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两道环槽活塞及活塞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849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两道环槽活塞及活塞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种内燃机活塞及活塞环,特别是多缸柴油机和多缸汽油机更为适用。
内燃机活塞的结构与活塞环的组装形式,直接影响到气缸的密封性和有效功率的发挥,而气缸密封性的好坏,与活塞环的道数和组装的结构形式密切相关,环数太多,密封性能虽有增强,但磨擦功率损失太大,环数过少,又不能保证密封性能,为解决这种矛盾,若用最少道数的环和最合理的结构装配形式,能保证其气缸密封性,是最理想的。现有国内外内燃机上使用的活塞及活塞环,一般为四环组,(即三道气环,一道油环,如改进型S195),较先进的是三环组(如伏尔加轿车,跃进牌汽车),而现有内燃机活塞与活塞环,无论是四环组,还是三环组,都是一槽一环,单独装配,使用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活塞环要留有规定的开口间隙,气缸的高压气体便会从第一道环的开口间隙(如S195机新环为0.45毫米)借助于气缸配合间隙(正常为0.19-0.255毫米),顺利地窜向第二道环的开口,第二道环开口处的高压气流又同样经配合间隙漏向第三道环的开口,所以,气体漏泄较多,尤其是当活塞环使用到中后期阶段,由于开口间隙逐步增大,气缸中的气体漏泄更加严重,不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启动性能也随之恶化,同时,环的外圆周面孤长上的漏光漏气段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一槽二环叠装的二道环槽活塞及活塞环,它能有效地减少环的开口间隙漏气和开口间隙不断增大,漏气不断加重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原有活塞的环槽部位加互成一道二环叠装的气环槽。以二道气环叠装,并使二环的开口错开180°。该环在槽中形成一个二环自然贴合的活动整体,以解决一槽一环单装,开口漏气较多的弱点。在一道环槽中以二锥环叠装,并使二环大锥面互相贴合,成为一个活动整体(随活塞的往复运动),二环漫长的圆周贴合平面,成了高压气体无法漏泄的自然贴合密封带,即第一气环(上锥环)开口间隙处高压气流无法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而流向第二气环的开口,相当于无开口间隙活塞环,从而增强了气缸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活塞的环槽部加互一道气环槽,其它参数,精度及其尺寸要求不需改变,环也可运用现有气环,且加互容易,结构简单,杆测修理方便,经使用证实这种一槽二环叠装活塞其密封性能优于原一槽一环单装的多槽活塞,而且,对气缸密封能有持久性,它可大大减少因开口不断增大漏气不断加重的弱点,即是环的开口磨损到使用极限(如S195是3毫米),气缸仍能保持较好的密封性。同时,由于环的道数减少(减去三分之一),磨擦功率损失减小,有效功率可提高。油耗下降,若用于多缸发动机,其效果更为显著。由于解决了开口间隙的漏气,它能延长环的使用周期,平均可延长环的使用期30%以上,从而,使换新环次数减少,可减轻因换新环对气缸造成粗糙度磨损(加工刀痕),同时,以二锥环叠装,小锥面向运动前方,能减少原矩环在活塞运动换向时,因环的受力方向改变,使环的棱角负荷骤增,加重对缸壁的磨损和磨擦阻力的增加,改善启动性能。一槽二环叠装,由于环开口间隙处无高压漏气流冲击,环的整个圆周面受气体压力均衡、稳定性较好,能大大减少环在槽中转动,避免开口转向同一方向,造成漏气。二环叠装又能使环与气缸圆周面上的漏光漏气段起到互补作用,环的道数减少,可节省大量原材料、降低修理成本,以换一副环可节省成本费0.8无计算,其效益可观。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
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二道环槽活塞及活塞环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该实用新型的结构主体是活塞(1),位于活塞顶部的气环槽中装有上锥环(2)和下锥(3),上锥环(2)和下锥环(3)的两个大锥面互相贴合,形成自然贴合密封带(图中未标)。下面是油环槽(4)。
工作情况,一槽二环叠装,组成一活动整体,二环贴合面形成漫长的自然贴合密封带,互作时,活塞顶部的高压气体无法通过环的开口间隙,经配合间隙使气体漏至曲轴箱。
若以普通矩形平环叠装亦照样使用。
权利要求1.内燃机二道环槽活塞及活塞环。其主要特征是活塞的防漏部(环槽部)只有一道气环槽,另有一道油环槽,在气环槽中由上锥环(2)和下锥环(3)二道锥形气环(或矩形气环)叠装,上锥环(2)和下锥环(3)的二个大锥面互相贴合,组成一活动整体,形成二环自然贴合的密封带,相当于“无开口活塞环”,下面是油环槽(4)。
专利摘要内燃机两道环槽活塞及活塞环属于内燃机领域在现有内燃机活塞环槽部加工成组合环槽,采用现有锥环和平环叠装,组成一个无开口活动环组,替代单槽单环装配活塞,形成一槽两环叠装的两槽活塞(包括一道油环槽)。
文档编号F02F5/00GK2073939SQ90214480
公开日1991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进坤 申请人:王进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