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1024发布日期:2019-07-13 08:30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国五标准排放控制水平相当于欧洲正在实施的第五阶段轻型车排放法规。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发布的机动车排放国五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排放控制要求,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严格了25%—28%、颗粒物排放限值严格了82%,并增加了污染控制新指标颗粒物粒子数量。国五标准适用最大总质量小于3.5吨的汽车,包括了汽油车、柴油车、气体燃料车、两用燃料车及混合动力车等,适用于新车定型、生产和销售环节。

按照2005年5月30日颁布、2007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17691-2005,国四和国五排放升级之间只隔了两年,这意味着:自2017年1月1日起,国五标准将正式开始实施。此外,国家也将全国供应国五汽柴油的时间定在了同一时间,2016年1月起,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的区域,从原定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11个省市全境。我国汽、柴油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要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排放要达到国Ⅴ甚至更高水平,商用车排放后处理的研究课题,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车辆后处理系统结构设计复杂,加工制造工艺复杂,尿素喷雾水解距离较长,与发动机尾气混合效率不理想,发动机背压高,尾气转化效率和尾气净化效果较差,降噪性能较差,无法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等关键指标,也满足不了商用车国五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结构设计复杂,加工制造复杂,尿素喷雾水解距离较长且与发动机尾气混合效率不理想,发动机背压高,尾气转化效率和尾气净化效果较差,降噪性能较差,无法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等关键指标,满足不了商用车国五排放要求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加工制造简单,尿素喷雾水解效率高,与发动机尾气混合效率高,发动机背压低,尾气转化效率和尾气净化效果好,降噪性能优越,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等关键指标,满足商用车国五排放要求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壳体以及匹配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催化载体和消声装置;所述壳体的前端焊接有前端盖,后端焊接有后端盖;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由三段分体的前段壳体、中段壳体和后段壳体焊接组成;所述中段壳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前后两端贯通;所述中段壳体的前端焊接连接于所述前段壳体的后端,所述中段壳体的后端焊接连接所述后段壳体的前端;

所述后处理系统还包括混合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氮氧传感器;所述混合装置匹配设置于所述前段壳体内,其呈碗状结构即一端成圆锥凸面结构,另一端成直形圆柱结构;所述混合装置的两端均布设有通气细孔;所述混合装置的另一端为进气端且端口沿周向外翻延伸后与所述前段壳体的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匹配安装在所述前段壳体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前段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匹配安装在所述后段壳体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后段壳的内腔连通;所述氮氧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后段壳体的外侧壁且匹配位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一侧;所述氮氧传感器与所述后段壳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前端盖匹配焊接固定于所述前段壳体的前端部;所述进气管水平焊接固定于所述前端盖的外端面一侧,其一端伸入所述前段壳体内腔并匹配对上所述混合装置的进气端端口;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前段壳体外侧。

所述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进气管伸出所述前段壳体外侧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法兰并通过所述安装法兰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

所述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前端盖的外端面另一侧还焊接固定有尿素喷嘴,所述尿素喷嘴与所述前段壳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后端盖匹配焊接固定于所述后段壳体的后端部;所述出气管焊接固定于所述后端盖的外端面,其一端伸入所述后段壳体的内腔,另一端伸出所述后段壳体外侧。

所述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消声装置匹配设置于所述后段壳体的内腔,其一端与所述出气管伸入所述后段壳体内腔的一端匹配连接;所述消声装置的外部还安装有阻性吸声材料。

所述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催化载体具有一对且并排安装于所述中段壳体的内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壳体由三段分体的前段壳体、中段壳体和后段壳体焊接而成,加工制造简单,尤其采用呈碗状结构的混合装置能够明显提高尿素喷雾水解效率并提高了与发动机尾气混合效率,发动机背压低,催化载体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尾气转化效率和尾气净化效果,消声装置的使用提高了降噪性能,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等关键指标,满足商用车国五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辆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壳体1、混合装置2、催化载体3、消声装置4、尿素喷嘴5、温度传感器6和氮氧传感器7。

该壳体1包括前段壳体11、中段壳体12和后段壳体13;该中段壳体12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为前后端贯通结构,其前端焊接连接于该前段壳体11的后端,后端焊接连接后段壳体13的前端。

该前段壳体1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其前端部匹配焊接固定有前端盖111;该前端盖111的外端面一侧水平焊接固定有进气管14,该前端盖111的外端面另一侧焊接固定有尿素喷嘴4,该尿素喷嘴4与该前段壳体11的内腔连通;其中,该进气管14一端伸入前段壳体11内腔,另一端伸出前段壳体11外侧且端部设有安装法兰141;该进气管14另一端通过安装法兰141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

该后段壳体13的后端部匹配焊接固定有后端盖131;该后端盖131的外端面焊接固定有出气管15;该出气管15一端伸入该后段壳体13内腔,另一端向后段壳体13外侧伸出。

该混合装置2匹配设置于该壳体1的前段壳体11内,其呈碗状结构即一端成圆锥凸面结构,另一端成直形圆柱结构;该混合装置2的两端均布设有多个通气细孔;该混合装置2的另一端为进气端且端口沿周向外翻延伸后与壳体1的前段壳体11的内腔壁固定连接;其中,该混合装置2的进气端端口匹配对上进气管14伸入前段壳体11内腔的一端。

该催化载体3具有一对且并排安装于该壳体1的中段壳体12的内腔。

该消声装置4匹配设置于该后段壳体13的内侧且一端与出气管15伸入后段壳体13内侧的一端;该消声装置4的外部安装有阻性吸声材料41。

该温度传感器6具有一对即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62;其中,该第一温度传感器61匹配安装在壳体1的前段壳体11外侧壁且与前段壳体11的内腔连通;该第二温度传感器62匹配安装在壳体1的后段壳体13外侧壁且与后段壳体13的内腔连通。

该氮氧传感器7安装在壳体1的后段壳体13外侧壁且匹配位于该温度传感器6的第二温度传感器62一侧;该氮氧传感器7与后段壳体13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加工制造简单,尿素喷雾水解效率高,与发动机尾气混合效率高,发动机背压低,尾气转化效率和尾气净化效果好,降噪性能优越,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等关键指标,满足商用车国五排放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