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988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2.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增压系统的作用是利用发动机的废气能量,增加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扭矩及功率。前期江淮帅铃卡车匹配的发动机均采用的是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 (WGT),其原理是按增压压力要求通过执行器内的弹簧预紧先压紧橡胶膜片,一旦增压压力要求达到了弹簧的预加负荷,放弃阀门就打开,使涡轮的废气进入排气系统中。为了保证低速性能,一般在标定的时候选择发动机最大扭矩点处。柴油机在高速工况工作时,通过旁通阀放出涡轮前的一部分废气,以降低增压器转速及压比来限制最大爆发压力。但是这种系统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放走部分的废气,造成能量损失;2)牺牲增压器的效率,造成了柴油机在高工况时油耗有所增加;3)增压器存在“反应迟滞”现象。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废气旁通涡轮增压系统存在的缺陷,同时可以使发动机在不损失功率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均达到最大扭矩,并提高增压器的响应速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2. 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2. 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包括可变喷嘴(VNT)增压器,可变喷嘴 (VNT)增压器的进气口处连接着进气管,出气口处连接着出气管;可变喷嘴(VNT)增压器的一侧连接着进油钢管,另一侧连接着出油钢管;所述进油钢管为弯管,所述出油钢管的另一管端连接着回油软管。采用可变喷嘴(VNT)增压器,其具体原理是通过改变喷嘴环叶片的出口角来控制增压器转速。在发动机低速运行时,通过关小喷嘴环减小涡轮流通截面积,使增压压力增高。从而改善发动机低速性能。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喷嘴环逐渐打开,涡轮流通截面积增大,减小增压压力。这样,有效的利用了发动机的废气,并且在保证不影响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使发动机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均可以达到最大扭矩。对于废气的有效利用,减少柴油机在高工况时的油耗。可变喷嘴(VNT)增压器与废气旁通(WGT)增压器均采用的是真空机械阀控制方式,而WGT的阀体只有开与关两种状态,阀体反应周期较长。而VNT为一种常开状态,控制策略为根据标定需要调节可变喷嘴环的开度,阀体反应周期较短。所以,可变喷嘴(VNT)增压器有效地改善了增压器的“反应迟滞”现象。本实用新型匹配江淮帅铃系列的2. 8L增压柴油发动机。采用可变喷嘴(VNT)增压器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提升,同时解决原废气旁通涡轮增压系统(WGT)在发动机上的性能缺陷,主要体现在发动机的外特性上,使发动机在不损失功率的前提下,在16001600转下均达到最大扭矩,如图3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匹配发动机的性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2. 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包括可变喷嘴(VNT)增压器1,可变喷嘴(VNT)增压器1的进气口处连接着进气管4,出气口处连接着出气管2 ;可变喷嘴(VNT)增压器1的一侧连接着进油钢管5,进油钢管5为弯管;另一侧连接着回油钢管 6,回油钢管6的另一管端连接着回油软管3。安装时,进油钢管5的另一端口连接着发动机的缸体下端油道处,回油软管3的另一端口连接着发动机缸体中部的碗型塞处。工作时,发动机废气通过进气管4进入增压器1涡轮端,在涡轮端进行能量转换后进入出气管2,经过整车的排气管排出。增压器油路的布置特征是增压器进油钢管5在机体取油,经过增压器1润滑油路后进入增压器回油钢管6,经过增压器回油软管3后回到机体油路。
权利要求1. 一种2. 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包括可变喷嘴增压器,可变喷嘴增压器的进气口处连接着进气管,出气口处连接着出气管;可变喷嘴增压器的一侧连接着进油钢管,另一侧连接着出油钢管;所述进油钢管为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钢管的另一管端连接着回油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8L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增压系统。该系统包括可变喷嘴(VNT)增压器,可变喷嘴(VNT)增压器的进气口处连接着进气管,出气口处连接着出气管;可变喷嘴(VNT)增压器的一侧连接着进油钢管,另一侧连接着出油钢管;所述进油钢管为弯管,所述出油钢管的另一管端连接着回油软管。本实用新型匹配江淮帅铃系列的2.8L增压柴油发动机。采用可变喷嘴(VNT)增压器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提升,同时解决原废气旁通涡轮增压系统(WGT)在发动机上的性能缺陷,主要体现在发动机的外特性上,使发动机在不损失功率的前提下,在1600~2600转下均达到最大扭矩。
文档编号F02B37/24GK202007704SQ20112010620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孟祥山, 朱文军, 王颖, 胡必谦, 赵文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