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72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入到在机动车等上搭载的内燃机中的电动增压装置,并涉及能够利用电动增压装置的吸入空气来冷却装入到该电动增压装置中的逆变器及电动机,且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容量降低及喷出空气的温度上升的电动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动车等的内燃机中,存在利用内燃机的排出气体使涡轮高速旋转,来驱动与该涡轮共有旋转轴的压缩机,从而对内燃机进行增压的增压器。由于所述增压器的运转需要内燃机的排气,无法与起步时或急速加速时等对应,因此使用利用电动机来驱动或辅助增压器的旋转轴的电动增压装置。该电动增压装置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以下, 利用图6来说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增压装置。在图8中,装入到发动机100的供给气体流路101中的电动增压装置102具备面向供给气体流路101设置的压缩机104 ;驱动压缩机104的电动机106 ;控制该电动机106 的控制装置108 ;由供驾驶员手动操作的转向杆等构成,向控制装置108指示电动增压装置 102的增压量的增压量调整机构110 ;由设置在驾驶员座正面的仪表板(省略图示)上的显示部构成,显示增压量的表示机构112 ;车载蓄电池、交流发电机等电源114。控制装置108具备驱动电动机106的驱动装置116、根据驾驶员所设定的增压量来控制驱动装置116的控制指令部118。控制装置108中内置有例如由FET等开关元件构成的逆变器,通过该逆变器将从电源114供给的电力转换成交流,并通过对电压及频率进行任意变更,来控制电动机106的旋转速度。由于构成电源114的蓄电池等蓄电装置的电压比较低,因此在逆变器中流过大电流,逆变器的发热量大。另外,由于电动机106也以高速旋转,因此发热量大。因而需要冷却逆变器或电动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利用压缩机的吸入空气来冷却电动增压装置的逆变器和电动机的机构。以下,利用图9对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冷却机构进行说明。在图9中,从设置在供给气体流路200中的压缩机202的吸入口吸入供给气体a, 并将其向省略图示的发动机供给。供给气体流路200由从入口部204分成三支的流路构成。 艮口,串联流路210通过逆变器206及电动机208的发热部而到达压缩机202的入口。第二串联流路212从入口部204绕开逆变器206而到达电动机208的发热部。旁通流路214从入口部204绕开逆变器206及电动机208而与压缩机202的入口侧的供给气体流路216连接。除这三支流路以外,还设有从入口部204绕开逆变器206、电动机208及压缩机 202而到达发动机的入口侧的旁通流路218。在第二串联流路212及旁通流路214、218的分支部设有可动阀220、222及224。需要说明的是,旁通流路218在压缩机202停止的情况下使用,因此通常用可动阀2 预先封闭入口。如图所示,在压缩机202的非运转时,由可动阀220及222封闭第二串联流路212及旁通流路214。此时,压缩机202以几千至1万rpm的低速旋转空转,将从入口部204吸入的全部供给气体a向串联流路210供给。利用该供给气体a来冷却逆变器206及电动机 208的发热部。在压缩机202的运转时,压缩机202以几万至十几万rpm的高速旋转运转。因此, 由于供给气体量增大,若将全部供给气体a向串联流路210供给,则供给气体流会产生大的压力损失,因此打开串联流路210及旁通流路214、218这三个流路,仅将能够得到逆变器 206及电动机208的冷却所需的流速的供给气体a向串联流路210供给。从而,防止供给气体流产生大的压力损失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80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1507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利用了压缩机的供给气体的冷却机构中,当要提高冷却效率时,期望极力提高供给气体的流速。另一方面,压缩机的吸入空气流量由发动机所需要的空气流量决定,因此无法脱离发动机所需要的空气流量。因此,为了提高供给气体流速,考虑有减小供给气体流路的截面积的方法,但当使供给气体流路变窄时,压力损失增加,压缩机的吸入口空气量及喷出空气量降低。因此,存在压缩机所期望的性能及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若驱动压缩机的电动机及控制该电动机的驱动的逆变器的冷却效率提高, 则压缩机的吸入空气的温度上升。相伴于此,压缩机的喷出空气的温度也上升,因此压缩机叶轮过热,该压缩机叶轮的强度可能会降低。压缩机叶轮通常由铝等形成,若在强度降低的状态下施加大的离心力,则可能会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利用压缩机的供给气体来冷却电动机和逆变器的机构的电动增压装置,其能够抑制因供给气体的压力损失等引起的压缩机的容量不足或性能降低,且能够抑制压缩机的过热,由此防止强度降低和破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增压装置具备蓄电装置等电源、在内燃机的供给气体流路中设置的压缩机、驱动该压缩机的电动机、对所述电源的电力进行转换而向该电动机供给的逆变器,所述供给气体流路配设成在压缩机的上游侧通过该电动机及逆变器的发热部,从而利用供给气体来冷却电动机及逆变器,所述电动增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空气取入口向外部气体敞开且在压缩机的吸入口附近与供给气体流路合流的外部气体导入管;设置在该外部气体导入管中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所述电动增压装置构成为从该外部气体导入管导入外部气体,并利用该空气流量调整机构调整外部气体导入量,从而确保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并抑制压缩机的喷出空气温度。在本发明的装置中,除供给气体流路以外,还设有空气取入口向外部气体敞开而向压缩机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管。并且,在因供给气体流路的压力损失等影响而导致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不足时,能够从不易受压力损失影响的该外部气体导入管导入外部气体。从而,能够增加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防止压缩机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另外,通过从外部气体导入管直接向压缩机导入低温的外部气体,由此抑制压缩机的吸入空气及喷出空气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机的强度降低。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收容压缩机、电动机及逆变器且具有空气取入口的密闭外壳,在该外壳的内部形成使从该空气取入口吸入的供给气体通过逆变器及电动机的发热部而到达压缩机的吸入口的供给气体流路,且外部气体导入管与压缩机的吸入口附近的外壳隔壁连接。这样,通过在密闭外壳的内部收容压缩机、电动机及逆变器,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将用于冷却电动机及逆变器的供给气体向压缩机导入。另外,通过使外部气体导入管与压缩机的吸入口附近的外壳隔壁连接,由此能够减少外部气体的压力损失,且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外部气体向压缩机导入。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喷出空气流量计及喷出空气压力计,它们设置在压缩机的喷出侧供给气体流路中;该压缩机的转速检测机构;控制器,向该控制器输入该喷出空气流量计、喷出空气压力计及转速检测机构的检测值,该控制器根据该检测值来操作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从而控制外部气体导入量。从而,在因供给气体的压力损失等影响而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及喷出空气压力相对于压缩机的转速而言低于额定量时,能够利用控制器调整外部气体导入量,从而将控制器的喷出空气量及喷出空气压力调整成额定量,从而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喷出空气流量的不足。在该结构中,可以将以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喷出空气压力及转速为参数的额定的性能映射预先存储在压缩机中。并且,对该性能映射与检测值进行比较,在检测出的喷出空气量或喷出空气压力未达到该性能映射的值时,操作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从而导入外部气体。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压力计,其检测压缩机的吸入空气压力;控制器,向该控制器输入该压力计的检测值,该控制器根据该检测值来操作所述空气流量调整机构,从而控制外部气体导入量。在该结构中,监视压缩机的吸入空气压力,并根据该吸入空气压力来调整外部气体导入量。从而,不需要向压缩机喷出管设置传感器,且由于能够在外部气体导入管与空气流量调整机构的组合中装入压力计,因此压力计48的安装变得容易,且一个传感器就足够,因此成本降低。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喷出空气温度计,其设置在压缩机的喷出侧供给气体流路中;控制器,向该控制器输入该喷出空气温度计的检测值,该控制器操作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来控制外部气体导入量,以免该喷出空气温度计的检测值超过阈值。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喷出空气的温度上升,从而防止压缩机的因过热引起的强度降低或损伤。另外,由于仅设置一种传感器,因此计测的可靠性变高,控制也变得容易。通过将该结构与上述结构组合,能够同时防止压缩机的容量不足、性能降低和压缩机的因过热引起的强度降低或损伤。在本发明的电动增压装置中,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可以为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具备对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路进行开闭的阀芯;对该阀芯向封闭该空气流路的方向施加弹力,并根据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压力与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空气压力之差来调整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的弹簧构件。根据上述结构,在向压缩机吸入的供给气体量因压力损失等而降低时,所述压力调整阀能够自动打开而从外部气体导入管补充外部气体,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另外,由于不需要控制器及传感器类,且该压力调整阀仅为机械的结构,因此结构能够简单化,使成本降低。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构成为,在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的上游侧将外部气体导入管与供给气体流路连接,且在该连接部的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路中设置有空气滤清。通过设置所述空气滤清器,能够改善供给气体的洁净度,且能够避免因异物飞入等引起的装置的不良情况。另外,通过兼用供给气体流路、外部气体导入管的外部气体取入口及空气滤清器, 能够减小外部气体取入口及空气滤清器的设置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紧凑化,且能够扩宽布局的自由度。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所述电动增压装置具备蓄电装置等电源、在内燃机的供给气体流路中设置的压缩机、驱动该压缩机的电动机、对所述电源的电力进行转换而向该电动机供给的逆变器,所述供给气体流路配设成在压缩机的上游侧通过该电动机及逆变器的发热部, 从而利用供给气体来冷却电动机及逆变器,其中,该电动增压装置具备空气取入口向外部气体敞开且在压缩机的吸入口附近与供给气体流路合流的外部气体导入管、设置在该外部气体导入管中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所述电动增压装置构成为从该外部气体导入管导入外部气体,并利用该空气流量调整机构调整外部气体导入量,从而确保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 并抑制压缩机的喷出空气温度,由此确保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并且由于从外部气体导入管直接向压缩机导入低温的外部气体,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喷出空气的温度上升,防止压缩机的强度降低或破损。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压缩机的性能映射的线图。图4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视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视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视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视剖视图。图8是现有的电动增压装置的框线图。图9是装入有现有的电动增压装置的发动机的供给气体流路的流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然而,这些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构成部件的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就意味着没有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实施方式1)基于图1 图3,对本发明的电动增压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 表示在搭载于机动车等上的发动机(省略图示)的供给气体流路设置的电动增压装置10A。 在图1及图2中,供给气体管14与密闭成四方形状的箱形的外壳12的一侧面连接,在外壳 12的内部形成有供给气体流路16。在供给气体流路16中配设有电动机18和逆变器20,该逆变器20将从设置在密闭外壳12的外部的蓄电池19供给的电力转换成交流,并任意变更电压及频率,由此控制电动机18的旋转速度。与电动机18相邻而配设有压缩机24。电动机18的输出轴18a贯通压缩机M的壳体25,与设置在壳体25的内部的压缩机叶轮沈的旋转轴连结。另外,输出轴18a被设置在轴承箱21的内部的轴承22支承为旋转自如。压缩机叶轮沈具备从旋转轴呈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叶片26a。喷出空气管观贯通外壳12的上表面而设置在壳体25的上部。喷出空气管观与向发动机供给供给气体a的供给气体管46 (参照图2、连接。在密闭外壳12的与供给气体管14相反侧的侧面连接有外部气体导入管30。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连接口 30a与在外壳12的内部设置在壳体25上的吸入口 2 隔开间隔i而相面对。搭载于车辆上的电动增压装置IOA通常设置在发动机室内,但由于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另一端开口 30b向发动机室外敞开,因此向外部气体导入管30导入低温的外部气体。另外,在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内部设有流量调整阀32,并且设置有检测从喷出空气管观喷出的空气的压力的压力计34和检测该喷出空气的流量的流量计36。另外,在轴承箱21的内部设有检测电动机18的输出轴18a的转速的转速检测计38。并且,压力计34、 流量计36及转速检测计38的检测值向控制器40输入。控制器40根据这些检测值来操作流量调整阀32,从而控制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开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转速检测计38,但在通过无传感器控制等不由转速检测计直接计测的机构来驱动电动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由如下这样的另一转速检测机构求出的检测值,该转速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出电动机、逆变器的电流·电压波形的变化或电流的推定值与实测值之差等,从而能够检测出电动机的转速。在电动机18的外表面设有沿着供给气体a的流动方向配置的多个冷却散热片42, 在冷却散热片42之间形成的供给气体流路16的截面积变窄,从而增加供给气流速,来提高电动机18的冷却效果。在逆变器20的发热部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用散热器44。在所述结构中,当电动机18运转,使与输出轴18a —体连结的压缩机M的压缩机叶轮26旋转时,从供给气体管14向外壳12的内部吸入供给气体a。吸入到外壳内的供给气体a通过供给气体流路16,并通过散热用散热器44来冷却逆变器20,并且,通过设置在电动机18的外表面上的冷却散热片42之间来冷却电动机18。之后,供给气体a被从吸入口 2 吸入到壳体25的内部,并向压缩机叶轮沈的外侧喷出,进而从喷出空气管28喷出。 从喷出空气管观喷出后的供给气体a经由供给气体管46 (参照图2、向发动机供给。在压缩机M的额定性能时,从压缩机M喷出的喷出空气的压力P、喷出空气流量 Q及压缩机叶轮26的转速r具有图3的压缩机性能映射所示的关系。该性能映射存储在控制器40中。
从而,将压力计34、流量计36及转速检测计38的检测值向控制器40输入,在因供给气体流路16的压力损失等影响,而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量及喷出空气压力相对于规定的转速不满足该性能映射所示的额定值时,通过打开外部气体导入管30来导入外部气体 0,由此增加喷出空气流量。这样,能够消除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量及喷出空气压力相对于规定的转速的不足,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M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另外,通过在密闭外壳12的内部收容压缩机24、电动机18及逆变器20,由此容易将用于电动机18及逆变器20的冷却的供给气体a导入压缩机M的吸入口 25a。另外,由于将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连接口 30a配置在密闭外壳12的与该吸入口 2 相面对的隔壁上,因此从外部气体导入管30导入的外部气体ο几乎不会受到压力损失等的影响而被向吸入口 2 供给。另外,由于能够将低温的外部气体ο直接向吸入口 2 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的温度。(实施方式2)接下来,通过图4,对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装置IOB中,取代设置压力计34、流量计36及转速检测计38,而在连接口 30a附近的外部气体导入管30上设置压力计48。由该压力计48检测被压缩机M的吸入口 2 吸引的吸入空气压力,并将该检测值向控制器40输入。之后,控制器40根据该检测值来操作流量调整阀32,从而调整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开度。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压缩机对的某转速下,压缩机M的吸入空气压力与喷出空气压力、流量存在相关性,因此通过测定压缩机M的吸入空气压力,能够求出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器40监视压力计48所检测出的压缩机M的入口压力,并根据该检测值来调整从外部气体导入管30取入的空气量。例如,可以设定该吸入空气压力的阈值,当小于该阈值时,打开外部气体导入管30。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压力因供给气体流路16的压力损失等而降低时,增加从外部气体导入管30取入的空气量,从而能够补充向压缩机M吸入的空气流量。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M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另外,不需要转速检测计和传感器向喷出空气管观的设置,并且由于能够在外部气体导入管30与流量调整阀32的组合中装入压力计48,因此压力计48的安装变得容易。另外,一个传感器就足够,因此成本降低。(实施方式3)接下来,通过图5,对本发明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装置IOC中,取代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压力计34、流量计36及转速检测计38而在喷出空气管观上设置检测喷出空气的温度的温度计50。该温度计50的检测值被向控制器40 输入,控制器40根据该温度检测值来操作流量调整阀32,从而控制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开度。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通过供给气体流路16而用于冷却电动机18、逆变器20的供给气体a而言,冷却效率越好,温度越上升。当所述高温的供给气体a被压缩机M吸入时,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被加热,且将压缩机M加热。压缩机M通常由铝等形成,若喷出空气过热,则强度降低。 当压缩机M的强度降低时,若对压缩机叶轮沈施加大的离心力,则压缩机叶轮沈可能会破损。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温度计50检测喷出空气的温度,为了避免该温度超过阈值,而调整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开度,从外部气体导入管30导入外部气体0,以免喷出空气的温度超过阈值。因此,能够抑制喷出空气的过度的温度上升,从而防止压缩机M因过热而引起的强度降低或压缩机叶轮26等的损伤。另外,由于仅设置一种传感器,因此无需像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控制器40中存储映射数据来进行控制,控制得以简单化,因此控制变得容易且计测的可靠性得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若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组合而实施,则具有能够同时防止压缩机M的容量不足、性能降低和压缩机M因过热引起的强度降低或损伤的优点。(实施方式4)接下来,通过图6,对本发明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装置IOD中,不像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传感器类或控制器40。取而代之,在外部气体导入管30中设有压力调整阀52。压力调整阀52通过在阀座54、阀芯56与支承框62 之间夹设螺旋弹簧而构成,其中,所述阀座M设置在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内侧面,所述阀芯56与阀杆58 —体,所述支承框62设置在连接口 30a处。阀芯56配置成在阀杆58的轴向上移动自如。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常,阀芯56在螺旋弹簧60的弹力的作用下位于封闭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位置上。然而,当压缩机M的吸入空气压力低于阈值时,外部气体导入管30内的空气压力与压缩机入口部的吸入空气压力之差超过压缩机M的弹力,阀芯56向压缩机M侧移动,从而打开压力调整阀52。由此,从外部气体导入管30向压缩机M的吸入口 2 补充外部气体O,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M的喷出空气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控制器及传感器类,压力调整阀52仅为机械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并且提高
可靠性。(实施方式5)接下来,通过图7,对本发明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装置IOE中,外部气体导入管30具备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压力调整阀52。此夕卜,在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入口部设有空气滤清器64。并且,在空气滤清器64的下游侧的外部气体导入管30处分支出供给气体管66,该分支供给气体管66与密闭外壳12的逆变器 22侧的隔壁连接。其它结构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开口 30b向外部气体直接敞开,因此取入低温的外部气体ο。由于该低温的外部气体ο不仅能够向外部气体导入管30供给,还能够向分支供给气体管66供给,因此能够提高压缩机M的冷却效果。另外,能够利用空气滤清器64改善外部气体ο的洁净度,从而避免因异物飞入等引起的不良情况。进而,由于能够减小空气滤清器或外部气体取入口的设置空间,因此能够使装置紧凑,并且能够扩宽布局的自由度。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在设置于内燃机的供给气体流路中的电动增压装置中,能够抑制因供给气体流路的压力损失等引起的压缩机的取入空气不足所导致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且能够抑制因冷却电动机及逆变器而过热的空气的吸入所导致的压缩机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增压装置,其具备电源、在内燃机的供给气体流路中设置的压缩机、驱动该压缩机的电动机、对所述电源的电力进行转换而向该电动机供给的逆变器,所述供给气体流路配设成在压缩机的上游侧通过该电动机及逆变器的发热部,从而利用供给气体来冷却电动机及逆变器,所述电动增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空气取入口向外部气体敞开且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附近与所述供给气体流路合流的外部气体导入管;设置在该外部气体导入管中的空气流量调整机构,所述电动增压装置构成为从该外部气体导入管导入外部气体,并利用该空气流量调整机构调整外部气体导入量,从而确保压缩机的喷出空气量,并抑制压缩机的喷出空气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增压装置具备收容所述压缩机、电动机及逆变器且具有空气取入口的外壳, 在该外壳的内部形成使从该空气取入口吸入的供给气体通过逆变器及电动机的发热部而到达压缩机的吸入口的供给气体流路,且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管与压缩机的吸入口附近的外壳隔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出空气流量计及喷出空气压力计,它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喷出侧供给气体流路中;该压缩机的转速检测机构;控制器,向该控制器输入该喷出空气流量计、喷出空气压力计及转速检测机构的检测值,该控制器根据该检测值来操作所述空气流量调整机构,从而控制外部气体导入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压力计,其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入空气压力;控制器,向该控制器输入该压力计的检测值,该控制器根据该检测值来操作所述空气流量调整机构,从而控制外部气体导入量。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出空气温度计,其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喷出侧供给气体流路中;控制器,向该控制器输入该喷出空气温度计的检测值,该控制器操作所述空气流量调整机构来控制外部气体导入量,以免该喷出空气温度计的检测值超过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量调整机构为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具备对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路进行开闭的阀芯;对该阀芯向封闭该空气流路的方向施加弹力,并根据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压力与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空气压力之差来调整外部气体导入管的空气流量的弹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流量调整机构的上游侧将外部气体导入管与供给气体流路连接,且在该连接部的上游侧外部气体导入路中设置有空气滤清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增压装置,该电动增压装置中,在密闭外壳(12)的内部收容电动机(18)、逆变器(20)及压缩机(24),且在密闭外壳(12)上连接供给气体管(14),在密闭外壳(12)的内部形成供给气体流路(16)。另外,具备流量调整阀(32)的外部气体导入管(30)的连接口(30a)与压缩机(24)的吸入口(25a)对面配置。在因通过供给气体流路(16)而对电动机(18)及逆变器(20)进行冷却的供给气体(a)的压力损失等,而导致压缩机(24)的喷出空气量及喷出空气压力降低时,从外部气体导入管(30)导入低温的外部气体(o),从而抑制压缩机(24)的容量不足及性能降低,且抑制压缩机的过热。
文档编号F02D23/00GK102472163SQ201180002545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山下幸生, 林慎之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