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369发布日期:2019-08-23 22: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嘴燃油系统结构复杂、控油精度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精度、响应快、高效工作的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

一种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包括燃油泵、电机、过滤器、溢流阀、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比例换向阀、流量传感器和单向阀,过滤器设置于燃油泵出油口与比例换向阀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流量传感器、单向阀依次设置于比例换向阀出油口与喷嘴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溢流阀、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并联设置,溢流阀、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燃油泵出油口的管路相连,溢流阀、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系统的回油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比例换向阀并联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出油口与所述比例换向阀进油口相连的管路设置有测压接头和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阀、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比例换向阀和流量传感器都设置于阀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比例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喷嘴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测压接头和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为常开阀。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与所述电机通过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比例换向阀的控制精度高,流量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快,能做到毫秒级的控制响应速度。

2.能实时改变系统的输出流量,满足发电装置不同功率状态下的能力输入要求,高效、节能。

3.结构简单、布局紧凑,便于使用、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前视图;

图4为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俯视图;

图5为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的侧视图。

图中:1-燃油泵,2-支架,3-电机,4-过滤器,5-溢流阀,6-测压接头,7-压力表,8-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比例换向阀,10-流量传感器,11-单向阀,12-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分布式涡轮发电能源站喷嘴燃油系统,包括燃油泵1、支架2、电机3、过滤器4、溢流阀5、测压接头6、压力表7、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比例换向阀9、流量传感器10和单向阀11,燃油泵1与电机3通过支架2连接,过滤器4设置于燃油泵1出油口与比例换向阀9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可以过滤掉燃油里面的污染物,保护比例换向阀9,流量传感器10、单向阀11依次设置于比例换向阀9出油口与喷嘴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流量传感器10可实时检测到燃油流量的数值,反馈给PLC,通过电脑运算,不断调整比例换向阀9的控制电压,从而改变其阀芯开度的大小来改变燃油的供油量,单向阀11避免液压油回流,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并联设置,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的进油口与燃油泵1出油口的管路相连,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的出油口与系统的回油口相连。溢流阀5可以保证燃油泵1输出的过量高压燃油,通过溢流阀5回到燃油泵1的进油口。

本实施例中,比例换向阀9并联设置有两个。当其中一个比例换向阀9出现问题时,仍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述,比例换向阀9为二位四通比例换向阀9,左工位为不工作位,右工位为工作位(实际右工位工作时,进油口与其中一个工作油口通,然后该工作油口供油于喷嘴;另一个工作油口与回油口是不通的,即只能进油供喷嘴工作,不能回油至油箱)。比例换向阀9控制流量,流量传感器10检测流量后与比例换向阀9联动控制,改变系统流量以满足发电系统实时需求。

本实施例中,燃油泵1出油口与比例换向阀9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测压接头6和压力表7。比例换向阀9出油口与喷嘴进油口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测压接头6和压力表7。压力表7能实时显示系统供油的压力,测压接头6有单向截止的功能,当压力表7需要更换时,可直接拆装,系统燃油不会泄露。

本实施例中,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比例换向阀9和流量传感器10都设置于阀块12上。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比例换向阀9和流量传感器10都布置在阀块12上面,结构紧凑、美观,调试、检测、维护都很方便。

本实施例中,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为常开阀。电机3启动时,燃油泵1输出的燃油通过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直接回到燃油泵1进油口,保证电机3启动力矩较小;正常供油时,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8得电关闭。

以上所述实施例及其他图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