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6596发布日期:2019-04-13 02:05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水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动机的水套。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机体缸盖冷却顺序为先冷却机体再冷却缸盖,冷却水带走缸孔周围的热量后,温度随之升高,高温水再流入缸盖冷却鼻梁区等区域,水温进一步升高,最后流至出水总管。即使机体、缸盖水套一致,从前端出水和从后端出水两种方式对整体水流场有很大差异,有时不能兼顾前后端出水的冷却需求。无法满足发动机的前后端出水的布置要求。而且传统发动机机体、缸盖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当发动机提升功率后热负荷增加,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对过热区冷却及提升整体的冷却效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发动机的水套,该发动机的水套采用自顶向下的冷却方式,既解决传统发动机冷却效率问题,也兼顾出水总管布置前后端情况,对过热区冷却较传统方式更加高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水套,包括:缸盖上层水套,一侧与缸盖上层水套进水道连通,低温冷却水从所述缸盖上层水套进水道进入缸盖上层水套;缸盖下层水套,位于所述缸盖上层水套的下方,并具有难于冷却的鼻梁区;所述喷油器孔贯穿缸盖上层水套和缸盖下层水套设置,低温冷却水从所述缸盖上层水套进入,从所述喷油器孔的四周流至缸盖下层水套,对鼻梁区进行冷却;缸孔水套,其位于所述缸盖下层水套的下方,该缸孔水套的壁厚采用中间薄两边厚结构,对鼻梁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再进入所述缸孔水套进行冷却;以及水管水套,对所述缸孔水套进行冷却的冷却水最后流至出水管水套。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下层水套采用前端或后端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水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的水套可满足发动机功率的提升后的冷却效率,满足整机前后端出水的布置的冷却要求。对过热区冷却较传统方式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水套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水套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水套的缸孔水套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水套的具体结构包括:缸盖上层水套1、缸盖下层水套2、缸孔水套3、出水管水套4和缸盖上层水套进水道5。其中,低温冷却水从缸盖上层水套进水道5进入缸盖上层水套1,再从喷油器孔6的四周流至缸盖下层水套2,冷却水再进入缸孔水套3进行冷却,最后流至出水管水套4,采用自顶向下的冷却方式,既解决传统发动机冷却效率问题,也兼顾出水总管布置前后端情况,对过热区冷却较传统方式更加高效。

具体来讲,缸盖上层水套1的一侧与缸盖上层水套进水道5连通,低温冷却水从缸盖上层水套进水道5进入缸盖上层水套1。

如图2和图3所示,缸盖下层水套2位于缸盖上层水套1的下方,并具有难于冷却的鼻梁区7。喷油器孔6贯穿缸盖上层水套1和缸盖下层水套2设置,低温冷却水从缸盖上层水套1进入,从喷油器孔6的四周流至缸盖下层水套2,对鼻梁区7进行冷却,冷却水再进入缸孔水套3进行冷却,最后流至出水管水套4。

优选的,缸盖下层水套2由于采用前后端出水,能够根据发动机整机布置或流至前端或流至后端。

如图4所示,缸孔水套3的壁厚采用中间薄两边厚结构,即缸孔水套的中间水套31的壁厚稍薄,两端水套32(前端和后端)的壁厚稍厚,缸盖下层水套2由于采用前后端出水导致靠近前后端的缸孔水套压力差较大,水流速较大,带走的热量多,加厚两端水套能有效的降低流速,保证区域换热量。而中间缸水套压力差较小,水流速较慢,减小壁厚可提高水流速,提高换热量。从而保证各缸换热量均匀。

而且低温冷却水套先冷却缸盖下层水套2的过热区,即鼻梁区,冷却水然后再从缸孔水套3的上部分流至下部分,缸孔水套上部分是做功区域,热负荷很大,冷却水冷却鼻梁区后立即冷却缸孔上部分,如此能有效的保证低温水冷却高温区,保证整体冷却效率。

综上,该发动机的水套采用自顶向下的冷却方式,既解决传统发动机冷却效率问题,也兼顾出水总管布置前后端情况,对过热区冷却较传统方式更加高效。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