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风能利用率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59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风能利用率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尽管风力发电在国内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其在产业规模上,仍与常规的水电、火电及核电等发电方式存在差距。其中既有风能资源本身的原因,也有风力发电技术自身存在不足的原因。对于风力发电机,单机功率无法增加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部分地区存在风场风能密度较低,而风轮直径较大的情况。因此在较小风速工况下风轮转速较低,限制了单机发电功率。

2)自然风场中风向、风速较不稳定,虽然现有多数风力发电机存在偏航系统,但因此损耗的电能亦会导致风力发电产生电能损耗。而且在风速过高的情况下,出于安全角度,风力发电机不能正常使用。在正常设定的有效风速下,风力发电机工作时间受到限制,一般年利用小时仅为2000~3000h。

3)现有风力发电机主要是水平轴式,风轮直径很大,叶片很长,风车较重。因此,需要安装在很高的尖塔架上,塔架受力条件较为苛刻。

基于上述原因,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叶片长度、塔架高度、有效风速利用范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改造,主要方向为提高风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风力发电机对风能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提高风能利用率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风力发电机一侧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是V形折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的V形尖端与第二导流板的V形尖端相对。且所述第一导流板的V形尖端与第二导流板的V形尖端之间形成一条通道。

所述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所述通道的延长线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板是由平板Ⅰ和平板Ⅱ组成的V形折板。所述平板Ⅰ相对于平板Ⅱ更靠近风力发电机。所述平板Ⅰ的宽度小于平板Ⅱ的宽度。

所述第二导流板是由平板Ⅲ和平板Ⅳ组成的V形折板。所述平板Ⅲ相对于平板Ⅳ更靠近风力发电机。所述平板Ⅲ的宽度小于平板Ⅳ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平板Ⅰ和平板Ⅱ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平板Ⅲ和平板Ⅳ之间的夹角为120°。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进一步,所述平板Ⅰ和平板Ⅲ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的翼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以改善风力发电机组所处风场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可安装于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前。在现有风力发电厂中,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本装置采用轻质高强度聚合材料,经济性好,可实现在不增加过高初投资的情况下提高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尺寸示意图。

图中:第一导流板(1)、第二导流板(2)、风力发电机(3)、平板Ⅰ(101)、平板Ⅱ(102)平板Ⅲ(201)、平板Ⅳ(202)、试验风机(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可提高风能利用率的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风力发电机3一侧的第一导流板1和第二导流板2。

所述第一导流板1和第二导流板2均是V形折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1的V形尖端与第二导流板2的V形尖端相对。且所述第一导流板1的V形尖端与第二导流板2的V形尖端之间形成一条通道。

参见图2,所述第一导流板1是由平板Ⅰ101和平板Ⅱ102组成的V形折板。所述平板Ⅰ101相对于平板Ⅱ102更靠近风力发电机3。所述平板Ⅰ101的宽度小于平板Ⅱ102的宽度。

所述第二导流板2是由平板Ⅲ201和平板Ⅳ202组成的V形折板。所述平板Ⅲ201相对于平板Ⅳ202更靠近风力发电机3。所述平板Ⅲ201的宽度小于平板Ⅳ202的宽度。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1和第二导流板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二者相对于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平面N2对称分布;

所述风力发电机3矗立在所述通道的延长线上。实施例中,所述风力发电机3的中轴线位于平面N2上。第一导流板1的V形尖端与第二导流板2的V形尖端处于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N1上。平面N2垂直于N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进一步,所述平板Ⅰ101和平板Ⅱ102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平板Ⅲ201和平板Ⅳ202之间的夹角为120°。更为优选的,平面N1等分上述两个120°的夹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进一步,所述平板Ⅰ101和平板Ⅲ201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所述风力发电机3的叶片的翼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2,进一步,参见图3,风力发电机3的叶片的翼展为b,所述第一导流板1和第二导流板2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导流板1(或第二导流板2)与风力发电机3翼展所在平面的距离为c。

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a=m,b=m,c=m。

试验:

针对实施例3提到的应用场景进行模拟试验,试验中,设置试验风机4和斜向试验风机5,以模拟真实的环境。试验风机4与第一 导流板1(或第二导流板2)的距离为d。

一、前期准备

(1)风力发电机模型制作

当前,1500kW风力发电机是我国大型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风轮直径多为77米左右,塔筒高度65米、70米。为使实验尽量建立在与真实运行工况相似的前提上,模型按照与真实风力发电机尺寸150:1的比例制造,并采用3D打印技术建模。模型高度可调,风轮叶片直径0.5m。

(2)风机选用及风场模拟

基于四风速模型理论[3],自然界所存在四种不规律的风可以整合为一个方向的恒定风。实验选用了1.1kW的轴流风机作为主风机,并且为充分模拟自然界风场,主风机配有长2m,出口面积0.32×0.25m2规格的风道,使出风口流体达到充分发展段。其次,为模拟自然风较大的来流面积,选用了0.12kW的轴流风机作为辅助风机,以增大流场。为使风机具有合理的出口风速,每台风机都装有小型变压器调整风速。

(3)导流装置制作

实验中的导流装置由前板与后板构成,具体尺寸为:前板宽0.2m,高0.6m,后板宽0.4m,高0.6m,板材选用1.5mm厚的薄木板以及3mm厚kt板,两板夹角121°。

(4)验测量仪器选用。

实验中选用AVM-01风速计进行各项风速的测量,测量范围0.3-45.0m/s,分辨率0.1m/s,误差±3%。

二、实验平台搭建

主风机出口与模型的距离为2.17m,风道的中心高度与模型的叶片转轴高度基本保持一致,导流装置前板距离模型0.15m,导流装置后板距离风道出口1.5m。主风机位于模型及导流装置的正前方,侧风机位置根据实验需要变换摆放位置。实验台距地高度大约0.4m。

三、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

(1)分组实验Ⅰ

实验目的:探究导流装置的最佳角度及最佳出风口面积

控制变量:导流装置前后板的角度、后板出风口宽度

(a)工况条件:主、侧风机均开位于风口正向,主风机633V,侧风机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5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b)工况条件:主、侧风机均开位于风口正向,主风机633V,侧风机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c)工况条件:主、侧风机均开位于风口正向,主风机633V,侧风机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70°;导流装置最窄断面宽度0.5m;

(d)工况条件:主、侧风机均开位于风口正向,主风机633V,侧风机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导流装置最窄断面宽度0.6m;

(e)工况条件:主、侧风机均开位于风口正向,主风机633V,侧风机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导流装置最窄断面宽度0.4m;

(2)分组实验Ⅱ

实验目的:探究导流装置对不同角度侧面风的影响

控制变量:侧风机的角度、有无导流装置

(a)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无导流装置;

(b)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c)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35°,电压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d)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35°,电压150V;无导流装置;

(e)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40°,电压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f)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40°,电压150V;无导流装置;

(g)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45°,电压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h)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45°,电压150V;无导流装置;

(i)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50°,电压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j)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50°,电压150V;无导流装置;

(k)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55°,电压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l)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55°,电压150V;无导流装置;

(m)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60°,电压150V;导流装置后板开角60°;后板出风口宽度0.5m;

(n)工况条件:主风机位于风口正向,电压633V;侧风机位于偏风口正向60°,电压150V;无导流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