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式旋流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896发布日期:2019-11-15 22:2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通式旋流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发动机空气过滤系统技术领域,特别一种直通式旋流管组件。



背景技术:

机动车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干净的空气,供燃料充分燃烧,以便输出动力,脏的空气进入发动机中会使燃料燃烧不充分,会降低排放标准,同时也会引起发动机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空气过滤系统的作用就是有效的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杂质,使干净的空气进入发动机,以确保燃料充分燃烧,避免发动机的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重型车或工程机械的发动机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它的空气滤清器一般是多级的复合式空气滤清器,所谓多级是指包括粗滤器和细滤器两级滤清装置,所谓复合式是指包括干式滤清和湿式滤清两种滤清方式,粗滤器包括旋流式预滤器、湿式滤清装置,细滤器主要是指干式滤清装置。

直通式旋流管组件是旋流式预滤器中的核心部件,现有技术中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主要包括旋流管体、旋流叶片和出气管,旋流叶片装配在旋流管体的内腔中,而各个旋流管体、出气管分别固定在上、下两端的隔板上然后形成多个能实现空气杂质分离的进出气通道,现有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只能对含尘空气进行单级过滤,过滤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过滤效率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通式旋流管组件,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第一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三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板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安装孔包括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安装有多根第一直通式旋流管,第一直通式旋流管的进气端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一直通式旋流管的出气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一孔体内;

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装置有多根第二直通式旋流管,第二直通式旋流管的进气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孔体内,第二直通式旋流管的出气端安装于第三安装孔内,第二直通式旋流管的进气端与第一直通式旋流管的出气端相连通;

第一直通式旋流管和第二直通式旋流管均包括旋流管体、旋流叶片和出气管,出气管为锥形管,旋流叶片安装于旋流管体内,出气管与旋流管体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将本实用新型与空气预滤器的壳体部件装配组成一个完整的空气预滤器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会将壳体内部的空腔依次分隔为进气腔、第一粗滤储灰室、第二粗滤储灰室和出气腔,由此通过第一直通式旋流管对含尘空气进行第一级粗过滤,空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在第一直通式旋流管内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第一粗滤储灰室内,在外力的作用下,该部分灰尘将通过壳体上的第一排尘引射连接管排出,过滤后的空气再流入第二直通式旋流管中进行第二级粗过滤,在第二直通式旋流管内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剩余的灰尘被甩到第二粗滤储灰室内,在外力的作用下,该部分灰尘将通过壳体上的第二排尘引射连接管排出,经过两级过滤后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腔进入细滤器中。采用两级过滤工序,可以对含尘空气进行有效的粗过滤,能够将含尘空气中的90%以上的灰尘过滤掉,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细过滤,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发动机的磨损,进一步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流管体远离出气管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一边沿。由此,通过在第一旋流管体的一端设置第一边沿,可以通过将第一直通式旋流管的旋流管体上的第一边沿搭接在第一安装孔上,以顺利将第一直通式旋流管安装于第一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孔体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由此,通过在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孔体的内部设置向内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可以便于通过将第二直通式旋流管的旋流管体上的第一边沿搭接在第一凸台上,以顺利将第二直通式旋流管安装在第二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流管体上还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一凸肩,第一凸肩靠近第一边沿所在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凸肩,可以提高进一步提高第一直通式旋流管与第一隔板之间以及第二直通式旋流管与第二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流管体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旋流叶片位于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由此,通过在旋流管体内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并将旋流叶片设置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可以提高旋流叶片在旋流管体内安放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管靠近旋流管体所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支撑臂。由此,通过在出气管靠近旋流管体所在位置的一端设置多个支撑臂,可以起到定位功能,当将出气管装入旋流管体内时,能够保证出气管和旋流管体的中心基本对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管靠近旋流管体所在位置的一端还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二凸肩,第二凸肩位于支撑臂的上方。由此,通过在支撑臂的上方设置第二凸肩,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气管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管远离旋流管体所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二边沿。由此,通过在出气管远离旋流管体所在位置的一端设置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二边沿,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直通式旋流管与第二隔板之间以及第二直通式旋流管与第三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更加便于第一直通式旋流管与第二直通式旋流管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孔的第一孔体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四凸台。由此,通过在第一孔体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四凸台,可以对第一直通式旋流管的出气管起到限位作用,更加便于将第一直通式旋流管安装于第二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管上还设有第三凸肩,第三凸肩靠近第二边沿所在位置。由此,通过在出气管上设置第三凸肩,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中的旋流管体、旋流叶片和出气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中的旋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中的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运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的空气预滤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直通式旋流管组件。如图所示,该直通式旋流管组件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

第一隔板2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第二隔板3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31,第三隔板4上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41,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31和第三安装板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安装孔31包括第一孔体311和第二孔体312;

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之间安装有多根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的进气端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1内,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的出气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31的第一孔体311内;

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之间装置有多根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的进气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31的第二孔体312内,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的出气端安装于第三安装孔41内,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的进气端与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的出气端相连通;

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和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均包括旋流管体53、旋流叶片54和出气管55,出气管55为锥形管,旋流叶片54安装于旋流管体53内,出气管55与旋流管体53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将本实用新型与空气预滤器的壳体1部件装配组成一个完整的空气预滤器后,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会将壳体1内部的空腔依次分隔为进气腔11、第一粗滤储灰室12、第二粗滤储灰室13和出气腔14,由此通过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对含尘空气进行第一级粗过滤,空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在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内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第一粗滤储灰室12内,在外力的作用下,该部分灰尘将通过壳体1上的第一排尘引射连接管6排出,过滤后的空气再流入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中进行第二级粗过滤,在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内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剩余的灰尘被甩到第二粗滤储灰室13内,在外力的作用下,该部分灰尘将通过壳体1上的第二排尘引射连接管7排出,经过两级过滤后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腔14进入细滤器中。采用两级过滤工序,可以对含尘空气进行有效的粗过滤,能够将含尘空气中的90%以上的灰尘过滤掉,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细过滤,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发动机的磨损,进一步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旋流管体53远离出气管55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一边沿,第一边沿的最外缘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21的内径。由此,通过在第一旋流管体53的一端设置第一边沿,可以通过将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的旋流管体53上的第一边沿搭接在第一安装孔21上,以顺利将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安装于第一隔板2上。

第二安装孔31的第二孔体312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3121,第一凸台3121的内径小于第一边沿的最外缘的直径。由此,通过在第二安装孔31的第二孔体312的内部设置向内凸出设置的第一凸台3121,可以便于通过将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的旋流管体53上的第一边沿搭接在第一凸台3121上,以顺利将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安装在第二隔板3上。

旋流管体53上还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一凸肩532,第一凸肩532靠近第一边沿所在位置。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凸肩532,可以提高进一步提高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与第一隔板2之间以及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与第二隔板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旋流管体53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二凸台533和第三凸台534,旋流叶片54位于第二凸台533和第三凸台534之间。由此,通过在旋流管体53内设置第一凸台3121和第二凸台533,并将旋流叶片54设置于第一凸台3121和第二凸台533之间,可以提高旋流叶片54在旋流管体53内安放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出气管55靠近旋流管体53所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支撑臂551。由此,通过在出气管55靠近旋流管体53所在位置的一端设置多个支撑臂551,可以起到定位功能,当将出气管55装入旋流管体53内时,能够保证出气管55和旋流管体53的中心基本对齐。

出气管55靠近旋流管体53所在位置的一端还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二凸肩552,第二凸肩552位于支撑臂551的上方。由此,通过在支撑臂551的上方设置第二凸肩552,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气管55的结构稳定性。

出气管55远离旋流管体53所在位置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二边沿553,第二边沿553的最外缘的直径大于第三安装孔41的内径。由此,通过在出气管55远离旋流管体53所在位置的一端设置向外凸出设置的第二边沿553,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与第二隔板3之间以及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与第三隔板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更加便于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与第二直通式旋流管52的安装。

第二安装孔31的第一孔体311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四凸台3111,第四凸台3111的内径小于第二边沿553的最外缘的直径。由此,通过在第一孔体311的内部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第四凸台3111,可以对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的出气管55起到限位作用,更加便于将第一直通式旋流管51安装于第二隔板3上。

出气管55上还设有第三凸肩554,第三凸肩554靠近第二边沿553所在位置。由此,通过在出气管55上设置第三凸肩554,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