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活塞型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860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活塞型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旋转活塞型内燃机,特别由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单侧或两 侧的侧壁部分、及壳体形成环状动作室,并在转子中设置将环状动作室隔间 的至少一个加压兼受压构件,同时在壳体中至少设置一个动作室隔间构件, 可小型化与高输出化,并能提升燃烧性能、输出性能、密封性能及润滑性能 的单一旋转型回转式引擎。
背景技术
因为往复动活塞型引擎在密封燃烧气体的密封性能与润滑性能均优异, 因而已广泛供作实用。但是,该往复动引擎的引擎构造复杂且大型化,制作 费用也属高价位,容易发生振动状况,且无法将燃烧行程期间扩大至曲柄角
180度以上,因而颇难使燃料完全燃烧。而且,就从曲柄机构的特性而言, 在提高将燃烧气体压转换成输出(转矩、马力)的转换效率方面将有极限限制, 且根据汽缸的行程容积而决定曲柄半径,因颇难放大曲柄半径,因而较难提 高输出性能。尚且,当四行程引擎的情况,因为曲柄轴每两次旋转便发生一 次燃烧行程,因而颇难将引擎小型化。对策是一有提高引擎旋转数能达输出 马力的增加,但是因为引擎旋转数越高,则燃烧性能将越降低,因而并未有 任何的帮助。
所以,在过去约130年期间便有各种回转式引擎(旋转活塞型内燃机)的 提案,但是除温克尔型回转式引擎之外,其余均为未完成阶段。回转式引擎 大致可区分为使转子未进行偏心运动的单一旋转型回转式引擎、以及使转 子进行偏心运动的温克尔型回转式引擎。
本案发明者在约12年前,便有提案专利文献1所示单一旋转型的旋转 活塞型回转式引擎。该回转式引擎在转子的外周外侧形成环状动作室,并在 转子中形成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加压兼受压部,且在壳体中设置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摆动式第一、第二二隔间构件,并利用第一隔间构件进行副燃烧室 的开闭,并设置分别对第一、第二隔间构件赋予弹性弹力的两组弹簧组件。
因为该回转式引擎在转子的外周外侧形成环状动作室,又设有两组弹簧 组件,因而引擎呈大型化。因为第一、第二隔间构件、与转子间的接触部并 非面接触,而是呈线接触,因而在气密式密封的密封性能与润滑性能方面将 出现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 5中有提案各种形式的单一旋转型的旋转活
塞型回转式引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回转式引擎具备有形成于转子侧壁 部,且横跨约240度的圆弧状吸气压縮用沟槽;利用弹簧赋予弹力且将上述 吸气压縮用沟槽隔间的隔间构件;形成于转子外周部的膨胀排气用圆弧状沟 槽;以及形成于壳体的突出部中的压縮爆炸室等。
专利文献3的回转式引擎具备有在壳体内的圆形收容孔中安装呈偏心 状的转子;贯通转子中心部的输出轴;在转子安装成朝半径方向进退自如状 态的8个叶片;以及形成于圆形收容孔外周侧的副燃烧室等的叶片式回转式 引擎。
专利文献4的回转式引擎具备有在壳体内的圆形收容孔中同心安装的 转子;在该转子的外周部分缺损成圆弧形(上弦月形)而形成的吸气用沟槽; 安装于壳体上,且抵接于转子外周面的隔间构件;以及将该隔间构件朝半径 方向驱动的凸轮机构等。
专利文献5的回转式引擎具备有壳体;收容于该壳体内的圆形收容室 中的略椭圆形转子;利用弹簧赋予弹力的两个隔间构件;在圆形收容室中将 中间侧板隔开且收容于相邻接圆形孔中的正时转子;在该正时转子外周部上 形成圆弧状的主燃烧室;形成于主燃烧室外周外的副燃烧室;以及紧邻该副 燃烧室的预热塞与二次喷射喷嘴等;其中,利用转子将在吸入压縮室中经加 压的混合气体导入于副燃烧室中,并施行压縮点火,再将该燃烧气体经由主 燃烧室导入于圆形收容室中的膨胀排气室中,而使燃烧气体压作用在转子。W096/1133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52-32406号公报美国专利第5,979,39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10-61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2-227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l的回转式引擎,将动作室隔间的摆动式隔间构件前端部线 接触于转子外周面并施以气密式密封的构造中,颇难确保密封性能,且也也 无法确保对滑动部供应润滑油而进行润滑的润滑性能与耐久性能。
专利文献2的回转式引擎在转子外周侧上形成膨胀排气用沟槽(燃烧动 作室),导致引擎的大型化。因为在燃烧行程的期间输出轴的旋转角约120 度程度,因而较难使燃料完全燃烧,且在燃烧行程的后期,因为对转子不仅 作用正转转矩且也作用倒转转矩,因而无法提高输出性能。此外,因为压縮 爆炸部将朝上方大幅突出,因而引擎的整体高度变大。而且,虽在转子侧壁 部上形成吸气压縮用圆弧形沟槽,但是却未形成燃烧动作室,因而无法充分 活用转子侧壁部侧的空间。
在专利文献3的回转式引擎中,因为在转子外周侧形成动作室,而导致 引擎的大型化。在引擎旋转中虽产生正常驱动转子的正转转矩,但是在叶片 与叶片间的叶片槽内的燃烧气体,不仅产生正转转矩,也产生较大的倒转转 矩,因而颇难提高输出性能。
专利文献4的回转式引擎将因为在转子外周侧形成燃烧动作室,而导致 引擎的大型化。因为圆柱状隔间构件线接触于转子外周面的构造,因而无法 确保将燃烧气体气密式密封的密封性能,且也无法提高耐久性。
因为较大高度的隔间构件、与对其驱动的凸轮机构均朝上方突出,因而 引擎的总高变的非常大。在燃烧行程的后期,除正转转矩的外,也产生倒转 转矩,因而仍是较难提高输出性能。
专利文献5的回转式引擎,因为转子形状呈椭圆形,且转子的头部曲率 较大,因而若使引擎高速旋转,隔间构件无法跟上转子的旋转,导致隔间构 件有发生跳动状况的可能性。因为在转子外周侧形成动作室,且将该动作室 隔间并朝半径方向延伸的隔间构件,设置于转子外周侧,因而导致引擎的大 型化。
现有单一旋转型回转式引擎仅要求在转子外周侧的空间中形成动作室的回转式引擎,但是就输出轴轴方向的转子的侧边空间,加以充分有效活用 并形成环状动作室的构思仍尚未存在,因而无法使引擎小型化。因为也颇难 将燃烧行程的期间扩大至输出轴旋转角180度以上,因而在燃烧性能的提高 上会有极限限制。况且,转子也不可能由多个组引擎共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型化上有利的旋转活塞型回转式引擎;提供 可将滑动部依面接触进行气密式密封的旋转活塞型回转式引擎;提供可有效 活用在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的侧方空间,而形成环状动作室的旋转活塞型 回转式引擎;可将燃烧行程期间充分延长的旋转活塞型回转式引擎;以及转 子可由多个组引擎共享的旋转活塞型回转式引擎等。
本发明具备有输出轴;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于该输出轴的转子;支撑 旋转自如的输出轴的壳体;由转子与壳体形成的环状动作室;设置于转子, 且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加压兼受压构件;设置于壳体,且将环状动作 室隔间的至少一动作室隔间构件;用来将吸气导入于环状动作室中的进气 口;用来将气体从环状动作室排出的排气口;以及供应燃料的燃料供应装置;
对含有吸气与燃料的压縮状态混合气体,利用火星塞或压縮点火施行点 火所构成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
上述环状动作室由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的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与壳 体所形成,同时具有全部或大部分形成圆筒面的内周壁面及全部或大部分形 成圆筒面的外周壁面;
上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其中一者,由往复动隔间构件构 成,而该往复动隔间构件可在横跨环状动作室隔间的前进位置、与从环状动 作室退出的退縮位置之间,朝输出轴轴心的平行方向进行往复动作;
设有对该往复动隔间构件赋予朝前进位置势能的势能赋予装置;
上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的另一个由具有第一倾斜面、前 端滑动面、及第二倾斜面的圆弧形隔间构件构成,而该第一倾斜面可将往复 动隔间构件从前进位置朝退縮位置驱动;该前端滑动面连接于该第一倾斜 面;该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前端滑动面,且容许往复动隔间构件从退縮位置 归位于前进位置。
其次,针对本发明引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环状动作室由转子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及壳体所形成,而环状动作室由在转子中所设置的至少一加压兼受压构件被气密式隔间,且由在壳体上所设 置至少一动作室隔间构件被气密式隔间。当转子旋转时,该加压兼受压构件 与动作室隔间构件互动而可将吸气施行压縮,且可承受燃烧气体压。
当转子旋转时,往复动隔间构件依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一倾斜 面、前端滑动面第二倾斜面,而从前进位置移往退縮位置,经圆弧形隔间构 件通过后,便再度归位于前进位置。
例如当加压兼受压构件由圆弧形隔间构件构成,且动作室隔间构件由往 复动隔间构件构成的情况时,圆弧形隔间构件便具有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 内周壁面的内周侧滑动面;以及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外周壁面的外周侧滑动 面;而前端滑动面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壳体的侧环状壁面。往复动隔间构件 的前端滑动面虽面接触于转子侧的环状壁面,但是因为往复动隔间构件并未 对壳体进行圆周方向的相对移动,因而有利于气密式密封,同时也可设置为 了使往复动隔间构件不会对壳体朝圆周方向移动,而进行卡合导引的机构。
因为由转子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及壳体形成环状动作室,因而可省略 大幅突出于转子外周外侧的构件,可达内燃机的小型化。因为圆弧形隔间构 件、与往复动隔间构件均可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的壁面,因而将容易确保密 封性能与润滑性能。
因为环状动作室由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与壳体 所形成,因而环状动作室的半径便可也在转子的直径限制范围内,尽量设为 较大值。此情况下,因为输出轴距承受燃烧气体压的加压兼受压构件间的半 径(相当于曲柄半径),可设定呈非常大于往复动引擎的曲柄半径,因而可明 显提高将燃烧气体压转换成输出(转矩、马力)的转换效率,而成为燃料经济 性优异的内燃机。
例如当在转子中设置一个圆弧形隔间构件,且在壳体中设置2个往复动 隔间构件的情况,便可实现在输出轴1旋转便进行一次的燃烧行程,可将排 气量形成四行程引擎排气量的约1/2,因而可将引擎明显的小型化。而且, 因为可将该燃烧行程期间设定成输出轴旋转角约180度或180度以上的长期 间,因而延长燃烧行程期间,便可特别提高燃烧性能。而且,因为在转子二 侧形成环状动作室,并可使一个转子由两组内燃机共享,因而非常有利于内 燃机小型化、高输出化的达成。另外,当环状动作室大部分形成于转子内的情况时,最好在转子中设置 作为加压兼受压构件用的往复动隔间构件,并在壳体中设置作为动作室隔间 构件用的圆弧形隔间构件。此情况下,可期待如同上述的相同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项的构成、也可采用以下各种构造。
(1) 所述环状动作室可透过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而形 成吸入动作室、压縮动作室、燃烧动作室及排气动作室的构造。
(2) 所述转子的侧壁部分将转子的半径设为R,而为距输出轴轴心大约
0.5R的大径侧侧壁部分。
(3) 所述环状动作室由
环状沟槽,以朝转子侧开口的方式凹设于壳体,且于涵盖输出轴轴心的 平面中的半剖面形状呈矩形;以及
转子的环状壁面,将该环状沟槽的开口端阻塞;所构成。
(4) 所述环状动作室于涵盖输出轴轴心的平面的半剖面形状,形成为 角部被赋予圆弧圆角的矩形,而该环状动作室由在转子中所形成的浅环状 沟槽、与在壳体所形成的深环状沟槽构成;
所述浅环状沟槽具有与输出轴轴心正交的平面上的第一环状壁面,以 及该第一环状壁面的内周侧角部壁面与外周侧角部壁面;
所述深环状沟槽具有内周侧圆筒壁面、外周侧圆筒壁面、与输出轴轴 心正交的平面上的第二环状壁面、以及该第二环状壁面的内周侧角部壁面与 外周侧角部壁面。
(5) 设有卡合导引机构,该卡合导引机构规范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不 能朝圆周方向进行移动,且容许朝输出轴轴心的平行方向进行移动。
(6) 所述势能赋予装置由对上述往复动隔间构件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势 能的气压弹簧所构成。
(7) 在所述输出轴轴心方向的上述转子二侧,设有环状动作室,并设 置与该等环状动作室对应的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
(8) 所述环状动作室具有与所述输出轴轴心的正交平面平行的壁面; 在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前端侧部分处,形成
第一滑动面,可气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一倾斜面; 前端滑动面,可气密式接触于环状动作室中的与所述输出轴轴心的正交平面平行的壁面;以及
第二滑动面,可气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二倾斜面。
(9) 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具有接触于所述内周壁面的内周侧滑动面、 以及接触于所述外周壁面的外周侧滑动面;在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的内周侧 滑动面、外周侧滑动面及前端滑动面上,分别设置:被供应润滑油的密封安装 沟槽、以及可动地安装于该密封安装沟槽的密封构件。
(10) 在前述(8)中、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具有内周侧滑动面与外周滑 动面;而在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内周侧滑动面、外周侧滑动面、第一滑动 面、前端滑动面及第二滑动面,分别设有被供应润滑油的密封安装沟槽、 以及可动地安装于该密封安装沟槽的密封构件。
(11) 在前述(8)中、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一倾斜面靠转子旋转方向 前缘侧端部,位于与输出轴轴心正交的在线;而第一倾斜面朝半径扩大方向 形成为圆周方向倾斜角呈渐减的形状;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二倾斜面的 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端部,位于与输出轴轴心正交的在线;而第二倾斜面朝 半径扩大方向形成为圆周方向倾斜角呈渐减的形状。
(12) 于所述转子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由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构 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设置的动作室隔间构件,设置有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 以及距该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朝转子的旋转方向至少隔开180度的第二往 复动隔间构件。
(13) 在前述(12)中、利用所述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在输出轴恻的壳体 壁部内形成副燃烧室,所述进气口在壳体中形成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 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处,所述排气口在壳体中形成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 靠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附近处。
(14) 在前述(13)中、当所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位于进气口与第一往复动 隔间构件之间时,于环状动作室中,在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加压兼受压构 件之间,便形成吸入动作室,同时在加压兼受压构件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 之间形成压縮动作室;
当所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位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排气口的间时,于环 状动作室中,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加压兼受压构件的间形成燃烧动作 室,同时在加压兼受压构件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的间形成排气动作室。(15) 在前述(14)中、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具有朝压縮动作室喷射出燃料 的燃料喷射器,并设有对所述副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点火的火星塞。
(16) 在前述(14)中、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具有朝所述副燃烧室喷射出燃 料的燃料喷射器。
(17) 在前述(15)中、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具有朝燃烧动作室追加喷射燃 料的燃料喷射器。
(18) 在前述(14)中、设有从所述压縮动作室连通于副燃烧室的导入 路;可将该导入路开闭的导入用开闭阀;将副燃烧室内的燃烧气体导出于燃 烧动作室中的导出路;以及可将该导出路开闭的导出用开闭阀。
(19) 在前述(18)中、设有多个对所述导入用开闭阀与导出用开闭阀分 别与输出轴的旋转同步地进行驱动的阀动装置。
(20) 所述动作室隔间构件由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构成;且在该往复动 隔间构件的内部形成有副燃烧室。
(21) 所述加压兼受压构件由上述往复动隔间构件构成;在上述壳体设 有作为上述动作室隔间构件的一或多个上述圆弧形隔间构件,且在至少一圆 弧形隔间构件的内部形成有副燃烧室。
(22) 在所述转子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 一个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 在所述壳体设置的动作室隔间构件, 一个往复动隔间构件 , 所述壳体中,在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处设置进气
口 ,同时在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附近处设置排气口 ; 设有将所述进气口开闭的吸气阀、以及将排气口开闭的排气阔。
(23) 在前述(ll)中、在所述转子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两个所述 圆弧形隔间构件,朝转子旋转方向相隔开约180度设置。
(24) 在前述(12)中、在所述转子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三个所述 圆弧形隔间构件被设置于圆周三等分位置处。
(25) 在所述转子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四个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 被设置于圆周四等分位置处;在所述壳体设置的动作室隔间构件,四个往复 动隔间构件被设置于圆周四等分位置处;
所述壳体中,朝圆周方向相隔开180度的两个往复动隔间构件,分别在 靠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处形成所述进气口 ,同时在靠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附近处形成所述排气口。
(26) 在所述转子的至少单侧,朝转子半径方向相隔开并同心状设置尺 寸互异的多个环状动作室;在所述转子设置使各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加
压兼受压构件;在壳体则设置有使各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动作室隔间构件。
(27) 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具有朝副燃烧室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器,而构 成对所述副燃料室内的混合气体藉由压縮点火而点火的构造。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回转式引擎右侧视图; 图2为回转式引擎的纵剖侧视图; 图3为转子的概略立体示意图; 图4为壳体的概略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回转式引擎的纵剖前视图; 图6为图1的VI-VI线剖视图7为图i的vn-vn线剖视图8为圆弧形隔间构件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9为圆弧形隔间构件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0为含有圆弧形隔间构件的转子的重要部份侧视图; 图11为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第一气压弹簧的导引箱体部立体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前端侧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外周侧滑动面的剖视图; 图14为副燃烧室、导入路、导出路、及第一、第二开闭阀等的重要部 份的圆周方向剖视图15为导入路与第一开闭阀的重要部份剖视图; 图16为导出路与第二开闭阀的重要部份剖视图; 图17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18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19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20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图21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22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23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24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25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 图26为回转式引擎的动作说明图27为实施例2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相当于图6的部分图; 图28为实施例2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及其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29为实施例2的另一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相当于图28的图示; 图30为实施例3的环状动作室的重要部份纵剖前视图; 图31为实施例3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其周边构造的半径方向剖 视图32为实施例3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其周边构造的圆周方向剖 视图33为实施例4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其周边构造的圆周方向剖 视图34为实施例5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其周边构造的圆周方向剖 视图35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其周边构造的圆周方向剖 视图36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其周边构造的轴心正交方 向剖视图37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38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39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40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41为实施例6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42为实施例7的回转式引擎概略剖视图; 图43为实施例8的回转式引擎概略剖视图; 图44为实施例9的回转式引擎概略剖视图;图45为实施例10的回转式引擎概略剖视图;以及
图46为实施例11的回转式引擎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关于具备有输出轴;不能进行相对旋转地连结于该输出轴的转 子;旋转自如地支撑输出轴的壳体;由转子与壳体形成的环状动作室;设置 于转子上,且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加压兼受压构件;设置于壳体上, 且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动作室隔间构件;将吸气导入于环状动作室中 的进气口;将气体从环状动作室中排出的排气口;以及供应燃料的燃料供应 装置;且构成对含有吸气与燃料的压縮状态混合气体,利用火星塞或压縮点 火施行点火的构造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以下称"回转式引擎")。
特别本发明的特征构造如下述。
上述环状动作室由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与壳体 所形成,同时具有全部或大部分形成圆筒面的内周壁面、及全部或大部分形 成圆筒面的外周壁面。
上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其中一者,由往复动隔间构件构 成,而该往复动隔间构件在横跨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前进位置、与从环状动 作室中退出的退縮位置之间,可朝输出轴轴心的平行方向进行往复动作;且 设有对该往复动隔间构件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的弹力装置。
上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的另一个由具有第一倾斜面、前 端滑动面、及第二倾斜面的圆弧形隔间构件构成,而该第一倾斜面可将往复 动隔间构件从前进位置朝退縮位置驱动;该前端滑动面连结于该第一倾斜
面;该第二倾斜面连结于该前端滑动面,且容许往复动隔间构件从退縮位置 归位于前进位置。 [实施例1]
针对实施例1的回转式引擎,根据图1 图28进行说明。 如图l、图2、图5所示,该回转式引擎E具有共享着输出轴l、转子 2及转子壳体3的2组回转式引擎(图5中的右侧回转式引擎El与左侧回转 式引擎E2),该等2组回转式引擎E1、 E2具有围绕着通过输出轴1轴心且通 过转子2左右方向中心的如图5所示铅直中心线CL的旋转对称的关系。此
17处,主要针对右侧的1组转子引擎E1进行说明。
如图1 图7所示,回转式引擎El具备有输出轴1;相当于旋转活塞 的转子2;在该转子2单侧(图5中的右侧)所设置的壳体4;转子壳体3;由
转子2与壳体4形成的环状动作室5;设置于转子2上的作为加压兼受压构
件的圆弧形隔间构件6;设置于壳体4上的作为动作室隔间构件的第1、第 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第l、第二气压弹簧9、 10;进气口 11;排气口 12; 副燃烧室13;燃料喷射器14;导入用开闭阔15与导出用开闭阀16;火星塞
17;阀动机构18、 19(参照图17、 18);及底架20等。
如图1 图7所示,输出轴1贯通转子2与2个壳体4、 4的中心部。转 子2由内部具有冷却水通路2a的既定厚度圆形板构成,该转子2利用楔键 而无法相对旋转地连结于输出轴1。转子2配置呈正交于输出轴1的状态。 转子2与壳体4等最好由球状石墨铸铁等固态润滑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 也可由其它铸钢等各种金属材料或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构成。
再者,图1 图3中,转子2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箭头A方向),所谓 "前缘侧"指转子2的旋转方向,而所谓"后缘侧"指转子2旋转方向的相 反方向。在无特别限制的前提下,"轴心" 一词指输出轴1的轴心C。
如图2、图3所示,在输出轴1轴心方向的转子2单面(右侧面), 一体形 成有将环状动作室5施行气密式隔间的圆弧形隔间构件6。该圆弧形隔间构 件6在转子2右侧恻壁部分中的大径侧侧壁部分上,形成于与环状动作室5 对应的半径方向位置处。
如图2、图4、图5所示,环状动作室5供形成吸入动作室、压縮动作 室、燃烧动作室及排气动作室用者。该环状动作室5利用壳体4与转子2, 以输出轴1轴心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该环状动作室5由输出轴1轴心方向 的转子2至少单侧(右侧)侧壁部分中的大径侧部分与壳体4所形成。换言的, 环状动作室5依紧邻转子2至少单侧(右侧)侧壁部分中的大径侧部分的方式, 由其大径侧部分构成环状动作室5壁面中靠转子2侧的壁面。
环状动作室5由转子2侧壁部分中,当将转子2半径设为R时,距输出 轴1轴心大于0.5R的大径侧侧壁部分与壳体4所形成。理由若尽量增加从 输出轴1轴心距承受燃烧气体压的圆弧形隔间构件6间的半径(相当于曲柄半 径),便产生最大的输出(转矩、马力)。如图2、图4、图5所示,环状动作室5凹设于壳体4中,且由在涵盖 输出轴l轴心的平面中,半剖面形状呈矩形的环状沟槽25,以及阻塞该环状 沟槽25开口端的转子2的环状壁面26(其包括后述第1、第二倾斜面41、 43) 所形成。环状沟槽25具有全部均以上述轴心为中心而形成圆筒面的内周壁 面25a、全部均以上述轴心为中心而形成圆筒面的外周壁面25b、以及正交 于上述轴心的环状壁面25c。环状沟槽25的剖面形状呈矩形,可为长方形, 也可为正方形。为提升后述燃烧动作室中的燃烧性能并縮小壁面面积,因而 最好设为正方形,但是为能减小第l、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的进退移动 量,最好设为如图示的长方形。转子2在基于形成冷却水通路的目的下,也 可由多个构件的组合构成。
壳体4由转子2厚度的约2倍厚度且较大于转子2直径的圆形构件构成; 输出轴1贯通壳体4中心部,并在输出轴1与壳体4的间安装有轴承27,从 壳体4壁部内所形成的油通路,对轴承27进行润滑油供应。壳体4被触止 环28而限制位置于输出轴1上。
在壳体4中形成进气口 11与排气口 12,在壳体4内部形成冷却水通路 29,在壳体4也形成有冷却水入口接口 30与冷却水出口接口 31。在转子2 上介设着轴承32与密封构件33而外嵌安装有转子壳体3;壳体4安装为与 转子2及转子壳体3侧面呈面接触状态;转子壳体3与2个壳体4、 4藉由 贯通该等外周附近部分处的例如11根螺栓34(参照图2)来连结。
如图5所示,在壳体4中形成油通路35(其供应由外部施行加压的润滑 油)、与图示外的多个油通路;而在转子2中形成连通于油通路35的环状油 通路36,以及连通于该环状油通路36的多个油通路37。从油通路37对轴 承32进行润滑油供应。
将转子2与壳体4的间施行密封的环状密封构件38、 39、 40,被安装于 接受供应润滑油的密封安装沟槽中。该等密封构件38~40最好由耐磨损性与 固态润滑性均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在转子2上一体形成的圆弧形隔间构件 6,具有第一倾斜面41、前端滑动面42、及第二倾斜面43。而该第l倾斜面 41可将第1、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从前进位置朝退縮位置驱动。该前 端滑动面42连结于该第1倾斜面41 。该第二倾斜面43连结于该前端滑动面42,且容许第l、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从退縮位置,归位于前进位置。
第l、第二倾斜面41、 43朝圆周方向呈线性倾斜。第一倾斜面41与前端滑 动面42的连接部形成为平滑连续的曲面,且该连接部位于输出轴1轴心的 正交在线。前端滑动面42与第二倾斜面43的连接部形成为平滑连续的曲面, 且该连接部位于输出轴1轴心的正交在线。前端滑动面42气密式面接触于 环状壁面25c。
如图3、图10所示,第一倾斜面41的前缘侧端部41a位于输出轴1轴 心的正交在线,且该端部41a并非呈弯折面,而是形成为曲面,第一倾斜面 41形成为朝半径扩大方向且圆周方向倾斜角呈线性渐减的形状,而第二倾斜 面43的后缘侧端部43a位于输出轴1轴心的正交在线,该端部43a并非呈弯 折面,而是形成为曲面,第二倾斜面43形成为朝半径扩大方向而圆周方向 倾斜角呈线性渐减的形状。第一倾斜面41的圆周方向平均倾斜斜率最好设 定为例如1/5 1/3程度,而第二倾斜面43的圆周方向平均倾斜斜率则最好设 定为例如1/4~1/2程度。此外,图IO所示例中,a>/3,且(o^3)约90 100度。 但是,也可cH5。
但是,大型回转式引擎等,视需要,也可将第一倾斜面41的圆周方向 倾斜斜率形成为小于1/5,且第二倾斜面43的圆周方向倾斜斜率也可形成为 小于1/4。
如图8 图10所示,圆弧形隔间构件6具有内周侧滑动面6a与外周侧滑 动面6b,在内周侧滑动面6a、外周侧滑动面6b及前端滑动面42中,均分 别设置:密封安装沟槽(其接受从环状油通路36与油通路37所供应的润滑油 处)、与可动式安装于该密封安装沟槽中的密封构件44 46。密封构件44、 45 安装于第一、第二倾斜面41、 43侧的棱线附近,在前端滑动面42上安装有 两个密封构件46,该等密封构件44~46利用润滑油的压力而赋予朝前进侧的 弹力。此外,该等密封44 46也可适当采用诸如规范不致从密封安装沟槽 中脱落的构造,或者对密封构件44~46利用在密封安装沟槽内所安装的板弹 簧赋予弹力的构造等。
如图2、图4、图6所示,于壳体4中设有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与第 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该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从该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 朝前缘方向离开约200度。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分别构成在横跨将环状动作室5隔间的前进位置、与从环状动作室5中退出的退縮位置的 间,能朝输出轴1轴心的平行方向进行往复动作,且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 构件7、 8均具有能承受分别对其作用的气体压的刚性与强度。作为将第一
往复动隔间构件7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的弹力装置,设置有第一气压弹簧 9,而作为将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的弹力装置,设 置有第二气压弹簧10。
如图2、图4、图6、图11 图13所示,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气密式 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导引孔47(其形成于壳体4中)中。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 具有:气密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内周壁面25a的内周侧滑动面50;气密 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外周壁面25b的外周侧滑动面51;以及位于涵盖输 出轴1轴心在内的平面上的两个侧面52。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的前端部 形成:前端滑动面53 、第一滑动面58、及第二滑动面59。该前端滑动面53 气密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靠转子2侧的环状壁面26。该第一滑动面58 可气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6的第一倾斜面41。该第二滑动面59可气 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6的第二倾斜面43。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由球 状石墨铸铁等固态润滑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但是也可由其它的金属材料 构成。
第一滑动面58如同第一倾斜面41般形成为圆周方向倾斜角(但,朝半径 扩大方向且圆周方向倾斜角呈线性渐减)。第二滑动面59如同第二倾斜面43 般形成为圆周方向倾斜角(但,朝半径扩大方向且圆周方向倾斜角呈线性渐 减)。
在内周侧滑动面50与外周侧滑动面51的二端附近处,设置:接收润滑油 供应的密封安装沟槽、以及在该密封安装沟槽中所安装的密封构件60、 61。 密封构件60、 61利用润滑油的压力而被赋予朝前进侧的弹力。前端滑动面 53的前缘侧端部与后缘侧端部位于输出轴1轴心的正交在线,并在前端滑动 面53 二端附近处设置:接收润滑油供应的密封安装沟槽、以及可动式安装于 该密封安装沟槽中的密封构件62。密封构件62利用润滑油的压力而被赋予 朝前进侧的弹力。在第一、第二滑动面58、 59上所形成且接收润滑油供应 的密封安装沟槽中,安装密封构件63、 64,密封构件63、 64利用润滑油的 压力而被赋予朝前进侧的弹力。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的壁部内形成油通路(未图示),并对该油通路 从壳体4壁部内的油通路(未图示)进行润滑油供应,并将该润滑油供应给密
封安装沟槽。此外,视需要,也可适当采取诸如:规范使密封构件60~64不致 从密封安装沟槽中脱落的构造,或者对密封构件60~64利用在密封沟槽内所 安装的板弹簧赋予弹力的构造等。
如图2、图4、图5、图7所示,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形成外形较小于 第1往复动隔间构件7,但基本上为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相同构造,因 而便省略详细说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气密式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壳体4 的导引孔48中。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相同地, 具有:内周侧滑动面、外周侧滑动面、两个侧面、前端滑动面、第一滑动面、 第二滑动面、及密封构件等。
其次,针对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的第一气压 弹簧9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进行导引的导引 孔47内壁部上,形成接收润滑油供应的密封安装沟槽,并在该密封安装沟 槽中安装有例如4条的密封构件65。
为能尽量将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轻量化,便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 中从靠转子2的对向侧端部形成有矩形孔66。第一气压弹簧9具备有固定 于壳体4上的箱体67;该箱体67内部的气体填充室68; —体形成于箱体 67上且相对滑动自如并部分性插入在矩形孔66中的导引箱体部69;以及气 密式滑动自如地安装于该导引箱体部69的2个杆孔70中的2根杆71。
在气体填充室68中填充有经压縮至例如4.0 7.0MPa的氮气。2根杆71 便接受气体填充室68的氮气气压,而使该等的前端抵接于矩形孔66深端壁 上,而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强大弹力。第一气压弹簧 9便为抵抗因混合气体的气体压或燃烧气体压,而作用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 件7上的按押力(输出轴1轴心的平行方向力),便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 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的构件。所以,上述氮气的气体压便将根据上述按押 力、杆71直径、杆71数量等条件再行适当设定。
气体填充室68的构造与形状当然并不局限于图示者,但是为使2根杆 71在进退移动时能尽量降低氮气压力变动,最好将气体填充室68容积尽量 设定为较大。箱体67构成容许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后退至图6中虚线所
22示退縮位置处的状态,导引箱体部69的角部被截角,并在矩形孔66内面与
导引箱体部69之间形成4个呼吸孔72(参照图11)。在杆71上安装有金属制 或非金属制的多个密封构件73。
再者,上述矩形孔66也可形成较浅于图示状态,也可省略矩形孔66而 使1或多个杆71抵接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端部。此外,也可构成直接 使气压弹簧的气体压作用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另外,也可取代第一气 压弹簧9,利用压縮弹簧或连接于蓄压器的油压汽缸,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 件7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或者,也可利用与输出轴l同步的凸轮机构, 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进行进退驱动。
如图7所示,对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弹力的第二气 压弹簧10,虽稍微较小于第一气压弹簧9,但是构造与第一气压弹簧9相同, 因而省略详细说明。第二气压弹簧10与第一气压弹簧9同样地,具备有箱 体74、其内部的气体填充室75、部分性插入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的矩 形孔中的导引箱体部76、及2根杆77等。
其次,针对进气口 11、排气口 12、吸入动作室、压縮动作室、燃烧动 作室、及排气动作室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进气口 11形成于壳体4周壁 部中较靠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的前缘侧附近,而排气口 12形成于壳体4 周壁部中较靠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的后缘侧附近。此外,上述接口 11、 12 也可形成于壳体4的侧壁部。
如图17~图26所示,当圆弧形隔间构件6位于进气口 11与第一往复动 隔间构件7之间时,在环状动作室5中,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与圆弧形隔 间构件6之间形成吸入动作室80,于圆弧形隔间构件6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 件7的间形成压縮动作室81,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 件8的间形成排气动作室83。当圆弧形隔间构件6位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 7与排气口 12的间时,环状动作室5中,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与圆弧形 隔间构件6的间形成燃烧动作室82,同时在圆弧形隔间构件6与第二往复动 隔间构件8的间形成排气动作室83。
如图2所示,在壳体4中设有朝压縮动作室81内的压縮吸气喷射出燃 料的作为燃料供应装置的燃料喷射器14。但,也可取代该燃料喷射器14, 改为在壳体4上安装着对副燃烧室13喷射出燃料的燃料喷射器。此外,也可除对上述燃料喷射器14或副燃烧室13喷射出燃料的燃料喷射器的外,尚
在燃烧动作室82中追加设置喷射出燃料的燃料喷射器14A。 其次,针对副燃烧室13与其周边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图6、图14~图16所示,副燃烧室13在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 7对应的圆周方向位置处,形成于较内周壁面25a更靠输出轴1侧的壳体4 壁部内,本实施例例示球形副燃烧室13。为将压縮动作室81内的压縮空气 与燃料的混合气体导入于副燃烧室13中,便在壳体4中形成有从压縮动作 室81连通于副燃烧室13中的导入路91。在壳体4中形成用来将副燃烧室 13内的燃烧气体导出于燃烧动作室82中的导出路92。上述副燃烧室13的 容积依可填充既定压縮比(在如本实施例点火引擎的情况,设为例如14 16) 的混合气体的方式,与吸入动作室80容积有关联地来进行设定。此外,吸 入动作室80的容积也将经追加导入路91中残留的压縮混合气体量的后再行 设定。另外,副燃烧室13也可形成于较外周壁面25b更靠外周侧。
设置有可将上述导入路91下游端进行开闭的导入用第一开闭阀15,与 可将导出路92上流端进行开闭的导出用第二开闭阀16。导入路91尽量形成 小容积。导入路91上流端的吸入口 91a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后缘侧附 近处,于环状动作室5的内周壁面25a上开口,且从该吸入口 91a朝壁部内 弯曲延伸,并在其下游端朝副燃烧室13中呈开口,而其下游端开口便利用 第一开闭阀15进行开闭。本实施例的第一开闭阀15朝副燃烧室90为开阀 状态的提动阀。
导出路92上流端在副燃烧室13上呈开口状,其上流端开口由第二开闭 阀16开闭,且导出路92从上流端开口弯曲并延伸,该吹出口92a在第一往 复动隔间构件7的前缘侧附近,于环状动作室5的内周壁面25a开口。本实 施例的第二开闭阀16朝副燃烧室13外侧开启的提动阀,但是与第一开闭阀 15相同地,也可构成朝副燃烧室13为开阀的提动阀。此外,第一、第二开 闭阀15、 16只不过一例而已,可采用各种构造的阀。
其次,针对驱动第一、第二开闭阀15、 16的阀动机构18、 19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第一开闭阀15的阀轴15a贯通壳体4壁部并朝斜上方延 伸。第二开闭阀16的阀轴16a贯通壳体4壁部并朝斜下方延伸。此外,为 能与第一、第二开闭阀15、 16进行组装,视情况可利用分割体构成副燃烧室13其中一部分、与其周边的壳体4壁部,并将该分割体利用螺栓或销等 固定于壳体4上。
作为驱动阀轴15a的致动器设置例如可高速动作的轴心式马达105,在 该轴心式马达105的输出构件105a上连结阀轴15a,与输出轴1的旋转同步 地,利用轴心式马达105进行第一开闭阀15的开闭驱动。同样的,作为驱 动阀轴16a的致动器设置例如可高速动作的轴心式马达106,在该轴心式马 达106的输出构件106a上连结阀轴16a,与输出轴1的旋转同步地,利用轴 心式马达106进行第二开闭阀16的开闭驱动。此外,上述两个轴心式马达 105、 106由对引擎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未图标)所控制。
上述阀动机构18、 19只不过一例而已,也可采用各种阔动机构。 当副燃烧室13形状所容许的情况时,阀轴15a、 16a也可平行于输出轴 l轴心配置,此情况下,阀轴15a、 16a可利用在输出轴l所设置的凸轮构件 进行直接驱动。或者,也可在输出轴1上设置连动连结的两个凸轮轴,并利 用由该凸轮轴所驱动的第一、第二凸轮构件,对第一、第二开闭阀15、 16 进行驱动。或者,利用由与输出轴1同步旋转的两个电动马达以旋转驱动的 第一、第二凸轮构件,对第一、第二开闭阀15、 16进行驱动。或者,也可 利用2个电磁式致动器分别直接驱动第一第二开闭阀15、 16。 其次,针对以上所说明的回转式引擎E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7 图26所示该回转式引擎E1的吸入、压縮、燃烧、及排气的行程 的说明图,从半径方向外侧观看环状动作室5状态的一周份展开图。
该等示右侧的1组回转式引擎E1的四行程,但左侧的一组回转式 引擎E2的四行程相对于右侧引擎E1的四行程,在输出轴1的旋转角迟缓 180度。
该等图式图示在转子2中所形成的圆弧形隔间构件6、第一、第二往复 动隔间构件7、 8、吸入口 91a、吹出口 92a、进气口 11、排气口 12等,而 图23所示压縮行程结束时点相当于"压縮上死点"。图中,"int"指吸气 行程,"cmp"指压縮行程,"com"指燃烧行程,"exh"指排气行程。引 擎的动作状态从图17依序朝图26移动,再从图26返回图17。从燃烧喷射 器14所施行的燃烧喷射在图20至图22期间的适当时序下施行。
第一开闭阀15在图23所示压縮上死点的时序下进行闭阀,并在图20附近的适当时序进行开阀。第二开闭阀16在图25与图26期间的适当时序 下进行开阀,并与第一开闭阀15的开阔约几乎同时地进行闭阀。对副燃烧 室13的混合气体利用火星塞17施行的点火,例如与压縮上死点几乎同时地 施行。
从图17 图26所示动作状态中可理解到,利用转子2的旋转便从进气口 ll吸入空气,该吸气由与转子2—起旋转的圆弧形隔间构件6进行压縮,对 该压縮动作室81内的压縮空气从燃烧喷射器14中喷射出燃料,并将该混合 气体填充于副燃烧室13中,然后在将第一、第二开闭阀15、 16关闭的状态 下,利用火星塞17施行点火,经由第二开闭阀16的开阀,将该燃烧气体从 吹出口 92a喷向燃烧动作室82中,在燃烧行程中燃烧气体的气体压作用于 圆弧形隔间构件6,俾产生将输出轴1旋转驱动的转矩。排气气体在排气行 程中从排气口 12排放出。此外,图3所示区域S相当于圆弧形隔间构件6 承接燃烧气体压的受压面积。
其次,针对上述回转式引擎E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圆弧形隔间构件6的内周侧滑动面6a气密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的 内周壁面25a,外周侧滑动面6b气密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的外周壁面 25b,前端滑动面42气密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的壳体侧环状壁面25c。 因此,利用圆弧形隔间构件6可将环状动作室5气密式地横切隔间。
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当位于前进位置时,便将环状动作室5 气密式隔间。当圆弧形隔间构件6与转子2—起进行旋转时,第一、第二往 复动隔间构件7、 8便将依序气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6的第一倾斜面 41、前端滑动面42、第二倾斜面43,并从前进位置移往退縮位置,经圆弧 形隔间构件6通过后,便再度归位于前进位置处。
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的前端滑动面53,气密式面接触于转 子2的环状壁面26中与轴心呈正交的平面上的部分。第一、第二往复动隔 间构件7、8的内周侧滑动面50气密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的内周壁面25a, 外周侧滑动面51气密式面接触于外周壁面25b,并利用第一、第二往复动隔 间构件7、 8将环状动作室5气密式横切隔间。为使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 构件7、 8不会对壳体4的旋转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也可在有利于气密式密 封的前提下,设置规范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不致朝壳体4旋转方向进行移动的机构(参照后述卡合导引机构110、 IIOA)。
回转式引擎E1、 E2,因为利用转子2的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中较输出 轴1大出0.5R(R为转子2的半径)的大径侧壁部分与壳体4形成环状动作室 5,因此将有效活用轴心方向上的转子3侧边空间而形成环状动作室5,并不 需要朝转子2外周外侧大幅突出的构件,可达引擎整体高度或整个宽度的小 型化。因为圆弧形隔间构件6、与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均可气密 式面接触于环状动作室5壁面,因而将有利于密封性能、润滑性能及耐久性 能的确保。
因为环状动作室5形成紧邻转子2侧壁部分中的大径侧部分,因此便可 将输出轴1轴心距接受燃烧气体压的加压兼受压构件6间的旋转半径(相当于 曲柄半径),设定为特别大于相同排气量的往复式引擎曲柄半径。且,因为可 经常透过上述的大旋转半径,将燃烧气体压转换成输出转矩,因此便可大幅 提高将燃烧气体压转换成输出(转矩、马力)的转换效率,而成为燃料经济性 优异的内燃机。
回转式引擎E1中,于转子2单侧设置一个圆弧形隔间构件6,并在壳体 4中设置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因此输出轴1旋转便可实现1次 的燃烧行程,所以可将排气量减为相同输出的四行程引擎排气量约一半,并 可将引擎小型化。例如相关环状动作室5,若将内侧半径设定为17cm、外侧 半径设定为23cm、输出轴1的轴心方向厚度设定为4cm、吸入动作室80的 圆周方向长度设定为105度圆弧长,则吸入动作室80的容积便为约750cc, 相当于排气量1500cc的四行程引擎。且,因为转子2 二侧设有2组环状动作 室5,因而相当于排气量3000cc的四行程引擎。但,因为在导入路91中残 留压縮混合气体,因而实际上有成为内侧半径18cm、外侧半径24cm程度的 可能性。
而且,因为可将燃烧行程的期间形成输出轴的180~200度、或200度以 上的较长期间,因而燃烧行程将较长于四行程引擎的燃烧行程期间,俾可提 高燃烧性能。此外,因为在转子2二侧形成环状动作室5,且一个转子2由 两组引擎E1、 E2共享,因而非常有利于引擎的小型化、高输出化,也有利 于引擎的低旋转速度化。
其次,针对将上述回转式引擎E的构造进行部分性变更的例子进行说明。[实施例2]
如图27、图28所示,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A,压縮动作室的压縮混
合气体的气体压朝圆周方向作用,而燃烧动作室的燃烧气体的气体压朝圆周
方向作用。因此,设置有规范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A不会朝圆周方向移动, 且容许朝与输出轴1轴心平行方向移动的卡合导引机构110。该卡合导引机 构110由:卡合凸部111、 112、以及卡合沟槽llla、 112a构成。该卡合沟槽 llla、 112a让该等卡合凸部111、 112分别不会朝圆周方向产生颤动,且可 朝轴心方向滑动自如地卡合着。
卡合凸部lll、 112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内周侧滑动面50、与外周 侧滑动面51宽度方向中央处,分别突设呈平行于输出轴1轴心状态,卡合 沟槽llla、 112a分别凹设于环状动作室5的内周壁面25a与外周壁面25b 上。对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A从圆周方向作用的气体压,因为可由上述卡 合导引机构110支撑,因此可缓和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A的负载条件,防 止朝圆周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使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A的往复运动趋于圆 滑,且也可达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A的小型化。此外,也可省略单侧(内周 侧或外周侧)的卡合凸部与卡合沟槽,并取代卡合凸部111、 112,改为采用 楔键构件。
图29所示卡合导引机构IIOA与上述卡合导引机构IIO为相同目的者。 该卡合导引机构110A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B的内周侧部分与外周侧部 分,横跨圆周方向整个宽度形成卡合凸部113、 114,并在环状动作室5的内 周壁部25a与外周壁部25b上形成卡合沟槽113a、 114a。该卡合沟槽113a、 114a让卡合凸部113、 114分别不会朝圆周方向产生颤动,且可朝轴心方向 滑动自如地卡合着。此外,也可省略单侧(内周侧或外周侧)的卡合凸部与卡 合沟槽。另外,当该构造的情况,环状动作室5的内周壁面25a与外周壁面 25b大部分由圆筒面构成的壁面。为了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也可设置与 上述卡合导引机构IIO、 IIOA相同的卡合导引机构。
如上述实施例,当环状动作室5A的半剖面切剖形状为矩形的情况,环 状动作室5A中在燃烧动作室角部处的混合气体燃烧性恐下降。因此,如图 30~图32所示,环状动作室5A涵盖输出轴1轴心在内的平面的半剖面形状,形成为将角部形成圆弧状圆角的矩形,而该环状动作室5A由在转子2A中
所形成的较浅环状沟槽115、与在壳体4A上所形成的深环状沟槽120构成。
浅环状沟槽115具有位于输出轴1轴心的正交平面上的第一环状壁面 116、以及该第一环状壁面116的内周侧角部壁面117与外周侧角部壁面118。 深环状沟槽120具有:内周侧圆筒壁面121、外周侧圆筒壁面122、位于输出 轴1轴心的正交平面上的第二环状壁面123、以及该第二环状壁面123的内 周侧角部壁面124与外周侧角部壁面125。
如图31、图32所示,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C圆周方向的宽度扩大, 为了该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C,设置有与上述卡合导引机构110A相同的卡 合导引机构。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C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将浅环状沟槽115 隔间的剖面形状。第一、第二接触面58A、 59A的宽度扩大,在第一、第二 接触面58A、 59A中,设置有从深环状沟槽120内周侧圆筒壁面121,延伸 至外周侧圆筒壁面122的密封安装沟槽与密封构件63A、 64A。
再者,实线126所示转子2A与壳体4A的边界线,链线127形成圆角 的角部壁面124、 125端线。此外,该环状动作室5A的情况,环状动作室 5A内周壁面的大部分为圆筒面,而外周壁面的大部分为圆筒面。此外,也 可不使第一、第二接触面58A、 59A的宽度扩大,改为在第一、第二倾斜面 41、 43上,形成气密式接触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C前端部分的浅凹部。
如图33所示,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D进退自如地安装于壳体4上,在 该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D内部形成副燃烧室13A,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 7D的后缘侧壁部上,形成使压縮动作室81连通于副燃烧室13A的扁平导入 路130,并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D的前缘侧壁部上,形成有使副燃烧室 13A连通于燃烧动作室的扁平导出路131。
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D中,可旋转地安装有:对扁平导入路130开闭 的转阀132、以及对扁平导出路131开闭的转阀133,而转阀132、 133分别 利用致动器(未图标)90度旋转驱动,并与输出轴1的旋转同步,将导入路130 与导出路131开闭。此外,也设置有对副燃烧室13A的压縮混合气体点火的 火星塞17。因为该导入路130扁平且长度也较小,因而可将导入路130的容 积形成为较小状态,所以颇适于小型回转式引擎。另外,也可形成藉由使转
29阀132、 133朝轴方向移动,而对导入路130与导出路131进行开闭的构造。 [实施例5]
在转子2B上形成与形成环状动作室5的上述环状沟槽25相同的环状沟 槽140,且该环状沟槽140朝壳体4B侧呈开放状,而在转子2B中设置往复 动隔间构件7R作为加压兼受压构件,如图34所示,在壳体4B中一体形成 1或多个圆弧形隔间构件6A作为动作室隔间构件,且至少在一圆弧形隔间 构件6A内部形成副燃烧室13B。在圆弧形隔间构件6A的后缘侧壁部,形成 使压縮动作室连通于副燃烧室13B的扁平导入路141,在圆弧形隔间构件6A 的前缘侧壁部,形成使副燃烧室13B连通于燃烧动作室的扁平导出路142。
在圆弧形隔间构件6A中可旋转地安装有对导入路141开闭的转阀143、 以及对导出路142开闭的转阀144,且转阀143、 144分别利用致动器(未图 示)进行90度旋转驱动,并与输出轴1的旋转同步地对导入路141与导出路 142开闭。此外,也设置有对副燃烧室13B的压縮混合气体点火的火星塞17。 因为该导入路141扁平且长度较小,因而可将导入路141的容积形成较小状 态,故颇适于小型回转式引擎。另外,也可形成藉由使转阀143、 144朝轴 方向进行移动,而对导入路141与导出路142进行开闭的构造。 此外, 视情况也可设置覆盖转子2B外侧的箱体构件或壳体构件。
如图35 图36所示,在该回转式引擎的情况,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150 由第一、第二隔间构件151、 152构成。设有供第一、第二隔间构件151、 152 用的卡合导引机构156、 157,在第一隔间构件151内部形成将球形部分性去 除的副燃烧室13C,该副燃烧室13C朝第一隔间构件151前缘侧面呈开放状, 第二隔间构件152密接状配设于第一隔间构件151的前缘侧面,并形成可对 副燃烧室13C的开口开闭的构造。
形成从压縮动作室81中将压縮状态的混合气体导入于副燃烧室13C中 的扁平导入路153,将该导入路153开闭的转阀154被设置于第一隔间构件 151上,且该转阀154利用第一隔间构件151上所安装的致动器(未图示)进 行90度转动,并将导入路153开闭。在第一隔间构件151中设置有:对副燃 烧室13C内的混合气体点火的火星塞17,以及将副燃烧室13C的开口外周 侧密封的环状密封构件155。第一隔间构件151利用气压弹簧或金属制弹簧(未图示)而赋予朝前进位 置的弹力。第二隔间构件152利用连动于输出轴1的凸轮机构(未图示),而
与输出轴1旋转同步地进退驱动。图37~图41所示第一、第二隔间构件151、 152的动作状态,经过图37的状态,便从压縮动作室将混合气体填充于副燃 烧室13C中,然后在图38的状态下,成为压縮上死点位置,于图39的状态 时便利用火星塞17点火,于图40、图41的状态下,从副燃烧室13C中朝 燃烧动作室中喷出燃烧气体。
根据该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150,可将导入路153容积设定为非常的小, 且可从副燃烧室13C朝燃烧动作室中喷出燃烧气体,因而颇适于小型引擎。
再者,也可省略上述转阀,在第一隔间构件151后缘侧也设置与第二隔 间构件152相同的第3隔间构件,并利用被凸轮机构进退驱动的第3隔间构 件,成为将导入路153开闭的构造。
在图42所示回转式引擎EA,在转子2上设置作为加压兼受压构件用, 且将环状动作室5隔间的圆弧形隔间构件6,并在壳体4C中设置1个往复 动隔间构件7E、与其所对应的副燃烧室作为动作室隔开构件,并省略上述第 二往复动隔间构件8。壳体4C中,在往复动隔间构件7E的前缘侧附近处形 成进气口 11,同时在往复动隔间构件7E的后缘侧附近形成排气口 12。也设 置有将进气口 11开闭的吸气阀(未图示)、及将排气口 12开闭的排气阀(未图 示)。
该回转式引擎EA对吸气阔与排气阀,与输出轴1旋转同步适当地施行 开闭控制,藉此输出轴1每4旋转便可产生2次燃烧行程,当在转子二侧设 置2组引擎的情况,输出轴1便每4旋转便可产生4次燃烧行程。因为燃烧 行程的期间成为输出轴1的360度旋转角,因而可在充分的燃烧期间特别提 高燃烧性能。
在图43所示回转式引擎EB中,就图42所示引擎,更以对于往复动隔 间构件7E、进气口 11、及排气口 12,以轴心为中心呈旋转对称关的方式, 在壳体4D上设置将环状动作室5隔间的往复动隔间构件7F、及其所对应的 副燃烧室、进气口 IIA及排气口 12A,也设置有将该进气口 IIA开闭的吸气阀、及将排气口 12A开闭的排气阀。
在该引擎EB中,藉由将两组吸气阀与排气阀,与输出轴l的旋转同步 适当地施行开闭控制,藉此输出轴1每2旋转便可产生四次燃烧行程,当在
转子二侧设置两组引擎的情况,输出轴1便每2旋转便可产生八次燃烧行程。 [实施例9]
图44所示回转式引擎EC与上述回转式引擎E相同地,具有安装于壳体 4E上,且将环状动作室5隔间的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7、 8,并在转 子中将2个圆弧形隔间构件6、 6,朝转子旋转方向相隔约180度进行设置作 为加压兼受压构件。该引擎EC在输出轴1进行1旋转的间2次点火,输出 轴1每进行180度旋转便产生燃烧行程。因此,将可达引擎的小型化,且因 为排气量具有余量,可使引擎依低旋转速度进行运转,因而可提升燃烧性能。
图45所示回转式引擎ED,适用于诸如中型或大型船舶用引擎等的以低 旋转速度运转的中型或大型引擎。该引擎ED与上述回转式引擎E相同地, 具有安装于壳体4F上,且将环状动作室5隔间的第一、第二往复动隔间构 件7、 8,并在壳体4F中,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7的前缘侧约120度位置 处,也追加形成有排气口 160。在第一复动隔间构件7的附近位置处也形成 有副燃烧室。
在转子中,将三个圆弧形隔间构件6、 6、 6设置于圆周三等分位置处作 为加压兼受压构件。该引擎ED于转子进行1旋转的期间施行三次点火,输 出轴1每120度旋转便产生燃烧行程。当在转子二侧设置两组引擎的情况时, 输出轴1每60度旋转便产生燃烧行程。所以,可达引擎的小型化。因为排 气量具有余量,可使引擎以低旋转速度运转,因而可提升燃烧性能。
图46所示回转式引擎EE适用于诸如船舶用引擎等依低旋转速度进行运 转的中型或大型引擎。在壳体4G中,将四个往复动隔间构件7、 8设置于圆 周四等分位置处作为将环状动作室5隔间的动作室隔间构件,且在转子中所 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将四个圆弧形隔间构件6设置于圆周四等分位置处。
壳体4G中,针对在圆周方向上相隔180度的两个往复动隔间构件8, 分别于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形成进气口 11,同时在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
32附近形成排气口 12。分别在两个往复动隔间构件8的附近处形成副燃烧室。
该引擎EE输出轴1每次90度旋转,便利用两个副燃烧室施行点火,而
发生两个燃烧行程,因而在输出轴1进行1旋转期间,会产生八次燃烧行程。
所以,可将回转式引擎EE明显的小型化。
再者,如链线所图示,于环状动作室5内周侧形成环状动作室5A,并 与外侧的环状动作室5相同地,藉由设置:多个往复动隔间构件、多个圆弧形 隔间构件、多个副燃烧室、及两组进气口与排气口等,也可构成追加的一组 的有效活用转子与壳体的空间引擎的构造。此外,供该环状动作室5A用的 两组进气口与排气口,可形成于壳体4G的右侧壁。如此,藉由在转子单侧 构成两组引擎,便可将引擎更加小型化。且,也可在转子二侧构成四组引擎。 因此,该引擎EE颇适用于大型船舶用引擎等。
以上所说明的转子引擎就利用火星塞对混合气体施行点火的点火引擎 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回转式引擎,也可适用于朝在副燃烧室中所封 锁的压縮空气中喷射出燃料,并利用压縮点火而施行点火形式的柴油引擎。 只是,在该柴油引擎的情况,压縮比增加至约22程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回转式引擎可使用于诸如以重油、轻油、石油、乙醇、LPG、 天然瓦斯、氢气等各种燃料为燃料的引擎;车辆用引擎、建筑机械用引擎、 农业机械用引擎、各种工业用引擎、各种排气量的船舶用引擎等各种用途的 引擎;小排气量 大排气量的引擎。
权利要求
1. 一种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具有输出轴;转子,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于该输出轴;壳体,旋转自如地支撑输出轴;环状动作室,由转子与壳体形成;至少一加压兼受压构件,设置于转子且将环状动作室隔间;至少一动作室隔间构件,设置于壳体且将环状动作室进行隔间;进气口,用来将吸气导入于环状动作室中;排气口,用来将气体从环状动作室排出;以及燃料供应装置,进行燃料供应;而藉由对压缩状态混合气体,以火星塞或压缩点火施行点火而构成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动作室,由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至少单侧的侧壁部分与壳体所形成,同时具有全部或大部分形成圆筒面的内周壁面、及全部或大部分形成圆筒面的外周壁面;所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其中一,由往复动隔间构件构成,而该往复动隔间构件可在横跨环状动作室隔间的前进位置、与从环状动作室退出的退缩位置之间,朝输出轴轴心的平行方向进行往复动作;其设有对该往复动隔间构件赋予朝前进位置势能的势能赋予装置;所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的另一个由具有第一倾斜面、前端滑动面、及第二倾斜面的圆弧形隔间构件构成,而该第一倾斜面可将往复动隔间构件从前进位置朝退缩位置驱动;该前端滑动面连接于该第一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连接于该前端滑动面,且容许往复动隔间构件从退缩位置归位于前进位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动作 室可透过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而形成吸入动作室、压縮动作 室、燃烧动作室及排气动作室的构造。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侧壁部分将转子的半径设为R,而为距输出轴轴心大约0.5R的大径侧侧壁部 分。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动作室由环状沟槽,以朝转子侧开口的方式凹设于壳体,且于涵盖输出轴轴心的平面中的半剖面形状呈矩形;以及转子的环状壁面,将该环状沟槽的开口端阻塞; 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动作 室于涵盖输出轴轴心的平面的半剖面形状,形成为角部被赋予圆弧圆角的矩形,而该环状动作室由在转子中所形成的浅 环状沟槽、与在壳体所形成的深环状沟槽构成;所述浅环状沟槽具有与输出轴轴心正交的平面上的第一环状壁面,以 及该第一环状壁面的内周侧角部壁面与外周侧角部壁面;所述深环状沟槽具有内周侧圆筒壁面、外周侧圆筒壁面、与输出轴轴 心正交的平面上的第二环状壁面、以及该第二环状壁面的内周侧角部壁面与 外周侧角部壁面。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卡合导引机构,该卡合导引机构规范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不能朝圆周方 向进行移动,且容许朝输出轴轴心的平行方向进行移动。
7.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势能赋予装置由对上述往复动隔间构件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势能的气压 弹簧所构成。
8.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出轴轴心方向的上述转子二侧,设有环状动作室,并设置与该等环 状动作室对应的加压兼受压构件、与动作室隔间构件。
9.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动作室具有与所述输出轴轴心的正交平面平行的壁面;在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前端侧部分处,形成 第一滑动面,可气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一倾斜面;前端滑动面,可气密式接触于环状动作室中的与所述输出轴轴心的正交 平面平行的壁面;以及第二滑动面,可气密式接触于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二倾斜面。
10.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具有接触于所述内周壁面的内周侧滑动面、以及 接触于所述外周壁面的外周侧滑动面;在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的内周侧滑动 面、外周侧滑动面及前端滑动面上,分别设置:被供应润滑油的密封安装沟槽、 以及可动地安装于该密封安装沟槽的密封构件。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动 隔间构件具有内周侧滑动面与外周滑动面;而在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内 周侧滑动面、外周侧滑动面、第一滑动面、前端滑动面及第二滑动面,分别 设有被供应润滑油的密封安装沟槽、以及可动地安装于该密封安装沟槽的 密封构件。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 隔间构件的第一倾斜面靠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端部,位于与输出轴轴心正交 的在线;而第一倾斜面朝半径扩大方向形成为圆周方向倾斜角呈渐减的形 状;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的第二倾斜面的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端部,位于与 输出轴轴心正交的在线;而第二倾斜面朝半径扩大方向形成为圆周方向倾斜 角呈渐减的形状。
13.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 于,于所述转子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由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构成;在 所述壳体中所设置的动作室隔间构件,设置有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以及 距该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朝转子的旋转方向至少隔开180度的第二往复动 隔间构件。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 一往复动隔间构件在输出轴侧的壳体壁部内形成副燃烧室,所述进气口在壳 体中形成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处,所述排气口 在壳体中形成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附近处。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压 兼受压构件位于进气口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之间时,于环状动作室中,在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加压兼受压构件的间,便形成吸入动作室,同时在加 压兼受压构件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的间形成压縮动作室;当所述加压兼受压构件位于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排气口之间时,于环 状动作室中,在第一往复动隔间构件与加压兼受压构件之间形成燃烧动作 室,同时在加压兼受压构件与第二往复动隔间构件之间形成排气动作室。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 应装置具有朝压縮动作室喷射出燃料的燃料喷射器,并设有对所述副燃烧室 内的混合气体点火的火星塞。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具有朝所述副燃烧室喷射出燃料的燃料喷射器。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 应装置具有朝燃烧动作室追加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器。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从所 述压縮动作室连通于副燃烧室的导入路;可将该导入路开闭的导入用开闭 阀;将副燃烧室内的燃烧气体导出于燃烧动作室中的导出路;以及可将该导 出路开闭的导出用开闭阀。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对 所述导入用开闭阀与导出用开闭阀分别与输出轴的旋转同步地进行驱动的 阀动装置。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室 隔间构件由所述往复动隔间构件构成;且在该往复动隔间构件的内部形成有 副燃烧室。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兼 受压构件由上述往复动隔间构件构成;在上述壳体设有作为上述动作室隔间 构件之一或多个上述圆弧形隔间构件,且在至少一圆弧形隔间构件的内部形 成有副燃烧室。
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设 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 一个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在所述壳体设置的动作室隔间构件, 一个往复动隔间构件;所述壳体中,在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处设置进气口 ,同时在往复动隔间构件靠转子旋转方向后缘侧附近处设置排气口 ; 设有将所述进气口开闭的吸气阀、以及将排气口开闭的排气阀。
2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 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两个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朝转子旋转方向相隔 开约180度设置。
2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 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三个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被设置于圆周三等分位 置处。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 所设置的加压兼受压构件,四个所述圆弧形隔间构件被设置于圆周四等分位 置处;在所述壳体设置的动作室隔间构件,四个往复动隔间构件被设置于圆 周四等分位置处;所述壳体中,朝圆周方向相隔开180度的两个往复动隔间构件,分别在 靠转子旋转方向前缘侧附近处形成所述进气口 ,同时在靠转子旋转方向后缘 侧附近处形成所述排气口。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 至少单侧,朝转子半径方向相隔开并同心状设置尺寸互异的多个环状动作 室;在所述转子设置使各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加压兼受压构件;在壳体 则设置有使各环状动作室隔间的至少一动作室隔间构件。
2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活塞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 应装置具有朝副燃烧室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器,而构成对所述副燃料室内的 混合气体藉由压縮点火而点火的构造。
全文摘要
旋转活塞型内燃机(E1)具备有输出轴(1);转子(2);壳体(4);以转子与壳体在输出轴轴心方向的转子至少一端侧上形成的环状动作室(5),并供作形成吸入动作室、压缩动作室、燃烧动作室、及排气动作室用的环状动作室(5);设置于转子中,且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一个加压兼受压构件(6);设置于壳体中,且将环状动作室隔间的两个动作室隔间构件(7、8);对该等动作室隔间构件分别赋予朝前进位置的势能的势能赋予装置;进气口(11);排气口(12);及燃料喷射器(14);其中,加压兼受压构件(6)由具有第一、第二倾斜面的圆弧形隔间构件所构成,各动作室隔间构件(7、8)由朝输出轴轴心的平行方向进退移动的往复动隔间构件所构成。
文档编号F02B53/00GK101432512SQ20068005443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9日
发明者冈村俊雄 申请人:冈村有限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