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579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包括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一和第二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上串联有发动机泵、第一泵、第一止回阀、液体加热器和热交换器,其中,发动机泵的输送方向、第一泵的输送方向与第一止回阀的导通方向一致;第二循环回路上串联有液体加热器、热交换器和第二泵,防冻液在第二泵的作用下以与在第一泵的作用下相同的方向流经第一和第二循环回路的公共部分。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带泵的加热器,并通过第一和第二泵形成第一和第二循环回路,这样,在开启鼓风机、开启第二泵、开启液体加热器、关闭发动机泵和关闭第一泵的控制方式下即可实现使防冻液仅流经液体加热器和热交换器的第二循环回路导通的纯乘员舱加热模式。
【专利说明】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车用液体加热器采用如图1所示的带泵21的液体加热器2,其加热回路结构采用串联式加热回路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发动机泵11、液体加热器泵21和暖通空调(HVAC,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1ning)的热交换器 3 串联连接在内置有防冻液的循环回路4上,这样,在开启任一泵时,可使防冻液在循环回路4中循环流动而经过发动机1、液体加热器2和热交换器3。根据图1可知,液体加热器采用该种串联式加热回路结构可实现以下四种加热模式:
[0003](I)乘员舱和发动机预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I (在此,关闭发动机I即同时关闭发动机泵11,开启发动机I即同时开启发动机泵11)、开启液体加热器2、开启液体加热器泵21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泵21的作用防冻液将在循环回路4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的加热可对发动机I进行预热并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对乘员舱进行预热。
[0004](2)发动机预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1、开启液体加热器2、开启液体加热器泵21和关闭鼓风机,此时,由于泵21的作用防冻液将在循环回路4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的加热可对发动机I进行预热。
[0005](3)辅助加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开启发动机1、开启液体加热器2、开启液体加热器泵21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泵11和泵21的作用防冻液将在循环回路4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发动机运转产生热量的加热及液体加热器2的加热后将用于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以提高乘员舱的温度。
[0006](4)余热利用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1、关闭液体加热器2、开启液体加热器泵21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泵21的作用防冻液将在循环回路4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发动机运转后的余热的加热后将用于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以减慢乘员舱温度的降低速度。
[0007]根据串联式加热回路结构可实现的上述四种加热模式可知,液体加热器2产生的热量中的很大一部分会被发动机I消耗掉,不能完全用于在热交换器3中进行热交换,这将影响液体加热器2的热效率。另外,该种串联式加热回路结构无法实现将液体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仅供给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使用,以使乘员舱快速升温的纯乘员舱加热模式,若利用上述乘员舱和发动机预热模式将液体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供给热交换器使用,则会使得循环回路4的距离相对较长,水流流阻相对较大,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相对降低,这样,通过液体加热器2对乘员舱进行加温的加热效果将受到水流量相对降低及发动机消耗热量的影响,进而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将乘员舱加热到设定温度,影响了空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串联式加热回路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纯乘员舱加热模式的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包括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一循环回路和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串联连接有发动机泵、第一泵、第一止回阀、液体加热器和暖通空调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发动机泵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泵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导通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串联连接有所述液体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和第二泵,所述第二泵的输送方向使得防冻液在第二泵的作用下以与在第一泵的作用下相同的方向流经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公共部分。
[0010]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串联连接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二泵的输送方向一致。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2]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泵、所述液体加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一泵的输送方向上顺次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采用不带泵的加热器,并通过第一泵和第二泵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这样,在开启鼓风机、开启第二泵、开启液体加热器、关闭发动机泵和关闭第一泵的控制方式下即可实现使防冻液仅流经液体加热器和热交换器的第二循环回路导通的纯乘员舱加热模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回路结构通过使第一循环回路导通的各种控制方式即可实现原串联式加热回路可实现的四种加热模式。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回路结构可在实现原有加热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纯乘员舱加热模式,这在仅需要加热乘员舱的使用工况下,可以提高液体加热器的热效率,使得乘员舱可以快速升温至设定温度,进而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现有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
[0016]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回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发动机;11-发动机泵;
[0019]2-带泵的液体加热器;21-液体加热器泵;
[0020]2a-液体加热器;3-热交换器;
[0021]4-循环回路;41-第一循环回路;
[0022]42-第二循环回路;5-第一泵;
[0023]6-第一止回阀;7-第二泵;
[0024]8-第二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包括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一循环回路41和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二循环回路42,该第一循环回路41上串联连接有发动机泵11、第一泵5、第一止回阀6、液体加热器2a(虽然在此处未明确限定该液体加热器2a是带泵的液体加热器还是不带泵的液体加热器,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不带泵的液体加热器)和暖通空调的热交换器3,其中,发动机泵11的输送方向、第一泵5的输送方向与第一止回阀6的导通方向一致;而第二循环回路42上串联连接有上述液体加热器2a、上述热交换器3和第二泵7,第二泵7的输送方向使得防冻液在第二泵7的作用下以与在第一泵5的作用下相同的方向流经第一循环回路41和第二循环回路42的公共部分。
[0027]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可实现如下六种加热模式:
[0028](I)乘员舱和发动机预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I (在此,关闭发动机I即同时关闭发动机泵11,开启发动机I即同时开启发动机泵11)、开启液体加热器2a、开启第一泵5、关闭第二泵7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第一泵6的作用防冻液将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的加热可对发动机I进行预热并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对乘员舱进行预热。
[0029](2)发动机预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1、开启液体加热器2a、开启第一泵5、关闭第二泵7和关闭鼓风机,此时,由于第一泵5的作用防冻液将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的加热可对发动机I进行预热。
[0030](3)辅助加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开启发动机1、开启液体加热器2、开启第一泵5、关闭第二泵7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发动机泵11和第一泵5的作用防冻液将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发动机运转产生热量的加热及液体加热器2a的加热后将用于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以提高乘员舱的温度。
[0031](4)余热利用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1、关闭液体加热器2a、开启第一泵5、关闭第二泵7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第一泵5的作用防冻液将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发动机运转后的余热的加热后将用于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以减慢乘员舱温度的降低速度。
[0032](5)纯乘员舱加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1、开启液体加热器2a、关闭第一泵5、开启第二泵7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第二泵7和第一止回阀6的作用防冻液将仅在第二循环回路42中循环流动,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a的加热后将用于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以快速提高乘员舱的温度。
[0033](6)乘员舱和发动机预热、且乘员舱优先预热模式:该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包括--关闭发动机1、开启液体加热器2a、开启第一泵5、开启第二泵7和开启鼓风机,此时,由于第一泵6的作用一部分防冻液将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中循环流动,该部分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的加热可对发动机I进行预热并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对乘员舱进行预热;同时,由于第二泵7的作用另一部分防冻液将在第二循环回路42中循环流动,该部分防冻液经过液体加热器2a的加热后将用于加热被鼓风机吸入热交换器3中的空气,而被加热的空气会进入乘员舱中,以实现对乘员舱的优先预热。
[0034]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回路结构通过使第一循环回路导通的各种控制方式即可实现原串联式加热回路可实现的四种加热模式,通过使第二循环回路导通的控制方式即可实现纯乘员舱加热模式,通过使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均导通的控制方式即可实现乘员舱和发动机预热、且乘员舱优先预热模式,这与现有串联式加热回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可在仅需要加热乘员舱的使用工况下,提高液体加热器的热效率,使得乘员舱可以快速升温至设定温度,进而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0035]为了提高液体加热器2在第一循环回路41导通时的加热效率,如图2所示,还可在第二循环回路42上串联连接第二止回阀8,该第二止回阀8的导通方向与第二泵7的输送方向一致,这样在仅需要第一循环回路导通时,防冻液就会完全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中流动,提高前四种加热模式的加热效率。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采用使第二泵7的输出端与液体加热器2a的输入端连接的结构,也可采用使止回阀8的输出端与液体加热器2a的输入端连接的结构,但为了防止第二泵7在第一循环回路41导通时会存储少量的防冻液,影响加热效率,优选第一种连接结构。
[0036]为了提高液体加热器2a对乘员舱的加热效率,上述发动机泵11、液体加热器2a和热交换器3可在第一泵5的输送方向上顺次连接在第一循环回路41上。这样,在第一循环回路导通时,经液体加热器2a加热的防冻液可先流经热交换器3再流经发动机,进而可在前四种加热模式下提高液体加热器2a对乘员舱的加热效率。为了防止发动机泵11及/或第一泵5在第二循环回路42导通时会存储少量的防冻液,优选使得第一止回阀6的输出端与液体加热器2a的输入端连接。
[0037]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加热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一循环回路和供防冻液流动的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串联连接有发动机泵、第一泵、第一止回阀、液体加热器和暖通空调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发动机泵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泵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导通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串联连接有所述液体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和第二泵,所述第二泵的输送方向使得防冻液在第二泵的作用下以与在第一泵的作用下相同的方向流经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公共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串联连接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二泵的输送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加热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泵、所述液体加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一泵的输送方向上顺次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液体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
【文档编号】F02N19/10GK204099098SQ20142056172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宋振忠, 钟凌, 时辰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