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7374发布日期:2019-05-24 21:24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散热冷却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机械设备已经逐渐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装载机作为一种大型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装载货物,上面的发动机玛丽都是较大的,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保证其正常使用。

但是发动机上面的高温总是很难得到有效的降低,发动机长时间承受高温则会受损,且发动机上面的热量并不能进行回收利用,不仅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浪费了资源,并且发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对工作人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开关、消音组件、吸音棉、吸音垫、消音孔、发动机、Ⅰ级散热组件、第一储水箱、第一出管孔、第二出管孔、冷却管、微型泵、冷凝器、Ⅱ级散热组件、固定架、电动马达、扇叶、侧板、通孔、进风口、余热利用组件、热风管、第二储水箱和开关阀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消音组件,且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发动机,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接有Ⅰ级散热组件,且壳体的一端设置有Ⅱ级散热组件,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匹配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侧表面开设有通孔和进风口,所述通孔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侧板的侧表面对应进风口一侧设置有余热利用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音组件包括吸音棉、吸音垫以及消音孔,所述消音组件的内部安装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的内壁上通过粘胶剂粘接有吸音垫,所述吸音垫的内部开设有消音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Ⅰ级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一出管孔、第二出管孔、冷却管、微型泵以及冷凝器,所述Ⅰ级散热组件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出管孔和第二出管孔,且第一储水箱的上表面对应第一出管孔和第二出管孔内部贯穿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第一出管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管孔,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凝器,且第一储水箱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微型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Ⅱ级散热组件包括固定架、电动马达以及扇叶,所述Ⅱ级散热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端设置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端设置有扇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余热利用组件包括热风管、第二储水箱以及开关阀门,所述余热利用组件的内部安装有热风管,所述热风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储水箱,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嵌入设置有开关阀门,且第二储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型泵的出水端与冷却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于壳体、通孔以及第二出管孔,且冷却管在壳体内部的排列方式呈蛇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Ⅰ级散热组件和Ⅱ级散热组件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去除发动机表面的高温热量的同时,还利用循环水冷却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降温,避免了发动机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计了余热利用组件,避免了高温热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破坏,还能够对发动机上面的高温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计了消音组件,能够有效的消除发动机发出的噪音,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危害,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长久的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中Ⅱ级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中消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控制开关;3、消音组件;31、吸音棉;32、吸音垫;33、消音孔;4、发动机;5、Ⅰ级散热组件;51、第一储水箱;52、第一出管孔;53、第二出管孔;54、冷却管;55、微型泵;56、冷凝器;6、Ⅱ级散热组件;61、固定架;62、电动马达;63、扇叶;7、侧板;8、通孔;9、进风口;10、余热利用组件;101、热风管;102、第二储水箱;103、开关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装载机发动机上的散热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控制开关2、消音组件3、吸音棉31、吸音垫32、消音孔33、发动机4、Ⅰ级散热组件5、第一储水箱51、第一出管孔52、第二出管孔53、冷却管54、微型泵55、冷凝器56、Ⅱ级散热组件6、固定架61、电动马达62、扇叶63、侧板7、通孔8、进风口9、余热利用组件10、热风管101、第二储水箱102和开关阀门103,壳体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内部设置了STM32F429IGT6型微控制器,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消音组件3,且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发动机4,壳体1的上表面固接有Ⅰ级散热组件5,且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Ⅱ级散热组件6,壳体1的另一端匹配安装有侧板7,侧板7的侧表面开设有通孔8和进风口9,通孔8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9,侧板7的侧表面对应进风口9一侧设置有余热利用组件10。

消音组件3包括吸音棉31、吸音垫32以及消音孔33,消音组件3的内部安装有吸音棉31,吸音棉31的内壁上通过粘胶剂粘接有吸音垫32,吸音垫32的内部开设有消音孔33,通过设计了消音组件3,能够有效的消除发动机4发出的噪音,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危害,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长久的消音效果。

Ⅰ级散热组件5包括第一储水箱51、第一出管孔52、第二出管孔53、冷却管54、微型泵55以及冷凝器56,Ⅰ级散热组件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储水箱51,第一储水箱5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出管孔52和第二出管孔53,且第一储水箱51的上表面对应第一出管孔52和第二出管孔53内部贯穿设置有冷却管54,第一出管孔5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管孔53,第一储水箱51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凝器56,且第一储水箱5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微型泵55,微型泵55的出水端与冷却管54的一端相连接,冷却管54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于壳体1、通孔8以及第二出管孔53,且冷却管54在壳体1内部的排列方式呈蛇形分布,Ⅱ级散热组件6包括固定架61、电动马达62以及扇叶63,Ⅱ级散热组件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61,固定架61的底端设置有电动马达62,电动马达62的驱动端设置有扇叶63,通过Ⅰ级散热组件5和Ⅱ级散热组件6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去除发动机4表面的高温热量的同时,还利用循环水冷却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降温,避免了发动机4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余热利用组件10包括热风管101、第二储水箱102以及开关阀门103,余热利用组件10的内部安装有热风管101,热风管10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储水箱102,第二储水箱102的一侧嵌入设置有开关阀门103,且第二储水箱10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通过设计了余热利用组件10,避免了高温热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破坏,还能够对发动机4上面的高温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由第二出管孔53向第一储水箱51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控制开关2来控制微型泵55工作,微型泵55产生压力,带动内部的水从冷却管54中流动,其中冷却管54是呈蛇形盘绕在发动机4上的,冷却管54内部的水从第二出管孔53流进第一储水箱51内,第一储水箱51内部的冷凝器56时刻处于工作中,保证了内部水温处于较低的状态,循环水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发动机4进行冷却,并且由控制开关2来控制电动马达62工作,电动马达62带动上面的扇叶63转动,产生的风力将发动机4上方的高温热量吹走,加速了气流的流动,Ⅰ级散热组件5和Ⅱ级散热组件6的配合使用,可以更好的对发动机4进行冷却散热;然后,扇叶63转动产生的风力将高温热量吹动时,直接吹入到进风口9内,经过热风管101传递到第二储水箱102,由于热风管101是伸入到第二储水箱102的底端,高温热量直接对第二储水箱102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使用者可以通过旁边的开关阀门103进行取用水,这样的设计方式,利用率发动机4上面产生的高温热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其次,由于在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了消音组件3,发动机4产生的噪音经过消音孔33,被吸音垫32和吸音棉31吸收,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改善了工作环境。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