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塔筒内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98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风机塔筒内的平台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到风机塔筒的内的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工作人员检修、休息、以及生命安全保护作用。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大部分机组都没有安装专用的升降梯,通常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塔筒内部的梯子爬至塔顶的机舱中的,虽然在塔筒内部,但是过高的高度使得这一工作还是比较的危险,一旦工作人员坠落后果不堪设想,或者高空的坠物也会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 针对这一隐患目前大多风机塔筒都是采用安全带把工作人员和梯子连在一起的办法,这种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员坠落的风险,但是对于高空坠物却仍没有足够的防范。为此, 在塔筒内,从塔基向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平台,而现有平台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平台面板,另一部分为底梁,平台面板由多块平钢板组成,底梁有多条,底梁沿相临两平钢板之间的缝隙设置,每块平钢板均采用螺栓、螺母锁死在底梁上,因此螺栓、螺母需要上下穿过平钢板及底梁,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分别在平台上下方才能完成,安装复杂,费工费时间,而且需要较多的螺栓、螺母才能完成组装,安装质量难保证;同时大量采用“工”字型底梁也增加了整个平台的重量。为此,急需要解决现有风机塔筒内的平台结构,本发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风机塔筒内的平台的不足,从整个平台系统综合考虑设计,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平台自重轻,安装快速方便,有利于简化平台加工、装配工艺的一种风机塔筒内的平台。[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0005]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平台直接由多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平板。[0006]如上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任何相接触两钢板的对接边分别同向向下板金折弯形成折边,任何相接触两钢板上的折边对接形成用于支撑平台的底梁,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底梁,各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螺母锁紧固定。[0007]如上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底梁为“工”字钢型底梁。[0008]如上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等距离线性排列分布。[0009]如上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厚度为5mm。[0010]如上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塔筒内,从塔基向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平板,平板圆周分布有连接孔,塔筒筒壁上面设置有多个小支架,各小支架圆周分布,若干个连接件的一端与平板圆周的连接孔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小支架上。[0011]如上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螺栓、螺母,螺栓通过小支架、 连接孔后用螺母锁紧。[00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0013](I)从整个平台系统综合考虑设计,平台直接由多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圆形平板,任何相接触两钢板的对接边分别同向向下板金折弯形成折边,任何相接触两钢板上的折边对接形成用于支撑平台的底梁,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底梁,各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螺母锁紧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省掉了单独的“工”字型底梁结构,平台结构简单,减轻了平台自重。[0014](2)各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螺母锁紧固定,钢板厚度为5mm,螺栓、螺母和钢板都采用同一规格,这样无论是制作平台的钢板还是锁紧用的螺栓、螺母都可以在所有生产加工中使用,最大化地使各零件能通用,零件的种类及数量减少了,从而有利于简化加工、装配工艺,保证平台的装配质量。[0015](3)在塔筒内,从塔基向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平板,平板圆周分布有连接孔, 塔筒筒壁上面设置有多个小支架,各小支架圆周分布,若干个连接件的一端与平板圆周的连接孔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小支架上;连接件为螺栓、螺母,螺栓通过小支架、连接孔后用螺母锁紧,结构简单,平台安装在塔筒内也方便。
[0016]图I、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俯视图。[0017]图2、实施例一在塔筒内剖示结构示意图。[0018]图3、图2中C处放大图。[0019]图4、图2中D处放大图。[0020]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塔筒内安装结构俯视图。[0021]图6、图5中E-E旋转剖视图。[0022]图7、图6中F处放大图。·[0023]图8、图5中G-G旋转剖视图。[0024]图9、图8中H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I至图9所示,一种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平台直接由多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平板1,各钢板厚度均为5mm。使用时,在塔筒内,从塔基向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平板I,平板I圆周分布有连接孔11,塔筒筒壁上面设置有多个小支架2,各小支架圆周分布,若干个连接件3的一端与平板I圆周的连接孔11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小支架2上。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3为螺栓31、螺母32,螺栓31通过小支架2、连接孔11后用螺母32 锁紧。[0026]平板I的结构为任何相接触两钢板的对接边分别同向向下板金折弯形成折边, 任何相接触两钢板上的折边对接形成用于支撑平台的底梁,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底梁,各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13、螺母14锁紧固定。为了减少零件种类,螺栓31、螺母32同螺栓13、螺母14为同一尺寸标准的工件,钢板采用同一厚度的钢板。[0027]如图I至图4所示实施例一,平台I直接由三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平板1,钢板Xl与钢板Y1、钢板Zl之间分别有对接的折边12,相接触两钢板上的折边12 对接后形成两平行的“工”字钢型的底梁100,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工”字钢型的底梁100,通孔等距离线性排列分布,各“工”字钢型的底梁100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13、螺母14锁紧固定。[0028]如图5至图9所示实施例二,平台I直接由四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平板1,钢板X2与钢板X3之间,以及钢板X2、钢板X3与钢板Y2、钢板Z2之间分别有对接的折边,四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形成一横两竖的三条底梁,其中两平行的底梁均为 “工”字钢型的底梁,另一底梁为相对接的两直角形的折边15,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底梁,各 “工”字钢型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13、螺母14锁紧固定。[0029]上述实施例子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子,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子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装饰、替代、组合或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平台直接由多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平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任何相接触两钢板的对接边分别同向向下板金折弯形成折边,任何相接触两钢板上的折边对接形成用于支撑平台的底梁,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底梁,各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螺母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为“工”字钢型底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等距离线性排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厚度为5_。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塔筒内,从塔基向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平板,每个平板上留有两个开口,平板圆周分布有连接孔,塔筒筒壁上面设置有多个小支架,各小支架圆周分布,若干个连接件的一端与平板圆周的连接孔连接, 另一端连接在小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螺栓、螺母,螺栓通过小支架、连接孔后用螺母锁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塔筒内的平台,平台直接由多块折弯成形的钢板对接后锁紧而成的平板,任何相接触两钢板的对接边分别同向向下板金折弯形成折边,任何相接触两钢板上的折边对接形成用于支撑平台的底梁,多个通孔分别贯穿底梁,各底梁通过其上的通孔用螺栓、螺母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平台自重轻,安装快速方便,有利于简化平台加工、装配工艺的一种风机塔筒内的平台。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2789347SQ2012204189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李应华 申请人: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