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1278阅读:19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动机喷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逐步向电控高压共轨系统过渡,共轨产品的核心在于通过共轨喷油器实现全电控高压喷射,现有技术的共轨喷油器主要由控制阀偶件、阀组件和喷油嘴偶件三大偶件和电磁阀部件构成,四大部件限制了喷油器长度的减小,也限制了共轨喷油器的适用范围,使得现有共轨喷油器在小功率小尺寸发动机上无法布置,通过改变现有共轨喷油器的结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另外,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共轨喷油器采用控制阀偶件、阀组件和喷油嘴偶件三大偶件和电磁阀部件的组合方式,最小长度在200mm以上,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本发明使得共轨喷油器最小长度可至140mm以内,增大了共轨喷油器的适用(使用)范围。

现有技术的阀组件由控制套筒和控制活塞组成,二者的间隙为2.5μm,配合处的粗糙度允差为0.5μm,圆度允差为0.0005mm,圆柱度允差为0.001mm,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工序较多,加工成本高,控制套筒的进出油孔需要电火花加工,加工时间长,成本高。本发明使用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不需要控制套筒和控制活塞的插配,加工要求最严端面的粗糙度允差仅为0.4μm,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现有技术共轨喷油器体需加工阀组件安装孔,油路布置复杂。本发明用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喷油器体不需要加工阀组件安装孔,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刀具损耗和加工成本。

现有共轨喷油器通过液力放大原理间接控制喷油嘴偶件中的针阀开启与关闭,静态回油量和动态回油量均较大,尤其是在轨压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泵的供油能力产生很大的考验,也加大了共轨泵的损耗。本发明采用电磁阀直接控制针阀开启和关闭,没有回油,对泵供油能力的要求大大降低,使共轨系统可以选用更小的油泵。

现有共轨喷油器偶件较多,故障率偏高。其中,喷油嘴偶件和阀组件属于易损件,尤其是阀组件的维修成本较高。本发明通过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有效降低了共轨喷油器的故障率,可节约用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对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本发明用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结构简单,由电磁阀直接控制油针开关的无回油共轨喷油器,电磁阀通电后流量控制板迅速打开,将高压油供向喷油嘴偶件使燃油雾化,有效降低了共轨喷油器的故障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共轨喷油器偶件较多、故障率高的问题,尤其是阀组件的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了总成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包括电磁阀部件、喷油器体、电磁阀紧帽、控制阀偶件、紧座、流量控制机构、调压垫片、调压弹簧、弹簧座、中间块、喷油嘴偶件、紧帽,电磁阀部件设于喷油器体的上端,通过电磁阀紧帽与喷油器体紧固;控制阀偶件、紧座、流量控制机构设于喷油器体的上部凹槽,调压垫片、调压弹簧及弹簧座设于喷油器体下端的下部凹槽,中间块上端面与喷油器体下端面配合、中间块下端面与喷油嘴偶件配合,中间块、喷油嘴偶件通过紧帽与喷油器体下端连接,紧座的下部与流量控制机构上部配合,流量控制机构下部与喷油器体的上部凹槽的底壁配合,紧座与喷油器体连接,喷油器体在上部凹槽的底壁一侧与喷油器体下端面之间设有上下贯通的内部开孔一,在喷油器体靠近底壁的另一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内部开孔二,内部开孔二与紧座的下油道部连通。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流量控制板、压块、密封球体,所述流量控制板轴向中心设有节流孔,节流孔下部开口与喷油器体的上部凹槽连通,流量控制板上端面中间设有圆锥形凹槽,流量控制板上端面外缘与紧座下端面外缘密封配合,节流孔的上部开口为低于圆锥形凹槽的圆锥面,圆锥面与密封球体配合,压块下部设有压块下球形槽凹槽,密封球体上部与下球形凹槽配合,压块上部与控制阀偶件的阀芯下端配合。

所述紧座包括相连接的上连接部、下油道部,上连接部的外径大于下油道部的外径,上连接部外圆柱面与喷油器体内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紧座上部中间设有弹簧槽,弹簧下端与弹簧槽底部连接,弹簧上端与弹簧座连接,下油道部包括靠近紧座下端面位置的垂直于控制阀偶件的阀芯轴线的紧座油通道一、平行于控制阀偶件的阀芯轴线的紧座油通道二,紧座油通道二位于紧座油通道一内侧靠近控制阀偶件轴线位置,紧座油通道一内侧与紧座油通道二上部垂直连通,紧座油通道二的下端开口与圆锥形凹槽连通,内部开孔二上部与紧座油通道一外侧连通,内部开孔二下部与中间块的中间块油通道连通,中间块油通道与喷油嘴偶件上的喷油嘴偶件油通道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共轨喷油器采用流量控制机构取代阀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共轨喷油器偶件较多,故障率偏高的问题,尤其是阀组件的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了总成成本;喷油器体不需要额外加工阀组件安装孔和回油孔,使结构简单,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刀具和机床损耗,加工成本低,本发明通过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有效降低了共轨喷油器的故障率,节约用户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本发明喷油器无回油,在喷油器油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喷油器使泵供油量降低50%,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3.本发明因喷油器体结构简单,油道布置较少,喷油器体长度比现有技术变短后就能够可实现共轨系统喷油功能;喷油器损坏时,只需更换喷油嘴偶件或者电磁阀部件,维修方便,使用维护成本低。

4.本发明共轨喷油器最小长度可至140mm以内,增大了共轨喷油器的适用(使用)范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共轨喷油器采用控制阀偶件、阀组件和喷油嘴偶件三大偶件和电磁阀部件的组合方式,最小长度在200mm以上,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图1为本发明共轨喷油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没有阀组件、没有回油的共轨喷油器,包括电磁阀部件1、喷油器体6、电磁阀紧帽2、控制阀偶件3、紧座4、流量控制板5、调压垫片7、调压弹簧8、弹簧座9、中间块10、喷油嘴偶件12、紧帽11。电磁阀部件1设于喷油器体6的上端,通过电磁阀紧帽2与喷油器体6紧固;控制阀偶件3、紧座4、流量控制机构设于喷油器体6的上部凹槽,调压垫片7、调压弹簧8及弹簧座9设于喷油器体6下端的下部凹槽,中间块10上端面与喷油器体6下端面配合、中间块10下端面与喷油嘴偶件12配合,中间块10、喷油嘴偶件12通过紧帽11与喷油器体6下端连接,紧座4的下部与流量控制机构上部配合,流量控制机构下部与喷油器体6的上部凹槽63的底壁配合,紧座4与喷油器体6连接,喷油器体6在上部凹槽的底壁一侧与喷油器体6下端面之间设有上下贯通的内部开孔一61,内部开孔一61与进油口64连通,在喷油器体6靠近底壁的另一侧设有上下贯通的内部开孔二62,内部开孔二62与紧座4的下油道部连通。

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流量控制板5、压块13、密封球体14,所述流量控制板5轴向中心设有节流孔51,节流孔51下部开口与喷油器体6的上部凹槽63连通,流量控制板5上端面中间设有圆锥形凹槽52,流量控制板5上端面外缘与紧座4下端面外缘密封配合,节流孔51的上部开口为低于圆锥形凹槽52的圆锥面,圆锥面与密封球体配合,压块13下部设有压块下球形槽凹槽,密封球体上部与下球形凹槽配合,压块13上部与控制阀偶件3的阀芯下端配合,

所述紧座4包括相连接的上连接部、下油道部,上连接部的外径大于下油道部的外径,上连接部外圆柱面与喷油器体6内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紧座4上部中间设有弹簧槽17,弹簧16下端与弹簧槽底部连接,弹簧上端与弹簧座15连接,下油道部包括靠近紧座4下端面位置的垂直于控制阀偶件3的阀芯轴线的紧座油通道一41、平行于控制阀偶件3的阀芯轴线的紧座油通道二42,紧座油通道二42位于紧座油通道一41内侧靠近控制阀偶件3轴线位置,紧座油通道一41内侧与紧座油通道二42上部垂直连通,紧座油通道二42的下端开口与圆锥形凹槽52连通,内部开孔二62上部与紧座油通道一41外侧连通,内部开孔二62下部与中间块10的中间块油通道101连通,中间块油通道101与喷油嘴偶件12上的喷油嘴偶件油通道121连通。

中间块10一端与喷油器体6面接触,另一端与喷油嘴偶件12面接触,通过紧帽11拧紧,使喷油器体6、中间块10及喷油嘴偶件12三者牢牢接触。喷油嘴偶件12另一端伸出紧帽11外部。本发明共轨喷油器用一个流量控制板5取代阀组件,使得总成成本降低;喷油器体6不需要额外加工阀组件安装孔和回油孔,使结构简单,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刀具和机床损耗,加工成本低;本发明喷油器无回油,在喷油器油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喷油器使泵供油量降低50%;本发明因喷油器体结构简单,油道布置较少,喷油器体长度最短至140mm即可实现共轨系统喷油功能;喷油器损坏时,只需更换喷油嘴偶件或者电磁阀部件,维修方便。

虽然本发明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下可以对这些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都属于本发明的述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