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737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包括有蒸汽蓄能器主体,蒸汽蓄能器主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余热蒸汽总管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蒸汽蓄能器主体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出口连接的汽水分离器,蒸汽蓄能器主体的出口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还串接有调压阀;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蒸汽蓄能器,能够集中处理钢铁企业余热蒸汽,使其以低含湿量和稳定压力供给蒸汽汽轮发电机组。
【专利说明】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用的蒸汽蓄能器。
【背景技术】
[0002]钢铁企业烧结生产线、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轧钢工序产生大量余热。为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大部分钢铁厂均已采用余热发电等方式进行回收。但是在转炉炼钢生产工艺中用于保护烟道的汽化冷却设备产生大量的饱和蒸汽,虽然量大,但是不连续、含湿量高。而其它各工序产生的蒸汽温度、压力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炼铁、转炉、轧钢等产能较小的情况下。因此急需要对这些余热蒸汽进行集中处理,以便于稳定输出,从而保证蒸汽汽轮发电机组的稳定高效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中处理钢铁企业余热蒸汽,使其以低含湿量和稳定压力供给蒸汽汽轮发电机组的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包括有蒸汽蓄能器主体,蒸汽蓄能器主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余热蒸汽总管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蒸汽蓄能器主体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出口连接的汽水分离器,蒸汽蓄能器主体的出口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还串接有调压阀。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烧结生产线、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轧钢工序的蒸汽,压力、温度和流量各不相同,其通过余热蒸汽总管进入蒸汽蓄能器主体,这样当余热蒸汽总管中的新蒸汽压力高于蒸汽蓄能器主体的饱和压力时,部分新蒸汽被蒸汽蓄能器主体储存起来以使蒸汽压力不过快上升,当余热蒸汽总管中新蒸汽压力低于蒸汽蓄能器主体中饱和压力时,蒸汽蓄能器主体则产生二次蒸汽补充到余热蒸汽总管管中,以维持余热蒸汽总管管中的蒸汽压力不要过快的下降,从而使得供给蒸汽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压力更稳定,汽水分离器的加入,使得供给蒸汽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压力含湿量较低,而通过调压阀可实现蒸汽的稳压和稳流。
[0006]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保证汽水分离的效果,所述汽水分离器距离蒸汽蓄能器主体顶部200?300mm。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8]【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包括有蒸汽蓄能器主体1,蒸汽蓄能器主体I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余热蒸汽总管2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3,蒸汽蓄能器主体I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出口连接的汽水分离器4,汽水分离器4距离蒸汽蓄能器主体I顶部的距离为200?300mm,可根据蒸汽蓄能器主体I的体积做自由调整,蒸汽蓄能器主体I的出口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3还串接有调压阀5。
[0011]由于烧结生产线、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轧钢工序的蒸汽,压力、温度和流量各不相同,其通过余热蒸汽总管进入蒸汽蓄能器主体1,这样当余热蒸汽总管2管中的新蒸汽压力高于蒸汽蓄能器主体I的饱和压力时,部分新蒸汽被蒸汽蓄能器主体I储存起来以使蒸汽压力不过快上升,当余热蒸汽总管2中新蒸汽压力低于蒸汽蓄能器主体I中饱和压力时,蒸汽蓄能器主体I则产生二次蒸汽补充到余热蒸汽总管管2中,以维持余热蒸汽总管2中的蒸汽压力不要过快的下降,从而使得供给蒸汽汽轮发电机组3的蒸汽压力更稳定;汽水分离器4的加入,使得供给蒸汽汽轮发电机组3的蒸汽压力含湿量较低,而通过调压阀5可实现蒸汽的稳压和稳流。
[001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包括有蒸汽蓄能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蒸汽蓄能器主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余热蒸汽总管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蒸汽蓄能器主体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出口连接的汽水分离器,蒸汽蓄能器主体的出口与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还串接有调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企业余热回收用蒸汽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器距离蒸汽蓄能器主体顶部200?300mm。
【文档编号】F01K11/02GK203420749SQ20132046300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兰文龙, 陈耀华, 唐令, 晏家志, 朱彩飞, 阳廷孝 申请人:中节能工业节能有限公司, 重庆中节能三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