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9813发布日期:2018-11-07 11:3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风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对于新能源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风能的取之不尽使它成为了很好的一种新能源,现有的风能发电装置发电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根据环境选择最佳的发电方式,不但发现效率低,而且无法进行自我保护,使用寿命上有限,因此设计一种可选择多种方式发电并且能自我保护的一种风能发电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能发电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风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传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传动装置左上侧的减速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装置下侧的升降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连通外界设置有第一通线孔,所述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动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通入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右侧端面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传动腔的左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左右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上侧内壁上贯穿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二斜齿轮的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伸出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外的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上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三斜齿轮,所述传动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外界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斜齿轮的上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延伸出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外的第四旋转轴,所述第四旋转轴的上端通过连杆固定且阵列分布的设置有叶片,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下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四斜齿轮,所述第四斜齿轮的下侧端面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五旋转轴,所述第五旋转轴的下端通入所述升降装置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速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侧内壁内的第一卷线腔,所述第一卷线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卷线轮,所述第一卷线轮的后侧端面动力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卷线腔后侧内壁内的电机上,所述第一卷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所述第一卷线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线孔,所述第二通线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通道的第一减速腔,所述第一减速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减速块,所述第一减速块的上侧端面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滑动腔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三滑动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拉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卷线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通线孔,所述第三通线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滑动腔,所述第四滑动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二减速腔,所述第二减速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减速块,所述第二减速块的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滑动腔内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四滑动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拉线通过所述第三通线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块的左侧端面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下侧的第二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腔,所述第一伸缩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伸缩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伸缩腔内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外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腔内壁的固定环,所述固定柱内上下贯穿设置有空心腔,所述固定柱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动能转换装置,所述动能转换装置上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空心腔内的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伸缩腔,所述第二伸缩腔内壁内阵列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升降槽,所述第五旋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伸缩腔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伸缩腔内,所述第五旋转轴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伸缩腔的部分外侧固定且阵列设置有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槽内的第一升降块,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后侧内壁内对称且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升降槽,所述第二升降槽远离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一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导滑槽,所述第二升降槽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设置有螺杆,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前后两侧端面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升降槽且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螺杆的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二升降块远离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导滑槽内的导滑块,所述动能转换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卷线腔,所述第二卷线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通线孔,所述第二卷线腔内设置有第二卷线轮,所述第二卷线轮的前侧端面固定设置有回转弹簧,但回转弹簧的弹力远小于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卷线轮上绕设有第三拉线,所述第三拉线通过转向轮的导向后穿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能转换装置上端且于所述旋转柱外侧设置有测速器,所述测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所述第一卷线轮的电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能转换装置的左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于所述动能转换装置进而储存所述动能转换装置所转换的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风力发电时,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螺杆带动第二升降块上升,此时固定柱在第一伸缩腔内下降,此时第一升降块在第一升降槽内上升,此时第三拉线处于拉紧状态,由于回转弹簧的弹力远小于第二弹簧,所以第三拉线先克服恢复弹簧的弹力而拉长,当第三拉线处于完全拉紧状态后,第一装置主体继续上升,此时第一滑块在第三拉线的拉力作用下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向右移动,进而通过带动第一斜齿轮向右移动,此时第二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和第四斜齿轮相啮合,此时叶片和风扇都伸出第二装置主体外,进行风力发电,此时叶片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四旋转轴转动,同时风扇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三旋转轴转动,此时第二斜齿轮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五旋转轴转动,此时第五旋转轴通过第一升降块带动旋转柱转动,此时动能转换装置将旋转柱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时测速器对旋转柱进行速度检测,当旋转柱转速过快,第一卷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释放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此时第三滑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向下移动,进而推动第一减速块下降到与第一卷线腔相抵,此时第四滑块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右移动,进而推动第二减速块向右移动到与第四旋转轴相抵,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防止转速够快导致装置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风能发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压力机装置一种风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21、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内的传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传动装置左上侧的减速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装置下侧的升降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内的传动腔61,所述传动腔61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62,所述第一滑动腔62连通外界设置有第一通线孔84,所述传动腔61与所述第一滑动腔62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63,所述第一滑动腔6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81,所述第一滑块81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动腔62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82,所述第一滑块81的左侧端面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3并延伸通入所述传动腔61内的第一旋转轴83,所述第一旋转轴8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66,所述第一斜齿轮66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斜齿轮65,所述第一斜齿轮66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斜齿轮65右侧端面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旋转轴67,所述传动腔61的左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动腔120,所述第二滑动腔12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72,所述第二滑块72内左右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73,所述第二通孔73的上侧内壁上贯穿设置有通道74,所述第二斜齿轮65的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3且伸出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外的第三旋转轴75,所述第三旋转轴7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扇76,所述第二斜齿轮65的上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三斜齿轮68,所述传动腔61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外界的第三通孔91,所述第三斜齿轮68的上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91且延伸出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外的第四旋转轴92,所述第四旋转轴92的上端通过连杆固定且阵列分布的设置有叶片93,所述第二斜齿轮65的下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四斜齿轮64,所述第四斜齿轮64的下侧端面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五旋转轴31,所述第五旋转轴31的下端通入所述升降装置内。。

有益地,所述减速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120上侧内壁内的第一卷线腔101,所述第一卷线腔10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卷线轮106,所述第一卷线轮106的后侧端面动力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卷线腔101后侧内壁内的电机上,所述第一卷线轮106上绕设有第一拉线107和第二拉线108,所述第一卷线腔101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通线孔103,所述第二通线孔103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滑动腔102,所述第三滑动腔102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通道74的第一减速腔113,所述第一减速腔11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减速块116,所述第一减速块116的上侧端面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滑动腔102的第三滑块114,所述第三滑块114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三滑动腔102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5,所述第一拉线10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114的上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卷线腔101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通线孔105,所述第三通线孔105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滑动腔104,所述第四滑动腔104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91的第二减速腔109,所述第二减速腔10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减速块112,所述第二减速块112的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滑动腔104内的第四滑块110,所述第四滑块110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四滑动腔104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1,所述第二拉线108通过所述第三通线孔10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块110的左侧端面上。

有益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下侧的第二装置主体11,所述第二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2,所述第一容纳腔12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3,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腔22,所述第一伸缩腔22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伸缩孔23,所述第一容纳腔12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孔23延伸通入所述第一伸缩腔22内的固定柱24,所述固定柱24外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腔22内壁的固定环29,所述固定柱24内上下贯穿设置有空心腔25,所述固定柱24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动能转换装置33,所述动能转换装置33上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空心腔25内的旋转柱26,所述旋转柱26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伸缩腔27,所述第二伸缩腔27内壁内阵列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升降槽28,所述第五旋转轴31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伸缩腔22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伸缩腔27内,所述第五旋转轴31延伸通入所述第二伸缩腔27的部分外侧固定且阵列设置有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槽28内的第一升降块32,所述第一容纳腔12的前后侧内壁内对称且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升降槽51,所述第二升降槽51远离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的一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导滑槽52,所述第二升降槽51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53,所述第一电机53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设置有螺杆54,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前后两侧端面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升降槽51且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螺杆54的第二升降块55,所述第二升降块55远离所述第一装置主体21的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导滑槽52内的导滑块56,所述动能转换装置3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卷线腔41,所述第二卷线腔41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3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通线孔42,所述第二卷线腔41内设置有第二卷线轮43,所述第二卷线轮43的前侧端面固定设置有回转弹簧,但回转弹簧的弹力远小于所述第二弹簧82,所述第二卷线轮43上绕设有第三拉线44,所述第三拉线44通过转向轮的导向后穿过所述第一通线孔84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81的右侧端面上。

有益地,所述动能转换装置33上端且于所述旋转柱26外侧设置有测速器34,所述测速器34电性连接于控制所述第一卷线轮106的电机。

有益地,所述动能转换装置33的左侧设置有蓄电池35,所述蓄电池35电性连接于所述动能转换装置33进而储存所述动能转换装置33所转换的电能。

初始状态时,第一装置主体21在第一容纳腔12内最大限度下降,此时第一装置主体21的下侧端面与第一容纳腔12下侧内壁相抵接,同时叶片93下降到第二容纳腔13内,此时旋转柱26最大限度伸入所述第一伸缩腔22内,此时第五旋转轴31最大限度伸入第二伸缩腔27内,此时第一滑块81在第二弹簧82的弹力作用下位于左侧的极限位置,同时第一斜齿轮66与第三斜齿轮68和第四斜齿轮64想啮合,此时通道74位于最左极限位置,此时风扇76最大限度下降到第二容纳腔13内并且位于最左极限位置,此时第一减速块116缩回第一减速腔113内,此时第二减速块112缩回第二减速腔109内,此时第一拉线107和第二拉线108处于拉紧状态,此时第二卷线轮43在恢复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三拉线44卷绕。

通过本装置进行风力发电时,第一电机53启动,进而通过螺杆54带动第二升降块55上升,此时固定柱24在第一伸缩腔22内下降,此时第一升降块32在第一升降槽28内上升,此时第三拉线44处于拉紧状态,由于回转弹簧的弹力远小于第二弹簧82,所以第三拉线44先克服恢复弹簧的弹力而拉长,当第三拉线44处于完全拉紧状态后,第一装置主体21继续上升,此时第一滑块81在第三拉线44的拉力作用下克服第二弹簧82的弹力作用向右移动,进而通过83带动第一斜齿轮66向右移动,此时第二斜齿轮65与第三斜齿轮68和第四斜齿轮64相啮合,此时叶片93和风扇76都伸出第二装置主体11外,进行风力发电,此时叶片93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四旋转轴92转动,同时风扇76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三旋转轴75转动,此时第二斜齿轮65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五旋转轴31转动,此时第五旋转轴31通过第一升降块32带动旋转柱26转动,此时动能转换装置33将旋转柱26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时测速器34对旋转柱26进行速度检测,当旋转柱26转速过快,第一卷线轮106在电机的带动下释放第一拉线107和第二拉线108,此时第三滑块114在第一弹簧115的弹力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向下移动,进而推动第一减速块116下降到与第一卷线腔101相抵,此时第四滑块110在第二弹簧111的弹力作用下向右移动,进而推动第二减速块112向右移动到与第四旋转轴92相抵,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防止转速够快导致装置损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风力发电时,可通过控制第一电机53选择只选用叶片93进行风力发电或者叶片93和风扇76同时风力发电,当风力较大时,可选择只用叶片93转动进行风力发电,此时风扇76仍位于第二容纳腔13内,此时第一斜齿轮66与第三斜齿轮68和第四斜齿轮64相啮合,第二旋转轴67通过轴承连接于第二斜齿轮65,保证第一斜齿轮66在转动过程中第二斜齿轮65不转动,当风力较小时,选择叶片93和风扇76同时转动进行发电,当风力突然过大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转速过快时,可通过减速装置进行减速,防止装置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