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244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控制装置,属于风力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范关注。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未来几年风电产业将成为国内的支柱产业,具有占地少、无污染、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整个世界电力市场上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风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风机的变桨装置对调节风机接受风能效率和对风力发电机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风机变桨控制装置一般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步进电机进行变桨操作,这种方式只能够通过控制端控制风叶变桨的角度,而风叶实际变桨角度不能够实时的检测,造成了风机变桨控制精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风机变桨控制装置一般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步进电机进行变桨操作,这种方式只能够通过控制端控制风叶变桨的角度,而风叶实际变桨角度不能够实时的检测,造成了风机变桨控制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风机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控制装置,包括风叶轮毂、若干风叶和风叶变桨检测电路;所述风叶轮毂上设置有若干插接槽,风叶的端部插接于插接槽内并与插接槽转动连接;所述风叶轮毂上还设置有叶片变桨控制装置,叶片变桨控制装置包括变桨控制轴,变桨控制轴的一端穿过风叶轮毂并且变桨控制轴的端部连接有旋转动力机构,变桨控制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变桨旋转板,变桨旋转板的侧边沿上连接有如若干变桨杆,变桨杆的一端与变桨旋转板转动连接,变桨杆的另一端与风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风叶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滑动触点和滑动电阻,滑动触点和滑动电阻分别设置于风叶端部外表面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插接槽内部侧表面上设置有弧形的取电金属片和滑动电阻动触点,滑动触点与取电金属片表面滑动接触,滑动电阻动触点与滑动电阻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动触点与滑动电阻的一端电连接,取电金属片、滑动电阻动触点与风叶变桨检测电路电连接,旋转动力机构的控制端与风叶变桨检测电路电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风叶变桨时,滑动电阻动触点,与滑动电阻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由滑动触点、取电金属片、滑动电阻动触点、滑动电阻依次串联组成的电路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风叶变桨检测电路检测电阻值的变化后根据阻值变化控制旋转动力机构旋转角度以使得风叶变桨角度得以精确的控制,提高了风机接受风能的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旋转动力机构控制变桨控制轴转动带动变桨旋转板转动,变桨旋转板转动过程中带动变桨杆发生角度变化,进而使得风叶完成变桨操作。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装置,所述风叶变桨检测电路包括电阻检测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和变桨控制终端,电阻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变桨控制终端的信号输入端,变桨控制终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动力机构,旋转动力机构为步进电机。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电阻检测电路检测由滑动触点、取电金属片、滑动电阻动触点、滑动电阻依次串联组成的电路的电阻值,并将检测到的阻值信号传递至变桨控制终端,变桨控制终端将阻值信号传递至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使得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步进电机转动。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装置,所述插接槽内部侧表面上设置有金属片凹槽,取电金属片设置于金属片凹槽内;所述取电金属片的内表面与插接槽内部底端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取电金属片、金属片凹槽固定连接。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装置,所述风叶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电阻凹槽,滑动电阻设置于电阻凹槽内:所述滑动电阻的内表面与电阻凹槽内部底端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动电阻、电阻凹槽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支撑杆用于支撑取电金属片、滑动电阻,使得取电金属片与滑动触点、滑动电阻与滑动电阻动触点获得良好的接触,以保证电阻阻值测量的准确性。

优化的,上述风机控制装置,所述风叶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环形滑动凸起,插接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环形滑动凸起配合设置的环形滑动凹槽。

环形滑动凸起与环形滑动凹槽的配合设置支撑风叶在旋转,防止风叶旋转过程中发生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风叶变桨时,滑动电阻动触点,与滑动电阻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由滑动触点、取电金属片、滑动电阻动触点、滑动电阻依次串联组成的电路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风叶变桨检测电路检测电阻值的变化后根据阻值变化控制旋转动力机构旋转角度以使得风叶变桨角度得以精确的控制,提高了风机接受风能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叶、风叶轮毂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机控制装置,包括风叶轮毂1、若干风叶2和风叶变桨检测电路;所述风叶轮毂1上设置有若干插接槽3,风叶2的端部插接于插接槽3内并与插接槽3转动连接;所述风叶轮毂1上还设置有叶片变桨控制装置,叶片变桨控制装置包括变桨控制轴4,变桨控制轴4的一端穿过风叶轮毂1并且变桨控制轴4的端部连接有旋转动力机构,变桨控制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变桨旋转板5,变桨旋转板5的侧边沿上连接有如若干变桨杆6,变桨杆6的一端与变桨旋转板5转动连接,变桨杆6的另一端与风叶2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风叶2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滑动触点7和滑动电阻8,滑动触点7和滑动电阻8分别设置于风叶2端部外表面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插接槽3内部侧表面上设置有弧形的取电金属片9和滑动电阻动触点10,滑动触点7与取电金属片9表面滑动接触,滑动电阻动触点10与滑动电阻8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动触点7与滑动电阻8的一端电连接,取电金属片9、滑动电阻动触点10与风叶变桨检测电路电连接,旋转动力机构的控制端与风叶变桨检测电路电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风叶2变桨时,滑动电阻动触点10,与滑动电阻8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由滑动触点7、取电金属片9、滑动电阻动触点10、滑动电阻8依次串联组成的电路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风叶变桨检测电路检测电阻值的变化后根据阻值变化控制旋转动力机构旋转角度以使得风叶2变桨角度得以精确的控制,提高了风机接受风能的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旋转动力机构控制变桨控制轴4转动带动变桨旋转板5转动,变桨旋转板5转动过程中带动变桨杆6发生角度变化,进而使得风叶2完成变桨操作。

所述风叶变桨检测电路包括电阻检测电路11、步进电机控制电路12和变桨控制终端13,电阻检测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变桨控制终端13的信号输入端,变桨控制终端1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12,步进电机控制电路12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动力机构,旋转动力机构为步进电机14。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电阻检测电路11检测由滑动触点7、取电金属片9、滑动电阻动触点10、滑动电阻8依次串联组成的电路的电阻值,并将检测到的阻值信号传递至变桨控制终端13,变桨控制终端13将阻值信号传递至步进电机控制电路12使得电机控制电路12控制步进电机14转动。

所述插接槽3内部侧表面上设置有金属片凹槽15,取电金属片9设置于金属片凹槽15内;所述取电金属片9的内表面与插接槽3内部底端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两端分别与取电金属片9、金属片凹槽15固定连接。

所述风叶2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电阻凹槽17,滑动电阻8设置于电阻凹槽17内:所述滑动电阻8的内表面与电阻凹槽17内部底端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两端分别与滑动电阻8、电阻凹槽17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支撑杆16用于支撑取电金属片9、滑动电阻8,使得取电金属片9与滑动触点7、滑动电阻8与滑动电阻动触点10获得良好的接触,以保证电阻阻值测量的准确性。

所述风叶2端部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环形滑动凸起18,插接槽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环形滑动凸起18配合设置的环形滑动凹槽19。

环形滑动凸起18与环形滑动凹槽19的配合设置支撑风叶2在旋转,防止风叶2旋转过程中发生错位。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