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0111发布日期:2019-03-30 09:3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波纹管又称汽车排气管软管,它安装于发动机排气支管和消声器之间的排气管中,使整个排气系统呈挠性联接,从而起到减振降噪、方便安装和延长排气消声系统寿命的作用。随着城市中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交通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噪声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对汽车的噪声的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申请号为cn201620095746.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消音汽车排气管,其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末端分岔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根分管主管上安装有尾气净化器;所述主管的进气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每根所述出气管的末端安装有防尘罩;所述主管与分管、分管与出气管构成二级消音系统。虽然该装置使尾气经过分流达到消音的功能,但是其还是存在着消音方式单一,消音效果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消音方式单一,消音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其能够解决消音方式单一和消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包括壳体,壳体内且位于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汽车的排气管相连的进气管,进气管上且位于壳体内设有消音孔,消音孔处罩设有放置盒,放置盒内填充有吸声材料;进气管的末端对称设有分气管且分气管伸向壳体的另一端,分气管均与一第一套筒的一端相连,第一套筒内沿着第一套筒的轴向等距离设有隔板且隔板沿着第一套筒的径向设置,隔板上沿着隔板的周向均匀设有垂直于隔板的消音管,第一套筒的另一端与一出气管相连;壳体内且位于进气管的前端处设有用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散热的风扇;壳体的两端处均设有滤网。

通过本发明的消音孔,放置盒和吸声材料的设置,使得进入进气管的中的汽车尾气的噪声被吸声材料吸收,从而使汽车的尾气得到第一次消音;通过分气管的设置,使进气管中汽车尾气得到分流进而使气流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分气管的振动来降低噪声的产生;通过设置第一套筒、隔板和消音管的设置,使得隔板把第一套筒分成回音腔进而使汽车尾气进入第一套筒内通过消音管经过回音腔时得到多次反射进行第二次消音,同时第一圆筒能够增大分气管的体积进而使汽车尾气的消音效果提高;通过风扇的设置,使得风扇能够降低壳体的热量,从而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增长;通过滤网的设置,避免杂质进入壳体内的同时也便于壳体内的热量的散发。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使的汽车的尾气在壳体能两次消音降低汽车噪声的产生,同时,通过分流来降低汽车排气管在使用时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使汽车排气管的消音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壳体内设有用于对放置盒和第一套筒进行减震的减震板,减震板的下侧面与壳体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顶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板上的圆柱,圆柱的侧壁上垂直于圆柱设有限位柱;圆柱的底端套于一第二套筒内,第二套筒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第二套筒内设有空腔,圆柱的底端与空腔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本发明中,通过减震板的设置,使得放置盒和第一套筒能够得到支撑同时减震板能够对放在其上的放置盒和第一套筒进行减震,使汽车发动或者加速造成排气管振动产生的噪声降低;通过设置圆柱,第二套筒和第一弹簧,使得第一弹簧在第二套筒内挤压圆柱来对圆柱进行减震,从而使减震板具有能够减震的优点。

作为优选,第一套筒的上方卡接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的下侧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套筒相配合的凹槽,固定块上且位于凹槽之间设有安装腔;壳体内垂直于减震板设有丝杆且丝杆穿过安装腔,安装腔内转动设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螺栓连接在丝杆上,第一齿轮侧面的中间为位置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孔;第一齿轮与一第二齿轮相配合,第二齿轮侧面的中间位置连接有一穿过第二齿轮的转动杆,转动杆的顶端伸出固定块的上侧面;安装腔的底壁上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杆的底端伸入转动槽内。

本发明中,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使固定装置能够固定第一套筒进而防止第一套筒在支撑板上晃动的同时也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消音结构的维修和清洗;通过凹槽的设置,使得凹槽卡接第一套筒对第一套筒进行限位,从而使第一套筒在减震板上不会左右晃动;通过安装腔,第一齿轮和丝杆的设置,使得第一齿轮在安装腔内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沿着丝杆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齿轮挤压固定块上下移动带动固定装置上下移动来对第一套筒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固定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通过设置第二齿轮和转动杆,使得手动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齿轮沿着丝杆上下移动;通过设置转动槽,使得转动杆能够在转动槽内转动同时对转动杆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偏离从而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配合更佳。

作为优选,凹槽内设有可沿着凹槽上下移动的挡板,挡板与凹槽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本发明中,通过挡板和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汽车发动和加速时第一套筒在凹槽内上下振动挤压挡板时第二弹簧推动挡板能够对第一套筒进行减震,从而降低震动产生的噪声。

作为优选,圆柱的侧面上且位于圆柱的底端处设有垂直于圆柱的限位杆,第二套筒的侧壁上沿着第二套筒的轴向设有相对的开口且限位杆伸出开口,空腔的开口处设有阻挡限位杆滑出的第二套筒的限位环。

本发明中,通过限位杆、开口和限位环的设置,使得限位杆能够在开口内上下移动,同时,开口限制限位杆的运动轨迹使其无法左右转动,限位环阻挡限位杆滑出开口进而对限位杆进行限位,使得减震装置减震效果较佳。

作为优选,圆柱的底端与一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轴承外设有轴承安装座,轴承安装座固定设置在转动槽内。

本发明中,通过轴承和轴承安装座的设置,使得转动杆的转动更加的方便,同时也使转动杆位于转动槽内且不会在转动槽内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壳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汽车本体上。

本发明中,通过安装板的设置,使得壳体方便安装在汽车底盘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11、壳体;121、进气管;122、消音孔;131、分气管;141、放置盒;142、吸声材料、151、第一套筒;152、隔板;153、消音管;154、出气管;211、减震板、221、减震装置;231、固定块;232、凹槽;233、安装腔;241、丝杆;251、第一齿轮;261、第二齿轮、271、丝杆;281、安装板;311、圆柱;312、限位杆;321、第二套筒;322、空腔;323、开口;324、限位环;331、第一弹簧;411、螺纹孔;511、挡板;521、第二弹簧;611、转动槽;621、轴承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其包括壳体111,壳体111内且位于壳体111的一端设有与汽车的排气管相连的进气管121,进气管121上且位于壳体111内设有消音孔122,消音孔122处罩设有放置盒141,放置盒141内填充有吸声材料142;进气管121的末端对称设有分气管131且分气管131伸向壳体111的另一端,分气管131均与一第一套筒151的一端相连,第一套筒151内沿着第一套筒151的轴向等距离设有隔板152且隔板152沿着第一套筒151的径向设置,隔板152上沿着隔板152的周向均匀设有垂直于隔板152的消音管153,第一套筒151的另一端与一出气管154相连;壳体111内且位于进气管121的前端处设有用于对壳体111内部进行散热的风扇161;壳体161的两端处均设有滤网171。。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消音孔122,放置盒141和吸声材料142的设置,使得进入进气管121的中的汽车尾气的噪声被吸声材料吸收,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第一次消音;通过分气管131的设置,使进气管121中汽车尾气得到分流进而使气流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分气管131的振动来降低噪声的产生;通过设置第一套筒151、隔板152和消音管153的设置,使得隔板152把第一套筒151分成回音腔进而使汽车尾气进入第一套筒151内通过消音管153经过回音腔时得到多次反射进行第二次消音,同时第一圆筒151能够增大分气管131的体积进而使汽车尾气的消音效果提高;通过风扇161的设置,使得风扇161能够降低壳体111的热量,从而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增长;通过滤网171的设置,避免杂质进入壳体111内的同时也便于壳体111内的热量的散发。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使的汽车的尾气在壳体能两次消音降低汽车噪声的产生,同时,通过分流来降低汽车排气管在使用时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使汽车排气管的消音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壳体111内设有用于对放置盒141和第一套筒151进行减震的减震板211,减震板211的下侧面与壳体111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减震装置221,减震装置221包括顶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板211上的圆柱311,圆柱311的侧壁上垂直于圆柱311设有限位柱312;圆柱311的底端套于一第二套筒321内,第二套筒321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壳体111的底壁上,第二套筒321内设有空腔322,圆柱311的底端与空腔322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31。

通过本实施例中减震板211的设置,使得放置盒141和第一套筒151能够得到支撑同时减震板211能够对放在其上的放置盒141和第一套筒151进行减震,使汽车发动或者加速造成排气管振动产生的噪声降低;通过设置圆柱311,第二套筒321和第一弹簧331,使得第一弹簧331在第二套筒321内挤压圆柱311来对圆柱311进行缓冲减震,从而使减震板211具有能够减震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51的上方卡接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231,固定块231的下侧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套筒151相配合的凹槽232,固定块231上且位于凹槽232之间设有安装腔233;壳体111内垂直于减震板211设有丝杆241且丝杆241穿过安装腔233,安装腔233内转动设有第一齿轮251且第一齿轮251螺栓连接在丝杆241上,第一齿轮251侧面的中间为位置设有与丝杆241相配合的螺纹孔411;第一齿轮251与一第二齿轮261相配合,第二齿轮261侧面的中间位置连接有一穿过第二齿轮261的转动杆271,转动杆271的顶端伸出固定块231的上侧面;安装腔233的底壁上设有转动槽611且转动杆271的底端伸入转动槽611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设置,使固定装置能够固定第一套筒151进而防止第一套筒151在支撑板211上晃动的同时也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消音结构的维修和清洗;通过凹槽232的设置,使得凹槽232卡接第一套筒151对第一套筒151进行限位,从而使第一套筒151在减震板211上不会左右晃动;通过安装腔233,第一齿轮251和丝杆241的设置,使得第一齿轮251在安装腔233内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251沿着丝杆241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齿轮251挤压固定块231上下移动带动固定装置上下移动来对第一套筒151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固定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通过设置第二齿轮261和转动杆271,使得手动转动杆27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6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251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齿轮251沿着丝杆241上下移动;通过设置转动槽611,使得转动杆271能够在转动槽611内转动同时对转动杆271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齿轮261与第一齿轮251偏离从而使第二齿轮261与第一齿轮251的配合更佳。

本实施例中,凹槽232内设有可沿着凹槽232上下移动的挡板511,挡板511与凹槽232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521。

通过本实施例中挡板511和第二弹簧521的设置,使得汽车发动和加速时第一套筒151在凹槽232内上下振动挤压挡板511时第二弹簧521推动挡板511能够对第一套筒151进行减震,从而降低震动产生的噪声。

本实施例中,圆柱311的侧面上且位于圆柱311的底端处设有垂直于圆柱311的限位杆312,第二套筒321的侧壁上沿着第二套筒321的轴向设有相对的开口323且限位杆312伸出开口323,空腔322的开口处设有阻挡限位杆312滑出的第二套筒321的限位环324。

通过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12、开口323和限位环324的设置,使得限位杆312能够在开口323内上下移动,同时,开口323限制限位杆312的运动轨迹使其无法左右转动,限位环324阻挡限位杆312滑出开口323进而对限位杆312进行限位,使得减震装置221减震效果较佳。

本实施例中,转动杆271的底端与一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轴承外设有轴承安装座621,轴承安装座621固定设置在转动槽611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轴承和轴承安装座621的设置,使得转动杆271的转动更加的方便,同时也使转动杆271位于转动槽611内且不会在转动槽611内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壳体111的顶部设有安装板281,安装板281通过螺栓连接在汽车本体上。

通过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81的设置,使得壳体111方便安装在汽车底盘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新型消音结构的汽车排气管在具体使用时,转动转动杆271,使其带动第二齿轮261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251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块231沿着丝杆241向下移动,凹槽232卡接第一套筒151使其固定后;汽车的尾气进入进气管121内,进过消音孔122时汽车尾气的噪声被吸声材料142部分吸收,从而进行第一次消音,第一次消音后的汽车尾气经过分气管131时被分气管131分流减压,从而使汽车的排气管降噪,进过分气管131的汽车尾气进入第一套筒151内经过消音管153多次反射后经出气管154排出,汽车尾气在多次反射时进行第二次消音;当汽车本身振动时,第一弹簧331挤压圆柱311对减震板211进行缓冲,同时第二弹簧521挤压挡板511对凹槽232内的第一圆筒151进行缓冲,进而使装置进行减震降噪。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