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外置EGR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696发布日期:2018-08-31 21:1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外置EGR系统。用于在尽可能不影响现有发动机布置的前提下,更大限度的提高自然吸气发动机的EGR率,减小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延长发动机平台寿命,应用于汽油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领域。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EGR)技术作为现在汽油发动机降低油耗的有效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由于布置受限,一般使用的是内部EGR系统或者外置EGR阀的设计,极大的限制了汽油机的EGR率,从而限制了对于油耗改善的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外置EGR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EGR取气管,所述EGR取气管一端与前级排气管催化器连接,另一端与EGR冷却器输入端连接,所述EGR冷却器输出端与EGR进气管一端连接,所述EGR进气管另一端连接至混合接头,所述混合接头还与进气歧管的稳压腔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混合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与EGR进气管连通,另一端设有堵头,所述管体周圈上设有耳法兰,所述管体侧壁开设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进气歧管的稳压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通气孔为矩形孔。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EGR进气管通过可在EGR进气管上进行移动及旋转的丝套环固定于气缸盖上。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EGR冷却器输出端与EGR进气管连接处设有EGR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是应用于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外部EGR系统,原有平台发动机不做较大的布置改动,通过使用EGR冷却器及外置管路设计,使EGR系统冷却效率的加大,可以极大的增加发动机EGR率,实现更好的油耗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2为EGR进气管管上丝套环示意图;

图3为混合接头的轴向图。

图中,1-前级排气管催化器、2-EGR取气管、3-EGR冷却器、4-EGR控制阀、5-EGR进气管、6-混合接头(6-1-管体、6-2-堵头、6-3-耳法兰、6-4-通气孔、6-5-安装接头)、7-稳压腔、8-丝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EGR取气管2,所述EGR取气管2一端与前级排气管催化器1连接,另一端与EGR冷却器3输入端连接,所述EGR冷却器3输出端与EGR进气管5一端连接,所述EGR进气管5另一端连接至混合接头6,所述混合接头6还与进气歧管的稳压腔7连接。

所述混合接头6包括管体6-1,所述管体6-1一端通过安装接头6-5与EGR进气管5连通,另一端设有堵头6-2,所述管体6-1周圈上设有耳法兰6-3,所述管体6-1侧壁开设通气孔6-4,所述通气孔6-4与所述进气歧管的稳压腔7连通。

所述通气孔6-4为矩形孔。

所述EGR进气管5通过可在EGR进气管5上进行移动及旋转的丝套环8固定于气缸盖上。

所述EGR冷却器3输出端与EGR进气管5连接处设有EGR控制阀4。

本实用新型集成安装EGR冷却器及EGR控制阀,并且采用较长的进气管进一步增大EGR率,实现更好的油耗贡献,从前级排气管催化器1后端锥取气,通过采用耐热不锈钢管的EGR取气管2将气体运输到EGR冷却器3,通过冷却液将废气冷却到一定程度,再通过EGR控制阀4,然后通过一根EGR进气管5可以将废气温度进一步冷却运输到和进气歧管连接的混合接头6中,混合接头中设有通气孔6-4,可以使高温废气与新鲜空气在进气歧管总成的稳压腔7中充分混合,尽量使发动机四个缸体的EGR率相似,从而保证四个缸体的均匀燃烧。

其中,EGR冷却器3的壳体上焊接有固定支架,增加整个EGR系统的强度。EGR进气管5上设计有可进行移动及旋转的丝套环8,可以有效的改善管路的安装性能。废气混合接头的设计,保证了废气与新鲜空气充分的混合,极大的改善了气体在进气歧管中的均匀性。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