头具有间隙调整件711,另一端则为排气推顶滚轮72,其是与排气凸轮3363滚动方式相接触,该排气汽门推动件7的一侧延设有管套73,该管套73可供轴杆74穿设,藉由轴杆74来令排气汽门推动件7可以稳定的定位于凸轮轴座335上,藉此可由凸轮轴336的排气凸轮3363推动排气推顶滚轮72,俾使抵压部71来抵压排气阀334,进而使排气汽门开通来令废气排出,抵压部71与排气阀334之间隙可藉由间隙调整件711来调整,藉此可确保排气阀334的扬程;再请配合图3、5、7所示,该进气汽门推动件6具有第一推动件61、连动件63及第二推动件62,该第一推动件61前方具有定位孔611,于定位孔611的前下方凸设有定位柱612,而于定位孔611的后方设有通孔613,另于通孔613的后方设有第一推顶滚轮614 ;该第二推动件62与第一推动件61相对应依序设有定位孔621、定位柱622、通孔623及第二推顶滚轮624 ;该连动件63具有定位孔631,该定位孔631的前方设有的前端缘延设有抵压部632,该抵压部632的前端设有间隙调整件6321,另于定位孔631的后方设有通孔633 ;该第一推动件61的第一推顶滚轮614是与凸轮轴336的第一进气凸轮3361滚动式相接触,而第二推动件62的第二推顶滚轮624则是与凸轮轴336的第二进气凸轮3362滚动式相接触,另该连动件63的抵压部632是与进气阀332相接触,该抵压部632与进气阀332之间隙可藉由间隙调整件6321来调整,藉此可确保进气阀332的扬程,另藉由一轴杆64穿设于定位孔611、621、631上,藉此可使第一推动件61、连动件63及第二推动件62被稳固的定位于凸轮轴座335上,藉此该第一推动件61、连动件63及第二推动件62是以轴杆64为中心进行摆动,又、如图3所示,该第一推动件61、连动件6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13、623、633皆是位于连动件63的抵压部632与定位孔611、621、631之间,即该第一推动件61、连动件63及第二推动件62的定 位孔611、621、623是位于通孔613、623、633与第一、第二推顶滚轮614、624之间,亦即该通孔613、623、633是位于第一、第二推顶滚轮614、624分别与定位孔611、621、623之中心点连线A的下方,进而可有效降低整体汽缸头33的高度;次请配合图5、7、8、9、10参阅,该第一推动件61的通孔613、连动件63的通孔63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3相连通而可形成一油压缸65,该油压缸65 二端分别设有第一流道651及第二流道652,另于油压缸65内至少设有一活塞653,该活塞653的二端可设置限位活塞653a、653b,藉此可增进该活塞653的定位效果;该油压缸65的二端封设有封盖654,该油压缸65是藉由主供油道312而与油控阀4连通藉此获得动力油源;该油压缸65内壁65a是由高碳钢或工具钢等耐磨材质所构成,藉此来增进油压缸65的耐磨性,另如图11所示,可于该油压缸65内套设一衬套65b,该衬套65b同样是由高碳钢或工具钢等耐磨材质所构成,藉此来增进油压缸65的耐磨性,另该活塞653可以低碳钢等高韧性材质来制作,藉此来增进该活塞653的使用寿命;藉此、可藉由油控阀4控制动力油源由第一流道651或第二流道652流入或流出油压缸65,藉此来该活塞653是位于第一推动件61与连动件63之间,抑或是位于推动件63与第二推动件62之间;另于定位柱612、622下方的汽缸头33上设限位机构337,该限位机构337包括有一限位柱3371、一弹簧3372及泄压孔3373所构成,藉由限位机构337来供定位柱612、622的顶抵,可确保第一推动件61的通孔61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3能位于设定的位置上,另如限位机构337受到定位柱612、622过度的抵顶力时,该泄压孔3373可适时释放压力,藉此来确保油压缸65内的活塞653的活动性。本发明于实施时,请参阅图2、3、8、9、10所示,藉由曲轴箱31内设置的机油泵311将机油送至一主供油道312,该主供油道312由曲轴箱31通过汽缸本体32后连通至设置于汽缸头33的油控阀4,其中,该油控阀4再将机油送入于汽缸头33由第一流道651或第二流道652内后再进入油压缸65内,此外,请配合图8、9、10参阅,藉由引擎3的控制中心ECU(图示中未绘出)感测车辆的行车状态后,如只需汽门为低扬程开度时,引擎3的控制中心E⑶即可令油控阀4将机油由第一流道651或第二流道652进入油压缸65内,如图8所示,藉由油压力的作用来将活塞653推至连动件63与第二推动件62之间,此时该第二推动件62藉由第二进气凸轮3362 (即低扬程凸轮)的顶推,进而来带动连动件63作动,而该连动件63即可藉由抵压部632来推压进气阀332,藉此来令该进气阀332成低扬程的开度,此同时该第一推动件61虽然亦被凸轮轴336的第一进气凸轮3361推动,然该油压缸65内的活塞653未位于第一推动件61与连动件63之间,因此该第一推动件61是独自的被凸轮轴336的第一进气凸轮3361推动;另当引擎3因行车状态改变而须进气汽门为高扬程开度时,引擎3的控制中心E⑶即可令油控阀4将机油由第一流道651或第二流道652进入油压缸65内,如图9所示,藉由油压力的作用来将活塞653推至第一推动件61与连动件63之间,此时该第一推动件62藉由第一进气凸轮3361 (即高扬程凸轮)的顶推,进而来带动连动件63作动,而该连动件63即可藉由抵压部632来推压进气阀332,藉此来令该进气阀332成高扬程的开度,此同时该第二推动件62虽然亦被凸轮轴336的第二进气凸轮3362推动,然该油压缸65内的活塞653未位于第二推动件62与连动件63之间,因此该第二推动件62是独自的被凸轮轴336的第二进气凸轮3362推动,藉此即可达成引擎3可变汽门扬程的目的。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凸轮轴336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凸轮3361、第二进气凸 轮3362及排气凸轮3363,以及进气汽门推动件6具有第一推动件61、连动件63及第二推动件62,再藉由该第一推动件61的通孔613、连动件63的通孔633及第二推动件62的通孔623相连通而可形成一油压缸65,于油压缸65内设活塞653,藉此来令第一推动件61与连动件63连动,抑或使连动件63与第二推动件62连动,来使引擎3进汽门332的扬程改变,进而可使引擎3汽门阀332可变扬程的工程简易化;同时藉由第一推动件61与连动件63连动时,该第二推动62是独自作动而不与连动件63 —起做推动进汽门332的转动,以及连动件63与第二推动件62连动时,该第一推动61是独自作动而不与连动件63 —起做推动进汽门332的转动,藉此可有效降低进气汽门推动件6转动惯量,藉由该进气汽门推动件6转动惯量的降低,使能有效降低推动进汽门332归位的弹性元件3321的K值数,即可减小该弹性元件3321的直径,藉此一方面藉由该进气汽门推动件6转动惯量的降低,进而可减少摩擦马力而来增加引擎3的输出马力;另一方面、藉由减小该弹性元件3321的直径,藉此可以减缓进汽门332归位的速度,进而可减少进汽门332及进气道的损伤,使能增进引擎3的使用功效。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构造,确实能改善习用的缺失,而能达成所诉求的目的与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该引擎具有一曲轴箱、一组设于曲轴箱上的汽缸本体、一组设于汽缸本体上的汽缸头,该汽缸头上设有进气埠、进气阀、排气埠、排气阀,于该进气阀与排气阀之间设有一凸轮轴座,该凸轮轴座设有一可被正时链条带动的凸轮轴,以及设于汽缸头上的进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与排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该凸轮轴设有可推顶进气汽门推动件与排气汽门推动件的二进气凸轮与一排气凸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轴上的凸轮依序为第一进气凸轮、排气凸轮及二进气凸轮,该进气汽门推动件具有一与第一进气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一推动件,一与第二进气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二推动件,以及一可与第一推动件或第二堆动件连动,进而可使进气阀作开闭动作的连动件;其中该第一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第一顶推滚轮,第二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第二顶推滚轮,该连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与进气阀相接触的抵压部;该第一推动件的定位孔、第二推动件的定位孔及连动件的定位孔穿设于进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上,该第一推动件的通孔、第二推动件的通孔及连动件的通孔相连通形成油压缸,该油压缸内至少设有一活塞。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第一推动件与连动件连动时,该进气阀为高扬程开度,该第二推动件与连动件连动时,该进气阀为低扬程开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进气汽门推动件与排气汽门推动件是由轻金属材质所制成,该油压缸内壁为耐磨性材质所制成,该活塞是由高韧性材质所制作。
4.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油压缸内套设有衬套,该衬套是由耐磨性材质所制成。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汽缸头更设有是抵顶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有一限位柱、一弹簧及泄压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更设有定位柱,且该定位柱是可抵顶于限位机构的限位柱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定位柱是位于定位孔、与抵压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的通孔是位于推顶滚轮与连动件的抵压部之间,且位于推顶滚轮与定位孔中心点连线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是一体成型所制成。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中,该抵压部具有间隙调整件。
全文摘要
一种引擎可变汽门推动件构造,其主要在于凸轮轴上的凸轮依序为第一进气凸轮、排气凸轮及二进气凸轮,进气汽门推动件具有与第一进气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一推动件,与第二进气凸轮滚动接触的第二推动件,以及与第一推动件或第二堆动件连动,进而使进气阀作开闭动作的连动件;第一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第一顶推滚轮,第二推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第二顶推滚轮,连动件具有定位孔、通孔及与进气阀相接触的抵压部;第一推动件的定位孔、第二推动件的定位孔及连动件的定位孔穿设于进气汽门推动件的轴杆上,第一推动件的通孔、第二推动件的通孔及连动件的通孔相连通形成油压缸,油压缸内至少设有一活塞,藉此可有效降低进气汽门推动件转动惯量。
文档编号F01L13/00GK102865116SQ20111019376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苏泓瑜, 丁荣丰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