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8535发布日期:2020-04-10 22: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扩压管、膨胀机、喷管、第二膨胀机、第三膨胀机、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低温蒸发器、中温蒸发器和内燃机所组成;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之后低温蒸发器(11)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5)连通,第二膨胀机(5)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冷凝器(10)还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之后中温蒸发器(12)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6)连通,第三膨胀机(6)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压缩机(1)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机(3)连通,膨胀机(3)还有循环介质通道经喷管(4)、中温蒸发器(12)、低温蒸发器(11)和扩压管(2)与压缩机(1)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13)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13)连通,内燃机(13)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内燃机(13)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0)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蒸发器(11)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中温蒸发器(12)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3)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膨胀机(3)、第二膨胀机(5)、第三膨胀机(6)和内燃机(13)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低温蒸发器、中温蒸发器、内燃机、双能压缩机和膨胀增速机所组成;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之后低温蒸发器(11)再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3)连通,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冷凝器(10)还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之后中温蒸发器(12)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5)连通,第二膨胀机(5)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还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13)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13)连通,内燃机(13)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内燃机(13)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0)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蒸发器(11)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中温蒸发器(12)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连接双能压缩机(14)并传输动力,膨胀机(3)、第二膨胀机(5)、内燃机(13)和膨胀增速机(15)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低温蒸发器、中温蒸发器、内燃机、双能压缩机和膨胀增速机所组成;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之后低温蒸发器(11)再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3)连通,膨胀机(3)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冷凝器(10)还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之后中温蒸发器(12)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5)连通,第二膨胀机(5)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还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13)连通,外部还有气态燃料通道经压缩机(1)与内燃机(13)连通,内燃机(13)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内燃机(13)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0)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低温蒸发器(11)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中温蒸发器(12)或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内燃机(13)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膨胀增速机(15)连接双能压缩机(14)并传输动力,膨胀机(3)、第二膨胀机(5)、内燃机(13)和膨胀增速机(15)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双能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第二双能压缩机(16)连通,第二双能压缩机(16)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连接第二双能压缩机(16)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新增扩压管(c)连通,新增扩压管(c)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新增膨胀机(d)连通,新增膨胀机(d)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d)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第二膨胀增速机(17)连通,第二膨胀增速机(17)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第二膨胀增速机(17)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喷管(4)连通,喷管(4)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高温回热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高温回热器、新增压缩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新增压缩机(a)连通,新增压缩机(a)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连接新增压缩机(a)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双能压缩机、高温回热器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第二双能压缩机(16)连通,第二双能压缩机(16)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膨胀增速机(15)连接第二双能压缩机(16)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高温回热器、新增扩压管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新增扩压管(c)连通,新增扩压管(c)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高温回热器、新增膨胀机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新增膨胀机(d)连通,新增膨胀机(d)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新增膨胀机(d)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高温回热器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第二膨胀增速机(17)连通,第二膨胀增速机(17)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第二膨胀增速机(17)连接外部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高温回热器和新增高温热交换器,将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调整为双能压缩机(14)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喷管(4)连通,喷管(4)再有循环介质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与膨胀增速机(15)连通,将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调整为膨胀增速机(15)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8)、中温蒸发器(12)和低温蒸发器(11)与双能压缩机(14)连通,将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内燃机(13)有燃气通道经新增高温热交换器(b)和高温热交换器(9)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回热器、第三循环泵、第二回热器和第四循环泵,将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调整为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与回热器(19)连通,膨胀机(3)增设抽汽通道与回热器(19)连通,回热器(19)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三循环泵(20)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将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调整为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第二回热器(21)连通,膨胀机(3)增设第二抽汽通道与第二回热器(21)连通,第二回热器(21)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四循环泵(22)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预热器和第二预热器,将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调整为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和预热器(23)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将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调整为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和第二预热器(24)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预热器(23)和第二预热器(24)还分别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和预热器(23)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以及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和第二预热器(24)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一并调整为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7)和预热器(23)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直接与低温蒸发器(11)连通,第二路经第二循环泵(8)和第二预热器(24)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9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中间再热器,将低温蒸发器(11)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3)连通和膨胀机(3)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调整为低温蒸发器(11)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3)连通、膨胀机(3)有中间再热蒸汽通道经中间再热器(25)与膨胀机(3)连通和膨胀机(3)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中间再热器(25)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6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冷凝器,将第二膨胀机(5)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0)连通调整为第二膨胀机(5)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6)连通,将冷凝器(10)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26)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8)与中温蒸发器(12)连通,第二冷凝器(2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20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13)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冷凝器(10)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e)与内燃机(13)连通之后内燃机(13)再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3)或第二膨胀机(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20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13)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和新增过热器,冷凝器(10)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e)与内燃机(13)连通之后内燃机(13)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过热器(f)与膨胀机(3)或第二膨胀机(5)连通,新增过热器(f)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13)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第二冷凝器(26)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e)与内燃机(13)连通之后内燃机(13)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5)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任一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内燃机(13)与外部连通的冷却介质通道,增加新增循环泵和新增过热器,第二冷凝器(26)增设冷凝液管路经新增循环泵(e)与内燃机(13)连通之后内燃机(13)再有蒸汽通道经新增过热器(f)与第二膨胀机(5)连通,新增过热器(f)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连通低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连通膨胀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连通中温蒸发器、中温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连通第二膨胀机,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有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双能压缩机有循环介质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膨胀增速机、中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与自身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和燃料通道连通内燃机,内燃机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内燃机有冷却介质通道连通外部,冷凝器有冷却介质通道连通外部;膨胀增速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华玉
技术研发日:2019.11.15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