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245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属于风力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范关注。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未来几年风电产业将成为国内的支柱产业,具有占地少、无污染、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整个世界电力市场上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风机的风叶轮毂和风叶轮毂轴均为转动部件,设置于风叶轮毂上的各个电控部件(如变桨装置、风力测量装置等)的通讯接线不便,影响了电控部件的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风机的风叶轮毂和风叶轮毂轴均为转动部件,设置于风叶轮毂上的各个电控部件(如变桨装置、风力测量装置等)的通讯接线不便,影响了电控部件的安装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包括风叶轮毂、风叶、风叶轮毂轴、风机上部仓体、从动支撑轴;所述风叶设置于风叶轮毂上,风叶的尾端与风叶轮毂转动连接;所述风叶轮毂轴的一端与风叶轮毂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风机上部仓体前端面并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所述从动支撑轴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并与风叶轮毂轴平行设置,从动支撑轴上套接有从动齿轮,风叶轮毂轴上套接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风叶轮毂设置有风叶变桨装置和风力监测探头;所述风叶轮毂轴的尾端连接有通讯装置,通信装置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所述通讯装置包括一个轮毂通讯盘体和一个固定通讯盘体,轮毂通讯盘体与固定通讯盘体平行设置,固定通讯盘体与风机上部仓体内壁固定,轮毂通讯盘体固定设置于风叶轮毂轴的尾端;所述轮毂通讯盘体上设置有若干环形的通讯金属片,固定通讯盘体上设置有若干碳刷接触头,碳刷接触头的顶端与轮毂通讯盘体上的通讯金属片滑动接触;所述通讯金属片分别与风叶变桨装置、风力监测探头电连接;所述碳刷接触头连接有通讯电缆。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于风叶轮毂轴尾端的轮毂通讯盘体和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的固定通讯盘体进行通讯连接。轮毂通讯盘体随风叶轮毂轴一起转动,固定通讯盘体固定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通过碳刷接触头与通讯金属片的旋转摩擦接触,使得风叶变桨装置、风力监测探头通过通讯金属片、碳刷接触头与通讯电缆连接,通讯电缆连接风机的通讯接线排,这样就实现了转动部件的通讯连接。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所述风机上部仓体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通讯盘体设置于固定套筒内并与固定套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风叶轮毂轴穿过固定套筒端部并与固定套筒转动连接,轮毂通讯盘体设置于固定套筒内并与固定套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内设置有弹性支承装置,弹性支承装置与固定通讯盘体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固定套筒,通过固定套筒固定轮毂通讯盘体和固定通讯盘体的相对位置,并且固定套筒可以采用绝缘屏蔽材料,这样能够降低电磁波对通讯信号的干扰。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所述固定通讯盘体上设置有若干凹槽,碳刷接触头插接于凹槽内并与凹槽滑动接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碳刷接触头插接于凹槽内,在碳刷接触头磨损后通过弹性支承装置使得碳刷接触头与通讯金属片保持较好的接触。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所述弹性支承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板,固定板与固定套筒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弧形支撑杆;所述弧形支撑杆的一端与固定通讯盘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当碳刷接触头磨损后,弧形支撑杆发生弹性恢复支撑碳刷接触头与通讯金属片继续保持较好的通信接触。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弹性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凹槽内壁、碳刷接触头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弹性支撑杆,弹性支撑杆辅助弧形支撑杆支撑碳刷接触头,当碳刷接触头磨损后,弹性支撑杆也会发生弹性恢复从而支撑碳刷接触头与通讯金属片继续保持较好的通信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于风叶轮毂轴尾端的轮毂通讯盘体和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的固定通讯盘体进行通讯连接。轮毂通讯盘体随风叶轮毂轴一起转动,固定通讯盘体固定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内,通过碳刷接触头与通讯金属片的旋转摩擦接触,使得风叶变桨装置、风力监测探头通过通讯金属片、碳刷接触头与通讯电缆连接,通讯电缆连接风机的通讯接线排,这样就实现了转动部件的通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通讯盘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机控制信号通讯传输装置,包括风叶轮毂1、风叶2、风叶轮毂轴3、风机上部仓体4、从动支撑轴5;所述风叶2设置于风叶轮毂1上,风叶2的尾端与风叶轮毂1转动连接;所述风叶轮毂轴3的一端与风叶轮毂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风机上部仓体4前端面并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4内;所述从动支撑轴5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4内并与风叶轮毂轴3平行设置,从动支撑轴5上套接有从动齿轮6,风叶轮毂轴3上套接有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6与主动齿轮7啮合,风叶轮毂1设置有风叶变桨装置8和风力监测探头9;所述风叶轮毂轴3的尾端连接有通讯装置,通信装置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4内;所述通讯装置包括一个轮毂通讯盘体10和一个固定通讯盘体11,轮毂通讯盘体10与固定通讯盘体11平行设置,固定通讯盘体11与风机上部仓体4内壁固定,轮毂通讯盘体10固定设置于风叶轮毂轴3的尾端;所述轮毂通讯盘体10上设置有若干环形的通讯金属片12,固定通讯盘体11上设置有若干碳刷接触头13,碳刷接触头13的顶端与轮毂通讯盘体10上的通讯金属片12滑动接触;所述通讯金属片12分别与风叶变桨装置8、风力监测探头9电连接;所述碳刷接触头13连接有通讯电缆14。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于风叶轮毂轴3尾端的轮毂通讯盘体10和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4内的固定通讯盘体11进行通讯连接。轮毂通讯盘体10随风叶轮毂轴3一起转动,固定通讯盘体11固定设置于风机上部仓体4内,通过碳刷接触头13与通讯金属片12的旋转摩擦接触,使得风叶变桨装置8、风力监测探头9通过通讯金属片12、碳刷接触头13与通讯电缆14连接,通讯电缆14连接风机的通讯接线排,这样就实现了转动部件的通讯连接。

所述风机上部仓体4设置有固定套筒16,固定通讯盘体11设置于固定套筒16内并与固定套筒16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风叶轮毂轴3穿过固定套筒16端部并与固定套筒16转动连接,轮毂通讯盘体10设置于固定套筒16内并与固定套筒16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套筒16内设置有弹性支承装置,弹性支承装置与固定通讯盘体11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固定套筒16,通过固定套筒16固定轮毂通讯盘体10和固定通讯盘体11的相对位置,并且固定套筒16可以采用绝缘屏蔽材料,这样能够降低电磁波对通讯信号的干扰。

所述固定通讯盘体11上设置有若干凹槽15,碳刷接触头13插接于凹槽15内并与凹槽15滑动接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碳刷接触头13插接于凹槽15内,在碳刷接触头13磨损后通过弹性支承装置使得碳刷接触头13与通讯金属片12保持较好的接触。

所述弹性支承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板17,固定板17与固定套筒16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弧形支撑杆18;所述弧形支撑杆18的一端与固定通讯盘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7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当碳刷接触头13磨损后,弧形支撑杆18发生弹性恢复支撑碳刷接触头13与通讯金属片12继续保持较好的通信接触。

所述凹槽15内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19,弹性支撑杆19的两端分别与凹槽15内壁、碳刷接触头13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弹性支撑杆19,弹性支撑杆19辅助弧形支撑杆18支撑碳刷接触头13,当碳刷接触头13磨损后,弹性支撑杆19也会发生弹性恢复从而支撑碳刷接触头13与通讯金属片12继续保持较好的通信接触。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