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320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道,尤其适用于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属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缸体内润滑油道是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润滑油)的主要通道,润滑油道的结构及布置方式对发动机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润滑油道通畅,润滑油供给正常,发动机各摩擦运动副润滑良好,同时流动的机油不仅可以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杂质,还可以冷却摩擦表面,从而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延长发动机寿命;若润滑油道不畅,润滑油供给不足,发动机各摩擦运动副摩擦增大,各运动零部件磨损加剧,可能导致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0003]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部件的位置、相对运动速度、承受的机械负荷和和热负荷等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根据发动机不同运动表面的工作特点,润滑方式可分为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和定期润滑,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速度较大,需要以一定的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间隙中,即采用压力润滑方式实现相对运动面的润滑。目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路大多数是由机油收集器(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泵出油管、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主油道、斜油道、通往缸盖油道以及一些辅助油道组成。但不同种类和型号发动机润滑系统布置各不相同,这主要体现在油道的结构和布置方式上。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它通过对缸体内油道的优化设计,使缸体内油道分布均勻,设置更为合理,以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0006]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构成中包括下缸体油道、上缸体油道和缸盖润滑油道, 其特别之处是油道采用相互垂直贯通结构,下缸体油道与机油泵及机油滤清器联接,后端联接上缸体油道,缸盖润滑油道与上缸体油道并联。[0007]上述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所述下缸体油道包括下缸体主油道口、下缸体主油道一、下缸体主油道二和下缸体主油道三,所述下缸体主油道口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侧,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一为纵向结构,联接在下缸体主油道口与机油滤清器进口之间,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二为横向结构,前端与机油滤清器出口相连,后端与下缸体主油道三下端垂直贯通,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三为竖直结构,其上端位于上缸体与下缸体接合面处。[0008]上述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所述上缸体油道包括上缸体主油道一、上缸体主油道二、上缸体主油道三、上缸体主油道四、斜油道和缸体回油道,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一为竖直结构,其下端与下缸体油道对接,上端与上缸体主油道二左端垂直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二为横向结构,其右端与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上缸体主油道三垂直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三为纵向结构,由后往前依次与通往曲轴主轴承的各斜油道及上缸体主油道四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四为竖直结构,其上端与缸盖润滑油道对应部位联接,所述缸体回油道位于缸体两侧,其截面面积由上往下逐渐变大。[0009]上述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所述缸盖润滑油道包括缸盖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缸盖进油孔位于缸盖前部,所述缸盖回油孔布置在缸盖两侧,它们均与上缸体油道对应部位贯通。[0010]上述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其构成中还包括0型圈和0型圈槽,所述0型圈槽设置在上下缸体结合面处,所述0型圈嵌装在0型圈槽中。[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一、结构简单、油道设置流畅,便于刀具加工, 有利于润滑油的流通;二、润滑油道在缸体内分布均勻,覆盖面广,有助于发动机各个运动部件的润滑、冷却和清洗,减少发动机各摩擦运动副间的磨损,延长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三、整个发动机润滑油道环绕上下缸体一周,为环绕型结构油道,避免了多处油道孔开在一个位置,既提高了缸体强度,又利于发动机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图1是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下缸体纵向主油道结构示意图;[0015]图3是下缸体横向与竖直贯通主油道结构示意图;[0016]图4是上缸体竖直与横向贯通主油道结构示意图;[0017]图5是上缸体纵向主油道结构示意图;[0018]图6是缸盖润滑油道结构示意图;[0019]图7是缸体回油道结构示意图。[0020]图中各标号为1、上缸体,2、下缸体,3、机油滤清器,4、下缸体主油道一,5、下缸体主油道二,6、下缸体主油道三,7、0型圈槽,8、0型圈,9、上缸体主油道一,10、上缸体主油道二,11、斜油道,12、上缸体主油道三,13、上缸体主油道四,14、缸盖进油孔,15、缸盖回油孔, 16、气缸盖,17、缸体回油道,18、下缸体主油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下缸体油道、上缸体油道和缸盖润滑油道,其特别之处是油道采用相互垂直贯通结构,下缸体油道与机油泵及机油滤清器联接,后端联接上缸体油道,缸盖润滑油道与上缸体油道并联。[0022]参看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下缸体油道包括下缸体主油道口 18、下缸体主油道一 4、下缸体主油道二 5和下缸体主油道三6,所述下缸体主油道口 18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侧,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一4为纵向结构,联接在下缸体主油道口 18与机油滤清器3 进口之间,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二 5为横向结构,前端与机油滤清器3出口相连,后端与下缸体主油道三6下端垂直贯通,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三6为竖直结构,其上端位于上缸体1与下缸体2接合面处。[0023]参看图1、图4、图5、图7,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上缸体油道包括上缸体主油道一 9、上缸体主油道二 10、上缸体主油道三12、上缸体主油道四13、斜油道11和缸体回油道 17,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一 9为竖直结构,其下端与下缸体油道对接,上端与上缸体主油道二 10左端垂直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二 10为横向结构,其右端与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上缸体主油道三12垂直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三12为纵向结构,由后往前依次与通往曲轴主轴承的各斜油道11及上缸体主油道四13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四13为竖直结构,其上端与缸盖润滑油道对应部位联接,所述缸体回油道17位于缸体两侧,其截面面积由上往下逐渐变大。[0024]参看图1、图6,本实用新型构成中的缸盖润滑油道包括缸盖进油孔14和缸盖回油孔15,所述缸盖进油孔14位于气缸盖16前部,所述缸盖回油孔布置在气缸盖16两侧,它们均与上缸体油道对应部位贯通。[0025]参看图1 图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下缸体主油道口 18与机油泵相连,通过机油泵将润滑油从油底壳内抽出,使其具有一定压力,润滑油由下缸体主油道口 18处输送到下缸体主油道一 4内,从下缸体主油道一 4进入机油滤清器3内;通过机油滤清器3过滤后,润滑油进入下缸体主油道二 5,再进入与之贯通的下缸体主油道三6,下缸体主油道三6和上缸体主油道一 9相通,在上下缸体结合面处设有0型圈槽7,通过嵌装0型圈8来密封下缸体主油道三6和上缸体主油道一 9的对接部位,保证油道的密封性;润滑油从上缸体主油道一 9进入上缸体1的润滑系统内,首先进入上缸体主油道二 10,再进入与之贯通的上缸体主油道三12,在上缸体主油道三12上设置通向主轴承孔的斜油道11和通向缸盖的上缸体主油道四13,经斜油道11将一部分润滑油输送到主轴承瓦和曲轴接触表面,另一部分润滑油则通过上缸体主油道四13,经缸盖进油孔14,进入气缸盖16润滑系统内,对气缸盖16中各零部件润滑后,通过缸盖回油孔15回流到缸体回油道17内,沿缸体内壁流回油底壳内,形成整个润滑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构成中包括下缸体油道、上缸体油道和缸盖润滑油道,其特征是,所述油道采用相互垂直贯通结构,下缸体油道与机油泵及机油滤清器联接,后端联接上缸体油道,缸盖润滑油道与上缸体油道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其特征是,所述下缸体油道包括下缸体主油道口(18)、下缸体主油道一(4)、下缸体主油道二(5)和下缸体主油道三(6),所述下缸体主油道口(18)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侧,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一(4)为纵向结构,联接在下缸体主油道口(18)与机油滤清器(3)进口之间,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二(5)为横向结构,前端与机油滤清器(3)出口相连,后端与下缸体主油道三(6)下端垂直贯通,所述下缸体主油道三(6)为竖直结构,其上端位于上缸体(1)与下缸体(2)接合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其特征是,所述上缸体油道包括上缸体主油道一(9)、上缸体主油道二(10)、上缸体主油道三(12)、上缸体主油道四(13)、斜油道(11)和缸体回油道(17),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一(9)为竖直结构,其下端与下缸体油道对接,上端与上缸体主油道二(10)左端垂直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二(10)为横向结构, 其右端与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上缸体主油道三(12)垂直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三(12) 为纵向结构,由后往前依次与通往曲轴主轴承的各斜油道(11)及上缸体主油道四(13)贯通,所述上缸体主油道四(13)为竖直结构,其上端与缸盖润滑油道对应部位联接,所述缸体回油道(17)位于缸体两侧,其截面面积由上往下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其特征是,所述缸盖润滑油道包括缸盖进油孔(14)和缸盖回油孔(15),所述缸盖进油孔(14)位于气缸盖(16)前部,所述缸盖回油孔布置在气缸盖(16)两侧,它们均与上缸体油道对应部位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0型圈(8)和 0型圈槽(7),所述0型圈槽(7)设置在上下缸体结合面处,所述0型圈(8)嵌装在0型圈槽 (7)中。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压力润滑油道,构成中包括下缸体油道、上缸体油道和缸盖润滑油道,其特别之处是油道采用相互垂直贯通结构,下缸体油道与机油泵及机油滤清器联接,其后端联接上缸体油道,缸盖润滑油道与上缸体油道并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油道设置流畅,便于刀具加工,有利于润滑油的流通;润滑油道在缸体内分布均匀,覆盖面广,有助于发动机各个运动部件的润滑、冷却和清洗,减少发动机各摩擦运动副间的磨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整个发动机润滑油道环绕上下缸体一周,为环绕型结构油道,避免了多处油道孔开在一个位置,既提高了缸体强度,又利于发动机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文档编号F01M1/02GK202250287SQ2011203166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尚运, 张建川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