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金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102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兰金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该兰金循环设备具有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No. 2010-188949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用作兰金循环设备的废热回收系统,该兰金循环设备具有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回路和兰金循环回路。在带有废热回收系统的车辆中,兰金循环回路包括泵、加热器、膨胀器、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兰金循环气液分离器(接收器)。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制冷循环冷凝器、制冷循环气液分离器(接收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的附近设置有第一马达风扇。第一马达风扇将空气引导至冷凝器上,以促进冷凝器中从工作流体(制冷剂)的热辐射,由此液化工作流体。液化后的工作流体被供给至气液分离器中对应一个。气液分离器各自包括用于从所供给的工作流体去除异物和水的过滤器和干燥剂。由此每个气液分离器从工作流体去除异物和水、在工作流体中使气体与液体分离、并且暂时地保留分离后的液体工作流体。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No. 2010-188949中描述的,兰金循环气液分离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兰金循环冷凝器的相反侧中的一侧。制冷循环气液分离器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制冷循环冷凝器的相反侧中的一侧。两个气液分离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对应的冷凝器的相同侧。由于工作流体通常经由每个气液分离器的下部引入,故而气液分离器设置为使得每个气液分离器的下端的高度等于对应的冷凝器下端的高度。对于具有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和兰金循环的兰金循环设备,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可以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以节省车辆中的空间。在此情况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No. 2010-188949中描述的,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对应的冷凝器的相同侧的气液分离器沿上下方向设置在重叠位置处。每个气液分离器的下端的高度等于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高度。结果,由于位于上方的气液分离器中的另一个,无法确保用于对应于两个冷凝器中的靠下一个的气液分离器的足够的高度。如已经描述的,每个气液分离器的功能包括去除异物、使气体与液体分离、以及保留。借助于增大工作流体在气液分流器中行进的距离,允许气液分流器去除异物以及使气体与液体分离。借助于增大气液分离器的容积,允许气液分离器保留液体。因此,确保用于气液分离器的足够的高度是重要的。然而,如果两个气液分离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则无法确保气液分离器的靠下一个的高度,因此降低了靠下的气液分离器的性能。为了确保用于气液分离器中靠下一个的足够的高度,靠下的气液分离器可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在两个冷凝器的前方。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具有典型构造的车辆在冷凝器的前方仅具有有限的空间,故而必须提供用于安装气液分离器的空间。结果,如果在车辆中安装气液分离器,则将气液分离器中的任一个设置在冷凝器的前方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维持用于接收器的足够的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安装在车辆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车辆中的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兰金循环回路包括用于冷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的兰金循环冷凝器,以及连接至兰金循环冷凝器的兰金循环接收器。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用于冷却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的制冷循环冷凝器,以及连接至制冷循环冷凝器的制冷循环接收器。两个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冷凝器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端的外侦U,并且作为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第二端的外侧。由结合以示例方式示出本发明原理的附图而给出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通过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下文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所述附图中图I是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回路图;图2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I中图示的兰金循环设备的正视图;图2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I中图示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平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兰金循环设备的正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改型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平面图;以及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改型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I和图2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对于下文的描述,沿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方向限定为前后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方向限定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如图I中示出的,安装在车辆中的兰金循环设备11包括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回路30和兰金循环回路20。制冷循环回路30和兰金循环回路20是相互独立的分离开的回路。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在制冷循环回路30中循环,以执行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在兰金循环回路20中循环。冷却水循环路径13连接至车辆的发动机12。冷却水循环路径13中设置有散热器13a。散热器13a安装在车辆中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13a的纵向方向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13a的后方设置有鼓风机风扇13b。冷却发动机12之后,冷却水由散热器13a使用或者当车辆行进时主要通过车辆的运动产生的、或者如果车辆停止则由鼓风机风扇13b产生的空气流来冷却。下面将描述兰金循环回路20。兰金循环回路20具有膨胀器21、兰金循环冷凝器22、兰金循环接收器23、泵25和热交换器26。所述这些部件以环状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在兰金循环回路20中,泵25的出口经由第一兰金循环通道20a连接至热交换器26的入口。热交换器26设置在连接至发动机12的废气通道12a中。在已经从泵25泵送出来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通过与从发动机12接收的废气气体热交换由热交换器26加热。热交换器26的出口经由第二兰金循环通道20b连接至膨胀器21的入口。膨胀器21使已经被热交换器26加热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膨胀。膨胀器21的出口经由第三兰金循环通道20c连接至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入口。兰金循环冷凝器22设置在散热器13a的前方。已经由膨胀器21膨胀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由兰金循环冷凝器使用或者当车辆行进时主要通过车辆的运动产生的、或者当车辆停止时由鼓风机风扇13b供给的空气流来冷却。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中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冷却、冷凝和液化。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出口经由第四兰金循环通道20d连接至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入口。在已经由兰金循环冷凝器22冷却(液化)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送入兰金循环 接收器23。兰金循环接收器23暂时地保留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以便与通过兰金循环回路20的机械能的输出相对应地供给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至泵25 (保留功能)。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中密封有用于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中去除异物和水的过滤器和干燥剂(两者均未示出)(异物去除功能)。当一些兰金循环工作流体未能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中液化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作为气体被引入兰金循环接收器
23。因此,兰金循环接收器23在底部(下部)保留液化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并且在顶部(上部)保留气态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因此,兰金循环接收器23使气体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与液体分离(气液分离功能)。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底部连接至第五兰金循环通道20e,用于送出液体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第五兰金循环通道20e连接至泵25的入口。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膨胀器21和泵25设置在用于复合流体机械F的壳体中。该壳体容纳马达-发电机28,该马达-发电机28或者用做马达或者用做发电机。马达-发电机28连接至电池29。电池29储存由马达-发电机28产生的电力。在兰金循环回路20中,电力从电池29供给至马达-发电机28时,使马达-发电机28作为电动马达致动,以驱动泵25。泵25泵送出兰金循环工作流体时,兰金循环工作流体通过与来自发动机12的废气气体进行热交换而由热交换器26加热,并接收热能。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由膨胀器21膨胀。通过这种膨胀,膨胀器21输出机械能(驱动力)。驱动力驱动膨胀器21,并且操作马达-发电机28以致动泵25。在此状态下,与来自发动机12的废热的量相对应地控制马达-发电机28的转速。由膨胀器21产生的动力——用于致动泵25的必要动力已经从该动力中排除-被转换为电力,该电力为电池29充电。膨胀导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中的压力降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由兰金循环冷凝器22冷却和液化,并且被暂时地保留在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中。保留在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中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与膨胀器21的输出相对应地抽吸入泵25。之后,如已经描述地,兰金循环工作流体流经膨胀器21、兰金循环冷凝器22、兰金循环接收器23、泵25、和热交换器26,由此在兰金循环回路20中循环。下面将描述制冷循环回路30。制冷循环回路30具有压缩机31、制冷循环冷凝器32、制冷循环接收器33、膨胀阀35、和蒸发器34。这些部件以环状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在制冷循环回路30中,压缩机31的出口经由第一制冷循环通道30a连接至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入口。制冷循环冷凝器32位于散热器13a的前方。已经由压缩机31压缩之后,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由制冷循环冷凝器32使用或者当车辆行进时主要通过车辆的运动产生的、或者当车辆停止时由鼓风机风扇13b供给的空气流来冷却。在制冷循环冷凝器32中,制冷循环工作流体被冷却、冷凝并且液化。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出口经由第二制冷循环通道30b连接至制冷循环接收器33。制冷循环冷凝器32冷却(液化)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之后,制冷循环接收器33暂时地保留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以便与制冷负荷相对应地向蒸发器34供给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保留功能)。制冷循环接收器33中密封有用于从制冷循环回路30中去除异物和水的过滤器和干燥剂(两者均未示出)(异物去除功能)。当一些制冷循环工作流体未能在制冷循环冷凝器32中液化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作为气体供给至制冷循环接收器33。因此,制冷循环接收器33在底部(下部)保留液化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并且在顶部(上部) 保留气体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因此,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使气体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与液体分离(气液分离功能)。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底部连接至第三制冷循环通道30c,用于送出液体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第三制冷循环通道30c连接至膨胀阀35的入口。膨胀阀35使已经被制冷循环冷凝器32冷却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减压并膨胀。膨胀阀35的出口连接至第四制冷循环通道30d。第四制冷循环通道30d连接至蒸发器34的入口。蒸发器34使已经由膨胀阀35减压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蒸发。蒸发器34的出口连接至第五制冷循环通道30e。第五制冷循环通道30e连接至压缩机31的入口。兰金循环冷凝器22、制冷循环冷凝器32、兰金循环接收器23、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以下文描述的方式设置。参照图2A,兰金循环冷凝器22具有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和一对集水箱22b,该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集水箱22b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的相反侧。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的纵向方向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和两个集水箱22b结合为一体。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具有散热片(未示出)和管(未示出),所述管穿过散热片。管的内部与集水箱22b的内部连通。作为集水箱22b中的一个的第一集水箱22b中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经由管流经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并且到达第二集水箱22b。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通过管中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与散热片附近的气体之间的热交换被冷却。制冷循环冷凝器32具有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和一对集水箱32b,该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该集水箱32b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的相反侧。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的纵向方向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和两个集水箱32b结合为一体。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具有散热片(未示出)和管(未示出),所述管穿过散热片。管的内部与集水箱32b的内部连通。作为集水箱32b中的一个的第一集水箱32b中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经由管流经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并且到达第二集水箱32b。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通过管中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与散热片附近的气体之间的热交换被冷却。
兰金循环冷凝器22和制冷循环冷凝器32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在重叠位置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兰金循环冷凝器22固定至车辆的安装表面G。制冷循环冷凝器32设置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上方。兰金循环冷凝器2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厚度等于制冷循环冷凝器3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厚度。结果,参照图2B,仅有制冷循环冷凝器32从上方可见。如图2A中图示的,兰金循环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相对于两个冷凝器22、32中的每一个的右端(第一端)的外侧,所述右端是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个冷凝器22、32的相反端中的一个。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上端借助于上固定构件24a固定至制冷循环冷凝器32右侧的集水箱32b。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下端借助于下固定构件24b固定至兰金循环冷凝器22右侧的集水箱22b。第四兰金循环通道20d将右侧的集水箱22b的下部连接至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下部。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高度Hl小于或等于总高度H,所述总高度H是 两个冷凝器22、32的高度和。兰金循环接收器23设置为,使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下端位于与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下端的高度相等的高度处,并且使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上端低于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上端并且高于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下端。换言之,兰金循环接收器23设置为,使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上端位于对应于沿着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高度的点的位置处。
制冷循环接收器33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中的每一个的左端(第二端)的外侧,所述左端是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个冷凝器22、32的相反端中的一个。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上端借助于固定构件19a固定至制冷循环冷凝器32左侧的集水箱32b。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下端借助于下固定构件19b固定至制冷循环冷凝器32左侧的集水箱32b。第二制冷循环通道30b将左侧的集水箱32b的下部连接至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下部。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高度H2小于或等于总高度H,所述总高度H是两个冷凝器22,32的高度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设置为,使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上端和下端位于与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上端和下端的相应高度相等的高度处。参照图2B,将沿冷凝器32、22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制冷循环冷凝器32和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平面限定为基准平面N。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中心部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中心部位于所述基准平面N上。兰金循环接收器23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设置在冷凝器22、32的对应的水平侧。下文将描述兰金循环设备11的操作。在兰金循环设备11中的兰金循环回路20中循环时,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由兰金循环冷凝器22冷却并液化,并且被引入兰金循环接收器23。兰金循环接收器23位于相对于兰金循环冷凝器22和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右端的外侧。在如下范围中确保了用于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足够的高度防止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上端的高度超过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上端的高度。还确保了用于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足够的容积。结果,确保了使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在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中循环的足够的距离。因此完成了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去除异物,以及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中的气液分离。此外,足够容积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暂时地保留在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中。在兰金循环设备11中的制冷循环回路30中循环时,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由制冷循环冷凝器32冷却并液化,并且被引入制冷循环接收器33。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位于相对于兰金循环冷凝器22和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左端的外侧。在如下范围中确保了用于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足够的高度防止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上端的高度超过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上端的高度。这确保了使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在制冷循环接收器33中循环的足够的距离。由此完成了从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去除异物和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中的气液分离。此外足够容积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被暂时地保留在制冷循环接收器33中。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下文描述的优点。(I)在具有相结合的兰金循环回路20和制冷循环回路30的兰金循环设备11中,制冷循环冷凝器32设置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上方并且与该兰金循环冷凝器22并排设置。沿车辆宽度方向,兰金循环接收器23位于相对于兰金循环冷凝器22和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右端外侧,并且制冷循环接收器33设置在相对于冷凝器22、32的左端外侧。这使得没有必要将兰金循环接收器23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由于制冷循环接收器33不定位在布置在下方的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上方,故而制冷循环接收器33不限制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高度。结果,即使当接收器23、33的下端位于与冷凝器22、32的下端的高 度相等的高度处时,每个接收器23、33的上端的高度也可以灵活地设定在如下范围中防止接收器23、33的上端的高度超过位于上方的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上端的高度。这确保了接收器23、33的足够的高度和足够的容积,由此可靠地导致了异物去除、气液分离和保留的功能。(2)如果两个接收器23、33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位于下方的具有足够高度的兰金循环接收器23可以设置在冷凝器22、32的前方,以可靠地维持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足够高度。然而,具有典型构造的车辆在车辆中在冷凝器22、32的前方具有极为有限的空间。因此,如果兰金循环接收器23必须设置在冷凝器22、32的前方,则必须提供用于安装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空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兰金循环接收器23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沿车辆宽度方向逐一设置在相反端的外侧的位置处。这使得没有必要确保用于将兰金循环接收器23安装在冷凝器22、32的前方的位置处的空间,由此便利了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安装。(3)当车辆的前部在汽车碰撞中被撞击时,冷凝器22、32的前部很可能被直接冲击。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足够高度的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与制冷循环接收器33沿车辆宽度方向分开地设置在相反则,而不在冷凝器22、32的前方。这防止了接收器23、33在汽车碰撞中损坏。(4)兰金循环接收器23分别通过上固定构件24a和下固定构件24b固定至制冷循环冷凝器32和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右端。制冷循环接收器33通过上固定构件19a和下固定构件1%固定至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左端。因此,接收器23、33固定至对应的冷凝器
22、32,而非车辆的安装表面G。此设置阻止了振动从车辆传递至接收器23、33,由此防止了接收器23、33中的振动。(5)沿车辆宽度方向限定以延伸穿过兰金循环冷凝器22和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基准平面N延伸穿过接收器23、33。这减小了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安装两个接收器23、33和对应的冷凝器22、32的空间的大小。(6)兰金循环冷凝器22由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和两个集水箱22b构成,所述两个集水箱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的相反侧。制冷循环冷凝器32由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和两个集水箱32b构成,所述两个集水箱32b形成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的相反侧。兰金循环接收器23设置在位于兰金循环冷凝器22右侧的集水箱22b的外侧。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位于在制冷循环冷凝器32左侧的集水箱32b的外侧。此设置快速地将工作流体从集水箱22b、32b送入对应的接收器23、33。(7)制冷循环接收器33未设置在设置在下方的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上方。兰金循环接收器23因此不被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高度限制。这确保了用于接收器23、33中的每一个的足够的高度。结果,兰金循环接收器23在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上执行充分的气液分离。泵25因此避免了接收气态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由此防止泵25容积效率的降低。(第二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第二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对应部件相同或类似的部件被给予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在此,部件的重复描述被省略或简化。如图3中示出的,兰金循环冷凝器22具有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所述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形成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下部。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两个集水箱22b和 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结合为一体。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和兰金循环接收器23经由连通通道22d连接在一起。兰金循环冷凝器22使兰金循环工作流体通过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受到热交换。然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流入两个集水箱22b,并且经由兰金循环接收器23被供给至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一些兰金循环工作流体未能在兰金循环热交换部22a中液化之后,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液化这种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然后,该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从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引入泵25。制冷循环冷凝器32具有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所述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形成在制冷循环冷凝器32的下部。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两个集水箱32b和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结合为一体。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和制冷循环接收器23经由连通通道32d连接在一起。制冷循环冷凝器32使制冷循环工作流体通过制冷循环热交换部32a受到热交换。然后,制冷循环工作流体流入两个集水箱32b,并且经由制冷循环接收器33被供给至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冷却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以改进制冷循环回路30中的制冷性能。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然后被从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引入泵35。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I)至(7)相同的优点以外,第二实施方式还具有下文描述的优点。(8)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在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进入泵25之前冷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这防止了或者通过在泵25的入口处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的再加热、或者通过吸入压力损失所产生的气体被供给至泵25。由此使泵25的容积效率维持而不降低。所图示的实施方式可以修改为下文描述的形式。如图4中示出的,兰金循环接收器23可以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的右端的外侧且冷凝器22、32的前方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的左端的外侧且冷凝器22、32的前方的位置处。参照图5,兰金循环接收器23可以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的右端的外侧且冷凝器22、32的后方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的左端的外侧且冷凝器22、32的后方的位置处。兰金循环接收器23可以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个冷凝器22、32中的右端的外侧且在冷凝器22、32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的左端的外侧且在冷凝器22、32的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的位置处。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兰金循环接收器23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冷凝器22、32的右端的外侧,并且制冷循环接收器33位于冷凝器22、32的左端的外侧。然而,兰金循环接收器23和制冷循环接收器33的右向和左向位置可以颠倒。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兰金循环冷凝器22包括兰金循环副冷却器22c。S卩,制冷循环冷凝器32没有必要必须包括制冷循环副冷却器32c。尽管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冷凝器32设置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上方并且与兰金循环冷凝器22并排设置,但冷凝器32、22的位置可以颠倒。换言之,兰金循环冷 凝器22可以设置在制冷循环冷凝器32上方并且与制冷循环冷凝器32并排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兰金循环设备,所述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所述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以及制冷循环回路,其中, 所述兰金循环回路包括 兰金循环冷凝器,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用于冷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以及 兰金循环接收器,所述兰金循环接收器连接至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 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 制冷循环冷凝器,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用于冷却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以及 制冷循环接收器,所述制冷循环接收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 两个所述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冷凝器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是所述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外侧,并且是所述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兰金循环设备,其中,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穿过两个所述冷凝器的基准平面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接收器和所述第二接收器。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兰金循环设备,其中, 所述冷凝器各自包括热交换部和一对集水箱,所述一对集水箱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部的相对侧上, 所述第一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所述集水箱的外侧,以及 所述第二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二端对应的所述集水箱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兰金循环设备,其中,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一体地包括副冷却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兰金循环设备,其中,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一体地包括副冷却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该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各自包括用于冷却对应类型工作流体的冷凝器和连接至冷凝器的接收器。两个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车辆方向设置在第一端的外侧。作为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第二端的外侧。
文档编号F02G5/02GK102777283SQ20121013924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井口雅夫, 森英文, 榎岛史修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