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49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相通的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以及温度自动调节器和机油热交换器,温度自动调节器、机油热交换器还分别与柴油机主油道连接相通;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的机油温度为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温度自动调节器与机油热交换器进口端之间的管路被温度自动调节器截断;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的机油温度低于或者超出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温度自动调节器与机油热交换器进口端之间的管路导通。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进入柴油机主油道的机油的温度和粘度等指标控制在合适的允许范围之内,保证柴油机的润滑和冷却需要,以提高柴油机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等突出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柴油机中的机油直接从油底壳被吸入机油泵,由机油泵将吸入的机油转化成 具有一定压力的压力油,然后进入机油滤清器,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即由机油滤清器上 的出油管装配进入到机油热交换器,最后进入到柴油机主油道,从而对柴油机的相应零部 件进行润滑、冷却等,以保证柴油机可靠地持续工作。
[0003] 但是,由于机油热交换器的冷却介质为从中冷器过来的冷却水,当柴油机启动或 者低负荷运转时,进入机油热交换器的冷却水的温度较低,同时机油的温度也较低,因此, 冷却水不能将机油的温度加热到柴油机所需的适宜温度,从而会造成因机油温度低而导致 的机油粘度高,这些温度低且粘度高的机油无法进一步处理就直接进入柴油机主油道,既 影响了机油的流动性能,又使柴油机的润滑状况恶化。而当柴油机高负荷工作或者长时间 工作时,机油的温度较高,且进入机油热交换器的冷却水的温度也较高,因此,冷却水不能 将机油的温度降下来,从而造成机油的粘度下降过快;这些温度高且粘度低的机油无法进 一步处理就直接进入柴油机主油道,导致机油的承载能力下降,也使柴油机的润滑和冷却 状况恶化,不利于柴油机可靠地持续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柴油机机 油温度调节系统,对进入柴油机主油道的机油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整,提高柴油机的工作可 靠性。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 节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相通的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以及温度自动调节器和机油热交换器,且 所述温度自动调节器、机油热交换器还分别与柴油机主油道连接相通;所述的温度自动调 节器主要由热敏装置、转阀以及杠杆机构和安全弹簧组成,所述热敏装置设置在温度自动 调节器进口端,所述杠杆机构与转阀活动连接,所述安全弹簧设置在热敏装置与杠杆机构 之间;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的机油温度为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所述转阀关闭温度自动调 节器上与机油热交换器进口端连接的冷却口;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的机油温度低于或 者超出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所述热敏装置控制杠杆机构动作,并驱动转阀打开温度自动调 节器上与机油热交换器进口端连接的冷却口。
[0006] 优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器出口端与温度自动调节器及机油热交换器入口端之间的 连接管路是"S"形管路。
[0007] 优选地,所述温度自动调节器与柴油机主油道之间通过"U"形管路第二进油管装 配连接相通。
[0008] 优选地,所述机油滤清器底部与放油管装配连接相通,所述放油管装配上设置阀 门。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温度自动调节器可以根据进入 温度自动调节器的机油的实际温度来自动调节温度自动调节器与机油热交换器进口端之 间连接管路的截断或者导通,从而使得最终进入柴油机主油道的机油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 温度范围,保证了柴油机的工作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的构造图。
[0011] 图2为图1中温度自动调节器的内部结构图。
[0012] 图中标记:1-机油泵,2-油底壳,3-机油滤清器,4-放油管装配,5-出油管装配, 6_温度自动调节器,7-第一进油管装配,8-第二进油管装配,9-第三进油管装配,10-机油 热交换器,11-壳体,12-热敏装置,13-转阀,14-杠杆机构,15-安全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 如图1所示的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相通的机油泵1、 机油滤清器3以及温度自动调节器6和机油热交换器10,其中的温度自动调节器6如图2 所示,是由壳体11、热敏装置12、转阀13以及杠杆机构14和安全弹簧15组成,在温度自动 调节器6的壳体11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旁通口和冷却口,所述热敏装置12设置在壳体11 的进口端,所述杠杆机构14与转阀13活动连接,所述安全弹簧15设置在热敏装置12与杠 杆机构14之间。所述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进口端通过出油管装配5与机油滤清器3顶部 的出口端连接相通,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旁通口与第二进油管装配8连接相通,温度自动调 节器6上的冷却口则通过第一进油管装配7与机油热交换器10的入口端连接相通,所述第 二进油管装配8和机油热交换器10的出口端则分别与第三进油管装配9入口端连接相通, 而第三进油管装配9的出口端则与柴油机主油道连接相通。
[0015] 所述的温度自动调节器6利用机油受热膨胀及机油不可压缩的原理实现自动调 节,其控制作用为比例调节而并非直开直关式。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温度为设 定的标准温度时,其中的转阀13关闭温度自动调节器6上与机油热交换器10进口端连接 的冷却口,因此,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将全部从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旁通口进入第 二进油管装配8 ;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温度低于或者超出设定的标准温度时,热 敏装置12中由感温材料制成的热敏部件将遇冷收缩或者受热膨胀,通过安全弹簧15驱动 杠杆机构14旋转,进而推动转阀13部分关闭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旁通口,并且转阀13同 时部分开启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冷却口,这样就可以减少通过温度自动调节器6旁通口的 机油流量,使得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机油从温度自动调节器6 的旁通口进入第二进油管装配8,另一路机油则从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冷却口进入机油热 交换器10中,经过机油热交换器10进行热交换之后,再通过第三进油管装配9进入柴油机 主油道。
[0016] 考虑到机油自身的流动特性,在上述的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中,所述第二进 油管装配8设置为"U"形管路,既可节省管路所占用空间,使整个系统结构紧凑,同时还有 利于流经第二进油管装配8的机油充分地进入柴油机主油道中。所述出油管装配5、温度自 动调节器6、第一进油管装配7依次连接成"S"形管路相通,通过这种"S"形管路可以使得 机油滤清器3的出口端、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进口端和冷却口端、机油热交换器10的入口 端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使得从机油滤清器3出口端流出的机油可以全部进入温度 自动调节器6,并使其中的热敏装置12充分地感应机油温度,有利于提高热敏装置12遇冷 收缩或者受热膨胀时对转阀13的控制灵敏度,使温度低于或者超出设定的标准温度的机 油尽量多地从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冷却口进入机油热交换器10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 保证进入柴油机主油道的机油温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
[0017]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机油滤清器3中不可 避免地会累积脏油而导致机油滤清器3内部的滤芯发生堵塞不良,为此,必须拆开机油滤 清器3并从中取出滤芯,然后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在取出滤芯时,滤芯内的脏油会流出,造 成环境污染和作业人员滑倒的安全风险;另外,因为柴油机的机车上空间有限,无法使用 起吊设备取出滤芯,需要由检修工人将滤芯托住,增加了检修工人的劳动强度。为此,在机 油滤清器3底部设置与之连接相通的放油管装配4,并在放油管装配4上设置阀门。当机 油滤清器3需要更换或者清洗滤芯时,即可以通过放油管装配4将机油滤清器3中的脏机 油放回到油底壳2中,待脏机油排放干净后,将放油管装配4上的阀门关闭,再从机油滤清 器3中取出滤芯进行更换或者清洗,以保证机油滤清器3的正常使用,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 染,同时也避免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安全隐患,降低了检修难度,并极大地减轻了作业人员的 劳动强度。
[0018] 本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机油经过机油滤清器3过滤后,通 过出油管装配5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中,温度自动调节器6中的热敏装置12可以根据柴 油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标准机油温度范围的不同而选定,所选定柴油机的标准机油温度范围 即为温度自动调节器6设定的标准温度。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温度为设定的标 准温度时,温度自动调节器6中的转阀13将完全关闭温度自动调节器6上的冷却口,因此, 机油仅仅从温度自动调节器6上的旁通口进入第二进油管装配8,再经过第三进油管装配 9进入柴油机主油道。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温度低于或者超出设定的标准温度 时,温度自动调节器6中的转阀13开启温度自动调节器6上的冷却口,所开启冷却口的大 小根据温度自动调节器6中热敏装置12所感应的温度差的大小而定,温度差越大,转阀13 开启冷却口越大,温度差越小,转阀13开启冷却口也越小。因此,经过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 机油将有一部分通过旁通口进入第二进油管装配8,另一部分机油通过冷却口进入第一进 油管装配7,然后进入机油热交换器10中,通过机油热交换器10将低于设定标准温度的机 油加热或者将超出设定标准温度的机油冷却到标准温度,最后进入柴油机主油道。这样就 可以有效地避免从机油滤清器3出来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的机油不受控制就进入柴油机 主油道,从而使进入柴油机主油道的机油的温度和粘度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以充 分发挥机油的润滑和冷却性能,保证柴油机的润滑、冷却要求,使柴油机的零部件可靠地工 作,提高了柴油机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柴油机的机油消耗量,提高了机油的更 换周期,有利于提升柴油机使用的经济性。
[00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 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相通的机油泵(1)、机油 滤清器(3)以及温度自动调节器(6)和机油热交换器(10),且所述温度自动调节器(6)、机 油热交换器(10)还分别与柴油机主油道连接相通;所述的温度自动调节器(6)主要由热 敏装置(12)、转阀(13)以及杠杆机构(14)和安全弹簧(15)组成,所述热敏装置(12)设 置在温度自动调节器(6)进口端,所述杠杆机构(14)与转阀(13)活动连接,所述安全弹簧 (15)设置在热敏装置(12)与杠杆机构(14)之间;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温度 为设定的标准温度时,所述转阀(13)关闭温度自动调节器(6)上与机油热交换器(10)进 口端连接的冷却口;当进入温度自动调节器(6)的机油温度低于或者超出设定的标准温度 时,所述热敏装置(12)控制杠杆机构(14)动作,并驱动转阀(13)打开温度自动调节器(6) 上与机油热交换器(10)进口端连接的冷却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 器⑶出口端与温度自动调节器(6)及机油热交换器(10)入口端之间的连接管路是"S" 形管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 度自动调节器(6)与柴油机主油道之间通过"U"形管路第二进油管装配(8)连接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机油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 器(3)底部与放油管装配(4)连接相通,所述放油管装配(4)上设置阀门。
【文档编号】F01M5/00GK203879572SQ20142012564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梅霖魁, 李生凯, 罗灵娟, 汪勤, 谈存艳 申请人: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