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及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948发布日期:2018-06-12 19:35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及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及发动机燃油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发动机、特别是燃油(例如,柴油)发动机中,通常使用高压油泵将来自油箱的低压燃油(例如,低压柴油)转化为高压燃油。例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液压原理图,在发动机启动时,存储在第一油箱10'中的燃油在第一输油泵20'的泵油作用下经过燃油滤清器过滤后通过低压油管被输送至第一油量计量阀30'。随后,燃油经过第一油量计量阀30'计量后被输送至第一高压泵40',并经第一高压泵40'的加压后通过高压油管进入共轨管,随后,燃油从共轨管被分配到喷油器并被喷射到气缸中。此外,第一油量计量阀30'后的回油管路上设有第一零流量孔50',第一零流量孔50'用于在第一油量计量阀30'关闭的情况下卸掉通过第一油量计量阀30'微小渗漏的燃油,以防止渗漏的燃油进入共轨管高压腔,造成轨压异常。

但是,在工作条件比较苛刻的条件下,经常会出现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的现场,这样就导致第一零流量孔50'的泄流作用受阻,导致在第一油量计量阀30'关闭的情况下,燃油继续进入高压腔,造成轨压超限,甚至导致PRV阀打开故障,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其中包括零流量孔和油量计量阀,所述零流量孔设于第一回油管路上,所述零流量孔用于在所述油量计量阀关闭的情况下使通过所述油量计量阀微小渗漏的燃油经由所述零流量孔回流至油箱;

以及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第二回油管路上,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油量计量阀关闭且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的情况下使通过所述油量计量阀微小渗漏的燃油经由所述单向阀回流至输油泵的进油端处,所述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设定为使得即使通过所述油量计量阀微小渗漏的燃油也能够开启所述单向阀。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其中包括零流量孔和油量计量阀,所述零流量孔设于回油管路上,所述零流量孔用于在所述油量计量阀关闭的情况下使通过所述油量计量阀微小渗漏的燃油经由所述零流量孔进行回油,所述零流量孔的出油端处设有第一回油管路和第二回油管路,所述第一回油管路用于向油箱回油,所述第二回油管路用于向输油泵的进油端回油,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油量计量阀关闭且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的情况下使通过所述油量计量阀微小渗漏的燃油经由所述单向阀回流至输油泵的进油端处,所述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设定为使得即使通过所述油量计量阀微小渗漏的燃油也能够开启所述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设有文丘里管,所述单向阀通过所述文丘里管向所述输油泵的进油端进行回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用于防止所述输油泵的负压在正常工作时将所述单向阀吸开。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燃油系统,其中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燃油系统还包括电动泵,所述电动泵设于所述油箱和所述输油泵之间,所述电动泵用于使共轨发动机在启动时能够快速排出管路中的气体并建立轨压。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所述燃油粗滤器设于所述输油泵的进油管路上,所述燃油精滤器设于所述输油泵的出油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燃油系统还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并联与所述输油泵上,用于排出所述油箱中的气体。

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及发动机燃油系统,在零流量孔的回油管管路上并联一个单向阀,有效地将油量计量阀关闭后漏掉的燃油引入到输油泵的前端,防止漏掉的燃油进入到高压腔,造成轨压超限,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图3位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第一油箱、20':第一输油泵、30':第一油量计量阀、40':第一高压泵、50':第一零流量孔;

10:油箱、20:输油泵、30:油量计量阀、40:高压泵、50:零流量孔、60:单向阀、70:文丘里管、80: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燃油系统包括高压油泵,其中高压油泵包括零流量孔50和油量计量阀30,零流量孔50设于第一回油管路上,零流量孔50用于在油量计量阀30关闭的情况下使通过油量计量阀30的微小渗漏的燃油经由零流量孔50回流至油箱10。

本实施例中的高压油泵还包括单向阀60,单向阀60设于第二回油管路上,单向阀60用于在油量计量阀30关闭且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的情况下使通过油量计量阀30的微小渗漏的燃油经由单向阀60回流至输油泵20的进油端处,单向阀60的开启压力设定为使得即使通过油量计量阀30的微小渗漏的燃油也能够开启单向阀60。

本实施例中,零流量孔50的进油端和单向阀60的进油端分别与油量计量阀30的出油端相连,零流量孔50的出油端与油箱10相连,单向阀60的出油端与输油泵20的进油端相连。当高压油泵在正常工作时,通过输油泵20的泵油作用将油箱10中的燃油输入到油量计量阀30当中。随后,燃油经过油量计量阀30的计量后到达高压泵40,并经高压泵40加压后通过高压油管进入共轨管,随后,燃油从共轨管被分配到喷油器并被喷射到气缸中。

当供应的燃油过量时,油量计量阀30被关闭。此时,油量计量阀30中会有少许的燃油进行渗漏,为防止渗漏出来的燃油进入到高压腔内,造成轨压超限,在油量计量阀30的输出端还连接有零流量孔50。通过零流量孔50进行回油,将渗漏的燃油输送至油箱10。

为了防止在回油过程中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造成渗漏的燃油无法回油,在零回油孔50的入口处还并联有单向阀60,单向阀60的进油端与油量计量阀30的出口端相连,单向阀60的出口端与输油泵20的进口端相连,从而当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通过单向阀60将渗漏的燃油回油至输油泵20的进口端,防止燃油聚集进入高压腔,导致轨压超限,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其中单向阀60的开启压力按照回油背压的应用边界进行设计,应能够保证即使通过油量计量阀30的微小渗漏的燃油也能够开启单向阀60。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在零回油孔50的入口处并联单向阀60,还可以防止由于零回油孔50发生堵塞时造成的燃油无法回油。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排油效率,在第二回油管路上设有文丘里管70,单向阀60通过文丘里管70向输油泵20的进油端进行回油。

在单向阀60后设计文丘里管70,单向阀60通过文丘里管70连通到输油泵20的前端部分,实现快速回油。

进一步地,在第二回油管路上设有节流阀80,节流阀80用于防止输油泵20的负压在正常工作时将单向阀60吸开,提高了高压油泵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高压油泵还包括电动泵。如图2所示,电动泵设于油箱10和输油泵20之间,用于使共轨发动机在启动时能够快速排出管路中的气体并建立轨压。

进一步地,在输油泵20上还并联有旁通阀。电动泵排出的气体通过旁通阀随回油管路排出系统。

进一步地,为提高油液质量,防止燃油系统中各部件发生堵塞,本实施例中的高压油泵还包括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燃油粗滤器设于输油泵20的进油管路上,燃油精滤器设于输油泵20的出油管路上。通过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的双重过滤,有效低减少了油液中的杂质含量,防止杂质堵塞阀孔,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图3位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单向阀60的进油端与零流量孔50的出油端相连,单向阀60的出油端同样与输油泵20的进油端相连,同样可以起到当回油背压超出燃油回油边界,通过单向阀60进行回油的目的。

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的高压油泵及发动机燃油系统,在零流量孔的回油管管路上并联一个单向阀,有效地将油量计量阀关闭后漏掉的燃油引入到输油泵的前端,防止漏掉的燃油进入到高压腔,造成轨压超限,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