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6611发布日期:2019-04-13 02:0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齿轮室结构,属于发动机及相关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具体适用于降低制造难度,便于装配,且易于维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柴油发动机曲轴飞轮端运转波动相对于其前端更加稳定,出于减振降噪考虑,越来越多的柴油发动机将齿轮室后置,即将齿轮室布置在发动机缸体后端,从曲轴飞轮端输出齿轮系统所需动力。现有技术中,后置齿轮室通常由缸体直接整体铸造成型,或者将齿轮室作为独立零件装配到缸体后端,最后安装飞轮壳形成完整封闭的后端齿轮室结构,其缺陷如下:

(1)、缸体与齿轮室整体铸造成型的结构:铸造工艺难度大,缸体长度尺寸增加后,工装和机加设备随之增大,生产制造投资大,此外,整体采用灰铁铸造,缸体重量大,导致整机重量随之增加;

(2)、齿轮室作为独立零件装配到缸体后端的结构:齿轮室对应所有齿轮,飞轮壳只负责飞轮,导致齿轮室的体积庞大,而独立的齿轮室通常由两种材质制作——灰铁或铝合金,灰铁材质缺点为齿轮室重量大,铝合金齿轮室缺点为降低发动机后端整体刚度,加之,齿轮室体积庞大的特点会增大重量、刚度方面的缺陷,扩大制造与装配的难度;

(3)、现有后置齿轮室的缺点还在于后续维修需要调整曲轴与各系统间相位关系以及齿轮侧隙时,必须要拆下飞轮壳后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齿轮调整,而整车上拆除飞轮壳工作量巨大,伴随着还需将传动轴、变速箱、以及飞轮同时拆除才能进行。

申请公布号为CN104989545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10月2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正时齿轮室,所述正时齿轮室的一面连接发动机机体,所述的发动机机体与缸盖连接,所述缸盖连接大循环出水管,所述缸盖左边连接小循环出水管,所述正时齿轮室连接上述的小循环出水管;所述正时齿轮室的另一侧面安装正时齿轮室盖,所述的正时齿轮室盖与水泵连接。虽然该设计通过节温器对冷却水的运转增加了控制作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设计中的正时齿轮室的内侧面完全覆盖住缸体、缸盖,体积庞大,同时,正时齿轮室的外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连接,导致正时齿轮室盖体积也庞大,正时齿轮室、正时齿轮室盖体积庞大的缺陷会导致重量或刚度方面产生较严重的缺陷,给产品的制造、装配增加困难;

其次,该设计中的正时齿轮室盖几乎覆盖所有的齿轮,易导致维修时必须拆下飞轮壳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增加维修难度;

再次,该设计中的正时齿轮室的内侧面与缸体、缸盖直接连接,连接强度较弱,整体刚度较低。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造难度较大、不易装配、维修难度较高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制造难度较小、容易装配、维修难度较低的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该异形后端板中的后端板体的一面与正时齿轮室盖相连接,后端板体的另一面与气缸体相连接;

所述后端板体包括左板体、上板体与下板体,左板体的右侧边上近左板体顶边的部位与上板体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底边的部位相连接,上板体的底边上远离左板体的部位与下板体的顶部相连接,左板体右侧边、上板体底边、下板体左侧边共围成一个向下开口的底空缺口,上板体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顶边的部位与左板体顶边之间夹成一个L型缺口;

所述左板体的中部与空压机齿轮、油泵齿轮、三号堕齿轮相连接,上板体的中部与一号堕齿轮、二号堕齿轮相连接,上板体顶边的上方设置有凸轮轴齿轮,底空缺口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曲轴齿轮、机油泵齿轮,左板体、上板体、下板体均与飞轮壳相连接,上板体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正时齿轮室盖相连接,后端板体上远离飞轮壳、正时齿轮室盖的一面与气缸体、缸盖相连接,气缸体的底面与油底壳相连接,气缸体的顶面经缸盖与气缸盖罩的底面相连接。

所述L型缺口的底边与气缸体相接触,L型缺口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底边的部位与气缸体相接触,L型缺口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顶边的部位与缸盖相接触。

所述底空缺口包括相通的渐变腔、底空腔,所述渐变腔的宽度由上至下呈渐扩变化,渐变腔的底面与底空腔的顶面相连接,底空腔的底面与左板体、下板体的底面相平齐。

所述上板体的右侧边包括上沿下斜边与下沿上斜边,上沿下斜边的底端与下沿上斜边的顶端相交而成为凸角部,该凸角部包括上凸端、下凸端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中凹弧槽。

所述下沿上斜边与下板体的右侧边之间相夹而成为一个上下夹角,该上下夹角为内凹的钝角。

所述左板体的中部开设有空压机孔、油泵孔以与空压机齿轮、油泵齿轮进行对应安装,左板体上位于空压机孔、油泵孔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三号安装孔以安装三号堕齿轮;所述上板体上近底空缺口顶端的部位开设有一号安装孔以安装一号堕齿轮,上板体上位于其顶边与一号安装孔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二号安装孔以安装二号堕齿轮。

所述一号安装孔包括一号中心孔及绕其周围均匀设置的多个一号侧围孔,所述二号安装孔包括三个二号上安装孔与两个二号下安装孔,二号上安装孔高于二号下安装孔设置,且三个二号上安装孔呈三角形设置。

所述左板体上位于左板体顶边、空压机孔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空上左孔、空上右孔,左板体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压机孔左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左上孔、空左下孔,空上左孔、空压机孔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上插栓,空压机孔底边、油泵孔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下插栓,空下插栓位于空左下孔、三号安装孔之间,左板体上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左下孔、油泵孔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夹上孔、夹下孔,夹上孔位于空左下孔、空下插栓之间,所述左板体中位于空压机孔右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右上孔、空右下孔,空右上孔近空上右孔设置,空右下孔近三号安装孔设置;所述左板体通过空上左孔、空上右孔、空左上孔、空左下孔、空上插栓、空下插栓、夹上孔、夹下孔、空右上孔、空右下孔与飞轮壳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上位于油泵孔四周的部位环绕油泵孔依次设置有油左上孔、油左中孔、油左底孔、油右底孔、油右中孔、油右上孔,所述油右上孔、油左上孔分别位于油泵孔的左右两侧,油右上孔近三号安装孔设置,三号安装孔、油左上孔、油右上孔、油左中孔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左板体通过油左上孔、油左中孔、油左底孔、油右底孔、油右中孔、油右上孔与飞轮壳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的顶边上近L型缺口底部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缺底左孔、缺底右孔,所述上板体的左侧边上近L型缺口右侧边的部位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缺右底孔、缺右中孔、缺右上孔,缺右底孔高于缺底右孔设置;所述上板体的顶部开设有凹顶槽,该凹顶槽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曲槽侧边、中平槽底边与右曲槽侧边,二号安装孔位于中平槽底边、一号安装孔之间,所述缺右上孔、缺右中孔位于左曲槽侧边的左方,右曲槽侧边的右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室一孔、室二孔、室三孔、室四孔、室五孔,所述下板体的右侧边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上延的腿一孔、腿二孔、腿三孔、腿四孔,所述室五孔与腿四孔之间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壳左一孔、壳左二孔,所述上板体的右侧边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壳右一孔、壳右二孔、壳右三孔、壳右四孔、壳右五孔,壳右一孔高于壳左一孔设置,壳右五孔、腿四孔之间设置有壳右中大孔、壳右中小孔,所述室五孔、壳左一孔、壳左二孔近二号安装孔设置,所述腿四孔近一号安装孔设置;所述下板体通过腿一孔、腿二孔、腿三孔、腿四孔与飞轮壳相连接,所述上板体通过缺底左孔、缺底右孔、缺右底孔、壳左一孔、壳左二孔、壳右一孔、壳右二孔、壳右三孔、壳右四孔、壳右五孔、壳右中大孔、壳右中小孔与飞轮壳相连接,所述上板体通过缺右中孔、缺右上孔、室一孔、室二孔、室三孔、室四孔、室五孔与正时齿轮室盖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中,在气缸体、缸盖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之间增设了一个异形后端板,该异形后端板包括后端板体及其上设置的各种孔,其优点如下:首先,扩展了发动机后端面,保证了齿轮系统安装空间;其次,对后端板体的形状以及各个孔的位置都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从而对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形状进行了限定,使得大部分的齿轮被飞轮壳所覆盖,而不是被正时齿轮室盖所覆盖,进而降低了正时齿轮室盖的体积,便于降低正时齿轮室盖的制造难度与成本,也利于提高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装配效率;再次,异形后端板对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结合部位与结合方式进行了限定,使得在维修时,只需打开正时齿轮室盖即能具备足够的空间进行维修或调整齿轮正时和侧隙,操作十分便利,不需要拆卸飞轮壳。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制造难度较小、成本较低,而且容易装配、维修难度较低。

2、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中,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均借助于异形后端板与发动机气缸体、缸盖相连接,而不是直接与发动机气缸体、缸盖相连接,其优点如下:首先,异形后端板的加入,增加了额外的刚性材料,利于提升发动机后端的整体刚度,尤其当异形后端板的制造材料为高强度钢板时,刚度更强;其次,异形后端板作为中介桥梁,将气缸体/缸盖与齿轮室/飞轮壳结合的更紧、更牢固,使得气缸体、缸盖、齿轮室、飞轮壳更趋向为一个整体,从而拥有更强的刚度与协作一致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刚度较强,协作一致性较佳。

3、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中,在后端板体上设置有各种孔以及底空缺口、L型缺口,该设计不仅是为了安装齿轮系统,以及对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各自形状、结合方式进行影响与限定,而且还能降低后端板体的重量,以降低后置齿轮室的整体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左板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上板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下板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各个齿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气缸体、缸盖、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爆炸视图。

图中:油底壳1、气缸体2、缸盖21、气缸盖罩22、正时齿轮室盖3、飞轮壳4、后端板体5、左板体51、上板体52、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壳右一孔523、壳右二孔524、壳右三孔525、壳右四孔526、壳右五孔527、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下板体53、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底空缺口54、渐变腔541、底空腔542、L型缺口55、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缺右底孔553、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上沿下斜边56、下沿上斜边57、凸角部58、上凸端581、中凹弧槽582、下凸端583、凹顶槽59、左曲槽侧边591、中平槽底边592、右曲槽侧边593、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上下夹角50、空压机齿轮6、空压机孔61、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插栓615、空下插栓616、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油泵齿轮7、油泵孔71、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夹上孔72、夹下孔73、一号堕齿轮8、一号安装孔81、一号中心孔811、一号侧围孔812、二号堕齿轮9、二号安装孔91、二号上安装孔911、二号下安装孔912、三号堕齿轮10、三号安装孔101、曲轴齿轮11、机油泵齿轮12、凸轮轴齿轮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7,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该异形后端板中的后端板体5的一面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后端板体5的另一面与气缸体2相连接;

所述后端板体5包括左板体51、上板体52与下板体53,左板体51的右侧边上近左板体51顶边的部位与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底边的部位相连接,上板体52的底边上远离左板体51的部位与下板体53的顶部相连接,左板体51右侧边、上板体52底边、下板体53左侧边共围成一个向下开口的底空缺口54,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顶边的部位与左板体51顶边之间夹成一个L型缺口55;

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三号堕齿轮10相连接,上板体52的中部与一号堕齿轮8、二号堕齿轮9相连接,上板体52顶边的上方设置有凸轮轴齿轮13,底空缺口5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曲轴齿轮11、机油泵齿轮12,左板体51、上板体52、下板体53均与飞轮壳4相连接,上板体52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后端板体5上远离飞轮壳4、正时齿轮室盖3的一面与气缸体2、缸盖21相连接,气缸体2的底面与油底壳1相连接,气缸体2的顶面经缸盖21与气缸盖罩22的底面相连接。

所述L型缺口55的底边与气缸体2相接触,L型缺口55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底边的部位与气缸体2相接触,L型缺口55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55顶边的部位与缸盖21相接触。

所述底空缺口54包括相通的渐变腔541、底空腔542,所述渐变腔541的宽度由上至下呈渐扩变化,渐变腔541的底面与底空腔542的顶面相连接,底空腔542的底面与左板体51、下板体53的底面相平齐。

所述上板体52的右侧边包括上沿下斜边56与下沿上斜边57,上沿下斜边56的底端与下沿上斜边57的顶端相交而成为凸角部58,该凸角部58包括上凸端581、下凸端583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中凹弧槽582。

所述下沿上斜边57与下板体53的右侧边之间相夹而成为一个上下夹角50,该上下夹角50为内凹的钝角。

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开设有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以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进行对应安装,左板体51上位于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三号安装孔101以安装三号堕齿轮10;所述上板体52上近底空缺口54顶端的部位开设有一号安装孔81以安装一号堕齿轮8,上板体52上位于其顶边与一号安装孔8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二号安装孔91以安装二号堕齿轮9。

所述一号安装孔81包括一号中心孔811及绕其周围均匀设置的多个一号侧围孔812,所述二号安装孔91包括三个二号上安装孔911与两个二号下安装孔912,二号上安装孔911高于二号下安装孔912设置,且三个二号上安装孔911呈三角形设置。

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左板体51顶边、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左板体51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压机孔61左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左孔611、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上插栓615,空压机孔61底边、油泵孔7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下插栓616,空下插栓616位于空左下孔614、三号安装孔101之间,左板体51上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左下孔614、油泵孔7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夹上孔72、夹下孔73,夹上孔72位于空左下孔614、空下插栓616之间,所述左板体51中位于空压机孔61右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空右上孔617近空上右孔612设置,空右下孔618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所述左板体51通过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插栓615、空下插栓616、夹上孔72、夹下孔73、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与飞轮壳4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油泵孔71四周的部位环绕油泵孔71依次设置有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所述油右上孔716、油左上孔711分别位于油泵孔71的左右两侧,油右上孔716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三号安装孔101、油左上孔711、油右上孔716、油左中孔712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左板体51通过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与飞轮壳4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51的顶边上近L型缺口55底部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所述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右侧边的部位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缺右底孔553、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缺右底孔553高于缺底右孔552设置;所述上板体52的顶部开设有凹顶槽59,该凹顶槽59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曲槽侧边591、中平槽底边592与右曲槽侧边593,二号安装孔91位于中平槽底边592、一号安装孔81之间,所述缺右上孔555、缺右中孔554位于左曲槽侧边591的左方,右曲槽侧边593的右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所述下板体53的右侧边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上延的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所述室五孔598与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所述上板体52的右侧边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壳右一孔523、壳右二孔524、壳右三孔525、壳右四孔526、壳右五孔527,壳右一孔523高于壳左一孔521设置,壳右五孔527、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所述室五孔598、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近二号安装孔91设置,所述腿四孔534近一号安装孔81设置;所述下板体53通过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缺右底孔553、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壳右一孔523、壳右二孔524、壳右三孔525、壳右四孔526、壳右五孔527、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安装于“气缸体、缸盖”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之间,异形后端板的一个侧面与气缸体、缸盖相连接,异形后端板的另一个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相连接,异形后端板的形状及其上各种安装孔的布局对齿轮系统中各个齿轮的安装位置,以及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形状都进行了限定,不仅缩小了正时齿轮室盖的体积,使得大部分的齿轮被飞轮壳所覆盖,而且改变了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结合位置与结合形式,使得与异形后端板相配套的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不仅易于制造与装配,更关键的是在安装之后需要维修或调整齿轮正时和侧隙时,只需打开正时齿轮室盖即可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而不需要拆除飞轮壳,十分方便。此外,异形后端板作为额外增加的中间桥梁,不仅自身提供了额外的刚度支撑,而且能够更好的将“气缸体、缸盖”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整个发动机后端的刚度。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7,一种柴油机后置齿轮室的异形后端板,该异形后端板中的后端板体5的一面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后端板体5的另一面与气缸体2相连接;所述后端板体5包括左板体51、上板体52与下板体53,左板体51的右侧边上近左板体51顶边的部位与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底边的部位相连接,上板体52的底边上远离左板体51的部位与下板体53的顶部相连接,左板体51右侧边、上板体52底边、下板体53左侧边共围成一个向下开口的底空缺口54,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顶边的部位与左板体51顶边之间夹成一个L型缺口55;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三号堕齿轮10相连接,上板体52的中部与一号堕齿轮8、二号堕齿轮9相连接,上板体52顶边的上方设置有凸轮轴齿轮13,底空缺口5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曲轴齿轮11、机油泵齿轮12,左板体51、上板体52、下板体53均与飞轮壳4相连接,上板体52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后端板体5上远离飞轮壳4、正时齿轮室盖3的一面与气缸体2、缸盖21相连接,气缸体2的底面与油底壳1相连接,气缸体2的顶面经缸盖21与气缸盖罩22的底面相连接。优选L型缺口55的底边与气缸体2相接触,L型缺口55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底边的部位与气缸体2相接触,L型缺口55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55顶边的部位与缸盖21相接触。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底空缺口54包括相通的渐变腔541、底空腔542,所述渐变腔541的宽度由上至下呈渐扩变化,渐变腔541的底面与底空腔542的顶面相连接,底空腔542的底面与左板体51、下板体53的底面相平齐。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板体52的右侧边包括上沿下斜边56与下沿上斜边57,上沿下斜边56的底端与下沿上斜边57的顶端相交而成为凸角部58,该凸角部58包括上凸端581、下凸端583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中凹弧槽582。所述下沿上斜边57与下板体53的右侧边之间相夹而成为一个上下夹角50,该上下夹角50为内凹的钝角。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开设有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以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进行对应安装,左板体51上位于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三号安装孔101以安装三号堕齿轮10;所述上板体52上近底空缺口54顶端的部位开设有一号安装孔81以安装一号堕齿轮8,上板体52上位于其顶边与一号安装孔8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二号安装孔91以安装二号堕齿轮9。优选一号安装孔81包括一号中心孔811及绕其周围均匀设置的多个一号侧围孔812,所述二号安装孔91包括三个二号上安装孔911与两个二号下安装孔912,二号上安装孔911高于二号下安装孔912设置,且三个二号上安装孔911呈三角形设置。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左板体51顶边、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左板体51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压机孔61左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左孔611、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上插栓615,空压机孔61底边、油泵孔7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下插栓616,空下插栓616位于空左下孔614、三号安装孔101之间,左板体51上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左下孔614、油泵孔7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夹上孔72、夹下孔73,夹上孔72位于空左下孔614、空下插栓616之间,所述左板体51中位于空压机孔61右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空右上孔617近空上右孔612设置,空右下孔618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所述左板体51通过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插栓615、空下插栓616、夹上孔72、夹下孔73、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与飞轮壳4相连接。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油泵孔71四周的部位环绕油泵孔71依次设置有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所述油右上孔716、油左上孔711分别位于油泵孔71的左右两侧,油右上孔716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三号安装孔101、油左上孔711、油右上孔716、油左中孔712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左板体51通过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与飞轮壳4相连接。

实施例7: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板体51的顶边上近L型缺口55底部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所述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右侧边的部位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缺右底孔553、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缺右底孔553高于缺底右孔552设置;所述上板体52的顶部开设有凹顶槽59,该凹顶槽59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曲槽侧边591、中平槽底边592与右曲槽侧边593,二号安装孔91位于中平槽底边592、一号安装孔81之间,所述缺右上孔555、缺右中孔554位于左曲槽侧边591的左方,右曲槽侧边593的右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所述下板体53的右侧边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上延的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所述室五孔598与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所述上板体52的右侧边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壳右一孔523、壳右二孔524、壳右三孔525、壳右四孔526、壳右五孔527,壳右一孔523高于壳左一孔521设置,壳右五孔527、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所述室五孔598、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近二号安装孔91设置,所述腿四孔534近一号安装孔81设置;所述下板体53通过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缺右底孔553、壳左一孔521、壳左二孔522、壳右一孔523、壳右二孔524、壳右三孔525、壳右四孔526、壳右五孔527、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