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动钻机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06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动钻机用马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气动钻机用马达。



背景技术:

气动马达因其体积小、重量轻、输出扭矩大、可实现瞬时正反转,操纵手柄可自动复位,使用寿命长,适合高频率使用的工作场所,可无极变速,应用场合光,适用于在易燃、易爆、高温、潮湿、高粉尘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被广泛的用于矿山机械、船舶、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但是其存在噪音大,直接排污到空气中等缺点,使用时需安装消音器,但目前气动马达与消音器连接的排气结构设置不合理,常常造成排气不畅,影响气动马达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气动钻机用马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动马达与消音器连接的排气结构设置不合理,常常造成排气不畅,影响气动马达正常运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气动钻机用马达,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齿轮腔和均与所述齿轮腔连通的上腔室、排气腔、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分别通过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与换向阀连通,

所述排气腔包括容积不同的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

所述第一排气腔与第三气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均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三气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的容积比为 1:1.01~3.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消音器,所述排气腔通过排气口与所述消音器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口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腔、所述第二排气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消音器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音器包括消音壳,所述消音壳内设置有缓冲室、一次消音室和二次消音室,所述缓冲室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一次消音室两侧,且两个所述缓冲室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缓冲室和所述一次消音室之间、所述一次消音室和所述二次消音室之间均设置有消音网板,所述二次消音室与吸波管连通,所述二次消音室设置在所述一次消音室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围成第一阀芯腔和第二阀芯腔,所述第一阀芯腔和所述第二阀芯腔内均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与转动手柄连接,

所述第一阀芯腔与所述第二阀芯腔一端通过阀体排气腔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气腔连通,所述进气腔与供气系统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腔、所述第二阀芯腔分别通过对应的气口与所述马达、行走总成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三个所述消音网板依次连接围成消音网框,所述消音网框为一体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腔包括相互连通的主齿轮腔和副齿轮腔,所述第一排气腔与所述副齿轮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主齿轮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气动钻机用马达仅设计单一排气腔或双排气腔对称设置(大小一致)的固有模式,设计了一种不对称双排气腔结构,将通过换向阀与上腔室或下腔室连通的第一排气腔的容积扩大,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第一排气腔的排气顺畅,不会因上腔室或下腔室短时大量向第一排气腔涌进而造成齿轮腔内齿轮运转受阻,影响其工作效率。这一设置更加符合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各自的排气量需求,有效保证了齿轮腔内气体的流通速度,确保了马达的排气速率和运转速度,保证了马达的正常运转,设置科学、合理。

2、本实用新型气体经排气腔进入消音器的消音室后,先通过消音网框的侧板进入消音室中部,再经过消音网框的顶板进入缓冲室,最后经吸波管排出。这一设置使得气体在排出前经过了两次消音网板(侧板、顶板)和吸波管的三重消音处理后排至钻机外,有效降低了噪声,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其中,消音室与缓冲室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消音器的气体容积,在保证设备耗气量的同时又放缓了最终的排气速度,这一设置在充分保障了钻机的运转速度同时又降低了设备噪声,有效减少了和设备使用对作业人员及周围人群的人身健康影响,设置科学、合理。

3、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回转马达和行走总成换向阀单独设置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一种两套一体式换向阀,巧妙的将原本独立设置的两个换向阀设置为了一体结构,使得原本分散粗狂的换向阀,结构更加紧凑、美观,有效缩减了换向阀的所占空间,以及制造时所需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同时安装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同时,这一新型换向阀相较于传统的独立式换向阀容积有效提高,有效保证了换向阀使用过程中的通气量,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第二气口,12-齿轮腔,121-主齿轮腔,122-副齿轮腔, 13-上腔室,14-排气腔,141-第一排气腔,142-第二排气腔,15-下腔室,16-第一气口,17-排气口,171-第一排气口,172-第二排气口,18-第三气口,2-消音器,21-消音壳,22-缓冲室,23-一次消音室,24-二次消音室,25-消音网板,26- 吸波管,3-换向阀,31-阀体,32-第一阀芯腔,33-第二阀芯腔,34-阀芯,35-转动手柄,36-阀体排气腔,37-进气腔,38-阀体进气口,39-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气动钻机用马达,包括壳体1,壳体1围成齿轮腔12和均与齿轮腔12连通的上腔室13、排气腔14、下腔室15,上腔室13和下腔室15分别通过第一气口16和第二气口11与换向阀3连通,

排气腔14包括容积不同的第一排气腔141和第二排气腔142,

第一排气腔141与第三气口18连通。

进一步,上腔室13和下腔室15均通过换向阀3与第三气口18连通。

使用时,气体通过换向阀3进入马达1,由上腔室13或下腔室15进入齿轮腔12,为其内齿轮运转提供动力后,经下腔室15或上腔室13排出,之后通过换向阀3汇入第一排气腔141,经第一排气腔141进入消音器2,消音后排出。期间还有部分气体经壳体1中部设置的排气腔14进入消音器2,消音后排出。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马达下方的前进马达所排出的气体,也可通过换向阀3 进入马达1中,经第一排气腔141进入消音器2,消音后排出。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气动钻机用马达仅设计单一排气腔或双排气腔对称设置(大小一致)的固有模式,设计了一种不对称双排气腔结构,将通过换向阀3与上腔室13或下腔室15连通的第一排气腔141的容积扩大,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第一排气腔141的排气顺畅,不会因上腔室13或下腔室15短时大量向第一排气腔141涌进而造成齿轮腔内齿轮运转受阻,影响其工作效率。这一设置更加符合第一排气腔141和第二排气腔142各自的排气量需求,有效保证了齿轮腔12内气体的流通速度,确保了马达1的排气速率和运转速度,保证了马达1的正常运转,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第一排气腔141和第二排气腔142的容积比为1:1.01~3.5。

进一步,壳体1上设置有消音器2,排气腔14通过排气口17与消音器2连通。

进一步,排气口17包括第一排气口171和第二排气口172,第一排气腔141、第二排气腔142分别通过第一排气口171、第二排气口172与消音器2连通。

进一步,消音器2包括消音壳21,消音壳21内设置有缓冲室22、一次消音室23和二次消音室24,缓冲室22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一次消音室23两侧,且两个缓冲室22分别与第一排气口171、第二排气口172连通,缓冲室22和一次消音室23之间、一次消音室23和二次消音室24之间均设置有消音网板25,二次消音室24与吸波管26连通,二次消音室24设置在一次消音室23上方。

气体经排气腔14进入消音器2后,现在缓冲室22进行缓冲,之后经过缓冲室22和一次消音室23之间的消音网板25,进入一次消音室23,再经过一次消音室23和二次消音室24之间的消音网板25,进入二次消音室24,再通过吸波管26排出。

这一设置使得气体在排出前经过了两次消音网板25和吸波管26的三重消音处理后排至钻机外,有效降低了噪声,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其中,缓冲室22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消音器2的气体容积,在保证设备耗气量的同时又放缓了最终的排气速度,这一设置在充分保障了钻机的运转速度同时又降低了设备噪声,有效减少了和设备使用对作业人员及周围人群的人身健康影响,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换向阀3包括阀体31,阀体31围成第一阀芯腔32和第二阀芯腔 33,第一阀芯腔32和第二阀芯腔33内均设置有阀芯34,阀芯34与转动手柄 35连接,

第一阀芯腔32与第二阀芯腔33一端通过阀体排气腔36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气腔37连通,进气腔37与供气系统连通,

第一阀芯腔32、第二阀芯腔33分别通过对应的气口39与马达1、行走总成连接。

使用时,气体由阀体进气口38进入阀体31后,经进气腔37向第一阀芯腔 32和/或第二阀芯腔33流动,进入第一阀芯腔32或第二阀芯腔33后经其内的阀芯34控制气体由对应气口39进入马达1或行走总成,进而控制马达1或行走马达正转或反转,之后由马达1或行走马达排出的气体经相应气口39再次进入第一阀芯腔32或第二阀芯腔33,再由第一阀芯腔32或第二阀芯腔33排至马达1内的排气腔,再由排气腔排至大气。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回转马达和行走总成换向阀单独设置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一种两套一体式换向阀,巧妙的将原本独立设置的两个换向阀设置为了一体结构,使得原本分散粗狂的换向阀,结构更加紧凑、美观,有效缩减了换向阀的所占空间,以及制造时所需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同时安装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同时,这一新型换向阀相较于传统的独立式换向阀容积有效提高,有效保证了换向阀使用过程中的通气量,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三个消音网板25依次连接围成消音网框,消音网框为一体成型。

消音网框采用一体成型,保证了各消音网板25相对位置的稳定性,确保了两次消音效果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齿轮腔12包括相互连通的主齿轮腔121和副齿轮腔122,第一排气腔141与副齿轮腔122连通,第二排气腔142与主齿轮腔121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