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7063发布日期:2018-12-08 08:3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由上侧箱部和下侧箱部夹着以固定空气过滤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7145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现有的空气滤清器,空气过滤器的框体中的横贯清洁箱的内部的部分难以夹在上侧箱部与下侧箱部之间并固定。

因此,考虑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将空气过滤器的框体中的横贯清洁箱的内部的部分固定于清洁箱。

但是,在清洁箱内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产生如下担忧:螺钉脱出(脱落)到清洁箱内、异物随着螺钉的固定、拆卸侵入清洁箱内。脱出到清洁箱内的螺钉、进入清洁箱内的异物成为使发动机故障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在清洁箱内不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并且能够牢固地固定清洁箱内的过滤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所述的课题的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具备:壳体主体;盖体,该盖体关闭所述壳体主体,且与所述壳体主体一起划分出内部空间;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将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以及过滤器,该过滤器被收容于所述内部空间且将所述内部空间划分为脏污侧和清洁侧,所述过滤器具有:对流入所述脏污侧的所述空气进行过滤且使所述空气流出所述清洁侧的过滤器元件;以及将所述过滤器元件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框体,所述盖体具有多个按压部,该多个按压部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突出并向所述壳体主体按压所述框体,所述固定部件配置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主体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外侧,所述多个按压部包含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壁面配置的按压部和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按压部,并且,所述多个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件的固定力被按压于所述框体。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所述盖体具备:凹部,该凹部向所述盖体的内侧凹陷,能够配置燃料分配管;以及肋,该肋连接所述多个按压部中的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按压部和所述凹部。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具备通风筒,该通风筒向所述清洁侧突出,并且使通过所述过滤器元件后的空气从所述清洁侧流出,所述通风筒具有多个,且排列成直线状地排列,所述多个按压部中的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按压部配置于相邻的一对所述通风筒之间。

优选的是,从所述通风筒的排列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所述多个按压部中的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按压部与所述通风筒重叠。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具备第二肋,该第二肋连接所述多个按压部中的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壁面配置的按压部和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按压部。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所述框体具有: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壁面的第一边部;横贯所述壳体主体内的第二边部;连接所述第一边部和所述第二边部的一对第三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三边部之间且呈倒角状的一对角部,所述多个按压部包含:按压所述第一边部的中央部的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二边部的中央部的第二按压部;以及分别按压所述角部的一对第三按压部。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所述一对第三按压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的中心线对称,所述过滤器的中心线连结所述第一边部的中央和所述第二边部的中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清洁箱内不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并且牢固地固定清洁箱内的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剖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盖体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摩托车、2…车身框架、5…前轮、6…转向机构、7…后轮、8…摆臂、9…发动机、11…空气滤清器、12…燃料箱、13…座椅、15…罩盖、21…转向头管、22…主框架、23…座椅轨道、25…枢轴、26…前叉、27…把手、28…把手手柄、29…前罩、31…侧罩、32…空气滤清器罩、36…后罩、41…壳体主体、41a…凸部、41b…内壁面、42…盖体、42a…凹部、42b…内表面、43…固定部件、43a…第一固定部件、43b…第二固定部件、45…内部空间、46…脏污侧、47…清洁侧、48…过滤器、49…通风筒、51…清洁箱、52…入口、53…出口、55…座部、55a…凹部、56…密封部件、57…钩、58…钩挂部、61…过滤器元件、62…框体、62a…凸部、63…密封部件、65…第一边部、66…第二边部、67…第三边部、69…角部、71…钩、72…钩挂部、73…按压部、75…加强肋、76…第一按压部、77…第二按压部、78…第三按压部、81…被按压部、82…第一被按压部、83…第二被按压部、84…第三被按压部、86…燃料分配管、87…凹部、91…第一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多个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摩托车的左视图。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的表达以摩托车1的乘员为基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具备:沿前后延伸的车身框架2;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前方的前轮5;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前端部且将前轮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向机构6;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后方的后轮7;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后部且将后轮7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摆臂8;以及搭载于车身框架2的发动机9。

另外,摩托车1具备:净化吸入至发动机9的空气、即净化进气的空气滤清器11;存储向发动机9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12;搭乘者能够落座的座椅13;以及遮盖车身框架2的至少一部分的罩盖15。

车身框架2是例如摇篮型框架,具备:配置于前端部的转向头管21;在转向头管21的后方向左右分支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框架22;以及与主框架22的后端部连结并向后上方平缓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轨道23。

转向头管21将转向机构6支承为能够操舵。

左右的主框架22弯曲。即,左右的主框架22具备:长尺寸的直线部分,该长尺寸的直线部分在转向头管21的后方分支且向左右扩大分离距离,并且向车辆后方平缓地下降;以及短尺寸的直线部分,该短尺寸的直线部分连接于长尺寸的直线部分的后端部,并且向下方延伸。左右的主框架22支承为夹入发动机9,该发动机9配置于长尺寸的直线部分的下方且短尺寸的直线部分的前方。左右的主框架22支承空气滤清器11,该空气滤清器11配置于长尺寸的直线部分的前半部的上方。左右的主框架22在长尺寸的直线部分的后半部的上方支承燃料箱12。左右的主框架22在短尺寸的直线部分之间支承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25。枢轴25将摆臂8支承为能够摆动。

发动机9处于前轮5的后方且主框架22的下方,占据摩托车1的中央下部。

转向机构6具备:贯通转向头管21且作为转向机构6的旋转中心的转向轴(省略图示);沿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前叉26;以及连接于各个前叉26的上端部并沿车辆的左右延伸的把手27。

把手27具备供骑手握持的把手手柄28。右侧的把手手柄28是油门手柄。

空气滤清器11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前半部上方。

空气滤清器11是发动机9的进气路径的一部分。空气滤清器11经由节气门主体(省略图示)连接于发动机9的进气侧。空气滤清器11对进气进行过滤清洁。在俯视图中,空气滤清器11夹在左右的主框架22之间。

燃料箱12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前半部上方且空气滤清器11的后方。

座椅13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后半部上方。

在摩托车1中,例如罩盖15从车身的前部直到中央下部遮盖车身框架2。罩盖15具有流线形状。罩盖15降低摩托车1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并且保护搭乘者不受行驶风压。罩盖15包含:覆盖车辆的前部的前罩29;覆盖发动机9的侧方的左右一对侧罩31;覆盖空气滤清器11和燃料箱12的空气滤清器罩32;以及支承座椅13且覆盖车辆的后方的后罩36。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剖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盖体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具备:壳体主体41;盖体42,该盖体42关闭壳体主体41,且与壳体主体41一起划分出内部空间45;固定部件43,该固定部件43将盖体42固定于壳体主体41;以及过滤器48,该过滤器48被收容于由壳体主体41和盖体41划分出的内部空间45且将内部空间45划分为脏污侧46和清洁侧47。空气滤清器11构成为,能够通过从壳体主体41拆卸盖体42来开放内部空间45,而从壳体主体41拆卸过滤器48并更换。

另外,空气滤清器11具备配置于过滤器48的下游侧、即内部空间45的清洁侧47的通风筒49。

将壳体主体41和盖体42组合后的结构称为清洁箱51。

壳体主体41具备:将空气导入内部空间45的脏污侧46的入口52;以及使空气从内部空间45的清洁侧47流出的出口53。入口52设置于壳体主体41的前侧的左右的各个角部。出口53贯穿壳体主体41的后半部的底壁。出口53在发动机9的每个气缸(省略图示)设置有一个。即,出口53的数量与发动机9的缸数相同。

在壳体主体41内的前半部设置有支承过滤器48的座部55。座部55是脏污侧46与清洁侧47的边界。座部55的入口52侧是脏污侧46,座部55的出口53侧是清洁侧47。座部55前高后低地倾斜。

在壳体主体41的缘部遍及整周设置有凸部41a。在盖体42的缘部遍及整周设置有凹部42a,壳体主体41的凸部41a进入凹部42a。在盖体42的凹部42a设置有密封部件56,该密封部件56夹在壳体主体41的凸部41a与盖体42的凸部41a之间。

在盖体42的后部设置有一对钩57。在壳体主体41的后部设置有钩挂盖体42的各个钩57的一对钩挂部58。

有多个固定部件43。固定部件43配置于盖体42和壳体主体41的周围。换言之,固定部件43配置于盖体42及壳体主体41的内部空间45的外侧。具体而言,固定部件43与盖体42的钩57及壳体主体41的钩挂部58协同动作而将盖体42固定于壳体主体41。固定部件43包含:一对第一固定部件43a,该一对第一固定部件43a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1的左右的各个侧部中央部且将盖体42固定于壳体主体41;以及一对第二固定部件43b,该一对第二固定部件43b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1的前端部的左右的各个端部且将盖体42固定于壳体主体41。

过滤器48具备:对流入壳体主体41的内部空间45的脏污侧46的空气进行过滤且使空气流出清洁侧47的过滤器元件61;以及将过滤器元件61支承于壳体主体41的框体62。过滤器48仿照座部55的倾斜而前高后低地倾斜。过滤器元件61也相同。

在框体62的缘部遍及整周设置有凸部62a。在壳体主体41内的座部55设置有凹部55a,框体62的凸部62a进入凹部55a。在壳体主体41的凹部55a设置有密封部件63,该密封部件夹在框体62的凸部62a与壳体主体41的凹部55a之间。

框体62具有:沿着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的第一边部65;横贯壳体主体41内的第二边部66;连接第一边部65和第二边部66的一对第三边部67;以及设置于第一边部65与第三边部67之间且呈倒角状的一对角部69。

在框体62的后部、即第二边部66设置有一对钩71。在壳体主体41的座部55的后部设置有钩挂框体62的各个钩71的一对钩挂部72。

盖体42具有多个按压部73,该多个按压部73从盖体42的内表面42b突出并向壳体主体41按压框体62。各个按压部73具有从盖体42的内表面朝向过滤器48的框体62的实心的柱形。另外,各个按压部73具有沿着按压部7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肋75。加强肋75设置于棒状的中心部的四方。

多个按压部73包含沿着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配置的按压部和远离内壁面41b的按压部。具体而言,多个按压部73包含:按压框体62的第一边部65的中央部第一按压部76;按压第二边部66的中央部的第二按压部77;分别按压角部69的一对第三按压部78。多个按压部73通过经由盖体42作用的固定部件43的固定力被按压于框体62。

多个按压部73中的远离内壁面41b的按压部73配置于相邻的一对通风筒49之间。换言之,按压第二边部66的中央部的第二按压部77配置于相邻的一对通风筒49之间。另外,从通风筒49的排列方向、即空气滤清器11的宽度方向观察,多个按压部73中的远离内壁面41b的按压部73与通风筒49重叠。换言之,从通风筒49的排列方向观察,第二按压部77与通风筒49重叠。

一对第三按压部78配置为相对于过滤器48的中心线c对称,过滤器48的中心线c连结框体62的第一边部65的中央和第二边部66的中央。

过滤器48的框体62具备与按压部73接触的被按压部81。被按压部81设置成与各个按压部73对应。即,被按压部81具有多个,包含:设置于框体62的第一边部65的中央部且被第一按压部76按压的第一被按压部82;设置于第二边部66的中央部且被第二按压部77按压的第二被按压部83;以及设置于各个角部69且被第三按压部78按压的第三被按压部84。

另外,盖体42具备:凹部87,该凹部87向盖体42的内侧凹陷,能够配置燃料分配管86;以及第一肋91,该第一肋91连接多个按压部73中的远离内壁面41b的按压部73、即连接第二按压部77和凹部87。

盖体42还具备第二肋92,该第二肋92连接多个按压部73中的沿着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配置的按压部和远离内壁面41b的按压部。例如,第二肋92连接第一按压部76和第二按压部77。

通风筒49使通过过滤器元件61后的空气从内部空间45的清洁侧47流出。通风筒49将由过滤器48净化后的空气引导到发动机9的进气端口(省略图示)。

通风筒49设置于清洁箱51的每个出口53。即,通风筒49也与清洁箱51的出口53同样地在发动机9的每个气缸(省略图示)设置一个。通风筒49的数量与发动机9的缸数相同。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9是并联四缸发动机,出口53和通风筒49具有多个,且排列成直线状。

通风筒49与壳体主体41的出口53连接且向内部空间45的清洁侧47突出。多个通风筒49包含从壳体主体41底面的突出量不同的通风筒。中央的两个通风筒49的突出量比左右的两个通风筒49的突出量大。另外,中央的两个通风筒49达到与过滤器元件61相同程度的高度,左右的两个通风筒49比过滤器元件61低。

燃料分配管86配置于通风筒49的延长线上。燃料分配管86与向通风筒49喷射燃料的喷射器(省略图示)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中,通过按压部73将过滤器48按压于壳体主体41并固定,按压部73从盖体42向内部空间45内突出。因此,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在空气滤清器11内不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就能够将过滤器48固定于壳体主体41。即,空气滤清器11能够可靠地防止螺钉脱出到内部空间45,或异物随着螺钉的固定、拆卸侵入内部空间4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具备第一肋91,该第一肋91连接盖体42的凹部87与远离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的按压部73。因此,空气滤清器11能够加强按压部73,特别是能够加强如第二按压部77那样地从盖体42的中央部分突出的按压部73。另外,在空气滤清器11中,能够配置更细柱状的按压部73,该柱状的按压部73不妨碍在内部空间45中从过滤器元件61到达通风筒49的空气的路径。

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还具备按压部73(即第二按压部77),该按压部73远离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并且配置于相邻的一对通风筒49之间。因此,空气滤清器11能够不妨碍内部空间45中从过滤器元件61到达通风筒49的空气的路径,就能够将过滤器48按压于壳体主体4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还具备按压部73(即第二按压部77),该按压部73远离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并且从通风筒49的排列方向观察,与通风筒49重叠。因此,空气滤清器11能够不妨碍内部空间45中从过滤器元件61到达通风筒49的空气的路径,就能够将过滤器48按压于壳体主体41。另外,空气滤清器11能够避免由于设置第二按压部77导致的前后方向的大型化,能够维持尺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具备第二肋92,该第二肋92连接沿着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配置的按压部73(第一按压部76)与远离壳体主体41的内壁面41b的按压部73(即第二按压部77)。因此,空气滤清器11能够提高将过滤器48按压于壳体主体41的盖体42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还具备:按压框体62的第一边部65的中央部的第一按压部76;按压第二边部66的中央部的第二按压部77;以及分别按压角部69的一对的第三按压部78。因此,空气滤清器11能够利用多个按压部73将过滤器48更牢固地按压于壳体主体41并固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还具备配置为相对于过滤器48的中心线对称的一对第三按压部78。因此,空气滤清器11能够使过滤器48无偏差而可靠地将过滤器48按压于壳体主体41并固定。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空气滤清器11,能够在清洁箱51内不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并且牢固地固定清洁箱51内的过滤器4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