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及其预热器及甲醇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5168发布日期:2020-12-08 13:5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及其预热器及甲醇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甲醇发动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及其预热器及甲醇发动机。



背景技术:

甲醇发动机是一种能够直接取代石油燃料的新能源动力,具有显著的燃料消耗成本低、环保、经济实用性突出等优势,因此,近年来问世的以甲醇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货运、客车以及乘用等车辆,深受各类消费者欢迎。

然而,由于甲醇吸热量大,给发动机冷启动造成较大困难。为解决冷启动困难问题,在甲醇发动机进气支管或单只气缸上,各安装有一只甲醇喷嘴和一只汽油喷嘴,冷启动时,利用汽油喷嘴首先向气缸内喷射汽油,通过汽油燃烧产生高温,提高气缸温度而满足甲醇汽化所需的温度。但在低温环境下,汽油喷嘴受冷后,表面易结霜冰而堵塞喷孔,导致启动燃料无法喷出,且给甲醇发动机造成新的启动困难问题,不但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而且限制了环保性能突出的甲醇发动机的应用区域。

cn103122815a公开了一种甲醇燃料发动机冷启动喷嘴,在喷油嘴针阀末端内烧结有加热电阻丝,发动机启动时,ecu先短时启动加热所需的电能,通过具有弹性的耐腐蚀抗氧化的导体通电至针阀末端部的电阻丝发热,使喷油嘴末端的燃料及时加热。该冷启动喷嘴存在以下缺点:(1)该冷启动喷嘴仅适用于喷射油与甲醇或乙醇相混合后的燃料、辅助冷启动,不适用于双燃料自动切换的发动机应用;(2)由于不直接加热喷嘴表面,该冷启动喷嘴无法快速将喷嘴表面所结霜冰融化,影响甲醇发动机的冷启动时间;(3)由于需要将电阻丝烧结在喷油嘴针阀末端,因此需要在喷嘴末端内管加装双绝缘层,把电阻丝盘绕在双绝缘内,就技术成熟的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油改装工艺复杂、成本高、实现难度大、寿命低,配装过程中易损坏针阀。

现有技术中还有使用电热膜加热汽油喷嘴的技术,但是,电热膜难以与汽油喷嘴的表面紧密贴合,影响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预热器,通过预热器加热喷嘴本体,能够快速融化喷嘴表面及喷孔内所结霜冰,保障喷孔畅通,使启动燃料在冷启动时能够顺利喷出,具有安全稳定、预热时间短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包括喷嘴本体,还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包括导热壳体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导热壳体上设有喷嘴容置孔,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导热壳体中;所述导热壳体套设在喷嘴本体外部,所述喷嘴本体与喷嘴容置孔呈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喷嘴本体上设有圆锥部和圆柱部,所述圆柱部与圆锥部同轴并与其小径端连接,所述圆柱部的直径小于圆锥部的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圆柱部与圆锥部的连接处形成轴肩;所述喷嘴容置孔包括圆锥孔和圆柱孔,所述圆柱孔与圆锥孔同轴并与其小径端连接,所述圆柱孔的直径小于圆锥孔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圆柱孔与圆锥孔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与轴肩匹配;所述圆锥部与圆锥孔呈紧配合,所述圆柱部与圆柱孔呈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电加热装置为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所述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呈圆柱形;所述导热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垂直于喷嘴容置孔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热器还包括电子温度传感器和直流温控器,所述电子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两端设有灌封胶;所述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和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直流温控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的预热器,包括导热壳体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导热壳体上设有喷嘴容置孔,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导热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喷嘴容置孔包括圆锥孔和圆柱孔,所述圆柱孔与圆锥孔同轴并与其小径端连接,所述圆柱孔的直径小于圆锥孔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圆柱孔与圆锥孔的连接处形成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电加热装置为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所述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呈圆柱形;所述导热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垂直于喷嘴容置孔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还包括电子温度传感器和直流温控器,所述电子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两端设有灌封胶;所述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和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直流温控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包括缸盖、进气歧管、甲醇喷嘴、甲醇轨和启动燃料油轨,还包括上述的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所述甲醇喷嘴与甲醇轨连接并且其喷口与进气歧管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与启动燃料油轨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被压装在缸盖上,所述导热壳体与缸盖接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的有益效果为:

(1)冷启动时,预热器加热喷嘴本体,能够融化喷嘴本体的喷孔内所结霜冰,保障喷孔畅通,使启动燃料在冷启动时能够顺利喷出;

(2)由于预热器套设在喷嘴本体外部,喷嘴本体与喷嘴容置孔呈紧配合,因此,预热器能够直接加热喷嘴本体的表面,具有预热时间短,冷启动速度快的优势;

(3)预热器的通断电时间,由电子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通过直流温控器,根据甲醇发动机点火控制中心ecu发出的can通讯指令实现,当直流温控器接到ecu输出的can发动机启动指令,便随即按电子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向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实施供电或关闭,工作稳定可靠性高,能减少不必要的加热耗能;

(4)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体积小、使用寿命长,能够释放不可点燃油品的远红外高温热光波,加热安全,克服了金属电加热丝式大体积加热器安装困难、占用空间大、耗电量高、电转换热效率低、寿命短等技术难题;

(5)预热器能够直接套装在现有的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外部,不需要对现有的喷嘴做改造,避免了损坏喷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预热器的侧剖图。

图3为沿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甲醇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嘴本体,2、预热器,3、导热壳体,4、圆锥部,5、圆柱部,6、轴肩,7、圆锥孔,8、圆柱孔,9、台阶,10、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11、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12、电子温度传感器,13、直流温控器,14、灌封胶,15、缸盖,16、进气歧管,17、甲醇喷嘴,18、甲醇轨,19、启动燃料油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11,包括喷嘴本体1和预热器2,喷嘴本体1可采用现有技术成熟的喷油嘴。

如图3所示,所述预热器2包括导热壳体3、电加热装置、电子温度传感器12和直流温控器13。

所述导热壳体3上设有喷嘴容置孔,所述导热壳体3套设在喷嘴本体1外部,所述喷嘴本体1与喷嘴容置孔呈紧配合。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喷嘴本体1上设有圆锥部4和圆柱部5,所述圆柱部5与圆锥部4同轴并与其小径端连接,所述圆柱部5的直径小于圆锥部4的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圆柱部5与圆锥部4的连接处形成轴肩6。如图2所示,所述喷嘴容置孔包括圆锥孔7和圆柱孔8,所述圆柱孔8与圆锥孔7同轴并与其小径端连接,所述圆柱孔8的直径小于圆锥孔7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圆柱孔8与圆锥孔7的连接处形成台阶9,所述台阶9与轴肩6匹配。所述圆锥部4与圆锥孔7呈紧配合,所述圆柱部5与圆柱孔8呈紧配合。通过喷嘴本体1与喷嘴容置孔的呈紧配合,预热器2能够直接加热喷嘴本体1的表面,具有预热时间短,冷启动速度快的优势。

本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为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10,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10体积小、使用寿命长,能够释放不可点燃油品的远红外高温热光波,加热安全,克服了金属电加热丝式大体积加热器安装占用空间大、耗电量高、电转换热效率低、寿命短等技术难题。所述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10呈圆柱形。所述导热壳体3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垂直于喷嘴容置孔的轴线。

所述电子温度传感器12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10和电子温度传感器12分别与直流温控器13电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氧化铝陶瓷电加热组件10的通电电极引线、电子温度传感器12引线,分别压接入直流温控器13的输入、输出端子上,通电工作指令导线接入甲醇发动机电控中心ecu、can通信端口,工作电源线分别接入发动机启动电源的正负极。所述安装孔的两端设有灌封胶1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包括缸盖15、进气歧管16、甲醇喷嘴17、甲醇轨18、启动燃料油轨19和上述的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11。所述甲醇喷嘴17与甲醇轨18连接并且其喷口与进气歧管16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11与启动燃料油轨19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启动燃料喷嘴11被压装在缸盖15上,所述导热壳体3与缸盖15接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直流温控器13的工作电源供给线分别与发动机启动电源正负极相接,控制指令引线接入电控中心ecu的can通讯端口。旋转甲醇发动机点火钥匙、接通直流温控器13工作电源的瞬间,若电子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已满足喷嘴本体1表面结霜冰的条件,直流温控器13在can的通讯工作指令信息驱动下,向预热器2提供发热电压,预热器2通电发热。当电子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的温度已满足热融化喷嘴本体1表面结霜冰条件,直流温控器13关闭输出、切断预热器2工作电源而停止工作。当旋转甲醇发动机点火钥匙、接通直流温控器13工作电源时,若电子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不能导致喷嘴结霜冰,则直流温控器13处于休眠、关闭状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