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4058发布日期:2019-06-19 00:1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重力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运载车辆在运行中由振动产生的重力机械能转换为动能的重力联动装置。

技术背景

当今运输车辆的增量十分惊人,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已成为世人共识。电能车的应用势不可挡,但是长途充电又成为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眼前诸多有关的技术方案频现报端,然而尚未见有普遍推广应用的范例。本发明专利是在经过多年实验并在已成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是在常规车型框架内进行综合比对后,利用车厢与车架底盆之间可利用空间横向安装的一套调节能量回收装置(需要套数及曲轮大小将根据车载重量和车厢长度确定),把车厢的承载重量在运行中由于振动产生的能量汇集成为车辆本体的助动或拖动电机发电的重力联动装置。

本发明专利重力联动装置上托车厢,下连接车架底盆,由承压机构、变向增幅机构和动力机构组成:

一、承重机构由承压弹簧、触杆和承重臂组成,上连接车厢下连接变向增幅机构,将车厢装载重量汇合后由承重臂传递到变向增幅机构。

二、变向增幅机构由主动曲轮、肩轮和联动曲轮组成,左右两对曲轮按不同角度安装在车架底盆上,在承压机构重力冲击下迫使主动曲轮和肩轮转向并带动与之紧密相扣的联动曲轮反向转动。

三、动力组件由定向滑轮、连杆、曲柄和带定向棘轮的链轮组成,定向滑轮在左右曲轮推动下向上推进并带动与定向滑轮同轴的连杆和曲柄左右旋转,由于曲柄与带定向棘轮的链轮同轴,棘轮将左右转动改变为链轮单向旋转、经过调速箱增速达到车辆本体助动或拖动电机发电的转速要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专利提供如下附图:

图1、本发明专利结构示意简图。

图2、本发明专利结构俯视简图。

图中1车厢、2主动曲轮、3、触杆、4肩轮、5承重臂、6联动曲轮、7定向滑轮、8带定向棘轮的链轮、9调速箱、10连杆、11曲柄、12曲轮座、13承压弹簧、14车架底盆、15车轴。

附图描述了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详细内容:

一、承重机构

承重机构由承压弹簧13、触杆3和承重臂5组成,上连接车厢1、下连接变向增幅机构,车载重力由承压弹簧13传递到承重臂5上、由于承重臂5中间部位设有两个有一定斜度的曲槽,使双边不一定同步的承压弹簧的压力得到平衡,当车箱1重力下压时,重量集中在两个曲槽中,达到定位和力的平衡作用。

二、变向增幅机构

变向增幅机构由主动曲轮2、肩轮4和联动曲轮6组成,左右两对主动曲轮2和联动曲轮5都类同曲轴形式在主轴前端按一定偏心度装上一个同轴不同心且能自由转动的轮,当主动曲轮2顶端受压时,连同肩轮4把直线受压变成弧线旋转并带动与之紧密相扣的联动曲轮6反向旋转,有效提高旋转幅度:车厢回弹时,肩轮4随触杆3和主动曲轮2重回到上位。由于肩轮3占有位置优势,发挥着承上启下并推动主动曲轮2中心滑轮移位的杠杆作用。

三、动力组件

动力组件包括定向滑轮7、连杆10、曲柄11和带定向棘轮的链轮8组成,定向滑轮7在左右两边联动曲轮6的推动下连同与之中心连接的连杆10一起向上滑动,连杆10则推动曲柄11左右转动,由于曲柄与带定向棘轮的链轮8同轴定位,链轮中的定向棘轮将链轮改变为单向受力旋转输出动力;车厢回弹时,一切按上述倒顺序反向进行,只要车在动,重力存在,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就不会停止,经调速箱增速达到车辆本体的助动装置或拖动电机发电的转速要求。

综上所述,重力联动装置利用车辆移动时产生的无效损耗变成动力,经现场测试:设车厢振动幅度为3mm时,经过曲轮两次增幅后,定位滑轮直线行程52mm,而且受力部件都是以滚动形式来完成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安装在汽车或火车车厢与车架底盆之间的重力联动装置,该装置由承压机构、变向增幅机构和动力机构组成,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重力通过承压弹簧、承重臂和触杆直接传递到变向增幅机构的主动曲轮和联动曲轮,经曲轮二次增幅后,将微量的上下跳动变成有相当转幅的左右旋动并推动动力机构的定向滑轮上下滑动,与定向滑轮连接的连杆和曲柄将上下滑动改变为来回转动,由于曲柄与带定向棘轮的链轮同轴,定向棘轮将输出轴和链轮变为单向旋转并经过调速箱增速后达到车辆本体助动或拖动电机发电的转速要求。本装置所有受力传动部件都采用滚动连接,对减阻、防损及维护保养尤其重要。

技术研发人员:卢奕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卢奕彰
技术研发日:2019.03.11
技术公布日:2019.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