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吊耳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1220发布日期:2019-09-12 09:2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吊耳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吊耳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系统主要是排放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废气,同时使排出的废气污染减小,噪音减小;汽车排气系统一般由排气歧管、排气管、催化转换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汽车消声器和排气尾管等组成,汽车排气系统的前吊耳总成是装设在汽车排气系统的前侧用来起固定悬挂作用的部件。

现有的汽车前吊耳采用单一的刚性材质制成,受到外力挤压时无法弹性变形,只能产生刚性变形,最终因到达疲劳强度而断裂,进而导致汽车排气系统脱落;此外,现有的汽车前吊耳在起到悬挂作用的同时难以减弱由汽车排气系统产生的振动,进一步加速了汽车排气系统的脱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柔性变形来抵消外力作用时对连接牢固度的影响,延长了使用寿命;并具有减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悬挂稳定性的汽车前吊耳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前吊耳总成,包括不锈钢壳体、橡胶块和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壳体的两端开口,所述橡胶块设置在不锈钢壳体的内部,所述不锈钢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钉的螺纹端从内向外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出到不锈钢壳体的外部,对应地,所述橡胶块的一侧开设有沉孔,所述螺钉的头部嵌入在沉孔中;所述橡胶块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沉腔,所述第一沉腔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橡胶块的另一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沉腔,所述第二沉腔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端面与第二凸台的外侧端面之间开设有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橡胶块的两侧端面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环形凸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总成结构,不锈钢壳体的设置增加了外侧强度,有效保护了橡胶块,而橡胶块能利用自身的柔性变形来抵消外力作用时对连接牢固度的影响,从而能长时间的有效悬挂汽车排气系统,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橡胶块能大幅减弱由汽车排气系统产生的振动,具有减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悬挂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前吊耳总成,包括不锈钢壳体1、橡胶块2和螺钉3;不锈钢壳体1的两端开口,橡胶块2设置在不锈钢壳体1的内部,不锈钢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1,螺钉3的螺纹端从内向外穿过第一通孔11并伸出到不锈钢壳体1的外部,对应地,橡胶块2的一侧开设有沉孔26,螺钉3的头部嵌入在沉孔26中;橡胶块2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沉腔21,第一沉腔21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第一凸台22;橡胶块2的另一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沉腔24,第二沉腔24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第二凸台25,第一凸台22的外侧端面与第二凸台25的外侧端面之间开设有贯穿孔23;橡胶块2的两侧端面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环形凸筋27。

使用时,将螺钉3的螺纹端拧入到汽车排气系统上的对应位置处,汽车排气系统中的配套螺栓插入安装在贯穿孔23中,第一凸台22和第二凸台25分别作为受力面与汽车排气系统相互连接,至此完成了前吊耳总成的固定;若第一凸台22和第二凸台25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凸台22和第二凸台25可以利用橡胶块2的软性材质分别在第一沉腔21和第二沉腔24内压缩或者压弯变形,起到了良好的缓冲效果,第一沉腔21和第二沉腔24为第一沉腔21和第二沉腔24内压缩或者压弯变形提供了空间;不锈钢壳体1能在汽车排气系统的恶劣环境中防止生锈或腐烂,使用寿命较长;两侧的环形凸筋27能防止不锈钢壳体1的两侧端面直接与外部配件接触,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

汽车排气系统主要是排放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废气,同时使排出的废气污染减小,噪音减小;汽车排气系统一般由排气歧管、排气管、催化转换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汽车消声器和排气尾管等组成,汽车排气系统的前吊耳总成是装设在汽车排气系统的前侧用来起固定悬挂作用的部件;现有的汽车前吊耳采用单一的刚性材质制成,受到外力挤压时无法弹性变形,只能产生刚性变形,最终因到达疲劳强度而断裂,进而导致汽车排气系统脱落;此外,现有的汽车前吊耳在起到悬挂作用的同时难以减弱由汽车排气系统产生的振动,进一步加速了汽车排气系统的脱落;本实用新型采用总成结构,不锈钢壳体1的设置增加了外侧强度,有效保护了橡胶块2,而橡胶块2能利用自身的柔性变形来抵消外力作用时对连接牢固度的影响,从而能长时间的有效悬挂汽车排气系统,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橡胶块2能大幅减弱由汽车排气系统产生的振动,具有减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悬挂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