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7215发布日期:2019-04-17 04:1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本申请基于2016年11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216472号。本申请主张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整体通过参照而引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流量可变阀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流量可变阀机构调整向增压器的涡轮供给的动作流体的流量。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轴承、旋转轴以及阀体。轴承设置于收纳涡轮的涡轮壳体。旋转轴被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阀体与旋转轴的一端侧连结。阀体经由沿旋转轴的径向伸出的阀臂而与旋转轴连结。而且,旋转轴绕轴线旋转,从而阀臂摆动。通过阀臂摆动,从而阀体相对于阀座接近或者分离。而且通过阀体接近或者分离,来调整动作流体的流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013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在阀体成为打开状态且动作流体通过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时,阀体有可能因动作流体的脉动而振动。另外,在阀体、阀臂、旋转轴(阀杆)、与旋转轴连结的连杆部件、与连杆部件连结的动作杆等各部件彼此间存在间隙。阀体的振动传递至各部件,因此各部件有可能产生振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能够抑制与阀体连结的部件亦即连杆部件的振动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其中,具备:阀体,其对开口部进行开闭;阀杆,在其一端侧连结阀体,该阀杆贯通壳体并且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动作杆,其与致动器连接并进行往复移动;连杆部件,其沿与阀杆以及动作杆交叉的方向延伸,一端侧与阀杆连结并绕阀杆的轴线摆动,另一端侧与动作杆连结;以及施力部件,其在动作杆往复移动的方向上与配置在连杆部件的两侧的一对连结部连结,并以向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曲,将连杆部件向该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能够抑制与阀体连结的部件亦即连杆部件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增压器的涡轮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安装于动作杆的振动抑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振动抑制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抑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抑制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其中,具备:阀体,其对开口部进行开闭;阀杆,在其一端侧连结阀体,该阀杆贯通壳体并且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动作杆,其与致动器连接并进行往复移动;连杆部件,其沿与阀杆以及动作杆交叉的方向延伸,一端侧与阀杆连结并绕阀杆的轴线摆动,另一端侧与动作杆连结;以及施力部件,其在动作杆往复移动的方向上与配置在连杆部件的两侧的一对连结部连结,并以向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曲,将连杆部件向该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施力。

在该流量可变阀机构中,与致动器连接的动作杆往复移动。通过该往复移动,与动作杆连结的连杆部件摆动。通过该摆动,阀杆绕该阀杆的轴线旋转移动。阀杆经由壳体而旋转移动,从而与阀杆的一端侧连结的阀体相对于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接近。因此阀体关闭开口部。另外,阀体通过相对于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离开,从而阀体打开开口部。由此能够调整通过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气体流量。另外,在该流量可变阀机构中,在动作杆往复移动的方向上且在连杆部件的两侧设置有一对连结部。在这一对连结部之间配置连杆部件。与一对连结部连结的施力部件以向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曲。通过该弯曲,施力部件将连杆部件向该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施力。由此施力部件使连杆部件的振动衰减。因此抑制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振动。并且抑制阀杆的径向的振动。因此与阀杆连结的阀体的振动衰减。

一对连结部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设置于动作杆。由此,能够使施力部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与动作杆连结。而且能够抑制连杆部件相对于动作杆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从连杆部件向动作杆传递的振动。

动作杆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与和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的连接部相比,向与致动器相反的一侧伸出,一对连结部中配置于与致动器相反的一侧的第一连结部也可以设置于伸出部。这样,在动作杆设置伸出部,并且在该伸出部配置第一连结部,由此能够使施力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致动器相反的一侧)与动作杆的伸出部连结。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连杆部件相对于动作杆的振动。

一对连结部中配置于致动器侧的第二连结部也可以设置于支承致动器的托架。这样,能够使施力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致动器侧)与支承致动器的托架连结。

一对连结部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包括与施力部件连结的弹性部。作用于施力部件的力通过弹性部而衰减。因此连杆部件的振动进一步减弱。

施力部件也可以与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抵接,并将连杆部件向一端侧施力。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是与动作杆连接的一方。因此,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因连杆部件的摆动而位置发生变化。由此连杆部件相对于动作杆倾斜的角度变化。因此连杆部件相对于施力部件倾斜的角度也变化。因此施力部件根据连杆部件的摆动,从不同的方向对连杆部件施力。因此施力部件能够抑制连杆部件的振动。

施力部件也可以与连杆部件的一端侧抵接,并将连杆部件向另一端侧施力。连杆部件的一端侧是与阀杆连接的一方。与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相比较,一端侧远离动作杆。因此通过使与动作杆连结的施力部件较大地弯曲,由此施力部件产生的力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连杆部件的振动。

作为施力部件也可以使用板簧。

也可以在连结部形成供施力部件嵌入的凹部,凹部沿施力部件延伸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使施力部件嵌入凹部。因此能够在与施力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抑制施力部件的位移。

本发明是具备上述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其具备:涡轮、以及压缩机,其借助基于涡轮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阀体对绕过涡轮的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对于该增压器而言,在流量可变阀机构中,与致动器连接的动作杆往复移动。通过该往复移动,与动作杆连结的连杆部件摆动。通过该摆动,阀杆绕该阀杆的轴线旋转移动。阀杆经由壳体而旋转移动,从而与阀杆的一端侧连结的阀体相对于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接近。因此阀体关闭开口部。另外,阀体相对于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离开,从而阀体打开开口部。由此能够调整通过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气体流量。另外,在该流量可变阀机构中,在动作杆往复移动的方向上在连杆部件的两侧设置一对连结部。在这一对连结部之间配置连杆部件。与一对连结部连结的施力部件以向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曲。通过该弯曲,施力部件将连杆部件向该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施力。由此施力部件使连杆部件的振动衰减。因此,抑制连杆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振动。并且抑制阀杆的径向的振动。因此与阀杆连结的阀体的振动衰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增压器)

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增压器1是车辆用的增压器。增压器1利用从未图示的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对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进行压缩。增压器1具备涡轮2和压缩机(离心压缩机)3。涡轮2具备涡轮壳体4和涡轮叶轮6。涡轮叶轮6收纳于涡轮壳体4。压缩机3具备压缩机壳体5和压缩机叶轮7。压缩机叶轮7收纳于压缩机壳体5。

涡轮叶轮6设置于旋转轴14的一端。压缩机叶轮7设置于旋转轴14的另一端。轴承壳体13设置在涡轮壳体4与压缩机壳体5之间。旋转轴14经由轴承15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壳体13。

排出气体流入口8以及排出气体流出口10设置于涡轮壳体4。从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排出气体流入口8而流入到涡轮壳体4内。接着,排出气体使涡轮叶轮6旋转。然后,排出气体通过排出气体流出口10而向涡轮壳体4外流出。

吸入口9以及排出口11设置于压缩机壳体5。如上述那样,若涡轮叶轮6旋转,则旋转轴14以及压缩机叶轮7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7通过吸入口9吸入外部的空气。而且,压缩机叶轮7压缩空气。然后,压缩机叶轮7将压缩空气从排出口11排出。从排出口11排出的压缩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如图3所示,旁通通路17形成于涡轮壳体4的内部。旁通通路17使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导入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绕过涡轮叶轮6,由此向排出气体流出口10侧导出。旁通通路17是气体流量可变通路。旁通通路17能够改变向涡轮叶轮6侧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量。

(排气泄压阀)

增压器1作为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排气泄压阀20。排气泄压阀20对旁通通路17的排出气体流出口10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排气泄压阀20具备阀杆21、摆动片22以及阀体23。阀杆21相对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被支承为能够旋转。摆动片22从阀杆21向该阀杆21的径向伸出。阀体23被摆动片22支承。

支承孔(贯通孔)24形成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支承孔24沿外壁的板厚方向贯通。圆筒状的衬套(轴承)25插通于该支承孔24内。衬套25相对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压入,由此被固定。

阀杆21插通于衬套25。阀杆21相对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被支承为能够旋转。摆动片22固定于阀杆21的一端21a侧。阀杆21绕该阀杆21的轴线旋转。通过该旋转阀杆21使摆动片22摆动。安装孔设置于摆动片22的前端部。安装孔安装阀体23。例如摆动片22的侧部与衬套25的一端侧的端面抵接。另外,衬套25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对应于阀杆21的一端21a侧以及另一端21b侧。衬套25的一端配置于涡轮壳体4的内部。衬套25的另一端配置于涡轮壳体4的外部。

阀体23能够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周缘部抵接,并且能够与其远离。阀体23例如呈圆盘状。阀轴26设置于阀体23。阀轴26在向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突出。阀轴26插通于摆动片22的前端部的安装孔。止动件27固定在与阀轴26的阀体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插通于安装孔的阀轴26由该止动件27保持。阀体23相对于摆动片22被支承为能够微动(包括倾转)。由此阀体23相对于摆动片22微动。因此阀体23相对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阀座)紧贴。而且,若阀体23抵接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则排气泄压阀20成为关闭状态。另一方面,若阀体23远离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则排气泄压阀20成为打开状态。

排气泄压阀20具备致动器50、动作杆51以及连杆部件28。致动器50驱动阀体23。动作杆51与致动器50连接并进行往复移动。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一端侧、基端部)28a与阀杆21连结。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另一端侧、前端部)28b与动作杆51连结。此外,排气泄压阀20包括振动抑制单元30。振动抑制单元30抑制连杆部件28的振动。

连杆部件28例如呈板状。连杆部件28向与阀杆21以及动作杆51交叉的方向延伸。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28a固定于另一端(基端)21b。阀杆21的另一端21b配置于涡轮壳体4的外部。安装孔形成于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28a。安装孔沿连杆部件28的板厚方向贯通。阀杆21的另一端21b插通于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28a的安装孔。而且连杆部件28配置为沿阀杆21的径向伸出。

安装孔形成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连结销29插通于安装孔。连杆部件28经由插通于该安装孔的连结销29而与动作杆51连结。

连结销29插通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的安装孔、和动作杆51的安装孔。动作杆51的安装孔例如形成于动作杆5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在连结销29的一端通过铆接而与动作杆51连接。夹具29a安装于连结销29的另一端。夹具29a防止连结销29从安装孔的脱落。阀杆21经由连杆部件28以及连结销29连结于致动器50的动作杆51。

槽部(凹部)41形成于连杆部件28的侧面。槽部41例如遍布连杆部件28的侧面的整周而连续。另外,连杆部件28的侧面是沿着连杆部件28的板厚方向的面。在槽部41插入后述的振动抑制单元30的板簧部件33,由此将板簧部件33配置于槽部41。

如图2所示,动作杆51是往复移动的棒状的部件。动作杆51通过致动器50的动力被传递而进行往复移动。动作杆5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部52。与平板部5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剖面形状例如呈矩形。平板部52以其板厚方向沿着阀杆21的轴线方向的方式配置。

安装孔形成于平板部5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上述的连结销29插通安装孔。此外,安装孔分别形成于平板部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52a、52b)。安装孔沿板厚方向贯通。设置于平板部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安装孔支承后述的振动抑制单元30的一对连结部31、32。另外,一对连结部31、32包括第一连结部32以及第二连结部31。

平板部52包括伸出部52c。伸出部52c与连结销29相比,向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伸出。连结销29是与连杆部件28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连结部32安装于伸出部52c。

致动器50例如是膜片式的致动器。致动器50例如相对于托架18固定。托架18固定于压缩机壳体5。动作杆51在增压器1的旋转轴14的轴线方向上从压缩机3侧向涡轮2侧延伸。与致动器50连接的动作杆51将形成于托架18的开口18a(参照图4)贯通。而且,动作杆51向涡轮2侧延伸。致动器50使动作杆51沿该动作杆51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通过该往复移动,致动器50使连杆部件28摆动。因此致动器50使阀杆21绕该阀杆21的轴线旋转。

(振动抑制单元)

如上所述,排气泄压阀20具备振动抑制单元30。振动抑制单元30抑制连杆部件28的振动。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振动抑制单元30包括一对连结部31、32以及板簧部件(施力部件)33。一对连结部31、32在动作杆51往复移动的方向上对置。一对连结部31、32配置于连杆部件28的两侧。板簧部件33与一对连结部31、32连结。一对连结部31、32在连杆部件28摆动的方向上配置于连杆部件28的两侧,由此而对置。

一对连结部31、32中作为一方的连结部的第二连结部31,在动作杆51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致动器50侧。作为另一方的连结部的第一连结部32配置于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一对连结部31、32分别安装于动作杆51。

第二连结部31具备支承销34和夹具35。支承销34插通于动作杆51的致动器50侧的安装孔。夹具35安装于支承销34。支承销34呈圆柱状。支承销34插通于在动作杆51形成的安装孔,由此相对于动作杆51固定。支承销34配置为在平板部52的板厚方向上从动作杆51向与涡轮壳体4相反的一侧突出。支承销34的外周面作为供板簧部件33的一端33a侧卷绕的面来使用。

夹具35例如呈板状。夹具35形成为从板厚方向观察时呈c型。夹具35安装于支承销34。夹具35限制板簧部件33在支承销34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第一连结部32具备支承销36、橡胶部件(弹性部)37以及夹具38。支承销36插通于动作杆51的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的安装孔。橡胶部件37安装于支承销36。夹具38安装于支承销36,由此限制橡胶部件37的位置。支承销36呈圆柱状。支承销36插通于在动作杆51形成的安装孔,由此固定于动作杆51。支承销36配置为在平板部52的板厚方向上从动作杆51向与涡轮壳体4相反的一侧突出。支承销36向与致动器50侧的支承销34相同的方向突出。

橡胶部件37例如呈圆盘状。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部形成于橡胶部件37的中央部。使支承销36插通于该开口部,由此橡胶部件37安装于支承销。槽部(凹部)42形成于橡胶部件37的外周面。槽部42沿周向连续。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侧被插入槽部42。

夹具38例如呈板状。夹具38形成为在从板厚方向观察时呈c型。夹具38安装于支承销36,由此限制橡胶部件37在支承销36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板簧部件33呈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平板状。板簧部件33例如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板簧部件33被架设于一对连结部31、32,由此被弯曲地配置。

板簧部件33的一端33a侧通过卷绕于第二连结部31的支承销34,由此被支承。板簧部件33的一端33a侧以在支承销34的周向上从连杆部件28侧(图示左侧)向图示右旋的方式配置。一端33a侧在图示上侧通过致动器50侧(图示右侧)而到达图示下侧。另外,板簧部件33的一端32a侧也可以相对于支承销34卷绕一周以上。另外,一端32a侧也可以卷绕小于一周。

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侧通过卷绕于第一连结部32的支承销36,由此被支承。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侧以在橡胶部件37的周向上从连杆部件28侧(图示右侧)向图示左旋的方式配置。另一端33b侧在图示上侧通过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图示左侧)而到达图示下侧。另外,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侧也可以相对于橡胶部件37卷绕一周以上。另外,另一端33b侧也可以卷绕小于一周。

板簧部件3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插入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的槽部41。进而该中央部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抵接。连杆部件28的槽部41具有与板簧部件33的外形对应的深度以及宽度。在板簧部件33插入到槽部41的状态下,与槽部41的底面41a以及侧面41b、41b抵接。槽部41的侧面41b、41b是与槽部41的宽度方向对置的面。

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与动作杆51相比,向与阀杆21相反的一侧伸出。因此两端部与动作杆51连结的板簧部件33在其中央部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抵接,由此以向与阀杆21相反的一侧伸出的方式弯曲。由此板簧部件33将连杆部件28的另一端侧向阀杆21侧施力。另外,连杆部件28的长度方向是指在连杆部件28中沿着长的一方的方向。在连杆部件28与阀杆21连结的状态下,连杆部件28的长度方向是沿着阀杆21的径向的方向。

接下来,对增压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流入的排出气体通过涡轮涡旋流路4a。然后,排出气体向涡轮叶轮6的入口侧供给。涡轮叶轮6利用所供给的排出气体的压力,由此产生旋转力。该旋转力使旋转轴14以及压缩机叶轮7与涡轮叶轮6一体地旋转。由此增压器1使用压缩机叶轮7对从压缩机3的吸入口9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被压缩机叶轮7压缩后的空气通过扩散流路5a以及压缩机涡旋流路5b。然后,压缩空气从排出口11排出。从排出口11排出的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在增压器1的运转中,若增压压力(从排出口11排出的空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则驱动致动器50。通过致动器50的驱动,动作杆51被推出。动作杆51的推出力(驱动力)经由与该动作杆51连结的连杆部件28、阀杆21以及摆动片22而向阀体23传递。由此阀体23以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周缘部离开的方式移动。然后,排气泄压阀20成为打开状态。此时,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流入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旁通通路17,由此绕过涡轮叶轮6。因此增压器1能够使向涡轮叶轮6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量减少。

另一方面,在增压器1的运转中,若增压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则解除动作杆51的推出力。若推出力被解除,则动作杆51被推回。由此,连杆部件28以阀杆21为中心进行摆动。而且,阀杆21绕该轴线旋转,由此摆动片22摆动。而且,阀体23向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周缘部接近。然后,阀体23被按压于开口部的周缘部。因此排气泄压阀20成为关闭状态。即、在涡轮2中是未进行基于旁通通路17的排出气体的旁通的状态。

在这样的增压器1的排气泄压阀20中,具有对连杆部件28施力的板簧部件33。该板簧部件33以向连杆部件28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曲,将连杆部件28从第二端部28b侧向第一端部28a侧施力。由此,排气泄压阀20抑制连杆部件28的振动的产生。进而排气泄压阀20能够使连杆部件28的振动衰减。在排气泄压阀20中,板簧部件33在连杆部件28的长度方向对该连杆部件28施力。因此抑制连杆部件28的长度方向的振动以及阀杆21的径向的振动。因而排气泄压阀20能够使与阀杆21连结的阀体23的振动衰减。

板簧部件33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抵接,将连杆部件28向第一端部28a侧施力。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是与动作杆51连接的一方。第二端部28b因连杆部件28的摆动而位置发生变化。由此连杆部件28相对于动作杆51倾斜的角度变化,因而连杆部件28相对于板簧部件33倾斜的角度也变化。因此,与连杆部件28的摆动对应地从不同的方向对连杆部件28施力。因此排气泄压阀20能够抑制连杆部件28的振动。

板簧部件33的两端部(33a、33b)与动作杆51连结。因此板簧部件33能够抑制连杆部件28相对于动作杆51的振动。因此板簧部件33能够抑制从连杆部件28向动作杆51传递的振动。

第一连结部32具备安装于支承销36的橡胶部件37。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经由橡胶部件37支承于动作杆51。因此作用于板簧部件33的力被橡胶部件37减弱。其结果连杆部件28的振动被进一步减弱。

在第一连结部32的橡胶部件37形成供板簧部件33嵌入的凹部。由此,能够将板簧部件33嵌入凹部。因此,排气泄压阀20能够在与板簧部件3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抑制板簧部件33的位移。

在连杆部件28形成板簧部件33嵌入的槽部41。由此能够将板簧部件33嵌入槽部41。因此排气泄压阀20能够在与板簧部件3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抑制板簧部件33的位移。另外,板簧部件33嵌入槽部41。因此排气泄压阀20能够防止板簧部件33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板簧部件33相对于连杆部件28按压。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不同点在于:动作杆51的长度不同以及振动抑制单元30b的结构不同。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b的动作杆51的长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杆51短。具体而言,平板部52的长度短。在动作杆51的长度方向上,从连杆部件28向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伸出的伸出部52d的长度短。

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抑制单元30b包括一对连结部31b、32b和板簧部件(施力部件)33。一对连结部31b、32b配置为在连杆部件28摆动的方向上隔着连杆部件28而对置。板簧部件33与一对连结部31b、32b连结。

一对连结部31b、32b包括第一连结部32b以及第二连结部31b。第二连结部31b在动作杆51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致动器50侧。第一连结部32b配置于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一对连结部31b、32b分别安装于动作杆51。

第二连结部31b具备支承销34、隔离件39a、橡胶部件37b以及夹具35。隔离件39a安装于支承销34。橡胶部件37b安装于支承销34。隔离件39a呈环状。与隔离件39a的周向正交的剖面呈板状。支承销34插通于隔离件39a的中央开口。隔离件39a在支承销34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动作杆51的平板部52与橡胶部件37b之间。隔离件39a的外径例如比橡胶部件37b的外径大。另外,隔离件39a例如由具有隔热性的部件构成。因此隔离件39a能够抑制来自涡轮壳体4侧的放射传热的影响。由此隔离件39a能够抑制热对橡胶部件37b的影响。

橡胶部件37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37的不同仅在于配置。因此,橡胶部件37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部件37相同。

第一连结部32b具备支承销36、隔离件39b以及夹具38。隔离件39b安装于支承销36。第一连结部32b的隔离件39b的结构与第二连结部31b的隔离件39a相同。隔离件39b在支承销36的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动作杆51的平板部52与板簧部件33之间。隔离件39b的外径例如比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的外径大。另一端33b卷绕于支承销36而呈圆弧状。由此隔离件39b能够抑制热对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的影响。

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b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相同的作用效果。

排气泄压阀20b能够使动作杆51的伸出部52d的长度缩短。因此,排气泄压阀20b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动作杆51的伸出部52d的长度例如是从连结销29的安装孔到另一端52b的长度。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不同的点在于:代替振动抑制单元30而包括振动抑制单元30c这一点。振动抑制单元30具备板簧部件33,振动抑制单元30c具备板簧部件33c。板簧部件33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抵接,但板簧部件33c与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28a抵接。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振动抑制单元30c具备一对连结部31、32和板簧部件33c。另外,一对连结部31、32包括第一连结部32以及第二连结部31。

板簧部件33c的一端33a侧卷绕于第二连结部31的支承销34,由此被支承。板簧部件33c的一端33a侧以在支承销34的周向上从连杆部件28侧(图示左侧)向图示左旋的方式配置。一端33a侧在图示下侧,通过致动器50侧(图示右侧)而到达图示上侧。

板簧部件33c的另一端33b侧卷绕于第一连结部32的支承销36,由此被支承。板簧部件33的另一端33b侧以在橡胶部件37的周向上从连杆部件28侧(图示右侧)向图示右旋的方式配置。另一端33b侧在图示下侧,通过与致动器50相反的一侧(图示左侧)而到达图示上侧。第一连结部32的橡胶部件37例如可以在外周面形成有槽部。第一连结部32的橡胶部件37也可以在外周面不形成槽部。

板簧部件33c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的端面抵接。另外也可以在连杆部件28形成有用于将板簧部件33c插入的槽部。也可以在连杆部件28不形成槽部。图7所示的连杆部件28未形成槽部。板簧部件33c与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28a的端面抵接。

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c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振动抑制单元30c中,板簧部件33c与连杆部件28的第一端部28a抵接,由此板簧部件33c弯曲。在连杆部件28的长度方向上,从连结销29到第一端部28a的端面的长度比从连结销29到第二端部28b的端面的长度长。因此能够增大板簧部件33c的曲率。因此能够使基于板簧部件33c的按压力比基于板簧部件33的按压力大。其结果能够更好地抑制连杆部件28的振动。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下述那样的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连结部31、32安装于动作杆5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例如一对连结部31、32中的一方也可以安装于动作杆51以外的部件。例如第二连结部31也可以固定于支承致动器50的托架18。第一连结部32例如也可以固定于在涡轮壳体4固定的支承部件。一对连结部31、32双方也可以安装于动作杆51以外的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连结部31、32中的一方设置有橡胶部件37。例如也可以在一对连结部31、32的双方设置橡胶部件37。另外,板簧部件33的端部经由橡胶部件37而被支承。例如板簧部件33的两端部也可以经由橡胶部件37而被支承。另外,弹性部不限于橡胶部件。弹性部也可以是树脂制。弹性部也可以由其它材质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施力部件设为板簧部件33。然而弹簧部件并不限于板簧部件33。例如施力部件也可以使用剖面是圆形的棒状的部件。另外,施力部件也可是其它形状。施力部件的剖面例如也可以是v字、三角形、梯形等。施力部件只要具有弹性,能够对连杆部件28施力即可。另外,振动抑制单元也可以具备多种施力部件。

动作杆51也可以不具备伸出部52c。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结部32安装于动作杆51以外的部件。

动作杆51并不限于具备平板部52的部件。动作杆51的剖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等。

连杆部件28并不限于经由从动作杆51的侧面突出的连结销29而与动作杆51连结的构成。对于连杆部件28而言,也可以在动作杆51设置开口部,将连杆部件28的第二端部28b插入至该开口部,配置于开口部且两端部经由被动作杆51支承的连结销而与动作杆51连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采用了排气泄压阀20的增压器1例示为车辆用。然而采用了排气泄压阀20的增压器并不限于车辆用。例如采用了排气泄压阀20的增压器也可以用于船舶用的发动机。另外,采用了排气泄压阀20的增压器也可以用于其它发动机。

附图标记说明:1…增压器;4…涡轮壳体(壳体);17…旁通通路;18…托架;20…排气泄压阀(流量可变阀机构);21…阀杆;21a…阀杆的一端;23…阀体;28…连杆部件;28a…连杆部件的第一端部(一端侧);28b…连杆部件的第二端部(另一端侧);30、30b、30c…振动抑制单元;31…第二连结部(一对连结部、第二连结部);32…第一连结部(一对连结部、第一连结部);33、33c…板簧部件(施力部件);37、37b…橡胶部件(弹性部);39a、39b…隔离件;50…致动器;51…动作杆;52…平板部;52c、52d…伸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