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74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冷却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具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芯体及设于该芯体两侧的水室;和安装至所述散热器且包括风罩的风扇;在两侧的所述水室上分别设有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在所述风罩的与所述水室相对应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嵌合的风扇侧安装构件;在所述风罩的未与所述水室相对应的两侧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设有向散热器侧突出且与所述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凸部。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的间隙、并能减振降噪。
【专利说明】冷却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对车辆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冷却系统是现代车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现有的冷却系统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
[0003]其中,液冷系统通过发动机中的管道和通路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当冷却液流经高温发动机时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在冷却液流过发动机后,转而流向位于例如车辆前部的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等),在此将冷却液中的热量通过该冷却模块散发到空气中。由于液冷系统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因此目前车辆中广泛采用的是液冷系统。
[0004]在采用液冷系统的车辆中,冷却模块通常可例如设置于车辆的前部、即车头处。该冷却模块主要包括设于前方的散热器和在后方安装于该散热器上的风扇。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以及设于该芯体两侧的水室(即、分别为进水室和出水室)。
[0005]来自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液从进水室流入后在散热器芯体中流动;当该散热器芯体暴露在由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和/或由风扇产生的气流中时,散热器芯体中所流动的冷却液与围绕该散热器芯体的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该散热器芯体中流过的冷却液变冷;该变冷后的冷却液随后经出水室流出;然后可进行下一次冷却循环。
[0006]目前,在现有的上述冷却模块中,散热器与风扇通过分别设置于两者上的嵌合结构相互组装在一起。在散热器和风扇组装之后,因为振动或公差的影响,会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罩之间产生空隙,由此造成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存在漏风的问题,影响冷却性能;此夕卜,也难以避免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的相互碰撞而导致噪声的增加。
[0007]为了防止通过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的间隙而漏风及两者之间的相互碰撞,在散热器和风扇风罩上额外增加了例如夹子等构件,以将散热器和风扇风罩两者夹紧而避免其间产生空隙。但是由于额外增加了夹子等构件,不但使冷却模块的零部件数量增多,而且也造成了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的间隙、并能减振降噪的冷却模块。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具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芯体及设于该芯体两侧的水室;和安装至所述散热器且包括风罩的风扇;在两侧的所述水室上分别设有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在所述风罩的与所述水室相对应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嵌合的风扇侧安装构件;在所述风罩的未与所述水室相对应的两侧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设有向散热器侧突出且与所述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凸部。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罩的未与水室相对应的两侧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设有向散热器侧突出且与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凸部,可以在散热器和风扇组装之后,在散热器与风扇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有效减少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罩之间产生空隙,由此可改善在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漏风的问题,提高了冷却性能。此外,也可有效避免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发生松动而导致相互碰撞,由此可降低振动及噪声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0011]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包括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水室向着所述风扇突出的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具备具有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安装基准面的安装基准部以及从所述安装基准面向所述风扇延伸的爪部;所述风扇侧安装构件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应的位置上的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形成为在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风罩的侧端向外延伸且具备与所述爪部嵌合的第一安装孔。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在相对于散热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向风扇延伸的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的爪部嵌合于在与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风罩的侧端向外延伸的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的第一安装孔中,以此可以有效地将散热器和风扇进行牢固的组装。
[0013]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风扇安装至所述散热器之前,所述爪部的与所述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接合的表面至所述散热器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的与所述爪部接合的表面至所述凸部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风扇安装至散热器之前,爪部的与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接合的表面至散热器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的与爪部接合的表面至凸部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因而在散热器和风扇组装在一起之后,可以有效地在散热器与风扇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有利于将风扇牢固地安装至散热器,也有利于上述凸部与散热器边缘之间的相互抵接,以更有效地减少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罩之间产生空隙。
[0015]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包括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水室向着所述风扇突出的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具备在与其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风扇侧安装构件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应的位置上的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形成为在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风罩的侧端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嵌合。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在与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风罩的侧端向外延伸的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嵌合于在相对于散热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向风扇突出的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的第二安装孔中,以此可以有效地将散热器和风扇进行牢固的组装。
[0017]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风罩的边缘向斜外方突出。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凸部相对于风罩的边缘向斜外方突出,可以使该凸部仅与散热器边缘相抵接,避免该凸部与散热器芯体接触而影响冷却性能。
[0019]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与所述风罩一体成型。[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该凸部为与风罩一体成型的构件,由此可易于制造且可减少冷却模块的零部件数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0021]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与所述散热器边缘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长度为设有该凸部的风罩边缘的长度的20%以上。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凸部的与散热器边缘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长度为设有该凸部的风罩边缘的长度的20%以上,可以更有利于将散热器和风扇进行牢固的组装,也可更有效地降低振动及噪声。
[0023]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沿其所位于的风罩边缘的整个长度延伸。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凸部沿其所位于的风罩边缘的整个长度延伸,可以更彻底地防止在散热器与风扇风罩之间的漏风,也可进一步有利于将散热器和风扇进行牢固的组装,并进一步有效地降低振动及噪声。
[0025]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风罩上还设有向与所述散热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导管固定支持部,所述导管固定支持部具有向其突出方向延伸以安装导管支架的平面部。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备上述平面部的导管固定支持部,可以容易地进行冷却液导管的装卸。
[0027]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风罩上还设有向与所述散热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产品信息标示部。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该产品信息标示部,可以在批量生产风扇时,在该产品信息标示部上印上产品的型号、制造时期和制造国等等各种产品信息,以有利于对该产品的识别。
[0029]本实用新型可包含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尤其是,本实用新型包含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
[0030]根据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并参考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冷却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2]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冷却模块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3]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散热器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冷却模块中的风扇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5]图5是示出了图4所示的风扇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6是示出了图4所示的风扇的上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7]图7是示出了图4所示的风扇的下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8]图8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风扇的上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39]图9是图1所示的冷却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0]图10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散热器的局部右视图;
[0041]图11是示出了图4所示的风扇的局部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形态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的部件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0043]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冷却模块I的结构的立体图。在该图1中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如图所示的前方是装载有该冷却模块I的车辆行驶的方向。
[0044]如图1所示,该冷却模块I具备散热器2和安装至该散热器2的风扇3。由散热器2和风扇2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冷却模块I通常可设置于车辆的前部、即车头处。其中,散热器2靠近前方设置,而风扇3在后方安装于该散热器2上。
[0045]又,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冷却模块I中的散热器2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该散热器2包括散热器芯体21及设于该散热器芯体21两侧的水室22。该散热器芯体21如图1和图2所示例如可以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虽然未图示,但其可包括在纵向(即平行于水室长度的方向)上层叠的多个横向(即垂直于水室长度的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扁平的冷却管,冷却液在各冷却管内流动。且在各相邻的冷却管之间还可设有例如形成为波形结构的散热片(即翅片)25,在图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部分翅片25。
[0046]且在本实施形态中,水室22可以是设置于该散热器芯体21的左右两侧的水室,以分别作为冷却液的进水室和出水室。该水室22可以由树脂制成。还如图2所示,在该散热器芯体21与其左右两侧的水室22之间还可设有芯板23。在该芯板23上可分别设有与上述各冷却管的两端的开口相对应的通孔,且芯板23与该树脂制的水室22之间可通过例如铆接等方式连接,以此可将散热器芯体21的各冷却管与水室22连通。
[0047]在本实施形态的该散热器2中,从一侧的水室22 (即进水室)流入的冷却液流经散热器芯体21的各冷却管后再经另一侧的水室22 (即出水室)流出。在散热器芯体21中所流动的冷却液与散热器芯体21进行热传递,传递至散热器芯体21的热量再与围绕该散热器芯体21的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该散热器芯体21中流过的冷却液变冷。
[0048]此外,在该散热器芯体21的上下两侧的边缘上还可设有在左右两侧的芯板23之间延伸的边板24。在本实施形态中,芯板23构成长方形状的散热器芯体21的短边,边板24构成散热器芯体21的长边。
[0049]又,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冷却模块I中的风扇3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风扇3可包括风罩31和设于该风罩31内的扇叶32及用于驱动扇叶32旋转的马达33。风罩31如图1和图4所示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该风罩31可以由树脂制成。该风罩31还具有风罩环形凸台31a和肋条31b等构件。此外,还如图4所示,该风扇3还可包括设于风罩31上的调速电阻器34。在本实施形态中,空气从散热器芯体21正面(即面向前方的一面)流过散热器芯体21,将散热器芯体21中的高温冷却液冷却后,经风罩31汇流,再由扇叶32排出至发动机舱外。
[0050]在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形态中,散热器2与风扇3通过分别设置于两者上的可相嵌合的安装构件相互组装在一起。具体地,在散热器2的左右两侧的水室22上分别设有散热器侧安装构件,且在风扇3的风罩31的与上述水室22相对应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与该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嵌合的风扇侧安装构件。由此,通过该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和风扇侧安装构件可以将散热器2与风扇3相互组装在一起。这些安装构件具体将在后文详述。
[0051]在本实用新型中,详细地如图6至图9所示,在该风罩31的未与水室22相对应的两侧(在本实施形态中即为风罩31的上下两侧)的边缘(即边10C、边10D)上可设有向散热器2侧突出且与散热器2边缘相抵接的凸部37。在本实施形态中,该凸部37与散热器2的上下两侧的边缘抵接,更具体地,是与设于散热器芯体21的上下两侧的边缘上的边板24抵接。在本实施形态中例示了在风罩31的上下两侧边缘上均设置了凸部37,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形态中也可以仅在该上下两侧边缘中的一个边缘(即仅在上侧边缘或仅在下侧边缘)上设置凸部37。
[0052]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结构,当水室设置于散热器芯体的上下两侧时,也可以适用上述从风罩的边缘向散热器侧突出且与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凸部,此时凸部设置于风罩的左右两侧的边缘上,且与散热器的左右两侧的边缘抵接。其也可以是在左右两侧边缘上均设置凸部,或仅在其中一侧的边缘上设置凸部。
[0053]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罩31的未与水室22相对应的两侧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设有向散热器2侧突出且与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凸部37,可以在散热器2和风扇3组装之后,在散热器2与风扇3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有效减少在散热器2和风扇3的风罩31之间产生空隙,由此改善了在散热器2与风扇3的风罩3之间漏风的问题,提高了冷却性能。此外,也避免了散热器2与风罩31之间发生松动而导致相互碰撞,由此可降低振动及噪声以进一步提闻性能。
[0054]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凸部37可相对于风罩31的边缘向斜外方突出。具体地,如图8的局部放大侧视图所示,该凸部37包括第一突出部37a、第二突出部37b、第三突出部37c和第四突出部37d。第一突出部37a从风罩31的外缘(即边10C)向该外缘向外延伸的方向突出。第二突出部37b从该第一突出部37a向相对于第一突出部37a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并且向散热器2侧突出。第三突出部37c从该第二突出部37b向相对于第二突出部37b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并且向风罩31的外侧突出。第四突出部37d从该第三突出部37c向相对于第三突出部37c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并且向散热器2侧突出。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凸部37的形状是曲柄形状。并且,如图9所示,在散热器2与风扇3组装在一起时,由第四突出部37d接触上述散热器2的边板24。
[0055]但本实用新型的凸部不限于上述曲柄形状,只要是能相对于风罩31的边缘向斜外方突出而与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结构即可。通过使凸部37相对于风罩31的边缘向斜外方突出,可以使该凸部37仅与散热器边缘相抵接,避免该凸部37与散热器芯体21接触而影响冷却性能。
[0056]此外,该凸部37可以与风罩37—体成型。由此可易于制造且可减少冷却模块的零部件数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0057]又,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凸部37的与散热器边缘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长度为设有该凸部37的风罩边缘(即边IOC或边10D)的长度的20%以上。从而可以更有利于将散热器2和风扇3进行牢固的组装,也可更有效地降低振动及噪声。
[0058]另外,该凸部37可以沿其所位于的风罩边缘(即边IOC或边10D)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优选地,凸部37可以在该风罩边缘的整个长度延伸。从而可以更彻底地防止在散热器2与风罩31之间的漏风,也可进一步有利于将散热器2和风扇3进行牢固的组装,并进一步有效地降低振动及噪声。
[0059]接着,参照图2至图5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散热器2与风扇3之间的各安装构件。
[0060]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散热器2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而图5是示出了图4所示的风扇3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散热器2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的水室22上设有在相对于散热器2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水室22向着风扇3突出的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
[0061]如图3所示,该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具备从水室22突出的安装基准部26a和从该安装基准部26a进一步向风扇3延伸的爪部26b。该安装基准部26a具有与散热器2的平面平行的安装基准面26c。该爪部26b从该安装基准面26c向风扇3延伸,且具有从该安装基准面26c向与散热器2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6d和从突出部26d向与散热器2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檐部26e。
[0062]如图4和图5所不,在风罩31的与上述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相应的一侧(图4中的右侧)上设有可与该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嵌合的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35。该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35形成为在与散热器2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风罩31的右侧端缘(即边缘10B)向外突出,且在突出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的爪部26b嵌合的大致环状的第一安装孔35a。
[0063]通过将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的爪部26b嵌合于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35的第一安装孔35a中,以此可以有效地将散热器2和风扇3进行牢固的组装。
[0064]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将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6的檐部26e和边板24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X,将与檐部26e接触的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35的表面和凸部37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Y。在将风扇3安装于散热器2之前的情况下,优选为距离X小于或等于距离Y,更优选地,距离X小于距离Y。
[0065]也就是说,在风扇3安装至散热器2之前,上述爪部26b的与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35接合的表面至散热器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35的与爪部26b接合的表面至凸部37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
[0066]因而在散热器2和风扇3组装在一起之后,可以有效地在散热器2与风扇3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有利于将风扇3牢固地安装至散热器2,也有利于上述凸部37与散热器边缘之间的相互抵接,以防止在散热器2和风扇3的风罩31之间产生空隙。
[0067]还参照图2,在散热器2的另一侧(图2中的左侧)的水室22上设有在相对于散热器2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水室22向着风扇3突出的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7。该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7具备在与其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大致环状的第二安装孔27a。
[0068]且如图4所示,在风罩31的与上述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7相应的一侧(图4中的左侧)上设有可与该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7嵌合的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36。该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36形成为在与散热器2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风罩31的左侧端缘(即边缘10A)向外延伸以与上述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7的第二安装孔27a嵌合。
[0069]通过将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36嵌合于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27的第二安装孔27a中,以此可以有效地将散热器2和风扇3进行牢固的组装。
[0070]通过以上所述的各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和风扇侧安装构件可以有效地将散热器2和风扇3牢固地组装在一起,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形成为能够将散热器和风扇组装在一起的其他各种结构的安装构件。上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和风扇侧安装构件可以是分别与水室22和风罩31 —体成型的树脂构件。
[0071]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在风罩31上还可设有向与散热器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导管固定支持部38,该导管固定支持部38具有向突出方向延伸以安装冷却液导管支架的平面部38a。通过设置具备该平面部38a的导管固定支持部38,可以容易地进行冷却液导管的装卸。
[007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风罩31上还可设有向与散热器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产品信息标示部39。在批量生产风扇时,可在该产品信息标示部39上印上产品的型号、制造时期和制造国等等各种产品信息,以有利于对该产品的识别。且该产品信息标示部39被配置在该冷却模块I与车辆安装的情况下维修技师、用户等相关人员能容易确认那些产品信息的地方。
[007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一侧的水室22上可装有用于冷却自动变速箱油的油冷却器。但在水室22上也可以不必装有油冷却器。当需要在水室22上安装油冷却器时,如图4所示,还可以在风罩31上设有固定油冷却器的管道的台座40 (图示为两个台座40)。该台座40在风罩31上向与散热器2安装的面的相反方向突出。当散热器2和风扇3组装在一起的时候,台座40被设置在离装有油冷却器的水室22近的一侧的风罩31上。
[0074]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宗旨下,本实用新型可体现为多种形式,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形态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非由说明书限定,而且落在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或其界定的范围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理解为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芯体及设于该芯体两侧的水室;和 安装至所述散热器且包括风罩的风扇; 在两侧的所述水室上分别设有散热器侧安装构件; 在所述风罩的与所述水室相对应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嵌合的风扇侧安装构件; 在所述风罩的未与所述水室相对应的两侧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设有向散热器侧突出且与所述散热器边缘相抵接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包括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水室向着所述风扇突出的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具备具有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安装基准面的安装基准部以及从所述安装基准面向所述风扇延伸的爪部; 所述风扇侧安装构件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一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应的位置上的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形成为在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风罩的侧端向外延伸且具备与所述爪部嵌合的第一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扇安装至所述散热器之前,所述爪部的与所述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接合的表面至所述散热器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风扇侧安装构件的与所述爪部接合的表面至所述凸部的自由端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包括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水室向着所述风扇突出的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具备在与其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风扇侧安装构件包括位于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侧安装构件相应的位置上的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所述第二风扇侧安装构件形成为在与所述散热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风罩的侧端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风罩的边缘向斜外方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风罩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与所述散热器边缘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长度为设有该凸部的风罩边缘的长度的2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其所位于的风罩边缘的整个长度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上还设有向与所述散热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导管固定支持部,所述导管固定支持部具有向其突出方向延伸以安装导管支架的平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上还设有向与所述散热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产品信息标不部。
【文档编号】F01P3/18GK203783710SQ20142015032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肖志汉, 徐辉, 刘俊杰, 俞锦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