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轮机桨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06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新型水轮机桨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流、贯流调桨水轮机桨叶调节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轴流、贯流调桨式水轮机桨叶控制系统采用巴式合金受油器传递压力油,并通过操作油管传递到活塞上下腔。传统桨叶控制系统中,活塞位于转轮体位置,因此操作油管较长,工作时在主轴内易产生晃动,从而影响工作稳定性。

传统桨叶控制系统存在应用转速低,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等不足,系统存在漏油,对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水轮机桨叶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漏油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泄漏、能承受高油压、高转速、安全可靠的油压传送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轴流、贯流调桨水轮机桨叶调节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油管和旋转接头,所述操作油管上端与所述旋转接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旋转接头与进、出油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活塞和操作杆,所述活塞位于水轮机主轴和发电机主轴中间位置,从而形成上、下两个油腔,并与所述操作杆通过螺母把和,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操作油管的下端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接头具有内、外两个通道,所述操作油管具有内、外两个油腔,所述旋转接头的内通道与所述操作油管的内油腔相连,所述旋转接头的外通道与所述操作油管的外油腔相连。

进一步,所述旋转接头内、外通道与所述操作油管内、外油腔相连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再进一步,所述操作油管内、外油腔分别与所述活塞的上、下油腔相通,从而控制活塞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接头自带漏油接口,所述旋转的少量漏油会通过所述漏油接口排回调速器,达到零泄漏。

工作时,液压油通过旋转接头以及操作油管的内、外油腔进入活塞的上、下油腔,通过控制上下油腔内的油压控制活塞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操作杆上下运动,最终实现水轮机桨叶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高转速,高油压:利用旋转接头能够承受高转速,且能够承受高油压。

(2)环保:将转轮装配内的液体油改成固态黄油,避免了液体油渗漏到尾水;旋转接头自带漏油接口,可将少量漏油排回调速器。

(3)稳定性高:操作油管长度较短,加强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4)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操作油管上部与旋转接头用螺栓把和,下部与活塞也用螺栓把和,安装方便;更换旋转接头时,无需拆卸其它部件,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水轮机桨叶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2是旋转接头与操作油管连接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轴流、贯流调桨水轮机桨叶调节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油管6和旋转接头2,所述操作油管6上端与所述旋转接头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旋转接头2与油管1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活塞14和操作杆17,所述活塞14位于水轮机主轴16和发电机主轴11中间位置,从而形成上、下两个油腔12、15,并与所述操作杆17通过螺母13把和,所述操作杆17与所述操作油管6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旋转接头2具有内、外两个通道7、4,所述操作油管具有内、外两个油腔10、9,所述旋转接头2的内通道7与所述操作油管6的内油腔10相连,所述旋转接头2的外通道4与所述操作油管6的外油腔9相连。

所述旋转接头2的内、外通道7、4与所述操作油管6的内、外油腔10、9相连时,通过密封圈5、8进行密封。

所述操作油管6内、外油腔10、9分别与所述活塞14的上、下油腔12、15相通,从而控制活塞14上下运动。

所述旋转接头2自带漏油接口3,所述旋转接头2的少量漏油会通过所述漏油接口3排回调速器,达到零泄漏。

工作时,液压油通过旋转接头2以及操作油管6的内、外油腔10、9进入活塞的上、下油腔12、15,通过控制上、下油腔12、15内的油压控制活塞14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操作杆17上下运动,最终实现水轮机桨叶的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