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11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环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有关于建筑环境的能源,而这些能源包括风能和光能,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能源,便发明了风能发电装置,而一般的风能发电装置,其中发电机和支撑杆之间为固定的方式,而风力的方向是不定的,所以该装置不能充分利用风能,转化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装置,包括安装板、支撑柱、蓄电池、旋转轴、支撑板、发电机、叶轮、支撑杆、固定块、扇形风力进口管道、排风管道、导电凸块和导电凹块,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一组支撑柱,支撑柱的内部设有蓄电池和导电凹块,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一组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固定一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发电机和支撑杆,发电机的主轴的端部固定一组叶轮,支撑杆的顶部通过固定块连接一组位于固定块一侧的扇形风力进口管道和位于固定块另一侧的排风管道,旋转轴的底部设有导电凸块,且所述导电凸块插入导电凹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中设有多组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扇形风力进口管道内部的通孔结构为扇形结构,且所述通孔一端的半径大于另一端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凸块包括设置在导电凸块表面的正极凸块和位于正极凸块内侧的负极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凹块包括设置在导电凹块表面的正极凹块和位于正极凹块内侧的负极凹块。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正极凸块和负极凸块的电力输出端,正极凸块和负极凸块分别放置在正极凹块和负极凹块内部,所述正极凹块和负极凹块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的电力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方向的风力,从而有效提高了风能的转化率,此外,该装置利用压缩气体原理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从而改善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板,2.支撑柱,3.蓄电池,4.旋转轴,5.支撑板,6.发电机,7.叶轮,8.支撑杆,9.固定块,10.扇形风力进口管道,11.排风管道,12.导电凸块,121.正极凸块,122.负极凸块,13.导电凹块,131.正极凹块,132.负极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装置,包括安装板1、支撑柱2、蓄电池3、旋转轴4、支撑板5、发电机6、叶轮7、支撑杆8、固定块9、扇形风力进口管道10、排风管道11、导电凸块12和导电凹块13,所述安装板1的上表面固定一组支撑柱2,支撑柱2的内部设有蓄电池3和导电凹块13,支撑柱2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一组旋转轴4,旋转轴4的顶部固定一组支撑板5,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有发电机6和支撑杆8,发电机6的主轴的端部固定一组叶轮7,支撑杆8的顶部通过固定块9连接一组位于固定块9一侧的扇形风力进口管道10和位于固定块9另一侧的排风管道11,旋转轴4的底部设有导电凸块12,且所述导电凸块12插入导电凹块13中。

所述安装板1中设有多组螺栓孔;所述扇形风力进口管道10内部的通孔结构为扇形结构,且所述通孔一端的半径大于另一端的半径;所述导电凸块12包括设置在导电凸块12表面的正极凸块121和位于正极凸块121内侧的负极凸块122;所述导电凹块13包括设置在导电凹块13表面的正极凹块131和位于正极凹块131内侧的负极凹块132;所述发电机6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正极凸块121和负极凸块122的电力输出端,正极凸块121和负极凸块122分别放置在正极凹块131和负极凹块132内部,所述正极凹块131和负极凹块132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3的电力输入端。

工作时,扇形风力进口管道10能够根据风力的方向带动支撑板5旋转,使得叶轮7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风能,从而使得发电机6发电,电能储存至蓄电池3,而风能由于结构原因被压缩,从排风管道11出时,能够降低其温度,进而对附近的空气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