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897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应于运转状态,对汽车等的内燃机的进气阀及排气阀的开闭定时进行调节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为了防止提前角室和滞后角室之间的动作流体的泄漏,在分隔部中与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相对的位置、或者在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中与分隔部相对的位置配置预紧部件。此时,实现预紧部件的省空间化,并进行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小型化。当前,作为能够实现省空间化的预紧部件,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即,由配置在从动侧旋转体的叶片槽中的叶片构成分隔部,由弓形的板簧构成预紧部件,预紧部件的中间侧与从动侧旋转体抵接,预紧部件的两端侧与叶片抵接。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即,由从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突出的突出部构成分隔部,由弓形的板簧构成预紧部件,预紧部件的中间侧与分隔部抵接,预紧部件的两端侧与密封部件抵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04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13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果预紧部件的预紧 力过小,则在提前角室和滞后角室之间,发动机油会泄漏。另一方面,如果预紧部件的预紧力过大,则驱动侧旋转体和叶片或和密封部件的摩擦力变得过大,从动侧旋转体难以顺滑地移动,存在不能在合适的定时对进气阀进行开闭操作的可能性。另外,叶片或密封部件容易磨耗 损伤。因此,预紧部件的预紧力优选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由于预紧部件的行程只能取与弓形板簧的振幅相对应的量,因此较短。因此,例如,如果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尺寸存在误差,则伴随从动侧旋转体的移动,叶片和从动侧旋转体的间隔、或者突出部与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的间隔变动,预紧部件的径向尺寸变动。此时,如上所述,由于预紧部件的行程较短,因此,即使预紧部件的径向尺寸的变动微小,预紧部件的预紧力也变动较大。因此,为了将预紧部件的预紧力限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需要提高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工作精度。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省空间化且能够缓和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工作精度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本发明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第I特征结构是具有:驱动侧旋转体,其与曲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其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配置,与内燃机的阀开闭用凸轮轴同步旋转;分隔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及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将由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为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密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分隔部中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的位置、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与所述分隔部相对的位置,防止由于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而在所述滞后角室和所述提前角室之间的动作流体的泄漏;以及预紧部件,其利用基于弹性变形产生的预紧力,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分隔部侧向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进行预紧,或者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向所述分隔部侧进行预紧,所述预紧部件至少具有凹折部和凸折部各I个,并且,所述预紧部件具有:一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所述预紧部件的一端部和位于该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和位于该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抵接,伴随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所述一端侧的抵接部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抵接部的预紧方向上的间隔减小,并且,所述凹折部及所述凸折部的角度减小。根据本结构,在一端侧的抵接部和另一端侧的抵接部之间,至少存在凹折部和凸折部各I个,伴随预紧部件的预紧,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部的间隔、以及凹折部及凸折部的角度减小,因此,能够使预紧部件的行程充分地长。因此,例如,即使由于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尺寸的波动,伴随从动侧旋转体的移动,分隔部和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的间隔变动,预紧部件的径向尺寸变动,预紧力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结果,即使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工作精度不是很高,也易于将预紧部件的预紧力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以适当的预紧力对密封部件进行预紧。本发明的第2特征结构是,所述预紧部件在所述一端侧的抵接部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抵接部之间具有非抵接部,在所述预紧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非抵接部相比,所述一端侧的抵接部及所述另一端侧的抵接部更短。根据本结构,即使对密封部件施加较大的力,凸折部及凹折部不会与一端侧的抵接部或另一端侧的抵接部接触,密封部件和分隔部或者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距离不需要取得过宽。由此,能够实现预紧部件的省空间化。本发明的第3特征结构是具有:驱动侧旋转体,其与曲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其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配置,与内燃机的阀开闭用凸轮轴同步旋转;分隔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及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将由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为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密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分隔部中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的位置、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与所述分隔部相对的位置,防止由于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而在所述滞后角室和所述提前角室之间的动作流体的泄漏;以及预紧部件,其利用基于弹性变形产生的预紧力,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分隔部侧向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进行预紧,或者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向所述分隔部侧进行预紧,所述预紧部件至少具有凹折部和凸折部各I个,并且,所述预紧部件具有:两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所述预紧部件的一端部和位于该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以及在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和位于该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密封部件、或者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抵接;以及中间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位于所述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和位于所述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密封部件、或者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位于与所述两端侧的抵接部抵接侧的相反侧的部件抵接,伴随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所述两端侧的抵接部和所述中间侧的抵接部的预紧方向上的间隔减小,并且,所述凹折部及所述凸折部的角度减小。根据本结构,在一端侧的抵接部和另一端侧的抵接部之间,至少存在凹折部和凸折部各I个,伴随预紧部件的预紧,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部的间隔、以及凹折部及凸折部的角度减小,因此,能够使预紧部件的行程充分长。因此,例如,即使伴随从动侧旋转体的移动,分隔部和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的间隔、以及预紧部件的径向尺寸变动,预紧力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结果,能够缓和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工作精度。并且,由于预紧部件被两端侧的抵接部和中间侧的抵接部支撑,因此,预紧部件的姿势稳定。本发明的第4特征结构是,所述预紧部件是板簧材料,作为所述抵接部,构成与所述密封部件、或者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面接触的抵接面。根据本结构,预紧部件相对于密封部件、或者分隔部、或者驱动侧旋转体或从动侧旋转体,经由规定的面积抵接,因此,预紧部件的姿势进一步稳定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图1的II 一 II剖视图,是表示锁止状态时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外部转子侧的突出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 发明涉及的密封部件及预紧部件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表示预紧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针对在汽车用发动机E (内燃机的一个例子)的进气阀侧使用了本发明涉及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I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具有:壳体I (驱动侧旋转体的一个例子),其与曲轴C同步旋转;以及内部转子2 (从动侧旋转体的一个例子),其与该壳体I同轴配置,与凸轮轴21同步旋转。(壳体及内部转子)如图1所示,内部转子2 —体地安装在凸轮轴21的前端部。壳体I具有:前板11,其位于连接凸轮轴21侧的相反一侧;外部转子12,其具有正时链轮15 ;以及后板13,其位于连接凸轮轴21的一侧。
如果曲轴C进行旋转驱动,则经由动力传递部件22,向正时链轮15传递该旋转驱动力,壳体I向旋转方向S (参照图2)旋转驱动。伴随壳体I的旋转驱动,内部转子2向旋转方向S旋转驱动,凸轮轴21进行旋转驱动。伴随凸轮轴21的旋转驱动,设置在凸轮轴21上的凸轮(未图示)对进气阀(未图示)进行开闭操作。如图2所所示,在外部转子12的内周面,沿着旋转方向S形成向径向内方侧突出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I突出部14 (分隔部的一个例子)。第I突出部14接近内部转子2的外周面。由此,将由外部转子12和内部转子2包围的空间利用第I突出部14进行分隔,划分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流体压力室4。在内部转子2的外周面,沿着旋转方向S形成向径向外方侧突出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2突出部16 (分隔部的一个例子)。第2突出部16接近外部转子12的内周面。由此,将流体压力室4利用第2突出部16进行分隔,划分形成在旋转方向S上相邻的提前角室4a和滞后角室4b。在内部转子2及凸轮轴21上形成有与各提前角室4a连通连接的提前角通路17以及与各滞后角室4b连通连接的滞后角通路18。经由提前角通路17,向提前角室4a供给发动机油(动作流体的一个例子),经由滞后角通路18,从滞后角室4b排出发动机油。由此,对于第2突出部16,向提前角室4a的容积增大的提前角方向SI (参照图2)作用发动机油的压力,使内部转子2相对于壳体I的相对旋转相位向提前角方向SI位移,S卩,使凸轮轴相对于曲轴C成为提前角。经由滞后角通路18,向滞后角室4b供给发动机油,经由提前角通路17,从提前角室4a排出发动机油。由此,对于第2突出部16,向滞后角室4b的容积增大的滞后角方向S2 (参照图2)作用发动机油的压力,使相对旋转相位向滞后角方向S2位移,S卩,使凸轮轴相对于曲轴C成为滞后角。此外,通过停止对提前角室4a及滞后角室4b的发动机油的供给/排出,将相对旋转相位保持在任意相位。(锁止机构)如图2所示,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设置有锁止机构6,该锁止机构6在发动机E的启动时等,能够将相对旋转相位限制在锁止相位。该锁止机构6具有:收容部6a,其形成在第2突出部16上;锁止部件6b,其收容在该收容部6a中;锁止槽(未图示),其形成在后板13上;以及弹簧(未图示),其沿着向锁止槽突出的方向,对锁止部件6b进行预紧。通过向与收容部6a连通的锁止通路6c供给/排出发动机油,该锁止机构6动作。(流体供给/排出机构)如图1、图2所示,在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中设置有流体供给/排出机构5,该流体供给/排出机构5控制向提前角室4a、滞后角室4b以及收容部6a的发动机油的供给/排出。该流体供给/排出机构5具有:油盘5a,其积存发动机油;油泵5b,其输送发动机油;流体控制阀(0CV)5c,其控制对提前角通路17及滞后角通路18的发动机油的供给/排出;以及流体切换阀(OSV) 5d,其控制对锁止通路6c的发动机油的供给/排出。这些流体控制阀5c及流体切换阀5d由E⑶7控制。(密封部件及预紧部件)
如图1 图5所示,如果在提前角室4a和提前角室4a之间发动机油泄漏,则存在不能在合适的定时对进气阀进行开闭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在第I突出部14中与内部转子2相对的前端部分配置密封部件SE,并且配置从第I突出部14侧向内部转子2侧(径向内方侧)对该密封部件SE进行预紧的预紧部件SP,以使得发动机油不会泄漏。另外,在第2突出部16中与外部转子12相对的前端部分配置密封部件SE,并且配置从第2突出部16侧向外部转子12侧(径向外方侧)对该密封部件SE进行预紧的预紧部件SP。此外,配置在第I突出部14上的密封部件SE及预紧部件SP、和配置在第2突出部16上的密封部件SE及预紧部件SP结构相同,因此,仅针对配置在第2突出部16上的密封部件SE及预紧部件SP进行说明。在第2突出部16的前端部分,沿着旋转轴心X形成矩形剖面形状的安装孔31。在该安装孔31中,沿着内部转子2的径向(预紧方向)可滑动地配置密封部件SE。该密封部件SE具有I个长方体状的滑动接触部32和2个长方体状的脚部33,该2个长方体状的脚部33从该滑动接触部32的两端部向与滑动接触部32相交叉的方向(安装槽31的里侧方向)突出。在密封部件SE和安装槽31之间且2个脚部33之间,收容有大致S字状的预紧部件SP。作为该预紧部件SP,通过对长条状板簧材料的一个面上的一端侧部位进行凹折加工而形成圆弧状的一端侧的折曲部34 (凹折部的一个例子),并且,通过对板簧材料的一个面上的另一端侧部位进行凸折加工而形成圆弧状的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 (凸折部的一个例子)。在预紧部件SP的一端部和一端侧的折曲部34之间,形成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面接触的一端侧的平板部36 (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在一端侧的折曲部34与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之间,形成中间侧的平板部37 (非抵接部的一个例子)。在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和预紧部件SP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与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面接触的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 (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伴随预紧部件SP的预紧,一端侧的平板部36和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的径向的间隔减小,并且,一端侧的折曲部34及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的角度减小。如果预紧部件SP的预紧力过小,则在提前角室4a和滞后角室4b之间,发动机油会泄漏。另一方面,如果预紧部件SP的预紧力过大,则外部转子12的内周面和密封部件SE的摩擦力、或内部转子2的外周面和密封部件SE的摩擦力变得过大,内部转子2难以顺滑地移动,存在不能在适当的定时对进气阀进行开闭操作的可能性。另外,密封部件SE容易磨耗.损伤。因此,优选预紧部件SP的预紧力限定在适当的范围内。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一端侧的平板部36和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之间,存在一端侧的折曲部34及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因此,对应于折曲部的数量,能够使预紧部件SP的行程变长。因此,即使由于外部转子12及内部转子2的尺寸的波动,伴随内部转子2的移动,外部转子12的内周面和内部转子2的第2突出部16的前端部分的间隔、或者内部转子2的外周面和外部转子12的第I突出部14的前端部分的间隔变动,预紧部件SP的径向尺寸变动,预紧力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结果,即使外部转子12及内部转子2的工作精度不是很高,也易于将预紧部件SP的预紧力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以适当的预紧力对密封部件SE进行预紧。并且,一端侧的平板部36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紧贴,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与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紧贴,因此,预紧部件SP的姿势稳定化。此外,预紧部件SP的行程,是指预紧部件SP压缩最大时的预紧部件SP的径向尺寸和预紧部件SP未被压缩时的预紧部件SP的径向尺寸之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间侧的平板部37设置为与脚部33的内部尺寸大致相同,与中间侧的平板部37相比,将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设置为较短。如果将中间侧的平板部37、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设置为与脚部33的内部尺寸大致相同,则例如对密封部件SE施加较大的力时,有时会在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和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之间夹入一端侧的平板部36,或者在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和一端侧的折曲部34之间夹入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此时,一端侧的折曲部34及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的变形程度增大,有时不能以适当的预紧力对密封部件SE进行预紧。因此,需要将密封部件SE和安装槽34之间设置得较宽。但是,如本结构所示,通过使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形成为较短,即使对密封部件SE施加较大的力,一端侧的平板部36或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也不会被夹入。因此,与将中间侧的平板部37、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设置为相同尺寸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密封部件SE和安装槽31之间的距离减小与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的厚度相对应的量。因此,能够实现预紧部件SP的省空间化。但是,如果对预紧部件SP的省空间化的要求不是很高,则也可以将中间侧的平板部37、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另一端 侧的平板部38设置为与脚部33的内部尺寸相同。由此,能够将一端侧的平板部36和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的接触面积、以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和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的接触面设置得尽量较大,预紧部件SP的姿势进一步稳定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端侧的平板部36的端部形成有向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的相反侧折返的一端侧的折返部,在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的端部形成有向与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的相反侧折返的另一端侧的折返部。由此,一端侧的平板部36或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的端面不会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或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接触,能够防止刮伤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或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也可以取代在一端侧的平板部36的端部形成一端侧的折返部,在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的端部形成另一端侧的折返部,而是研磨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的端部从而形成倒圆角部。由此,能够加长预紧部件SP的行程,并且能够防止刮伤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或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相同结构省略说明。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预紧部件SP,也可以设置为大致M字状的形状。在该预紧部件SP上形成有3个折曲部41、42、43,伴随预紧部件SP的预紧,一端侧的平板部44和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的径向的间隔减小,并且,3个折曲部41、42、43角度减小。由此,能够实现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在第I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SP (参照图5)中,伴随预紧部件SP的压缩,一端侧的折曲部34及另一端侧的折曲部35沿着预紧部件SP的长度方向(与预紧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之间相对移动。因此,一端侧的平板部36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38会滑动。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SP中,伴随预紧部件SP的压缩,即使2个折曲部41、42之间以及2个折曲部42、43之间沿着长度方向移动,2个折曲部41、43也不会沿着长度方向移动,一端侧的平板部44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之间也不会相对移动。因此,一端侧的平板部44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不会摩擦滑动,密封部件SE或第2突出部16不易磨耗.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侧的平板部44、靠近一端的平板部45 (非抵接部的一个例子)、靠近另一端的平板部46 (非抵接部的一个例子)、以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设置为与脚部33的内部尺寸大致 相同。但是,也可以将靠近一端的平板部45及靠近另一端的平板部46设置为与脚部33的内部尺寸大致相同,与靠近一端的平板部45及靠近另一端的平板部46相比,将一端侧的平板部44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设置得较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折曲部41、42、43设置为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但是,也可以相对于中间侧的折曲部42而将其他折曲部41、43设置为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由此,预紧部件SP左右的预紧力之间容易取得平衡。在中间侧的折曲部42的曲率半径大于其他折曲部41、43的情况下,一端侧的平板部44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也可以减短。由此,即使增大中间侧的折曲部42的大小,中间侧的折曲部42也不易与一端侧的平板部44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47接触。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中间侧的折曲部42的变形。第3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预紧部件SP,也可以设置为大致Ω字状的形状。该预紧部件SP与将2个第I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SP (参照图5)连结的结构相同。在预紧部件SP的一端部和一端侧的折曲部51之间,形成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面接触的一端侧的平板部55 (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在一端侧的折曲部51和靠近一端的折曲部52之间,形成靠近一端的平板部56。在靠近一端的折曲部52和靠近另一端的折曲部53之间,形成与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面接触的中间侧的平板部57 (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在靠近另一端的折曲部53和另一端侧的折曲部54之间,形成靠近另一端的平板部58。在另一端侧的折曲部54和预紧部件SP的另一端部之间,形成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面接触的另一端侧的平板部59 (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伴随预紧部件SP的预紧,一端侧的平板部55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59、和中间侧的平板部57的间隔减小,并且,各折曲部51、52、53、54的角度减小。由此,能够实现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由于预紧部件SP被一端侧的平板部55、中间侧的平板部57以及另一端侧的平板部59这3个面支撑,因此,预紧部件SP的姿势稳定化。第4实施方式
而且,本发明的预紧部件SP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置为连续的鼓形状。该预紧部件SP与将2个第2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SP (参照图6)连结的结构相同。在该预紧部件SP上形成有:第I平板部61 (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其与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面接触;以及第2平板部62(抵接部、抵接面的一个例子),其与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面接触。由此,能够实现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与第2实施方式的预紧部件SP相同地,伴随预紧部件SP的压缩,第I平板部61及第2平板部62之间不会相对移动。因此,密封部件SE或第2突出部16不易磨耗 损伤。如上所述,如果预紧部件SP为环状,则由于不存在端面,因此不易刮伤密封部件SE的滑动接触部32或第2突出部16的安装槽31的底部。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2突出部16形成于内部转子2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也可以是在内部转子2上形成叶片槽,在叶片槽中配置板形状的叶片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叶片本身向外部转子12侧进行预紧,起到作为密封部件的作用。因此,设置为仅在外部转子12侧的作为分隔部的第I突出部14中配置本发明涉及的密封部件及预紧部件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部转子12的第I突出部14及内部转子2的第2突出部16上形成安装槽,在这些安装槽中配置了密封部件SE,但是也可以在与外部转子12的第I突出部14相对的内部转子2以及与内部转子2的第2突出部16相对的外部转子12上形成安装槽,在该槽部中配置密封部件S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预紧部件SP由板状材料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也可以由线簧材料、或将线簧材料与板簧材料接合而成的部件构成预紧部件SP。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涉及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不仅适用于进气阀侧,也可以适用于进气阀侧及排气阀侧这两者。标号的说明I驱动侧旋转体2从动侧旋转体4流体压力室4a提前角室4b滞后角室14分隔部16分隔部35、41、43、52、53、65、70 凸折部34、42、51、54、63、67、68、72 凹折部36、38、44、47、55、57、59、61、62 抵接部、抵接面37、45、46 非抵接部SE密封部件SP预紧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其具有: 驱动侧旋转体,其与曲轴同步旋转; 从动侧旋转体,其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配置,与内燃机的阀开闭用凸轮轴同步旋转; 分隔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及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将由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为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 密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分隔部中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的位置、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与所述分隔部相对的位置,防止由于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而在所述滞后角室和所述提前角室之间的动作流体的泄漏;以及 预紧部件,其利用基于弹性变形产生的预紧力,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分隔部侧向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进行预紧,或者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向所述分隔部侧进行预紧, 所述预紧部件至少具有凹折部和凸折部各I个,并且, 所述预紧部件具有:一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所述预紧部件的一端部和位于该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和位于该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抵接, 伴随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所述一端侧的抵接部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抵接部的预紧方向上的间隔减小,并且,所述凹折部及所述凸折部的角度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 所述预紧部件在所述一端侧的抵接部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抵接部之间具有非抵接部,在所述预紧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非抵接部相比,所述一端侧的抵接部及所述另一端侧的抵接部更短。
3.一种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具有: 驱动侧旋转体,其与曲轴同步旋转; 从动侧旋转体,其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同轴配置,与内燃机的阀开闭用凸轮轴同步旋转; 分隔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及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将由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的流体压力室分隔为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 密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分隔部中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的位置、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与所述分隔部相对的位置,防止由于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而在所述滞后角室和所述提前角室之间的动作流体的泄漏;以及 预紧部件,其利用基于弹性变形产生的预紧力,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分隔部侧向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进行预紧,或者将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侧向所述分隔部侧进行预紧, 所述预紧部件至少具有凹折部和凸折部各I个,并且, 所述预紧部件具有:两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所述预紧部件的一端部和位于该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以及在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和位于该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密封部件、或者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抵接;以及中间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位于所述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和位于所述另一端部侧的所述凹折部或所述凸折部之间,与所述密封部件、或者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中位于与所述两端侧的抵接部抵接侧的相反侧的部件抵接, 伴随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所述两端侧的抵接部和所述中间侧的抵接部的预紧方向上的间隔减小,并且,所述凹折部及所述凸折部的角度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 所述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 所述预紧部件是板簧材料, 作为所述抵接部,构成与所述密封部件、或者所述分隔部、或者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或所述从动侧旋转体面接触的抵接面。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省空间并且能够缓和驱动侧旋转体及从动侧旋转体的工作精度的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预紧部件至少具有凹折部和凸折部各1个,并且该预紧部件具有一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预紧部件的一端部和凹折部之间,与密封部件抵接;以及另一端侧的抵接部,其形成在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和凸折部之间,与分隔部抵接,伴随预紧部件的预紧,一端侧的抵接部和另一端侧的抵接部的预紧方向上的间隔减小,并且,凹折部及凸折部的角度减小。
文档编号F01L1/356GK103210188SQ2011800509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
发明者本间敦, 安达一成, 野口祐司, 西泽悟志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山二发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