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7467发布日期:2018-09-14 21:11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罐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碳罐电磁阀是安装在汽车的气体回收利用系统中,油箱中的汽油易蒸发,蒸发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为了保证汽油蒸汽不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碳罐中;发动机启动后,活性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电磁阀门打开,活性碳罐内的汽油蒸汽在进气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洁净空气带入气缸内燃烧,这样不但降低了排放,同时也降低了油耗。

汽车燃油系统脱附是发动机回收活性碳罐内汽油蒸汽的过程,而碳罐电磁阀流量的一致性会直接影响汽车燃油系统脱附能力。碳罐电磁阀包括前壳体与主壳体,主壳体内设有阀座组件,阀座组件与碳罐电磁阀前壳体内的气流管道形成通气间隙,因阀座组件表面是橡胶,橡胶会随外界环境的影响(工作状态的碳罐电磁阀内部温度能够达到100-200℃)而发生收缩或膨胀,橡胶收缩时,通气间隙变大,碳罐电磁阀流量变大,汽车燃油系统脱附时间较短,脱附能力较佳;橡胶膨胀时,通气间隙减小,碳罐电磁阀流量变小,汽车燃油系统脱附时间较长,脱附能力较差。

传统的碳罐电磁阀只需0.3mm的通气间隙就能够达到国家尾气排放标准,而现有的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在阀座组件膨胀时,通气间隙小于0.3mm,脱附能力较差,不能达到国家尾气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以解决碳罐电磁阀流量会受到阀座组件膨胀影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包括前壳体与设有线圈、阀座组件的主壳体,所述前壳体内开有气流管道,所述阀座组件与气流管道之间形成汽油蒸汽的通气间隙,线圈通电吸引阀座组件后,通气间隙的距离大于等于0.3mm,所述气流管道上设有限流孔。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与有益效果在于:

当本结构通电时,线圈通电会产生电磁力吸引阀座组件,吸引阀座组件向远离前壳体方向运动,汽油蒸汽经主壳体进入前壳体内的气流管道。当阀座组件受热膨胀时,通气间隙的距离范围大于等于0.3mm,不但能够达到国家尾气排放标准,而且与现有技术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相比,本结构脱附时间缩短,脱附效率更高;当阀座组件收缩时,通气间隙增大,但是由于气流管道上设有的限流孔,所以碳罐电磁制阀内的流量不会变大。综上,通过增大的通气间隙与限流孔的共同作用保证了碳罐电磁阀流量的一致性。碳罐电磁阀流量的一致性能够始终保证汽车燃油系统较佳的脱附能力。

进一步,所述限流孔靠近主壳体一侧的气流管道为拉瓦儿管。现有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刚刚工作时,内部气压非常小,需要使涡轮增压发动机内的小气压的流量足够大,才能保证系统的彻底脱附,废气燃烧的更加充分,尾气排放的更加严格,而拉瓦儿管的设置就能够实现小气压下的大流量。

进一步,所述拉瓦儿管包括内径恒定部和内径减小部,所述内径恒定部靠近所述阀座组件,内径恒定部与内径减小部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前壳体内的小气压下的大流量。

进一步,所述拉瓦儿管靠近主壳体的一面为平滑密封面,进一步保证前壳体与主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与阀座组件移动的灵活性。

进一步,所述通气间隙的距离范围为0.3mm-0.5mm。较大通气间隙的设置,避免了阀座组件受热膨胀时,对碳罐电磁制阀内流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壳体与部分主壳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壳体1、主壳体2、气流管道3、通气间隙4、限流孔5、拉瓦儿管6、内径恒定部7、内径减小部8、平滑密封面9、阀座组件10。

如图1和图2所示,碳罐电磁阀流量控制结构,包括前壳体1与主壳体2,前壳体1与主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主壳体2内设有线圈和阀座组件10,前壳体1内开有气流管道3,气流管道3上设有限流孔5,阀座组件10与气流管道3之间形成汽油蒸汽的通气间隙4。阀座组件10只能沿前壳体1与主壳体2轴线方向运动,当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力吸引阀座组件10向远离前壳体1方向移动,汽油蒸汽经主壳体2进入前壳体1内的气流管道3,最后返回气缸内燃烧,防止汽油蒸汽直接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并且还能够降低油耗。

限流孔5靠近主壳体2一侧的气流管道3为拉瓦儿管6。拉瓦儿管6的设置能够实现小气压下的大流量。拉瓦儿管6包括内径恒定部7和内径减小部8,内径恒定部7靠近阀座组件10,内径恒定部7与内径减小部8的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前壳体1内的小气压下的大流量。另外,拉瓦儿管6靠近主壳体2的一面为平滑密封面9。

通电时,通气间隙4的距离大于等于0.3mm,本实施例优选通气间隙的距离范围为0.3mm-0.5mm。较大通气间隙4的设置,避免了阀座组件10受热膨胀时,对碳罐电磁制阀内流量的影响。

当本结构线圈通电时,线圈会产生电磁力吸引阀座组件10,驱使阀座组件10向远离前壳体1方向运动,汽油蒸汽经主壳体2进入前壳体1内的气流管道3。当阀座组件10受热膨胀时,排除阀座组件10膨胀对通气间隙4的影响,本结构的通气间隙4仍能够达到0.3mm,保证了本结构的脱附能力,达到国家尾气排放标准;当阀座组件10收缩时,通气间隙4大于0.3mm,但是由于气流管道3上设有的限流孔5,所以碳罐电磁制阀内的流量不会变大。综上,通过增大的通气间隙4与限流孔5的共同作用保证了碳罐电磁阀流量的一致性,不再受阀座组件10上橡胶的收缩或膨胀影响,始终保证汽车燃油系统较佳的脱附能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