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3450发布日期:2021-02-20 19:2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
[0003]
中国专利公开了风电塔筒,其公开号为(cn207777084u),该专利在支撑构件以及塔筒壳体的自身弹性下,支撑构件和塔筒壳体之间能够发生微量的相对转动,此举能够保证支撑构件的受力方向仅沿支撑构件的轴向进行,使杆件的受力方式更加合理,防止杆件受到切向力而受到损坏,但是,横杆件与斜杆件位于筒壁内部,而为了保证攀爬人员的安全,有时会在筒内设置爬梯,此时横杆件与斜杆件对爬梯的设置以及攀爬的人员起到干涉作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包括风电外塔筒,所述风电外塔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风电外塔筒内部固定连接有风电内塔筒,所述风电外塔筒的截面形状呈梯形,所述风电外塔筒上端呈收缩状,所述风电外塔筒与所述风电内塔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直等距分布的辅助补强架,相邻的两个所述辅助补强架之间具有四十五度偏角,所述辅助补强架的形状呈三角形,所述辅助补强架的三角均固定连接有外固定拐板,所述外固定拐板与所述风电外塔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补强架表面具有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空心腔,所述空心腔位于所述外固定拐板、所述风电内塔筒之间,所述辅助补强架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筒,所述固定内筒与所述风电内塔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补强架上下端面三角处均开设有限位固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辅助补强架之间通过三个纵向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杆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辅助补强架相对侧的所述限位固定孔内部。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心腔靠近所述风电内塔筒一侧呈圆弧形。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固定拐板的外侧具有与所述风电外塔筒相适配的弧形贴附面,所述弧形贴附面与所述风电外塔筒内壁贴合。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所述辅助补强架由下至上尺寸等距缩
小。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固定拐板与所述辅助补强架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外固定拐板、所述辅助补强架之间的夹角与所述风电外塔筒的内壁、所述风电内塔筒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一致。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贴附面的长度大于所述辅助补强架的厚度,所述固定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辅助补强架的厚度。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固定拐板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辅助补强架之间的间距。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辅助补强架三角通过外固定拐板与风电外塔筒固定连接,而辅助补强架内部通过固定内筒与风电内塔筒进行固定,通过辅助补强架使风电外塔筒与风电内塔筒之间进行连接,增加了塔筒水平方向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限位固定孔固定在两个辅助补强架之间的纵向连接杆,同时对风电外塔筒与风电内塔筒竖直方向进行进一步补强,提高了整个塔体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使操作人员攀爬时不会受到空间约束,便于操作人员维护检查。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7]
图3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中辅助补强架的俯视示意图;
[0018]
图4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中辅助补强架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中:1、风电外塔筒;2、风电内塔筒;3、辅助补强架;31、空心腔;32、固定内筒;33、外固定拐板;331、弧形贴附面;34、限位固定孔;4、支撑底座;5、纵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包括风电外塔筒1,风电外塔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4,风电外塔筒1内部固定连接有风电内塔筒2,风电外塔筒1的截面形状呈梯形,风电外塔筒1上端呈收缩状,风电外塔筒1与风电内塔筒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直等距分布的辅助补强架3,相邻的两个辅助补强架3之间具有四十五度偏角,辅助补强架3的形状呈三角形,辅助补强架3的三角均固定连接有外固定拐板33,外固定拐板33与风电外塔筒1内壁固定连接,辅助补强架3表面具有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空心腔31,空心腔31位于外固定拐板33、风电内塔筒2之间,辅助补强架3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筒32,固定内筒32与风电内塔筒2外壁固定连接,辅助补强架3上下端面三角处均开设有限位固定孔34,相邻的两个辅助补强架3之间通过三个纵向连接杆5固定连接,纵向连接杆5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辅助补强架3相对侧的限位固定孔34内部;支撑底座4对风电外塔筒1进行支撑,将风电外塔筒1内部设置了风电内塔筒2,风电外塔筒1呈梯形,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风电内塔筒2为圆柱形,风电内塔筒2内设置爬梯用于检修人员攀登,风电内塔筒2与风电外塔筒1之间设置了若干个辅助补强架3,辅助补强架3三角通过外固定拐板33与风电外塔筒1固定连接,而辅助补强架3内部通过固定内筒32与风电内塔筒2进行固定,通过辅助补强架3使风电外塔筒1与风电内塔筒2之间进行连接,增
加了塔筒水平方向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限位固定孔34固定在两个辅助补强架3之间的纵向连接杆5,同时对风电外塔筒1与风电内塔筒2竖直方向进行进一步补强,提高了整个塔体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使操作人员攀爬时不会受到空间约束,便于操作人员维护检查。
[0021]
在图2-4中:空心腔31靠近风电内塔筒2一侧呈圆弧形;圆弧形的空心腔31使辅助补强架3中间位置形似圆环对风电内塔筒2进行包围,同时降低了材料的使用。
[0022]
在图2-4中:外固定拐板33的外侧具有与风电外塔筒1相适配的弧形贴附面331,弧形贴附面331与风电外塔筒1内壁贴合;弧形贴附面331主要为了增加外固定拐板33与风电外塔筒1固定面积,进而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0023]
在图1中:若干个辅助补强架3由下至上尺寸等距缩小;由于风电外塔筒1的形状呈梯形,上端呈收口状,因此辅助补强架3由下至上尺寸等距缩小进而与风电外塔筒1相配合。
[0024]
在图4中:外固定拐板33与辅助补强架3之间具有夹角,外固定拐板33、辅助补强架3之间的夹角与风电外塔筒1的内壁、风电内塔筒2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一致;由于外固定拐板33内壁向内侧倾斜,因此外固定拐板33与辅助补强架3之间具有夹角,使外固定拐板33与风电外塔筒1固定更加紧密。
[0025]
在图4中:弧形贴附面331的长度大于辅助补强架3的厚度,固定内筒32的长度大于辅助补强架3的厚度;同理增加了弧形贴附面331与固定内筒32的长度目的为了增加贴附面积,进而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0026]
在图4中:外固定拐板33的长度小于两个辅助补强架3之间的间距;外固定拐板33的长度小于两个辅助补强架3时,多个辅助补强架3之间固定连接不会出现干涉情况。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支撑底座4对风电外塔筒1进行支撑,将风电外塔筒1内部设置了风电内塔筒2,风电外塔筒1呈梯形,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风电内塔筒2为圆柱形,风电内塔筒2内设置爬梯用于检修人员攀登,风电内塔筒2与风电外塔筒1之间设置了若干个辅助补强架3,辅助补强架3三角通过外固定拐板33与风电外塔筒1固定连接,而辅助补强架3内部通过固定内筒32与风电内塔筒2进行固定,通过辅助补强架3使风电外塔筒1与风电内塔筒2之间进行连接,增加了塔筒水平方向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限位固定孔34固定在两个辅助补强架3之间的纵向连接杆5,同时对风电外塔筒1与风电内塔筒2竖直方向进行进一步补强,提高了整个塔体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使操作人员攀爬时不会受到空间约束,便于操作人员维护检查。
[0028]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